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85)
2023(10491)
2022(8726)
2021(7656)
2020(6190)
2019(13964)
2018(13166)
2017(26017)
2016(13411)
2015(14935)
2014(14926)
2013(14647)
2012(13943)
2011(12811)
2010(13596)
2009(13049)
2008(12050)
2007(11153)
2006(10464)
2005(9923)
作者
(38379)
(31755)
(31752)
(30415)
(20500)
(14994)
(14432)
(12292)
(12061)
(11581)
(11061)
(10397)
(10390)
(10354)
(10153)
(9976)
(9418)
(9215)
(8969)
(8796)
(8240)
(7720)
(7560)
(7483)
(7322)
(7313)
(6910)
(6798)
(6485)
(6215)
学科
(79618)
经济(79558)
管理(40297)
(39888)
(32868)
企业(32868)
(26465)
金融(26465)
中国(25497)
(24429)
银行(24427)
(23791)
地方(23606)
方法(23137)
数学(20506)
数学方法(20267)
(17474)
(17142)
业经(16736)
(16441)
地方经济(14085)
(12502)
农业(12309)
(11795)
贸易(11779)
(11538)
(11403)
中国金融(11308)
(11044)
(10128)
机构
学院(199356)
大学(195897)
(100732)
经济(98764)
管理(74525)
研究(72469)
理学(62481)
中国(62085)
理学院(61854)
管理学(61064)
管理学院(60665)
(47047)
(40036)
科学(37408)
财经(36230)
(35313)
中心(34225)
经济学(32754)
(32693)
(31418)
研究所(31321)
经济学院(29203)
财经大学(26608)
(26239)
北京(25921)
(25822)
(25035)
(24505)
师范(24334)
(23962)
基金
项目(119973)
科学(95593)
研究(92857)
基金(87235)
(73492)
国家(72860)
科学基金(63291)
社会(62532)
社会科(59606)
社会科学(59592)
(46978)
基金项目(43985)
教育(41036)
(38006)
编号(36674)
资助(36599)
自然(36430)
自然科(35599)
自然科学(35593)
自然科学基金(34968)
成果(30940)
(29097)
重点(27172)
(26638)
课题(26632)
国家社会(26490)
(25146)
发展(25039)
(24642)
(24559)
期刊
(122260)
经济(122260)
研究(70290)
中国(41485)
(38197)
金融(38197)
(35008)
管理(31276)
(24905)
科学(22627)
学报(21394)
经济研究(21021)
财经(19036)
技术(18111)
教育(17747)
大学(17690)
业经(17476)
学学(16855)
(16548)
农业(15867)
问题(15013)
(12855)
国际(12371)
技术经济(11951)
统计(11401)
世界(11151)
(10334)
现代(9980)
理论(9921)
经济管理(9698)
共检索到3301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米军  陈菁泉  刘彦君  黄轩雯  
文章构建了包括贸易、直接投资和人员交往等要素在内的中俄经济融合水平的评价模型,基于此测算了1995~2011年中俄的贸易融合指标、金融融合度指标、人际交往指标以及总体经济融合度水平,科学度量了中俄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程度。最后,从完善合作机制策略、空间合作策略、本币国际化策略、产业合作策略、多边战略协作策略方面提出了深化中俄经济融合的战略升级对策。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郭连成  刘彦君  陈菁泉  
本文通过研究中俄东部地区,即中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地区35个主要中心城市的空间经济联系,以反映该地区城市经济联系的发展趋势,明确东北地区跨国次区域城市经济联系的空间格局。笔者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引力模型,对该区域城市经济联系强度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俄东部地区跨国次区域内各城市经济发展呈现不平衡状态,中国东北地区城市质量总体上高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城市质量。中俄东部地区经济空间结构呈现明显的核心—边缘格局,两地区都形成了各自的核心都市区,跨国次区域内城市经济联系呈现以哈尔滨、沈阳、长春、大连、符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星海  
到2020年,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2万元/年,同期人均消费支出达到2.1万元/年;全国上网人数为9.89亿,其中移动互联网人数占比达99.7%。表明“互联网+”在产业体系中的应用已拥有了广泛的“消费购买力和消费用户群”基础。通过对“‘互联网+’茶旅融合的政策”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在进入“城乡中国”乡村振兴阶段,已经为“互联网+”茶旅融合构筑了相对完善的政策体系。从“互联网+”内涵、美丽乡村建设、茶产业转型升级、延伸茶产业链功能等四个角度,阐述了“互联网+”茶旅融合的现实意义;结合以上情况,从“数字化、智慧化、持续化、平台化”角度,给出了互联网+茶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四条策略。
[期刊] 改革  [作者] 任保平   许瀚阳  
