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766)
- 2023(2597)
- 2022(2197)
- 2021(2139)
- 2020(1801)
- 2019(3852)
- 2018(3943)
- 2017(6681)
- 2016(4134)
- 2015(4501)
- 2014(4435)
- 2013(4344)
- 2012(4086)
- 2011(3900)
- 2010(4091)
- 2009(3425)
- 2008(3420)
- 2007(3041)
- 2006(2746)
- 2005(2407)
- 学科
- 济(11523)
- 经济(11511)
- 学(7924)
- 业(6300)
- 管理(5973)
- 企(4577)
- 企业(4577)
- 方法(3906)
- 壤(3820)
- 土壤(3806)
- 农(3511)
- 森(3469)
- 森林(3469)
- 林(3457)
- 数学(3400)
- 数学方法(3338)
- 税(3089)
- 中国(3043)
- 税收(2869)
- 收(2841)
- 生态(2664)
- 财(2574)
- 地方(2373)
- 农业(2317)
- 制(2274)
- 业经(2231)
- 贸(2175)
- 贸易(2174)
- 环境(2108)
- 易(2080)
- 机构
- 大学(58430)
- 学院(57168)
- 研究(28714)
- 科学(22210)
- 中国(20479)
- 农(18140)
- 所(17675)
- 济(17602)
- 经济(17141)
- 研究所(16693)
- 管理(15636)
- 京(14625)
- 农业(14232)
- 业大(14224)
- 理学(13081)
- 理学院(12767)
- 管理学(12276)
- 管理学院(12172)
- 中心(11792)
- 院(11495)
- 省(10901)
- 室(10833)
- 实验(10236)
- 科学院(9834)
- 实验室(9787)
- 北京(9776)
- 江(9581)
- 重点(9317)
- 资源(9225)
- 研究院(9131)
- 基金
- 项目(43014)
- 科学(32044)
- 家(30929)
- 国家(30760)
- 基金(30249)
- 研究(25118)
- 科学基金(22981)
- 自然(18181)
- 自然科(17661)
- 自然科学(17656)
- 自然科学基金(17300)
- 基金项目(16130)
- 省(16075)
- 划(15838)
- 社会(12972)
- 资助(12405)
- 社会科(12143)
- 社会科学(12136)
- 重点(11575)
- 计划(11346)
- 科技(11315)
- 教育(10972)
- 发(9587)
- 科研(9439)
- 专项(9037)
- 编号(8969)
- 部(8605)
- 创(7925)
- 创新(7606)
- 课题(7416)
共检索到890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宝 王民煌 余再鹏 林思祖 林开敏
【目的】研究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天然林)改造成人工林后土壤碳排放量的变化及主要影响因子,为评估森林类型转换对土壤碳排放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福建农林大学西芹教学林场的常绿阔叶林及由其改造而来的38年生闽楠人工林与35年生杉木人工林中分别设置4块20 m×20 m样地,利用Li-8100土壤碳通量观测系统于2014年9月—2016年9月进行定点观测,并同期观测土壤温度、含水量、有机碳含量(SOC)、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MBC)、可溶性有机碳含量(DOC)、0~20 cm土层细根生物量和年凋落物量及凋落物碳氮比(C/N)。【结果】常绿阔叶林改造成闽楠(38年后)和杉木人工林(35年后),年均土壤碳排放通量由16. 22显著降为12. 71和4. 83 tC·hm~(-2)a~(-1),分别减少21. 60%和70. 20%;各林分类型的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Q~(10)值表现为常绿阔叶林(1. 97)0. 05);土壤呼吸速率和SOC、MBC、DOC、年凋落物量及0~20 cm土层细根生物量均极显著正相关(P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伟 刘小飞 陈光水 赵本嘉 邱曦 杨玉盛
【目的】研究凋落物对米槠天然林和人工林土壤呼吸的影响,为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评估森林土壤CO2排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福建省三明市格氏栲自然保护区内林龄约200年的米槠天然林和林龄50余年的米槠人工林为对象,在每种林分内设置3块20 m×20 m样地,每块样地内随机布设9个1 m×1 m的试验小区,设置对照(CK),枯落物、凋落物去除(nO Litter,nL)和枯落物保留、凋落物加倍(dOubLe Litter,dL)3种处理。于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每月月中及月末在9:00—12:00采用Li-8100A测定不同处理的土壤呼吸,并测定5 Cm土深土壤温度及0~10 Cm土层土...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余再鹏 黄志群 王民煌 胡振宏 万晓华 刘瑞强 郑璐嘉
研究我国亚热带地区杉木人工林采伐迹地上营造的19年生米老排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土壤呼吸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米老排人工林土壤呼吸速率的年均值为2.95μmolCO2·m-2s-1,显著高于杉木人工林的2.37μmolCO2·m-2s-1;米老排人工林土壤呼吸的Q10值为1.83,显著低于杉木人工林的1.99;2种林分土壤呼吸均呈现明显的季节动态,主要受土壤温度的驱动,土壤温度能分别解释米老排和杉木人工林土壤呼吸速率变化的77.0%和81.6%;回归分析显示,2种林分土壤呼吸速率与凋落物量、细根生物量、土壤有机碳含量、轻组有机碳含量、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和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均显著相关;逐步线性回归分...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昝志曼 刘彦春 刘银占 轩娟 赵威
