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07)
- 2023(11404)
- 2022(10005)
- 2021(9520)
- 2020(7821)
- 2019(18101)
- 2018(18200)
- 2017(35443)
- 2016(19245)
- 2015(21737)
- 2014(21815)
- 2013(21777)
- 2012(19952)
- 2011(18034)
- 2010(17901)
- 2009(16413)
- 2008(15904)
- 2007(13893)
- 2006(12291)
- 2005(10509)
- 学科
- 济(81700)
- 经济(81613)
- 业(58849)
- 农(50452)
- 管理(48793)
- 企(37296)
- 企业(37296)
- 方法(33959)
- 农业(33497)
- 数学(29599)
- 数学方法(29284)
- 业经(22674)
- 中国(19151)
- 学(18264)
- 地方(17389)
- 财(16823)
- 制(14299)
- 贸(13364)
- 贸易(13359)
- 发(13339)
- 易(13013)
- 农业经济(12538)
- 技术(12123)
- 土地(11768)
- 环境(11759)
- 理论(11557)
- 策(11347)
- 和(11213)
- 体(10556)
- 教育(10432)
- 机构
- 学院(274533)
- 大学(272917)
- 管理(113376)
- 济(108267)
- 经济(105930)
- 理学(99343)
- 理学院(98304)
- 管理学(96714)
- 管理学院(96246)
- 研究(90865)
- 中国(67842)
- 农(64533)
- 京(58006)
- 科学(57864)
- 业大(49582)
- 农业(49356)
- 所(45444)
- 财(44938)
- 中心(42635)
- 研究所(41638)
- 江(39422)
- 范(36682)
- 财经(36613)
- 师范(36393)
- 北京(35988)
- 经(33465)
- 院(32130)
- 经济管理(31812)
- 州(31803)
- 农业大学(31365)
- 基金
- 项目(193503)
- 科学(151645)
- 研究(143852)
- 基金(139618)
- 家(121181)
- 国家(120076)
- 科学基金(102988)
- 社会(89691)
- 社会科(84474)
- 社会科学(84450)
- 省(76441)
- 基金项目(75661)
- 自然(66618)
- 自然科(64982)
- 自然科学(64970)
- 自然科学基金(63775)
- 教育(63647)
- 划(63158)
- 编号(61001)
- 资助(56048)
- 成果(48337)
- 部(42787)
- 重点(42320)
- 发(42006)
- 课题(40072)
- 创(39881)
- 创新(37100)
- 科研(36628)
- 国家社会(36096)
- 教育部(35898)
- 期刊
- 济(122085)
- 经济(122085)
- 研究(76322)
- 农(67869)
- 中国(52726)
- 农业(46465)
- 学报(44981)
- 科学(42686)
- 管理(35192)
- 大学(34695)
- 学学(32963)
- 财(30424)
- 教育(27849)
- 业经(26369)
- 融(23142)
- 金融(23142)
- 技术(22189)
- 业(20644)
- 问题(17435)
- 财经(16091)
- 经济研究(15967)
- 版(15573)
- 农业经济(15108)
- 农村(14463)
- 村(14463)
- 科技(14234)
- 图书(14041)
- 资源(13812)
- 理论(13660)
- 业大(13650)
共检索到3917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桂华
从农业发展阶段性理论上看,中国和俄罗斯在城乡关系、工农业关系以及农业在国民经济基础性地位这3个方面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的存在对于农村土地(农地)制度和农地流转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本文着重分析了中俄两国农地流转制度变迁及其在微观边际效益、宏观资源配置以及对农业生产主体生产效率提升3个方面的绩效。在变迁和绩效的基础上,比较了中俄两国农地流转的共性和差异。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桂华
从农业发展阶段性理论上看,中国和俄罗斯在城乡关系、工农业关系以及农业在国民经济基础性地位这3个方面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的存在对于农村土地(农地)制度和农地流转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本文着重分析了中俄两国农地流转制度变迁及其在微观边际效益、宏观资源配置以及对农业生产主体生产效率提升3个方面的绩效。在变迁和绩效的基础上,比较了中俄两国农地流转的共性和差异。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徐鲜梅
本文作者在基于山东省胶州(良乡一村)、吉林省松原(王府村、新凤村、则字村)、江苏省常熟(新丰村、梅南村)和太仓(东林村、电站村)等各地土地流转情况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具有代表性和特殊性的几种土地流转模式——"良乡模式"、"新凤模式"、"则字模式"梅南模式"、"东林模式"进行比较研究,提出可供借鉴的经验要素与政策建议。首先,从"经营主体、流转形式、土地价格、土地用途与分配方式"等节点,对"五种模式"的内容和特点进行比较;同时,依据农村土地法律法规、农地流转政策精神,以及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需求,从"经营主体差异度、地权剥离明晰度、农地用途偏离度、地租价格合理度、农民权益保障度、收益分配透明度"等方面...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高宏伟 靳共元
当前农村各地不断创新发展的土地流转模式,表明环境条件变化对新制度安排的强烈需求。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农村土地经营模式,无法适应农业生产现代化的要求。农户自发形成的土地分散流转,亦不能有效解决土地细碎分割的现实问题。而依托村集体进行的土地集中流转有利于土地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符合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未来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将逐渐转向以集中流转为主。
关键词:
土地流转 流转模式 分散流转 集中流转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黄英
