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76)
2023(7896)
2022(6735)
2021(6397)
2020(5368)
2019(12024)
2018(12077)
2017(24145)
2016(13194)
2015(14883)
2014(14564)
2013(14360)
2012(13790)
2011(12624)
2010(13302)
2009(12879)
2008(12858)
2007(12063)
2006(11234)
2005(10392)
作者
(36947)
(30315)
(30315)
(29050)
(19424)
(14290)
(13912)
(11561)
(11351)
(11323)
(10248)
(9962)
(9903)
(9784)
(9450)
(9435)
(9019)
(9016)
(8900)
(8830)
(7881)
(7349)
(7291)
(6985)
(6944)
(6902)
(6887)
(6824)
(6060)
(6008)
学科
(51273)
经济(51211)
管理(43581)
(40829)
(33534)
企业(33534)
方法(18678)
中国(18574)
(16292)
数学(16061)
数学方法(15836)
(15118)
(14847)
技术(13985)
(13120)
银行(13111)
(12675)
(12232)
贸易(12219)
(11954)
业经(11810)
(11170)
(10875)
金融(10875)
地方(10273)
技术管理(9932)
农业(9809)
(8988)
(8824)
(8671)
机构
学院(187304)
大学(186857)
(84256)
经济(82377)
管理(72224)
研究(66173)
理学(59875)
理学院(59280)
管理学(58553)
管理学院(58157)
中国(54701)
(43683)
(39960)
科学(34695)
(33006)
财经(32417)
(31551)
中心(30907)
(29115)
研究所(28813)
北京(26513)
经济学(25196)
(25186)
(25084)
(24824)
师范(24687)
(23868)
财经大学(23651)
经济学院(22571)
业大(21345)
基金
项目(107517)
研究(85875)
科学(85380)
基金(76736)
(64379)
国家(63791)
科学基金(54700)
社会(54527)
社会科(51736)
社会科学(51725)
(41554)
教育(39581)
基金项目(39036)
编号(35955)
(34864)
自然(32065)
成果(32008)
资助(31766)
自然科(31305)
自然科学(31296)
自然科学基金(30729)
课题(25792)
(24791)
(24735)
(24317)
重点(23838)
创新(23321)
(22763)
项目编号(22078)
国家社会(21970)
期刊
(103036)
经济(103036)
研究(67867)
中国(42097)
(32021)
管理(30773)
(27836)
金融(27836)
教育(25686)
(23826)
科学(21363)
学报(20371)
技术(17193)
业经(16985)
经济研究(16890)
大学(16630)
财经(16172)
农业(15521)
学学(14948)
(14024)
问题(13492)
(13144)
国际(12013)
图书(10668)
理论(10657)
(10551)
论坛(10551)
技术经济(10485)
实践(9563)
(9563)
共检索到3155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卫灵  刘强  
亚太大国高度关注中亚地区的石油资源,制定了相应的能源安全战略,并采取积极行动,导致激烈的能源争夺正在中亚地区展开。中国可依据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和良好的政治经济合作基础,积极开展能源合作与外交,构建有效的区域能源合作机制,在确保能源供应安全与稳定同时,构筑起西部周边的安全屏障。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佟刚  
苏联解体后,美国并未放弃“冷战”思维,1991年至今,为进一步遏制俄罗斯,围绕着新的战略缓冲带,美国正在逐步发起新的攻势。而俄罗斯在饱尝经济衰退、社会分化、国家利益遭受严重冒犯的苦痛之后,为实现其重振大国的长远目标,被迫重新回到了与美国进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汪怿  
外国留学生的争夺正成为当前全球人才竞争的焦点。本文在剖析全球外国留学生竞争格局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吸引外国留学生的有利条件和瓶颈因素,提出了明确发展战略、健全管理格局、推进学术发展、扩大经费资助、完善服务配套、建设法规体系等我国赢得参与外国留学生争夺优势的策略。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钱学文  
中亚里海国家具有相当的油气出口的潜力,并希望与我国加强油气资源及其他能源的开发、勘探与运输。这为我国发展与这些国家的能源合作提供了前提条件。但在里海油气的争夺与合作中,受美俄的能源战略和政策调整的影响,我国应从确保国家能源安全的高度,加强政府对中国石油企业与国家能源合作的宏观战略指导,并注意规避在合作中的风险因素。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陈璧辉  
竞争的本质是人才的竞争。入世后,企业如何面对人才竞争,地方如何迎接人才竞争挑战,是现实而迫切的问题。一、入世后人才争夺无国界化 1.全球性人才短缺——人才争夺白热化据最新资料显示,在今后的几年里,美国短缺高新技术人才高达85万人、德国短缺10万人、日本短缺20万人。目前,我国在专业技术岗位工作的专门人才为2870万名,本科以上专门人才仅占全国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17%,大专以下层次供大于求,高新和高级技术人才大量短缺已成为十分严峻的问题。因此,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已成为我国迫在眉睫的任务。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尚素春  周程程  
