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75)
2023(8880)
2022(8033)
2021(7657)
2020(6412)
2019(15024)
2018(15045)
2017(29177)
2016(16102)
2015(18121)
2014(18096)
2013(17935)
2012(16326)
2011(14626)
2010(14389)
2009(12944)
2008(12318)
2007(10415)
2006(8920)
2005(7516)
作者
(47288)
(39207)
(39042)
(36978)
(24860)
(18849)
(17626)
(15602)
(14985)
(13936)
(13486)
(13045)
(12318)
(12243)
(12044)
(11969)
(11951)
(11753)
(11099)
(10981)
(9884)
(9465)
(9363)
(8805)
(8708)
(8688)
(8675)
(8449)
(7894)
(7831)
学科
(60163)
经济(60094)
管理(43914)
(41577)
(35189)
企业(35189)
方法(29960)
数学(25952)
数学方法(25651)
(15208)
(15051)
中国(14267)
(13938)
业经(13075)
地方(12434)
理论(10582)
(10488)
贸易(10484)
(10393)
农业(10231)
(10161)
技术(9865)
环境(9737)
(9287)
财务(9230)
财务管理(9216)
(9087)
教育(8769)
企业财务(8732)
(8498)
机构
大学(225003)
学院(222142)
管理(90780)
(81502)
理学(79727)
经济(79585)
理学院(78851)
管理学(77351)
管理学院(76983)
研究(74473)
中国(51785)
科学(49906)
(48396)
(38306)
(38050)
业大(38023)
研究所(35324)
(35143)
中心(32700)
(30560)
北京(30524)
农业(30316)
(29489)
师范(29216)
财经(29185)
(27736)
(26620)
(25360)
技术(24375)
师范大学(23722)
基金
项目(162296)
科学(125674)
基金(116496)
研究(115746)
(102908)
国家(102078)
科学基金(86564)
社会(69601)
社会科(65831)
社会科学(65810)
(63865)
基金项目(63175)
自然(58966)
自然科(57547)
自然科学(57534)
自然科学基金(56473)
(54129)
教育(52656)
资助(48103)
编号(47300)
成果(37907)
重点(36095)
(34777)
(33834)
(33557)
课题(32425)
科研(31677)
创新(31236)
计划(30599)
大学(29912)
期刊
(85359)
经济(85359)
研究(62278)
学报(40336)
中国(36624)
科学(36168)
(34392)
管理(31754)
大学(29647)
学学(28003)
教育(24789)
(24533)
农业(24438)
技术(18481)
(14521)
金融(14521)
业经(14099)
图书(13276)
财经(12987)
经济研究(12971)
科技(12469)
(12354)
林业(12226)
理论(11748)
实践(11116)
(11116)
业大(11006)
问题(11005)
(10832)
(10530)
共检索到3076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黄承才  葛滢  常杰  
采用红外线气体分析仪的测定方法研究了我国中亚热带东部马尾松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 马尾松叶片光合速率与光强和气温多元相关呈极显著水平, 其回归方程可作为光合速率估算的模型; 日光合量与平均气温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 呼吸速率与气温呈极显著相关, 其回归方程均可作为叶片日光合量和呼吸速率的估算模型。马尾松叶片的年净光合量和年呼吸量( C O2) 估算结果分别为211 ×104 mg·d m - 2 和238 ×104 mg·dm - 2 。表2 参5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闫照刚  闫文德  李树战  刘智  张徐源  郑威  
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采用LI-COR-6400-09测定了马尾松和樟树人工林的土壤呼吸速率,并分析了5cm土壤温度对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马尾松和樟树人工林中地下5cm土壤温度之间差异性不显著(P>0.05)。马尾松和樟树林土壤呼吸速率呈现显著的季节性变化(P0.05)。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马雪华  杨茂瑞  胡星弼  
1984-1990年,在江西省分宜县山下林场,对22年生杉木,马尾松人工林中的主要水文要素:降雨、林冠截留、树干茎流、土壤水分含量、径流及各种水的养分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人工林林冠的截留率为10.20-17.56%,茎流率为0.98-1.40%。土壤层较薄,含水率低,水文物理性质较差,土壤蓄渗性能较弱。林地径流量较小,且多为表层流。降雨输入林地的养分量大于径流的输出量。林内雨和树干茎流淋溶的养分量占养分还原总量的48-53%。其淋溶的K、Mg、N的养分量超过凋落物归还量。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潘登  张合平  潘高  易浪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是我国南方大面积的主要造林树种,耐贫瘠,生长迅速,但抗火能力弱,发生火灾后极易造成重大损失。本研究基于广义Rothermel模型,对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在不同风速下点燃概率和火类型进行了评估,模拟了火线强度,地表火、树冠火蔓延速度、火焰高度,树冠火的发生率和转化率等参数;并与室内点烧试验观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广义Rothermel模型对于林火蔓延速度的拟合对最好,对于火线强度的模拟值偏高,而对于火焰高度的模拟值随林龄增大逐渐降低;20 a马尾松林地表火的蔓延速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蒋平  倪武  田兴军  