土地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农村土地流转是大势所趋。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出现了很多问题,有些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现代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剖析了农村土地流转认识上的误区,分析了农村土地流转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健康发展提出有益的探索。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杨明国
农村土地流转信托作为一项创新性的产权制度安排,在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完善家庭承包责任制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仍面临着配套政策体系不健全、规模效益不稳健以及体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应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政策配套体系,加快建设农地流转信托二级市场,谋划构建"三位一体"的政策实施框架,尽快形成"三农问题"与"信托产业"互利共赢的新局面。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陆继霞
以资本下乡为主的农村土地流转规模迅速发展,相关领域的研究也呈现出数量大、多学科、多视角、多主题的特点。文章对当前国内外针对农村土地流转的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和梳理,发现现有研究主要是从农村土地流转的概念和规模、对大规模土地流转的态度,土地流转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成因及对策,以及土地流转对乡村社会结构、农户权益保障和农户生计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这对系统、全面地了解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背景和当前研究进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而未来研究则可以从性别视角、底层视角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索。
关键词:
土地流转 农村 研究评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家祥
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建设,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和转移农村劳动力的必然选择。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如土地产权制度的变革、土地市场的培育、土地经营形式的探索、农业政策的调整、政府作用的发挥、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社会化服务的完善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等,对于土地流转市场还不完善的省区建立起适合本省区实际情况的土地流转市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土地流转市场 国内外经验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曹建华 王红英 黄小梅
研究目的:研究农村土地流转的农户供求意愿,定量评价土地流转的经济效率。研究方法:通过设置的土地流转意愿度指标分析农户土地流转的供给意愿,通过农户实际土地经营规模和最适土地经营规模的比较分析农户的需求意愿,利用市场供求模型估算土地流转带来的供求双方农户经济福利。研究结果:中部6省的农户供给意愿在0.18—0.52之间,农户实际土地经营规模为0.27—0.73 hm2/户,最适土地经营规模0.61—1.08 hm2/户,以100—300元/亩流转交易价实行土地流转后,中部6省中各省供给方农户的经济福利可达到1.1—9.2亿元,需求方农户的经济福利可达到2.2—12.2亿元。研究结论:从供给角度看,...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刘攀 李娥 黄小蓉
党的十七大提出"按照依法有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的政策,就是为了切实保证农民的权利,用更市场化的方式配置生产要素,实现农业的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瑞玲
目前农村土地还没有真正流转起来,流转的形式主要是转包和出租,流转价格混乱,非农建设用地的流转有侵蚀农民和国家利益的现象,村委会在大面积土地的流转中还起重要的中介作用,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力的转移是推动土地流转的重要因素。土地流转困难的原因在于缺乏完善的宏观管理机制和市场流转机制,从这两方面提出了创新土地流转机制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农地流转 机制 土地价格 非农建设用地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荣材
土地产权制度是土地流转的制度前提,而定价机制则是农地流转利益的实现机制。在当前的土地产权制度下,土地流转的主要形式是政府征地和批租。由于土地产权制度不健全,土地流转补偿定价机制不合理,导致土地流转不健全,农民的土地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因此,构建农民家庭土地产权制度,塑造农民家庭产权主体地位,是促进土地流转和保障农民土地权益的产权制度前提。在此基础上,改革"向后看"的按历史均值单方面定价的补偿制度,确立"向前看"的按未来值的现值的补偿定价制度,是土地流转收益的现实依据。
关键词:
土地产权制度 定价机制 农村土地流转
[期刊] 改革
[作者]
贺振华
土地流转目前颇受关注 ,本文分析了土地流转产生的剩余、土地对农民的重要性、土地流转的剩余的分配对土地流转的影响。文章认为 ,土地流转没有改变目前农业生产的方式和生产要素的质量 ,从而也没有给农业生产带来质的突破
关键词:
土地流转 剩余 分配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曹斌
通过研究发现,在中国这样一个劳动力数目巨大的国家,农村土地流转速度不宜太快,否则,从土地上排挤出来的大量过剩劳动力势必会将劳动力市场的工资率压得很低,从而不利于技术普及和产业结构升级。
关键词:
农村 土地流转 技术创新 技术普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