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98)
- 2023(6425)
- 2022(5554)
- 2021(4817)
- 2020(4062)
- 2019(9419)
- 2018(9262)
- 2017(18107)
- 2016(9416)
- 2015(10770)
- 2014(10921)
- 2013(10892)
- 2012(10559)
- 2011(9910)
- 2010(10366)
- 2009(9733)
- 2008(9605)
- 2007(8712)
- 2006(8151)
- 2005(7624)
- 学科
- 济(68686)
- 经济(68644)
- 管理(27878)
- 业(25768)
- 企(22311)
- 企业(22311)
- 方法(22190)
- 贸(19212)
- 贸易(19202)
- 数学(18744)
- 数学方法(18615)
- 易(18565)
- 地方(18448)
- 中国(13117)
- 地方经济(12986)
- 业经(12020)
- 学(10869)
- 农(10484)
- 关系(9595)
- 财(9156)
- 制(8807)
- 策(8018)
- 融(7906)
- 金融(7906)
- 环境(7725)
- 和(7719)
- 出(7562)
- 理论(7245)
- 体(7242)
- 经济学(7149)
- 机构
- 大学(152375)
- 学院(152133)
- 济(80435)
- 经济(79115)
- 研究(57009)
- 管理(55692)
- 理学(47669)
- 理学院(47096)
- 管理学(46449)
- 管理学院(46144)
- 中国(41310)
- 财(32348)
- 京(31061)
- 科学(29784)
- 所(28709)
- 经济学(26218)
- 财经(26119)
- 研究所(25753)
- 经(23463)
- 中心(23397)
- 经济学院(23320)
- 江(22824)
- 院(20225)
- 北京(20066)
- 范(19481)
- 师范(19354)
- 财经大学(19048)
- 农(18820)
- 贸(18347)
- 州(18017)
- 基金
- 项目(90610)
- 科学(71603)
- 研究(68024)
- 基金(66588)
- 家(56791)
- 国家(56360)
- 科学基金(47765)
- 社会(46334)
- 社会科(44112)
- 社会科学(44101)
- 基金项目(33930)
- 省(33525)
- 教育(30621)
- 资助(28496)
- 自然(28110)
- 划(27913)
- 自然科(27475)
- 自然科学(27471)
- 自然科学基金(27000)
- 编号(26352)
- 成果(21871)
- 发(21488)
- 部(21124)
- 重点(20392)
- 国家社会(19457)
- 课题(18804)
- 教育部(18732)
- 发展(18518)
- 人文(18503)
- 创(18333)
共检索到2433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昕沫
冷战结束后,经济外交凭借经济性、和平式和高效率的特点,被许多国家、政府和组织运用到对外政策当中。中俄两国在发展国内经济和摆脱国际经济困境的双重考验下,选择和采用了经济外交,并不断扩展和充实经济外交的目标。经济外交为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挑战,而中俄经贸关系的深入发展也促进了两国经济外交战略目标的实现。但从对外贸易的角度来看,尽管中俄两国在彼此经济外交战略中的地位很重要,且这种重要性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但并不居于首要地位,经济外交仅是两国处理国家关系的一个手段,是总体外交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一些现
关键词:
中国 俄罗斯 经济外交 经贸关系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佟景洋
1991年苏联解体后,中俄两国经贸额经过几年的低位徘徊,在2000年之后实现跨越式增长,即使是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也并未从根本上影响两国经贸往来。基于两国经贸关系互补性较强,随着"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持续推进以及两国领导人的频繁互访,中俄投资合作势头越来越好,预计到2020年双边经贸额有望实现2000亿美元的目标。
关键词:
苏联解体 中俄经贸 能源合作 经贸关系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刘清才 张海霞
中俄两国是重要的经济贸易伙伴。在经受了2008年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冲击后,中俄两国经贸关系全面恢复和迅速发展。在中俄政府总理定期会晤制度框架下,建立了两国经济合作对话与协商机制。近年来,中俄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能源领域的合作日益深化,相互投资不断增加,地区间的经济贸易关系全面发展。全面提升贸易质量,扩大贸易规模,增加相互投资,深化能源合作,推动地区间和边境地区经贸合作,加强经济现代化领域合作,将成为中俄经贸关系发展的重要方向。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田刚
中国与俄罗斯两国自确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来,两国经贸得到长足发展。2006年恰逢“俄罗斯—中国年”,两国经贸将借此进一步发展与深化。本文对中俄林木产品贸易和森林资源合作开发作了全面而深入地探讨,提出了实行跨国经营、加强两国政府间和地区间合作,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和策略等建议以保障其成效。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元
中俄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两国深化合作是应对政治和安全挑战的需要,实现各自发展复兴的需要,也是促进世界和平稳定的需要。近年来,随着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持续发展,两国经贸合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呈现出不少新亮点。但总体看,中俄经贸合作规模相对有限,结构有待改善,发展水平与两国政治关系还不协调,与两国的潜力还不相称。进一步拓展经贸合作领域,稳步提升相互投资规模,推动两国经贸合作深入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任务。要增进共识,扩大战略和利益的契合点;把握重点,进一步拓展关键领域合作;互利共赢,发挥金融合作的带动作用;多方合力,促进多层次的沟通交流,以中俄经贸合作的硕果,带动两国...
