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80)
- 2023(10739)
- 2022(9324)
- 2021(8631)
- 2020(7454)
- 2019(17072)
- 2018(17314)
- 2017(32895)
- 2016(18105)
- 2015(20157)
- 2014(20067)
- 2013(19598)
- 2012(17950)
- 2011(16257)
- 2010(16394)
- 2009(15642)
- 2008(15532)
- 2007(13828)
- 2006(12038)
- 2005(10880)
- 学科
- 济(73860)
- 经济(73766)
- 管理(48359)
- 业(45586)
- 企(37099)
- 企业(37099)
- 方法(35364)
- 数学(31321)
- 数学方法(31028)
- 农(21200)
- 财(20186)
- 中国(18685)
- 制(16295)
- 贸(15938)
- 贸易(15936)
- 业经(15585)
- 易(15459)
- 学(14353)
- 农业(13199)
- 地方(13080)
- 融(12123)
- 金融(12121)
- 银(12064)
- 银行(12039)
- 行(11538)
- 务(11322)
- 体(11318)
- 理论(11303)
- 财务(11298)
- 财务管理(11268)
- 机构
- 学院(254059)
- 大学(253955)
- 济(107648)
- 经济(105530)
- 管理(95985)
- 研究(85604)
- 理学(82672)
- 理学院(81772)
- 管理学(80387)
- 管理学院(79900)
- 中国(64690)
- 京(52663)
- 财(51085)
- 科学(50906)
- 所(43753)
- 农(42230)
- 财经(40355)
- 研究所(39544)
- 中心(39375)
- 江(38227)
- 业大(36655)
- 经(36565)
- 范(34154)
- 经济学(33873)
- 师范(33812)
- 农业(33366)
- 北京(33322)
- 经济学院(30770)
- 院(30396)
- 州(29970)
- 基金
- 项目(165274)
- 科学(129675)
- 研究(121852)
- 基金(119559)
- 家(103668)
- 国家(102809)
- 科学基金(87683)
- 社会(77436)
- 社会科(73438)
- 社会科学(73416)
- 省(64424)
- 基金项目(62847)
- 教育(57484)
- 自然(55804)
- 自然科(54532)
- 自然科学(54515)
- 划(54159)
- 自然科学基金(53542)
- 编号(50936)
- 资助(49521)
- 成果(41129)
- 部(37424)
- 重点(37301)
- 发(35476)
- 课题(34437)
- 创(34301)
- 教育部(32394)
- 科研(32180)
- 创新(32134)
- 国家社会(31907)
共检索到3764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昱东 包艳
基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实证分析了转型经济代表性国家中国和俄罗斯两国本币实际有效汇率(REER)变动对国内价格(CPI)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在2005年7月汇改后汇率传递效应的不完全性降低,国际价格的影响在上升;俄罗斯2006年7月汇改后则表现为汇率传递的非对称性以及超调效应的出现;两国表现的一致性在于,汇改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降低。分析上述实证结果的制度性原因,并给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
汇率传递效应 人民币 卢布 消费者价格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徐昱东 徐坡岭
基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实证分析中俄两国本币对美元汇率的变动对国内价格(CPI)的影响,研究发现:中俄两国本币对美元汇率变动对本国国内价格的传递效应存在若干共性和差异性。共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汇率传递的不完全性;二是汇率对国内价格传递程度的绝对值相差无几。差异性方面,一是俄罗斯的汇率传递效应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二是,汇率之外的影响国内价格的因素里面中国受国际价格影响较大,俄罗斯受国内货币供给影响较大。研究结果对判定两国应对外部汇率冲击时的表现、内在机制及其变化趋势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分析两国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推进本币国际化战略过程中遇到的人民币和卢布的竞争与合作问题。
关键词:
汇率传递效应 人民币 卢布 消费者价格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吕剑
本文基于1994~2005年的月度数据,对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国内物价的传递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创新之处在于引入了国际石油价格作为外部冲击的代理变量,并以使用消费物价指数(CPI)、生产物价指数(PPI)和零售物价指数(RPI)衡量国内物价的变化,通过运用E-G二步法、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对三个指标受到的传递效应进行了比较分析。结论:长期而言,人民币汇率变动显著地影响了国内物价水平,其中CPI对汇率变动的弹性大于RPI,RPI的弹性大于PPI。而且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国内物价的传递效应具有自我修正的动态机制,其中CPI修正功能最强,其次是PPI,再次是RPI。传递效应在4个月之后有...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周先平 李标 冀志斌
国际贸易计价货币的选择会直接影响汇率变动对物价、出口和产出的传递效应,进而对最优汇率制度选择有重要影响。人民币计价结算为研究计价货币转换背景下汇率变动传递效应的差异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样本。本文采用随机波动的时变系数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TVP-SVAR),讨论了汇率变动传递效应的时变特征,发现人民币计价结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汇率变动对价格、出口和产出的冲击,人民币计价结算背景下实行更加弹性的汇率制度是可行的。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何雄浪 李雪坤
基于中国的月度数据,运用汇率传递理论、协整理论以及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模型)分析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口价格和消费者价格的传递效应。研究发现,人民币汇率是影响进口价格指数的显著因素,但对消费者价格波动的影响并不明显;外国厂商生产成本提高对我国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影响要明显大于人民币汇率对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影响;国内需求和货币供应量波动对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影响并不显著,消费者价格指数上升更多来自其自身粘性。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曹伟 万谍 钱水土 金朝辉