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将从技术、资源禀赋、产业创新能力等方面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为经济增长带来全新动力。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需要完善相关制度,发挥制度的激励和约束作用,保障融合的有效性。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中,数据产权界定、数据交易、数据要素参与分配、数据安全和数据治理方面的制度需求不断增强。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需要加强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相关立法,完善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治理体系,正确处理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健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政策体系。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欧阳日辉  龚伟  
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既是党和国家的要求,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指以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通过数字技术、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的融合创新,推进实体经济业务逻辑重构、组织形态变革、价值模式创新的过程。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可以形成相互促进、互为支撑的“双循环”发展框架,沿着“新型实体企业—数字生态—新型实体经济”的演化路径,在微观层面培育新型实体企业,在中观层面形成和完善数字生态,在宏观层面推动新型实体经济蓬勃发展,并经历“技术渗透—协同发展—深度融合—融活创新”四个阶段。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政府应夯实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基础,支持研发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技术和解决方案,加大力度支持数字平台及其生态创新发展,探索建立融合创新的利益分配机制。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张汝根  
当前,加强中俄经贸合作不仅有利于东北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俄罗斯经济的复苏,而且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两国的政治关系。加强中俄经贸合作应采取一些新的对策:统一认识,将中俄双方贸易合作关系提高到战略的高度;发挥政府职能,解决双边谈判中未尽事宜和培养对俄贸易人才;发挥地缘优势,尽快建立中俄边境地区特殊经济区;加强中介和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中俄贸易互信度。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孙立新  于莎  
开展成人弱势群体学习活动,已成欧盟消除社会排斥、促进社会融合的一剂良方。欧盟在实施"2007-2013终身学习计划"期间,给予了成人弱势群体特别关照,在教育实践中推行了众多行之有效的举措。欧盟促进成人弱势群体社会融合教育策略,突出了消除学习参与障碍,提高学习参与率;整合教育资源,拓展学习空间;革新学习模式,激发学习兴趣;注重职业技能培养,提升就业能力等重点。并在开发和推行多边合作项目;学习形式创新;学习内容设置等方面具有许多创新性做法和思路,值得我们结合本国国情,加以借鉴。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欧阳日辉  
数字平台从平台模式向平台生态进化,加速全产业链供应链的价值协同和价值共创,为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提供了新动能。平台生态的形成和演化创造了平台生态价值。平台生态具有双边市场效应、网络效应、价值乘数效应等,有利于促进平台生态价值提升、协同共创和跨界创新,实现平台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共创与价值共享。实践中,平台生态推动了城乡融合发展、促进了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培育了新业态新模式、丰富了数字消费场景。平台控制力的强化又会诱发平台的垄断倾向,因此引导平台生态良性、向善发展需要构建具有复杂适应性的治理机制,通过私权自治和公权干预两条进路,推进平台生态更好地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纪良纲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经济作为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深刻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各个产业;环保服务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产业,其发展壮大必须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2020年9月我国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同时国家“十四五”规划指出“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提出要“壮大节能环保”等产业,环保服务业在促进产业绿色转型和实现“双碳”目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此,如何促进环保服务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理论界与实践中都在积极探索。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欧阳日辉  
