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47)
- 2023(14222)
- 2022(12014)
- 2021(11050)
- 2020(9656)
- 2019(22173)
- 2018(22248)
- 2017(42778)
- 2016(23656)
- 2015(26517)
- 2014(26717)
- 2013(26573)
- 2012(24435)
- 2011(22022)
- 2010(22510)
- 2009(21576)
- 2008(22203)
- 2007(20354)
- 2006(18186)
- 2005(16552)
- 学科
- 济(100710)
- 经济(100557)
- 业(100256)
- 管理(83073)
- 企(82707)
- 企业(82707)
- 农(47671)
- 方法(43463)
- 财(35196)
- 数学(34537)
- 数学方法(34213)
- 业经(32691)
- 农业(31387)
- 制(27618)
- 中国(24576)
- 务(23759)
- 财务(23726)
- 财务管理(23680)
- 企业财务(22430)
- 体(20293)
- 技术(19314)
- 贸(18326)
- 贸易(18320)
- 策(18232)
- 易(17831)
- 和(17447)
- 划(17309)
- 地方(17149)
- 理论(16901)
- 学(16587)
- 机构
- 学院(345202)
- 大学(340460)
- 济(146962)
- 经济(144045)
- 管理(137361)
- 理学(117528)
- 理学院(116365)
- 管理学(114795)
- 管理学院(114137)
- 研究(111902)
- 中国(89524)
- 财(72716)
- 京(70906)
- 农(69414)
- 科学(65629)
- 所(57231)
- 财经(55878)
- 江(55495)
- 农业(53446)
- 业大(52902)
- 中心(52706)
- 研究所(50956)
- 经(50433)
- 北京(44399)
- 经济学(43880)
- 州(42796)
- 范(41839)
- 师范(41427)
- 财经大学(40618)
- 经济学院(39667)
- 基金
- 项目(218398)
- 科学(172812)
- 研究(163288)
- 基金(158503)
- 家(136231)
- 国家(134904)
- 科学基金(116722)
- 社会(104991)
- 社会科(99143)
- 社会科学(99113)
- 省(87291)
- 基金项目(84406)
- 教育(74541)
- 自然(73756)
- 自然科(72022)
- 自然科学(72000)
- 划(71216)
- 自然科学基金(70795)
- 编号(67379)
- 资助(63675)
- 成果(54723)
- 部(49549)
- 重点(48616)
- 创(48022)
- 发(47251)
- 课题(45784)
- 制(45679)
- 业(45662)
- 创新(44233)
- 国家社会(42858)
- 期刊
- 济(174459)
- 经济(174459)
- 研究(102789)
- 中国(71342)
- 农(69377)
- 财(61416)
- 管理(52336)
- 学报(49596)
- 科学(47745)
- 农业(46223)
- 大学(38968)
- 学学(36981)
- 融(36473)
- 金融(36473)
- 业经(33632)
- 教育(33555)
- 技术(30792)
- 财经(28212)
- 经济研究(25487)
- 业(24903)
- 经(24229)
- 问题(23432)
- 技术经济(19232)
- 世界(17739)
- 版(17617)
- 财会(17442)
- 贸(16797)
- 商业(16621)
- 现代(16356)
- 农村(15932)
共检索到5294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卢海燕
农业改革是中国和俄罗斯经济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种种原因,两国选择了不同的改革路径,改革绩效也大不一样。本文拟从制度变迁的角度分析造成两国绩效不同的原因。
关键词:
中俄 农业改革 绩效 制度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典军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姚毓春 张艳敏 李冰
苏联由于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而忽视农业,导致农产品极度短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进行了一系列农业改革,农业资源禀赋优势得以逐步发挥,并成功跻身世界农业大国之列。坚实的农业基础是保障俄罗斯在面对俄乌冲突局势升级、西方国家对其采取极限经济制裁的情况下,仍能保持经济平稳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回顾俄罗斯农业改革历程,可以分为以私有化和市场化为导向的激进改革、以减负和扶持为主要手段的政策调整、以安全和高效为目标的深化改革三个阶段。通过对俄罗斯农业改革历程进行回顾和梳理可以判断,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期内,俄罗斯农业政策趋于稳定,这可以为中俄两国农业合作提供一个相对稳定和清晰的政策预期。同时,由于俄罗斯农业发展的政策方向与我国农业发展的大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似性,加之中俄关系持续向好,两国具备开展农业合作的有利条件。未来,中俄两国要加强农业合作顶层设计,建立多层次农业合作体系,完善两国在农业投资方面的法律政策,不断完善中俄两国农业合作模式。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刘文革 关立新 周方召
