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53)
2023(5033)
2022(4621)
2021(4195)
2020(3898)
2019(9245)
2018(9237)
2017(18510)
2016(10400)
2015(12107)
2014(12455)
2013(12596)
2012(12098)
2011(10860)
2010(11084)
2009(10458)
2008(10780)
2007(10003)
2006(8511)
2005(7631)
作者
(32073)
(27012)
(26839)
(25814)
(17227)
(13048)
(12487)
(10623)
(10014)
(9620)
(9050)
(9021)
(8719)
(8590)
(8586)
(8560)
(8472)
(8004)
(7852)
(7822)
(6849)
(6801)
(6661)
(6191)
(6151)
(6081)
(6071)
(5979)
(5551)
(5531)
学科
(46269)
经济(46222)
(27743)
管理(27422)
方法(24609)
数学(22062)
数学方法(21843)
(21678)
企业(21678)
(12775)
(12082)
中国(10570)
(10436)
(9422)
贸易(9418)
(9142)
地方(8911)
(8513)
农业(8260)
业经(8117)
(7268)
财务(7254)
财务管理(7231)
(7193)
(6958)
银行(6935)
企业财务(6808)
(6626)
金融(6624)
(6541)
机构
大学(159625)
学院(156839)
(65591)
经济(64174)
管理(59220)
研究(54162)
理学(51079)
理学院(50464)
管理学(49556)
管理学院(49251)
中国(40461)
科学(34135)
(33855)
(30345)
(29711)
(28936)
研究所(26422)
中心(25718)
业大(25429)
(24296)
农业(24256)
财经(23838)
北京(21536)
(21472)
(20905)
师范(20667)
经济学(20533)
(18967)
经济学院(18774)
(18671)
基金
项目(101663)
科学(78479)
研究(72830)
基金(72673)
(63701)
国家(63182)
科学基金(52641)
社会(44683)
社会科(42203)
社会科学(42183)
(39695)
基金项目(38720)
自然(34360)
教育(34159)
(33962)
自然科(33533)
自然科学(33520)
自然科学基金(32924)
资助(30711)
编号(30200)
成果(25278)
(23375)
重点(23244)
(22043)
课题(20663)
(20592)
科研(20126)
教育部(19655)
创新(19326)
大学(19250)
期刊
(69645)
经济(69645)
研究(44297)
中国(27748)
学报(26820)
(26789)
(23852)
科学(23231)
大学(19621)
管理(18739)
学学(18429)
农业(17766)
教育(15525)
(13861)
金融(13861)
技术(13208)
财经(11809)
经济研究(11141)
业经(11032)
(10089)
问题(9991)
(9946)
统计(8624)
技术经济(8513)
(8221)
(8122)
理论(8059)
商业(7643)
图书(7540)
(7492)
共检索到2280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赵定东,赵明  
社会分层是社会结构最重要的社会现象 ,中产阶层作为社会分层的中心又被视为社会学研究的重中之重。中俄都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国家 ,中俄两国的中产阶层均处于不成熟状态 ,有待于进一步培育和发展 ;中国中产阶层的稳固性强 ,导致了中国社会的相对稳定 ,而俄罗斯中产阶层的无根性将导致俄罗斯社会的发展仍将有一段曲折的路要走。但无论如何 ,他们都已经开始在社会发展中担当起稳定和示范的作用。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罗丽娟  方栓喜  
中日两国同是人口大国,同为政府主导型经济发展模式,同样经历过较长时间的高速经济增长而进入工业化中后期,但日本形成了中产阶层为主的社会结构;而中国到目前中产阶层只占人口总数的23%左右,远低于1975年日本工业化中后期的77%。这一现象来自于两国服务发展、教育、人口城市化、社会保障、税制结构等方面的差异。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香兰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不断崛起的城市中产阶层的生活方式和休闲行为方式将为整个社会带来极强的消费示范效应,成为占国内人口多数的中下阶层人士向往和追求的目标。本文分析了城市中产阶层休闲消费的特点及其行为,以期为营销者制定相应的经营对策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凌明  
一、中产阶层消费者的界定及构成1.中产阶层的界定。关于中产阶层消费者的界定(以下简称中产阶层),理论界有着不同的标准。综合起来看,可分成两大派:其一,认为收入是界定中产阶层的唯一标准,只要收入达到中等水平,都可以划归为中产阶层的行列。其二,认为收入只是一种表象,中产阶层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消费理念的代名词,除了收入,还有职业、受教育程度、消费方式等界定标准。从职业看,从事以脑力劳动为主的职业;从受教育程度看,拥有较高的学历,掌握并提供市场稀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庐进  