利用固体发酵方法,研究了黄山阔叶林和针叶林凋落物中的真菌对群落建群种甜槠和马尾松叶片的分解能力。在阔叶林和针叶林地真菌的分别作用下,75天后,甜槠叶片的平均失质量率分别是22.46%和22.45%,甜槠叶片的平均失质量率是马尾松针叶的1.5倍;两种树叶在分解前期(前45天)失质量率均显著高于后期(后30天)。用阔叶林地中的真菌群落(KYJ)降解针叶和用针叶林地中的真菌群落(ZYJ)降解阔叶,发现KYJ的降解能力显著低于ZYJ的降解能力,而对降解甜槠落叶而言ZYJ的降解能力则与KYJ相当,说明ZYJ具有较强的针叶分解能力,特别是降解木质素的能力。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鲁江  骆检兰  苏正伟  杨柯  杨树锋  李玥  
2010年10-12月,在水稻田休闲期内,采用动态密闭气室法,研究了湖南省亚热带红壤区3种土地利用方式(耕地、休耕地、荒地)的土壤呼吸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耕地、休耕地和荒地的土壤CO2呼吸值分别为1.87±0.78μmol/m2.s、1.33±0.05μmol/m2.s、1.16±0.01μmol/m2.s。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呼吸日变化均表现出明显的单峰型特征。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呼吸均与土壤温度、大气温度显著正相关,而与土壤湿度显著负相关。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建立温度、水分与土壤呼吸速率的双变量关系模型,结果发现双变量模型优于传统温度敏感性模型,能够更好地描述耕地和休耕地的土壤呼吸...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宝  王民煌  余再鹏  林思祖  林开敏  
【目的】研究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天然林)改造成人工林后土壤碳排放量的变化及主要影响因子,为评估森林类型转换对土壤碳排放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福建农林大学西芹教学林场的常绿阔叶林及由其改造而来的38年生闽楠人工林与35年生杉木人工林中分别设置4块20 m×20 m样地,利用Li-8100土壤碳通量观测系统于2014年9月—2016年9月进行定点观测,并同期观测土壤温度、含水量、有机碳含量(SOC)、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MBC)、可溶性有机碳含量(DOC)、0~20 cm土层细根生物量和年凋落物量及凋落物碳氮比(C/N)。【结果】常绿阔叶林改造成闽楠(38年后)和杉木人工林(35年后),年均土壤碳排放通量由16. 22显著降为12. 71和4. 83 tC·hm~(-2)a~(-1),分别减少21. 60%和70. 20%;各林分类型的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Q~(10)值表现为常绿阔叶林(1. 97)0. 05);土壤呼吸速率和SOC、MBC、DOC、年凋落物量及0~20 cm土层细根生物量均极显著正相关(P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伟  刘小飞  陈光水  赵本嘉  邱曦  杨玉盛  
【目的】研究凋落物对米槠天然林和人工林土壤呼吸的影响,为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评估森林土壤CO2排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福建省三明市格氏栲自然保护区内林龄约200年的米槠天然林和林龄50余年的米槠人工林为对象,在每种林分内设置3块20 m×20 m样地,每块样地内随机布设9个1 m×1 m的试验小区,设置对照(CK),枯落物、凋落物去除(nO Litter,nL)和枯落物保留、凋落物加倍(dOubLe Litter,dL)3种处理。于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每月月中及月末在9:00—12:00采用Li-8100A测定不同处理的土壤呼吸,并测定5 Cm土深土壤温度及0~10 Cm土层土...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舒  申双和  温学发  张心昱  孙晓敏  王辉民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降水格局改变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状况。陆地生态系统所固定的碳主要通过呼吸作用返回到大气中,而温度和水分是调节生态系统呼吸的重要因素。ChinaFLUX千烟洲中亚热带人工林通量站夏季雨热不同季而造成的季节性干旱为探讨温度和水分对生态系统呼吸的调控作用提供了天然的试验条件。研究利用该生态系统2003—2010年涡度相关和常规气象数据,阐述了生态系统呼吸对温度和土壤含水量的响应特征,对比分析了只考虑温度与同时考虑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对生态系统呼吸的季节模式和年呼吸量的影响。研究表明,生态系统呼吸的季节变异主要受土壤温度的控制,呈现指数响应特征。但是,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土壤含水量对生态...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滕金倩   肖指柔   明安刚   朱豪   席守鸿   何江   朱茂锋   陶怡   覃林  
