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29)
2023(6715)
2022(5708)
2021(4917)
2020(4106)
2019(9416)
2018(9145)
2017(17785)
2016(9314)
2015(10412)
2014(10470)
2013(10444)
2012(9963)
2011(9349)
2010(9742)
2009(8823)
2008(8431)
2007(7880)
2006(7231)
2005(6624)
作者
(28169)
(23669)
(23647)
(22374)
(14994)
(11215)
(10641)
(9083)
(8839)
(8470)
(8202)
(7731)
(7665)
(7524)
(7389)
(7250)
(7169)
(6835)
(6760)
(6625)
(6107)
(5764)
(5722)
(5440)
(5368)
(5261)
(5121)
(4938)
(4815)
(4618)
学科
(67590)
经济(67560)
管理(26192)
(24259)
(19669)
企业(19669)
方法(19650)
地方(17867)
数学(17363)
数学方法(17239)
地方经济(13204)
中国(12971)
业经(12112)
(11756)
(10040)
(8450)
贸易(8443)
(8424)
农业(8278)
(8069)
环境(8010)
(7735)
产业(7611)
(7239)
(7238)
(7016)
经济学(6975)
(6935)
(6902)
金融(6902)
机构
学院(146065)
大学(143927)
(74436)
经济(73150)
管理(54621)
研究(54266)
理学(46855)
理学院(46315)
管理学(45695)
管理学院(45394)
中国(38907)
科学(30039)
(29245)
(28411)
(27096)
研究所(24562)
经济学(23735)
(23157)
财经(23013)
中心(22890)
(22394)
经济学院(20998)
(20710)
业大(19713)
(18990)
(18562)
师范(18420)
北京(18352)
农业(17769)
(17221)
基金
项目(91746)
科学(72942)
研究(67765)
基金(66935)
(57846)
国家(57386)
科学基金(49051)
社会(46032)
社会科(43872)
社会科学(43858)
(36069)
基金项目(34857)
教育(30813)
(29643)
自然(29381)
自然科(28694)
自然科学(28686)
自然科学基金(28216)
资助(27246)
编号(26502)
(22168)
成果(21291)
重点(20801)
(20341)
国家社会(19545)
课题(19006)
(18968)
发展(18604)
(18351)
教育部(17854)
期刊
(91503)
经济(91503)
研究(46999)
中国(28035)
管理(22567)
(21460)
(20286)
学报(19547)
科学(19451)
经济研究(15808)
大学(15297)
学学(14638)
农业(14344)
技术(13858)
业经(13279)
教育(12885)
(12764)
金融(12764)
财经(12466)
问题(11558)
(11033)
技术经济(9648)
(9399)
国际(8820)
世界(8620)
统计(7969)
商业(7859)
经济问题(7506)
(7232)
(7149)
共检索到2273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靖宇  马书芳  
俄罗斯联邦近年来加快了经济改革的步伐,制定了一系列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从而为实现中俄经济发展的互补性提供了宽松环境,使得两国之间各种形式的经贸往来异常活跃,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但是,在双方经济合作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消极因素和制约因素,应当引起充分的重视,主动地加以排除。在当前的形势下,中国企业家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进一步明确有利条件,坚定合作信心。只有抓住机遇,扬长避短,加强在交通运输业、高科技领域、大型资源性开发、合资银行业务、参与自由经济区建设以及各种独特性项目上的合作,才能适时地实现两国经济合作方面的战略升级。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张爱军  
近年来,在美国国内存在一系列影响中美经贸合作的片面认识和消极因素,如认为"中国贸易只惠己"、"中国对美出口剥夺了美国制造业工人的就业机会"、"中国对美国企业关闭市场"、"人民币汇率导致美中贸易逆差"等。从美国国内政治角度看,这些消极因素的产生和存在有其政治博弈的根源;从国际政治角度看,有其遏制中国的意图。应正确分析影响中美经贸合作的消极因素,以便理性应对,推动中美经贸合作良性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苗荧  
以往的研究夸大了温州文化对"温州模式"的正面影响,诚然,"温州模式"的形成离不开温州文化的推动,但是温州文化中的负面因素被淡化了,这实际上不利于"温州模式"的进一步发展。温州文化特点决定温州的改革是渐进式的,也将决定"温州模式"的变迁是一个艰难漫长的过程。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项义军  张金萍  
欧亚经济联盟是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白俄罗斯等国共同构建的区域多边合作的重要平台,"一带一路"战略则是中国实施的开放型区域经济合作安排和对外经济合作的新平台。目前,俄罗斯以欧亚经济联盟为依托的东移战略,与中国以"一带一路"为平台的向西战略对接的时机逐渐成熟。本文主要从中俄两国经贸合作及与沿线第三国关系层面分析中俄区域经济合作战略对接可能面临的障碍和冲突,为破解中俄战略对接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阎小培  
文章在发达国家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换的大背景下,分析了产业结构处于急剧变化中的广州发展知识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并就广州加快发展知识经济提出了政策建议,以促进广州经济迈上新台阶。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邱丹阳  