本文根据俄罗斯1995~2004年间不同的制度变革内容和政策环境,尤其是产权变革的不同阶段,结合农业总产值的变化情况和趋势,将俄罗斯农业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利用面板数据对俄罗斯产权变革和农业产出绩效的关系进行了经验分析。本文得出三个基本结论:第一,俄罗斯不同产权制度下产业政策导向因素的激励程度不同。第二,俄罗斯不同时间段的产权制度下,各要素的利用率不同。第三,俄罗斯当前的产权制度,能较大程度地激励各生产要素的投入,并且单位土地和劳动等要素对产出的贡献率较高。
关键词:
制度变革 产权制度 私有化 农业经济绩效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春献 李健
本文从俄罗斯土地制度的改革、农业发展以及农业政策调整等方面着手,对《俄罗斯土地法典》以及相关法律体制下的当代俄罗斯土地法律制度进行详细的探讨,研究并分析了农业土地流转法律制度,对俄罗斯农业改革的基本措施以及现行农业管理体制作了阐述,同时还分析了俄罗斯农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以便给中国在进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及宅基地制度改革时提供借鉴。
关键词:
农业改革 管理体制 俄罗斯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彦君 米军
财税制度改革是转轨国家政府宏观政策调整及经济调控手段运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和俄罗斯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财政职能发生了重大转变,两国通过财税政策调整提升了国家财政实力并促进了经济发展。对中俄财税制度改革中诸如财政分权化、财政预算制度、转移支付制度、税制改革、财政风险和财政透明度等方面进行深入系统的比较研究,必将对中国财政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
财税制度改革 国家发展战略 税收结构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刘国斌 赵霞
TPP作为高水准的自由化贸易协定,要求农业市场完全开放,实现100%自由贸易,完全市场竞争和农业市场的便利化和透明化。日本加入TPP谈判对本国农业市场既有消极影响也有积极影响。同时这一举措,使得农协垄断农业发展、农业的过度保护、农业改革进程缓慢的弊端暴露无遗。为确保农业在加入TPP后仍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日本需明确农业发展方向,加速推动农业改革。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邓大才
农业改革开放滞后的利益格局分析邓大才尽管农业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绩,但是由于指导思想的错位,改革重心的转移,尤其是当旨在建立市场经济新体制的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的时候,某些关键环节上的改革却一直难以充分展开和深化,一些至关重要的组织与制度...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罗智波 刘海月
中俄两国都是大国,均实行过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有过相似的意识形态,又先后走上了向市场经济过渡的道路。由于两国改革的模式不同,改革绩效差别很大。俄罗斯在激进改革后需要渐进式调整,中国在渐进式改革取得巨大成就后,应把握时机,不妨对一些长期难以解决的体制硬核采取较为激进的方式加以改革。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汪东升
斯托雷平试图通过土地改革打破俄罗斯农民村社的传统生产方式,最终功亏一篑;前苏联末期进行了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改革,同样没有成功;之后俄罗斯进行了土地私有化改革,效果却是不尽如人意。而有着相似改革背景的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究其原因是因为两国的国情不同,但主要原因是俄罗斯的土地改革不具有内生性的动力,是靠行政手段从外部推动的;而中国的改革是农民的迫切要求。中俄两国改革的路径不同,但目的都是建立符合各自国情的现代农业经济与法律制度。
关键词:
俄罗斯与中国 土地制度改革 比较与分析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邓大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邱曙辉
存在"四难"现象传统信贷模式依然占主导,"抵押担保难"仍是制约金融有效供给的主要障碍。虽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了农村金融需求的巨大潜力,但农村传统信贷模式依然占主导,一些针对农村抵押担保不足的创新产品更多停留在点上而难以普及到面。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三农"贷款总量中,有抵押担保的超过80%。农村集体产权改革滞后,"资产流转处置难"是制约两权抵押贷款推行的主要因素。当前农村集体产权改革虽然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