数据是数字经济的关键生产要素,在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中发挥重要引擎作用,并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数据进入实体经济循环系统,快速融入生产、流通、消费、分配等各环节,优化资源配置,畅通流通渠道,促进供需精准匹配,激发新兴需求,形成数字技术应用—传统实体企业转型—科技创新的良性循环。融合发展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特征,数据驱动要素融合、产品融合、企业融合、产业融合和市场融合,培育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循环系统。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政府和各类经营主体应更加重视数据驱动发展的作用,着力提升企业构建数据能力和开发利用水平,探索多元化的企业数据流通模式,打造典型应用场景和产业数据空间,提升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循环效率。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葛振林  钟昌标  
伴随着我国劳动力比较优势丧失、产能过剩和技术瓶颈等问题日益凸显,我国经济面临着转型升级的紧迫任务。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通过技术逆向溢出效应和生产要素全球配置促进国内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应积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通过产学研合作、吸引人才等方式来提高自身对技术知识的吸收能力,推动技术的逆向溢出;另外,在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过程中需充分推进发挥国内市场的规模优势,实现"市场换技术"战略逐步转变为"整合营销和技术创新双重追赶"战略,才能更有效地通过OFDI来促进国内技术的进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TF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晓兰   黄伟熔  
低空经济作为新兴的经济形态,具有辐射面广、产业链条长、成长性和带动性强等特点。近年来,全球低空经济加速发展,并已成为主要经济体重要的角逐领域,美国、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加紧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目前,我国低空经济进入快速培育阶段,产业环境持续优化,产业链具备良好培育基础,但也存在基础设施建设进展缓慢、关键核心技术仍较薄弱、市场体系发展滞后、管理体系亟待完善等问题。对此,应进一步强化市场机制作用,聚焦重点行业和领域,夯实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低空科技创新引领,推进低空经济产业化商业化应用,完善低空经济发展管理体系,进一步探索多样化、可持续的低空经济价值释放路径。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海舰   李真真  
发展数字经济与促进共同富裕具有高度一致性。数字经济可从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两方面促进共同富裕。从价值创造来看,数字经济具有渗透性、赋能性、替代性、创新性、双高性的特点,可通过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据价值化、数字化治理等路径加速价值创造,具有速度经济、精准经济、网络经济、预期经济、尾部经济、全时经济、空间经济、零工经济、共享经济、生态经济等若干效应;从价值分配来看,数字经济具有平等性、普惠性、免费性、共生性、透明性的特点,可通过在线教育、在线医疗、在线金融、在线文化、在线政务等路径优化价值分配,具有促进公共服务供给、促进乡村富裕、促进精神富裕等特殊作用。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存在数据垄断、算法操纵、就业替代、数字鸿沟等问题。为此,要在充分认识各类问题的基础上,制定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相关策略:一是加速数字经济价值创造,包括统筹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构建数据授权运营体系、拓展数据应用场景领域、规范数字平台企业发展、打造数字经济生态体系;二是优化数字经济价值分配,包括运用共有共建共享共治理论指导、完善数字经济三次分配制度体系、构建数字时代政府市场全新规则、健全合规可信安全平等治理制度。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晓磊  
总部经济与现代服务业之间是互为条件,相辅相成的。从一方面说,城市的总部集群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发展空间,公司、企业总部成为现代服务企业的重要客户和推动现代服务业快速增长的驱动力。总部经济的发展必然带动一个城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总部密集的地区则会对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出更为强烈的需求。从另一方面说,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是总部经济赖以形成的重要条件。总部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总部经济的生存环境要求必须有发达的现代服务业的配套。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朱宇哲  
在现阶段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其不仅为各大行业带来了较好的体验,也使其获得了更大的经济效益,促进了我国经济水平的显著提升,直播带货形式的产生与发展,更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国群众的消费方式以及支出水平。因此,文章对直播带货中存在的常见问题以及相关解决方法进行了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