[目的]探究针叶林转换成阔叶林后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和结构的变化特征。[方法]以我国南亚热带地区针叶马尾松林及乡土阔叶红锥林、米老排林和火力楠林为对象,将收集于2017年2月各林分土壤表层(0~20 cm)、中层(20~40 cm)和底层(40~60 cm)的样品进行细菌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基于该数据分析将马尾松林转换成乡土阔叶林后土壤细菌群落分类与系统发育的多样性和结构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马尾松林改造成米老排林和火力楠林后,显著增加了土壤表层细菌群落分类与系统发育多样性,这主要由土壤含水量(SWC)所致。(2)红锥林、米老排林和火力楠林取代马尾松林后,表层土壤细菌群落分类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而在中层只有红锥林有显著改变,受限于土壤SWC、总磷(TP)、总氮(TN)和碳氮比(C/N)。(3)马尾松林改建为乡土阔叶林后,不同土层的细菌群落系统发育结构仍为聚集,环境过滤始终是调控群落构建的主要因素。(4)在土壤表层和中层,马尾松林转换为红锥林的分类及系统发育转换率高于转换为米老排林和火力楠林,表明红锥林土壤细菌群落稳定性较差。[结论]综上,考虑土壤细菌群落分类和系统发育多样性及转换率,该地将马尾松林改建成米老排林或火力楠林后的土壤细菌群落稳定性高于改建成红锥林后的土壤细菌群落稳定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何友均  梁星云  覃林  李智勇  谭玲  邵梅香  
研究广西凭祥伏波林场28年生马尾松纯林、红椎纯林及红椎×马尾松混交林的群落结构与物种多样性,根据培育人工大径材和满足生态服务功能的发展目标,提出基于自然的森林经营方向。结果表明:马尾松纯林可划分为2层(Ⅰ层13~24m优势种为马尾松,Ⅱ层2~9m优势种为红椎),红椎纯林可划分为2层(Ⅰ层:12~17m,优势种为红椎;Ⅱ层:2~8m,优势种也为红椎),红椎×马尾松混交林可划分为3层(Ⅰ层:20~25m,优势种为红椎;Ⅱ层:13~20m,优势种为马尾松;Ⅲ层:4~7m,优势种为红椎);胸径大于1cm的乔木物种数表现为马尾松纯林(11种)>红椎×马尾松混交林(7种)>红椎纯林(4种);胸径大于1cm...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立景  邓永红  曾小平  刘世忠  孟泽  李跃林  
利用Granier热消散探针法(Thermal dissipation probes,TDP),对我国南亚热带鼎湖山针阔叶混交林中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的树干液流变化进行了监测,结合同步监测的光合有效辐射、空气相对湿度、空气温度等环境因子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马尾松树干液流速率的日变化呈单峰型曲线,日间中午(13:00—14:00)的树干液流速率最高,湿季最高峰值为25.24 g·m~(-2)s~(-1),干季最高峰值为17.75 g·m~(-2)s~(-1),夜间也存在微量树干液流;2)马尾松树干液流速率主要受光合有效辐射和水汽压亏缺(vapor pressure deficiency,VPD)的影响,湿季中光合有效辐射起主要作用(P<0.001),干季中水汽压亏缺起主要作用(P<0.001);在干湿两季,树干液流速率滞后于光合有效辐射,提前于水汽压亏缺;3)湿季的蒸腾量显著高于干季(P<0.001);与森林恢复初期的马尾松树干液流相比,本地区树干液流速率相对较低,表明随着演替的进行,马尾松树干液流速率下降;4)研究结果揭示了华南地区的群落先锋树种马尾松在演替中期时的水分利用特征,对该地区森林恢复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平  石进  朱光宇  
马尾松吉松叶蜂(Gilpinia massoniana Xiao)发生于安徽省滁县长冲林场,主要危害20~30年生马尾松纯林,疏林、林缘受害严重。1991年5月调查,发生面积达9000亩。一年发生两代,6月中旬至7月上旬,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老熟幼虫在枯枝落叶层下、草丛根部、土壤中结茧,以预蛹越夏、越冬。幼虫共6龄,1~5龄食叶量平均573.1 cm,第6龄不取食,经5~48 h结茧。一、二代幼虫危害期分别在5月上旬至7月上旬和9月中旬至11月中旬。幼虫雌性比0.5。雌成虫交尾后将卵散产于松针中,产卵量平均87.6粒。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吴侠中  宋永昊  郑大虎  
马尾松吉松叶蜂(GilpiniamassonianaXiao)属松叶蜂科Diprionidae,是危害马尾松的一种新害虫,近年来在安徽滁县沙河集林业总场发生相当严重。经研究,此虫一年发生2代,以预蛹越冬。该幼虫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我们编制了“马尾松吉松叶蜂地面茧数”查定表;制定了防治指标;其防治适期为2—3龄幼虫出现高峰期:第1代为5月15-30日;第2代为10月10—25日。以2.5%溴氰菊酯乳油2000—5000倍液等进行喷雾防治,效果均在94%以上;以2.5%溴氰菊酯乳油等加柴油配成油烟剂进行喷烟防治,效果在96%以上。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邱尔发  洪伟  郑郁善  陈卓梅  陈礼光  
Through analyzing the various position leaves character of 3 ages bamboo, including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light respiratory rate, dark respiratory rate, CO 2 compensation point and light compensation point, in five-years-old forest during different growing shoot stages in stated-own forestry fa...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