[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研究极端降雪对北亚热带-暖温带气候过渡带人工林土壤呼吸的影响机制。[方法]以信阳市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以2018年1月信阳市的暴雪为契机,设置增加雪被、自然降雪、去除雪被的控制试验,利用LI-8100测定了不同厚度雪被处理下土壤呼吸的变化,并结合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土壤可利用性氮含量等变化,研究土壤呼吸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在试验前期,增加雪被显著提高了土壤温度,但增加雪被处理下,试验中后期土壤温度值及整个试验阶段的土壤温度平均值均显著低于对照处理。增加雪被厚度可使土壤呼吸速率提高21.57%,而去除雪被对土壤呼吸速率无显著影响。雪被变化对于微生物量碳氮、土壤可利用性氮含量均无显著影响。增雪处理引起的土壤呼吸速率增加主要由试验前期土壤温度的升高导致的。[结论]极端暴雪可能提高气候过渡带人工林的土壤呼吸速率,但这种提高受到降雪量的影响,30 cm左右的降雪并未显著影响土壤呼吸速率,如果积雪深度继续增加,土壤碳排放速率会有所增强。此外,积雪深度在不同的融雪阶段对土壤呼吸的影响幅度不一致,降雪对土壤呼吸的影响主要发生在积雪完全消融之前这一阶段。本结果可为建立气候变化下的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型提供部分数据支持。
关键词:
极端降雪 土壤碳通量 华中地区 人工林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益君 闫文德 伍倩 张超 张力 粱小翠
2011年9月到2012年8月,选取湖南省长沙市湖南省森林植物园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人工林作为试验样地,设置添加凋落物(DL)、去除凋落物(RL)和对照(CK)3种处理,对不同处理下土壤呼吸速率进行12月的连续观测。研究结果表明:樟树人工林不同处理下土壤呼吸呈显著的季节动态,均呈单峰曲线。添加凋落物处理下(DL),土壤呼吸的年均值为2.816,去除凋落物处理下,土壤呼吸的年均值为1.943,与对照的2.534相比分别高14.33%和低23.01%。樟树人工林凋落物处理下土壤呼吸速率与5 cm土壤温度呈极显著线性相关(P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赵吉霞 王邵军 陈奇伯 王艳霞 舒蛟靖
摘 要:以云南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云南松天然林和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 LI-6400-09 便携式土壤呼吸室对土壤呼吸速率进行连续定位观测。结果表明:(1)两种林分的土壤呼吸速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均呈单峰曲线趋势;云南松天然林土壤呼吸速率在 1.58 ~ 4.23 μmol·m-2s-1之间,变异幅度为 2.68;人工林土壤呼吸速率在 1.13 ~ 3.34 μmol·m-2s-1之间,变异幅度为 2.96。(2)土壤呼吸速率的季节变化与不同层次土壤含水量均显著正相关(p < 0.05),而与不同层次土壤温度的相关性仅在云南松人工林达到显著水平。(3)双因素关系模型拟合结果表明,土壤温度和含...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舒 申双和 温学发 张心昱 孙晓敏 王辉民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降水格局改变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状况。陆地生态系统所固定的碳主要通过呼吸作用返回到大气中,而温度和水分是调节生态系统呼吸的重要因素。ChinaFLUX千烟洲中亚热带人工林通量站夏季雨热不同季而造成的季节性干旱为探讨温度和水分对生态系统呼吸的调控作用提供了天然的试验条件。研究利用该生态系统2003—2010年涡度相关和常规气象数据,阐述了生态系统呼吸对温度和土壤含水量的响应特征,对比分析了只考虑温度与同时考虑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对生态系统呼吸的季节模式和年呼吸量的影响。研究表明,生态系统呼吸的季节变异主要受土壤温度的控制,呈现指数响应特征。但是,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土壤含水量对生态...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闫照刚 闫文德 李树战 刘智 张徐源 郑威
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采用LI-COR-6400-09测定了马尾松和樟树人工林的土壤呼吸速率,并分析了5cm土壤温度对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马尾松和樟树人工林中地下5cm土壤温度之间差异性不显著(P>0.05)。马尾松和樟树林土壤呼吸速率呈现显著的季节性变化(P0.05)。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孟春 罗京 庞凤艳
运用Li-8150土壤CO2排放通量全自动测量系统,对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实验林场白桦人工林土壤各组分呼吸通量的昼夜变化进行观测和研究,探讨各组分呼吸通量昼夜变化特征、月际变化特点和温度敏感性。结果表明:各组分呼吸通量均呈单峰昼夜变化特征;枯枝落叶呼吸通量昼夜内波动幅度远大于矿质土壤,尤其在春秋两季;根呼吸昼夜内波动幅度在5和10月份较大,其他月份较小;昼夜内各组分呼吸通量占土壤呼吸总通量的比例有波动,枯枝落叶和根呼吸通量的波动均表现出春秋两季较大、夏季较小的特点,矿质土壤则有相反的变化特点;各组分呼吸通量昼夜均值表现出显著的月际变化特点,与温度的月际变化正相关;各组分呼吸通量占土壤呼吸总通量的...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楚珺尧 王晶苑 王绍强