关键词:
中俄关系 经贸合作 战略任务 深化合作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蒋昭侠 Е.А.Яковлева
中俄两国是世界公认的"成长最快的经济体",2007年中国和俄罗斯经济仍继续保持增长。经济的发展创造了两个充满活力的巨大市场,为两国的商品、资源、技术和资本进入对方市场提供了广阔前景,中俄经贸关系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双方应当抓住时机,充分挖掘潜力,加强合作与交流,促进双边经贸关系持续稳定发展,把两国经贸合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关键词:
中俄经贸关系 市场特性分析 经贸发展战略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宋艳梅
目前,中俄双边政治关系不断改善,但经贸合作现状不尽如人意,尤其是投资合作方面的潜力远未发挥出来。为巩固两国建立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迫切需要双方政府制定大经贸战略,利用互补优势,加强经贸合作,以使双边政治、经贸关系平衡发展。
关键词:
中国 俄罗斯 投资 经贸合作 现状 前景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赵洪波
随着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文化外交已逐渐成为当代国家闻总体外交关系的重要形式之一。一个国家要想充分利用好文化外交这个重要的资源禀赋,还需要其文化影响力、综合外交实力和政府外交执行力等条件配合。近年来,文化外交在中国和俄罗斯两国的交往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俄文化交流表现出各级政府重视、多方积极参与、广泛搭建平台等特点。为进一步提升中俄文化交流的发展空间,需要使双方的文化交流向纵深化发展,打破新的文化交流中的不平衡现象,培训人才,扩大交流规模和提升交流水平等。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中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不断挖掘两国关系的巨大潜能,推动双方文化领域的全面深度合作并取得更多的实际成果。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何鑫 王涛
一、当前中俄双边贸易基本情况 2001年随着中俄两国睦邻友好关系的改善,面向21世纪的战略伙伴关系的确立和发展,两国的经贸关系也在两国领导人的大力推动下,得到了迅速的发展。2001年双方之间的贸易额突破了百亿美元大关,达到了106.7亿美元,与2000年同期相比增长33,3%,其中对俄出口27.1亿美元,增长21.4%;自俄进口79.6亿美元,增长37.9%,进出差额为52.5亿美元。两国贸易增长主要原因是俄罗斯经济连续三年增长,居民收入随之提高,扩大了消费需求;中国国内由于经济的发展,对能源、原材料等资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温耀庆 麻乐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六十年,与此同时,也与俄罗斯建交的第六十年,是中俄关系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建交六十年来,中俄关系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已成为大国关系的楷模、睦邻友好的典范。当前,中俄战略协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邓小华
中俄经贸关系的回顾与展望邓小华80年代后半期,中俄贸易得到恢复和发展,尤其是1989年中苏实现邦交正常化以后,两国的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又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中国和俄罗斯都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国家,又是友好邻邦,地缘关系得天独厚,两国经济结构、产业结构、...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刘洋
作为全球范围内最主要的两个转轨经济体,改革开放与苏东剧变分别使中国与俄罗斯经历了经济社会体制的巨大变迁。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围绕两个转轨国家改革路径的探讨与反思,对于在比较中总结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转轨国家特定的初始条件及转轨战略,使这些国家的经济转轨呈现出多样性的过程及结果。中俄两国不同的转轨战略实际上决定于各自经济转轨的初始条件,特别是中国与苏联不同类型的计划经济体制,后者深刻地影响着两者增量改革的绩效,并进一步决定了经济转轨的不同路径。基于对中苏两国增量改革出现显著绩效差异的原因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特定的转轨战略内生于经济转轨具体的初始条件。
关键词:
初始条件 计划经济 转轨战略 增量改革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董瑾 薛晗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蒋国洲 黄景贵
本文分析了中国与日、韩、俄三国之间外贸依存度对相关国家经济的贡献程度,并运用贸易乘数比较了双边贸易对相关国家经济的贡献度(贸易所得);从(直接)投资依存度的角度分析了中国与三国间相互投资对经济的贡献程度,并运用投资收益率比较了相互投资对相关国家经济的贡献度(投资所得);综合贸易所得和投资所得,估算了双边经贸关系对相关国家经济的贡献度;最后,就如何深化中国与三国的经贸关系进行了若干思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