针对"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后各省(直辖市)主要贸易伙伴的动态变化,本文构建了省际进口加权有效汇率指数,基于汇率传递非对称性效应理论机制,运用面板数据研究了人民币汇率传递的非对称性效应和省际异质性,并采用双重差分法(DID)考察了"一带一路"倡议对进口汇率传递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1)各省人民币汇率传递效应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和非对称性,经济越发达的省份,汇率传递效应越低,人民币升值较贬值对大部分省份进口价格传递效应更大。(2)各省资本密集型产品的进口占比越大,则人民币贬值促使进口价格上升的幅度越大。(3)"一带一路"倡议整体上提升了中国在进口市场中的国际定价权,特别是对于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口,中国的定价权大幅提高。论文的政策含义在于:一是中国进口贸易政策的制定,需要考虑省际汇率传递效应存在的异质性;二是中国需要大力发展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口贸易,同时应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以减轻对欧美市场资本密集型产品的进口依赖程度。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周杰琦
本文运用长期约束的结构VAR,试图从一个崭新的视角实证考察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对我国价格水平的传递效应。文章特点在于考虑了汇率和价格可能都是受各种宏观经济因素影响的内生变量,以深入揭示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发现:(1)当发生汇率冲击时,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对国内各价格水平的传递是不完全的,汇率变动对进口价格的影响强于对消费者价格的影响;(2)一旦考虑了经济体受到其他类型的宏观经济冲击后,估计的人民币汇率价格传递率则显得更为明显;(3)汇改后我国汇率传递效应趋于强化。本文还分析了实证结果背后可能的深层次原因,并讨论相应的政策启示。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宇俊 门明 李伟平
利用自回归分布滞后(ARDL)模型,研究了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的价格传递效应。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物价水平的传递是不完全的,而且传递效应较小;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国内物价的传递效应存在差异,无论是从短期还是从长期来看,人民币汇率变动对PPI的传递效应都要大于对CPI的传递效应;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物价水平的传递存在滞后性,汇率波动对CPI的传递效应在8个月后接近于零,而对PPI传递效应的滞后期相对较长。这些实证研究结论对于我国的汇率政策制定和宏观经济调控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志蛟 刘力臻
本文以开放经济理论分析框架,采用随机波动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SV-TVP-VAR)模型和1994年1月至2015年11月的相关数据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因存在汇率与国内价格不完全传递效应,诱导日元汇率贬值并通过日元贬值推动国内物价上涨的政策作用有限,日元汇率贬值难以实现国内2%的通胀目标;日元贬值短期内仅对运输通信业的通胀率表现出正常的汇率传递性,即日元汇率贬值导致运输通信价格水平一定程度的上升,但长期内价格上涨的传递效应会逐步弱化和消失,而日元贬值对文化娱乐价格、食品价格和住房价格的传递不仅没能刺激国内价格上涨,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引起通货紧缩。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刘艺卓 吕剑
本文基于2005-2008年6月的月度数据,对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农产品价格的传递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升值将显著提高农产品价格水平;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农产品价格的传递效应具有由短期波动到长期均衡的自我修正的动态机制;给定一单位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的冲击,该冲击对农产品价格呈现平稳的正向响应趋势。因此,为稳定农产品价格,应该采取有效措施使得人民币维持在基本均衡、合理的水平上。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 农产品价格 传递效应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段玉婉 陈锡康 杨翠红
本文利用反映加工贸易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和计量经济模型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考虑进口品对国内品的替代作用和部门间的价格传导效应,从生产成本角度分情景测算了人民币升值对中国CPI和PPI的影响。测算结果表明,人民币升值可以有效缓解国内的通胀水平,但其传导效应并非是完全的,对CPI和PPI的传递率分别约为13.64%和17.8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戴如磊 王苏旭
汇率的变动存在价格传递效应,并通过价格传导机制影响国内的总体物价水平,从而对国内整个市场经济产生影响。本文利用VAR模型对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变动的价格传递效应进行分析,并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技术分析了各变量的结构化冲击对内生变量变动的贡献程度。
关键词:
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 VAR价格传递效应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欣
本文将价格粘性机制引入传统的汇率传递研究框架,运用面板门限模型研究了汇率变动对我国工业品出口价格的传递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汇率变动对出口价格的传递在一般情况下是线性的,但是当外部经济环境恶化时,随着汇率波动幅度不同,汇率传递呈现出明显的门限效应。
关键词:
价格粘性 汇率传递 面板门限模型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萧琛 崔楠楠
文章比较分析了中国、日本、德国和东盟四个国家(地区)汇率变动对以美元计价的对美出口商品价格指数的传递效应,结果显示中国是唯一在当期存在汇率传递影响的国家,但影响显著为正。短期内德国汇率传递效应最高,中国的传递效应最低。由于中国汇率传递的滞后时间较长,中国累计汇率传递效应值高于日本。在实证结果的基础上,文章认为在短期内无法改变出口商品技术含量和竞争力的情况下,人民币保持稳步的升值步伐比汇率上下波动更有利于企业价格的提高。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郝立君
在当前通货膨胀预期不断增强的背景下,如何稳定物价总水平已成为央行金融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2010年6月份我国重启人民币汇率改革,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本文运用VAR模型研究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以CPI为衡量指标的我国通货膨胀水平的影响,结果验证了学界关于人民币汇率升值能够通过传递效应降低国内的通货膨胀压力的观点,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