转型时期中产阶层消费结构出现了新变化和新特点。笔者以上海城镇中高收入家庭作为中产阶层的代表,以他们的消费数据为视角来考察转型时期我国中产阶层的消费结构的变动情况。研究发现转型时期中产阶层的各类消费支出变动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戴炳源  万安培  
一、中国中产阶层的几个主要特点中国的中产阶层于80年代中期开始崛起,至今只有10多年的历史。就目前的状况看,崛起的中产阶层具有以下三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在社会阶层中所占比重不大。根据中国目前城乡居民收入及金融资产占有情况,如果把年收入在3—10万元之间...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春玲  
文章基于对全国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以职业、收入、消费和主观认同4个指标,估计了目前中产阶层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并考查了其构成特征。数据分析显示,以单项指标估计的职业中产、收入中产、消费中产和主观认同中产在人口中已占有相当比例,但若以综合指标定义的中产阶层则人数极少,而且他们主要集中于大中城市的某些部门和行业中。文章的结论是,就其规模和综合特征而言,中国还未形成确定的现代中产阶层,但在大都市中,少数的中产阶层分子引领着文化、消费和社会价值的潮流。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肖富群  
结合我国社会分层现实,客观地分析阶级理论和多元社会分层理论,以此为基础,重构研究中产阶层的理论基础:第一,在理论范式上,将功能论与冲突论有机结合起来;第二,坚持多元的社会分层维度;第三,选择多元的阶层结构模型。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尹玉琳  
本文选取职业和收入两个指标,研究代际流动过程中,存在的地位准入差异以及地位结构差异。实证结果发现:中产阶层的代际流动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性的代际职业继承指数高于女性,同时代际流入指数以及流出指数低于女性,女性代际职业向下流动的风险更高;在代际职业流动方向相同时,在低收入区间女性所占人口比例高于男性,在高收入区间女性所占人口比例低于男性,女性处于劣势地位;代际职业继承时女性能够利用父辈资源能够改善"地位结构差异",而子女发生代际职业流动时,女性无法有效的整合父辈资源扭转劣势地位,表现为代际收入差距更加突出。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胡仁霞  
市场化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世界不同的权威机构研究结果一致认为,中国经济自由化指数排名领先于俄罗斯。但是,欧盟和美国至今没有承认中国为市场经济国家,相反,它们早在 2002年就已先后承认俄罗斯为市场经济国家。究其原因,“市场经济地位”背后隐藏着国家之间的贸易利益,同时,政治方面也是影响因素。只有坚持市场化方向、进一步深化改革,才能充分发挥出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空间。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易华  
随着创意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意阶层作为创意经济发展的引擎,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如何为创意阶层创造条件,从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十分值得研究。本文首先剖析了创意阶层的内涵。然后从创意阶层产生的经济条件、技术条件、基础设施条件和社会条件等四方面对创意阶层产生的条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图为我国创意阶层的兴起提供有益的借鉴。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刘毅  
中产阶层较高的收入和较强的消费能力,以及他们特有的消费文化理念,既引领着消费市场的走向,更影响着供给结构的调整。本文利用1995和2004年珠江三角洲城镇居民住户调查数据,运用ELES模型对中产阶层的需求结构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产阶层的基本需求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但边际消费倾向大幅度下降;食品、居住、家庭用品占中产阶层消费的主要部分;教育、医疗等曾一度表现出吉芬商品的性质。中产阶层的需求结构更多的受供给结构的硬约束。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毅  
中产阶层较高的收入和消费活力,通常被视为"消费前卫"甚至"奢侈"。本文利用珠江三角洲城镇居民住户的调查数据,对中产阶层的消费结构进行分析发现,在社会转型期,中产阶层的消费结构变动可明显地区分为三个阶段。当前,发展型消费已经占有较高的比例,并表现出注重实用的理性化消费结构。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宇峰  宋树理  
中产阶层的崛起是构筑和谐社会的基础防线,也是一个发达社会的重要表征。但中国中产阶层的成长却面临着异常严峻的现实挑战,主要表现在就业竞争激烈、生活机会成本高、精神压力大等层面。经济行为分析表明,市场经济制度的推进和大众教育的普及等制度演变是其重要成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