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是土壤有机碳库的活性组分,DOC降解影响土壤有机碳的迁移转化过程、生态系统的养分平衡和微生物的能源供给。当前大气氮沉降的增加是影响我国南方森林生态系统碳固定过程的重要因素,已引起各方广泛关注。论文基于中亚热带红壤丘陵区三种人工针叶林过去5 a的施肥试验,重点分析了不同树种土壤DOC季节及0~30 cm土壤垂直剖面上的动态变化特征,对比分析了施肥对于不同人工林土壤DOC的影响。研究发现:1 DOC浓度季节变化:湿地松林为秋季>春季>夏季>冬季;马尾松林为秋季>春季>冬季>夏季;杉木林为秋季>夏季>冬季>春季。DOC浓度剖面变化特征如下:湿地松林为10 cm>20 cm>...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于海霞 戴伟 夏良放 邓宗付 王旭琴 聂立水
在江西省大岗山区选取杉木林、马褂木林、马尾松林、马褂木--桤木混交林4种人工林及对照次生林,通过对林下土壤脲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及其动力学特征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天然次生林采伐更新为不同人工林类型后,对土壤酶活性及其动力学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①4种人工林的土壤脲酶、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Vmax和Vmax/Km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②与对照次生林相比,杉木林0~0.2 m土层的脲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分别降低了35%、4%、58%;脲酶的Vmax和Vmax/Km降低了46%和47%,其他土壤酶的动力学参数也有降低的趋势.③马褂木林的土壤酶活性及各项动力学参数均出现...
关键词:
亚热带 人工林 酶活性 酶动力学特征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程彩芳 李正才 周君刚 吴亚丛 赵志霞 孙娇娇
以我国北亚热带地区退化灌木林改造11 a后形成的木荷-青冈栎混交林和杜英纯林为研究对象,并以保留的退化灌木林为对照,分析了不同树种组成对林分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荷-青冈栎混交林和杜英纯林0 50 cm各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比退化灌木林分别增加了52.33%96.13%和77.93%119.85%,土壤易氧化碳增加了57.89%100.90%和21.44%46.85%,土壤轻组有机质增加了74.50%93.75%和27.24%96.09%,而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变化不明显。不同树种组成林分土壤活性有机碳占土壤总有机碳的比率大小顺序,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土壤总有机碳为退化灌木林>木荷-青...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徐明锋 胡砚秋 李文斌 柯娴氡 苏志尧
了解亚热带天然林土壤养分对物种分布的影响,确定不同土壤养分梯度下的指示种,对评价森林土壤肥力和管理森林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对康禾自然保护区样地胸径1 cm以上的植被进行每木调查,采集每个小样方的表层土壤,通过Spearman R.分析和多响应置换过程分析发现,影响康禾自然保护区样地物种分布的主要土壤养分元素是全氮、全钾和土壤有机质;样地中含量较低的全磷与物种分布呈极显著正相关,含量偏高的全钾与物种多度和均匀度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土壤有机质呈显著负相关,含量处于中等水平的全氮对物种分布影响不显著,在典范对应分析取得的结果中也得到了验证;对各土壤养分元素的指示种分析结果发现,全磷的指...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郑威 谭一波 唐洁 何峰
坡位的差异会引起许多土壤微环境等因子改变,存在影响土壤呼吸的可能。研究以桂东红锥人工林为对象,测定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间不同坡位下土壤呼吸动态,并对其控制因子进行分析。结果如下:不同坡位下红锥人工林的土壤呼吸均存在明显的季节动态,表现为夏高冬低;红锥人工林土壤呼吸呈现出随坡位升高而增加的趋势,中、上坡位分别高出下坡位8.54%、12.99%。土壤有机碳、全氮随坡度升高而减少,但坡位间无显著差异;土壤呼吸主要受土壤温度所控制,土壤湿度与土壤呼吸间无显著相关性。坡位间土壤呼吸的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所接受光照时长的差异所引起。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旭琴 戴伟 夏良放 邓宗付 于海霞 聂立水
该文通过对江西大岗山地区马尾松纯林、马褂木纯林、杉木纯林及马褂木-桤木混交林与对照次生林的土壤理化性质状况的比较,研究了不同人工林更新方式对土壤肥力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除马褂木纯林对土壤孔隙状况的改善表现出一定的作用外,其他林下土壤表现出表层土壤孔隙状况恶化的变化趋势;各人工林林下土壤养分指标均显著降低,4种人工林类型中,马褂木纯林土壤养分状况恶化程度最强烈;土壤有效铁、有效锌含量明显降低,但各层土壤有效铁含量仍高于土壤有效铁临界值,而土壤有效锌含量的降低导致土壤缺锌状态的加剧;杉木纯林有利于土壤有效铜积累,而其他3种人工林林下土壤表现出表层增加,下层降低的变化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