世界经济在经历争夺市场、争夺资源之后,人才成为各国、各企业争夺的焦点,人才资源以比物资资源更快的速度呈现出国际化趋势。一、人才国际争夺战主要特点1.人才国际争夺战的两种实现方式从人才与资本的结合方式上来看,人才国际争夺战有两种实现方式。一是人才本身国际流动。在20世纪80、90年代,人才国际争夺战主要是以这种方式呈现出来的。当时人才流动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国家的高级技术人才“出国”流向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21世纪各国对人才的关键作用开始猛醒,继美国之后,欧洲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戴雄武  
当今世界,一切国家和地区,为了生存和发展,都在努力开发新高技术产业,然而技术的进步要靠科研人才的创造。目前,国际上正掀起了一场人才的争夺战。正确认清形势,积极采取良策,是每个国家必须面对的现实。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何伦志  安尼瓦尔.阿木提  张新花  
本文认为:能源问题,不仅是中国一家所面临的大问题,而是全球,无论是超级大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还是作为现有格局的维系者欧美等国所面临的大问题。换言之,能源问题无疑会对21世纪的国际社会政治、经济、民族、宗教、科技、文化及意识形态产生重大影响。中亚地区是世界载能量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其战略资源十分丰富,尤其以石油、天然气为最。一场以能源为战略的"中亚逐鹿"之战正在中亚激烈展开。本文从中国的立场出发,在考察了大国和地区组织(美、俄、欧盟、日、印、中国等)在中亚地区的能源运作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的中亚能源发展策略,并构建了保障中亚——新疆能源大通道的安全战略和政策支撑体系。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俊楠  张辉  
中亚地区作为全球最具资源开发潜力的地区之一,在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全球资源战略实施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首先从当前"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亚地区资源潜力等方面视角,分析深化我国与中亚国家资源合作面临的机遇。其次分析我国与中亚国家在基础地质调查、矿产勘查开发投资合作进展情况。最后提出深化与中亚国家资源合作的建议。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段秀芳  
中亚各国在市场化改革、加入世贸组织以及经济复苏等各种有利因素的影响和推动之下,都逐步完善了相关投资法规,出台了各种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引资环境和条件不断改善,有利推动了中国对中亚国家直接投资的快速发展和"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但其投资政策的多变性、弱操作性及其投资限制等也起到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如何进一步提高中国对中亚国家投资的规模和水平,尤其是中国对中亚投资的比重,保持与双方地理位置优势和"战略与协作"关系发展相适应的地位,在当前不仅是企业,更是政府和研究工作者当务之急。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代欣玲  彭小兵  
中国人口红利消失引发全国人才大战,如何留才成为各级政府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使用logistic模型首次通过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检验中国流动人才的居留意愿,稳健性结果表明:随着学历提升,流动人才居留意愿逐步突破个人特征、流动特征及城市特征的影响。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户口类型、婚姻、户籍地等个人特征,流动范围、家庭月收入与房价比等流动特征、城市特征对专科、本科人才具有显著影响,研究生人才居留仅受工资、流入地同住家庭成员数的影响。为此,应重点吸引高居留意愿流动人才、提高流动人才工资水平、协助流动人才家庭安置、制定流动人才分层沟通策略、打造流动人才宜居城市环境、缓解流动人才住房负担。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王崇杰  
苏联解体和世界两极格局结束后,中亚地区相对地成为一个“中间地带”。由于地缘战略位置重要,能源储量极为丰富,世界各种力量都加紧向这个地区扩大自己的影响,而且在相对缓和的气氛下竞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赵全军  季浩  Wang Wei  
近年来,国内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人才争夺战"以制定实施"人才新政"为主要载体,本质上是一场人才政策的创新扩散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一些地方"人才新政"的制定发生了一系列偏差,出现了政策设计"碎片化"、政策内容"同质化"、政策创新"浅表化"等"制定失灵"现象。从制度分析的视角来看,组织协作中的结构摩擦力、地方竞争中的需求和路径同构、纵向代理中的逐级发包困境等三个制度性因素是诱致这些"制定失灵"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基于中国公共政策过程的独特属性,可以通过创新运用"高位推动"机制、非正式治理机制、政策对话机制等策略来推动对人才政策"制定失灵"现象的有效治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