当今时代,是人类历史上风云际会,波涛起伏的一个重要时代。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每个国家都在考虑面向21世纪本国发展的问题,并且为此普遍地加强国家之间的双边关系。作为世界多极化态势下的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的中国和俄罗斯,已经从各自的实际情况出发构筑“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深化两国新型伙伴关系的主题,使双方的“战略协作”走上实效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发展务实的经贸合作已成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最重要内容。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甫春  
少数民族中的陈旧落后习俗,也是妨碍商品经济发展的消极因素。这些陈规旧习浪费社会财富,束缚人们思想,影响劳动者素质的提高,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商品经济,必须引导各族群众逐步建立文明的、健康的、科学的生活方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甫春  
旧中国,民族压迫和各民族内部的旧制度、旧意识,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现在,民族压迫制度早已被推翻,各少数民族内部的旧制度也已经改革,从而扫除了商品经济发展道路上的两重障碍。但是,少数民族中残存的原始经营方式、旧传统观念和各种落后的风俗习惯,仍然是民族地区商品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各民族自己应采取积极、主动的革新姿态。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盛玮  
2007年6月,中国和哥斯达黎加建立外交关系,这是中国在中美洲地区的第一个建交国家。中哥建交为两国经贸关系的顺利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政治条件和外部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杜宇峰  
莫斯科人谈中俄经济合作[俄]波·米·莫济阿斯90年代初苏联发生了尖锐的经济危机,一直持续到1991年末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新政府在1992年初实行了彻底的改革,成功地防止了相当范围内的经济崩溃,但1992年的经济并未得到稳定。与1991年相比,工业产...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王树春  
当前俄罗斯外交战略最突出的特点是推行经济外交,从这个视角出发分析我国在俄罗斯经济外交中所处的地位,可清晰地显示,目前中俄贸易合作关系与俄罗斯其他贸易伙伴相比并不滞后,真正滞后的是两国的相互投资合作,目前两国的经济合作水平还不会影响中俄良好的合作关系。因此,对“中俄经济合作关系滞后论”、“滞后的经济合作关系必然影响中俄整体合作关系”的观点提出质疑。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郭连成  
中俄区域经济合作始终是两国政府、学术界和实业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虽然近几年中俄区域经济合作得到较快发展,但总体上滞后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特别是与两国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不相称。因此,如何继续推进和深化中俄区域经济合作,现已成为两国政府面临的共同任务。随着中国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俄罗斯西伯利亚与远东开发战略的实施,中俄区域经济合作迎来了一个新的战略发展时期。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徐志尧  
当前,世界经济向区域化方向发展已成为明显趋势,它对跨国跨地区经济加强合作、协调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建立中国黑河与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以下简称布市)国际经济合作区,将是对加速实现东北亚经济区域化的有益尝试。 一、有利条件 1.独特的地缘优势。黑河与布市是原中苏边境线上的历史名城,坐落于黑龙江两岸,现在布市人口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刘树杰  曾铮  
未来十年,中国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准确把握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和发展的内外条件,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背景,为制定符合实情、行之有效的经济发展战略提供客观判断。一、未来十年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1.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经济发展方式面临转变。未来十年,我国人均GDP将迈向1万美元,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将面临转变,经济转型的任务更加艰巨。2.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产业结构升级进程加速。未来十年,我国工业化将进入后期阶段,根据一般理论和历史经验,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表现为服务业比重逐步提高、工业将向深度加工化阶段转化和接近世界技术边界三个特征,产业间结构和产业内部结构升级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