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84)
2023(2198)
2022(1876)
2021(1727)
2020(1502)
2019(3177)
2018(3114)
2017(5160)
2016(3306)
2015(3613)
2014(3409)
2013(3343)
2012(3145)
2011(2872)
2010(2904)
2009(2466)
2008(2598)
2007(2223)
2006(1919)
2005(1727)
作者
(13536)
(11401)
(11397)
(10659)
(7410)
(5947)
(5065)
(4637)
(4348)
(4098)
(4078)
(4035)
(3941)
(3911)
(3810)
(3801)
(3523)
(3433)
(3372)
(3350)
(3223)
(3083)
(3027)
(2657)
(2648)
(2555)
(2553)
(2527)
(2481)
(2478)
学科
(7544)
经济(7531)
(7049)
(4231)
管理(3829)
(3063)
企业(3063)
方法(2732)
(2559)
数学(2369)
税收(2369)
(2341)
数学方法(2317)
(2239)
(2051)
中国(2045)
(2012)
森林(2012)
(1985)
(1975)
土壤(1971)
生物(1926)
(1866)
及其(1751)
(1691)
生态(1672)
(1659)
关系(1626)
虫害(1621)
水产(1612)
机构
大学(46871)
学院(45800)
研究(24508)
科学(20946)
(19657)
农业(16011)
(15831)
中国(15570)
研究所(15111)
业大(13951)
(11475)
(11426)
实验(11202)
经济(11061)
实验室(10780)
(10737)
(10467)
管理(10348)
农业大学(10306)
重点(10243)
中心(9898)
(9421)
(8969)
理学(8909)
理学院(8647)
科学院(8553)
管理学(8203)
管理学院(8149)
研究院(8107)
(7804)
基金
项目(37897)
(27888)
国家(27709)
科学(26983)
基金(26282)
科学基金(20401)
研究(18749)
自然(16830)
自然科(16432)
自然科学(16417)
自然科学基金(16124)
(15513)
(14297)
基金项目(14175)
科技(11771)
计划(11385)
资助(10772)
重点(10154)
社会(9375)
专项(9241)
社会科(8736)
社会科学(8732)
科研(8443)
(8394)
(8281)
教育(8233)
(7484)
(7452)
创新(7156)
(7124)
期刊
学报(20250)
(17463)
科学(15046)
大学(13316)
学学(13121)
农业(11833)
(11663)
经济(11663)
研究(10762)
中国(8904)
(6913)
业大(6664)
林业(6575)
农业大学(5259)
(4352)
自然(4182)
科技(3963)
中国农业(3596)
自然科(3497)
自然科学(3497)
(3300)
科技大(3266)
科技大学(3266)
农林(3158)
(3158)
教育(3104)
资源(3059)
管理(2988)
(2659)
西南(2510)
共检索到668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高李文  张秋霞  彭紫薇  吴晓生  严强  王玉哲  胡亚林  刘先  
为揭示丛枝菌根真菌(AMF)群落组成和多样性随林木生长发育的变化特征,以中亚热带不同林龄(8、16、25和35 a)杉木为研究对象,利用醋酸墨水法测定AMF侵染率,采用高通量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分析杉木根内AMF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杉木AMF侵染率均>60%,随林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25 a杉木AMF侵染率显著高于8 a杉木(P0.05).AMF多样性指数包括Chao1、Shannon、Simpson和PD-whole-tree指数,均随林龄增加而逐渐降低,35 a杉木Chao1和PD-whole-tree指数极显著低于其他林龄(P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丽艳   李虹茹   黄文超   刘春江   吴巧花   罗坤水  
【目的】杉木是我国栽植面积最广的用材树种,阐明杉木根际土壤微生物特征,对通过密度调控科学间伐抚育经营杉木人工林有指导意义。【方法】为明确根际土壤丛枝菌根真菌(AMF)对杉木林种植密度变化的响应特征。基于高通量测序,评估不同密度杉木根际土壤丛枝菌根真菌(AMF)群落的多样性、结构和共生模式。【结果】从1 950、2 250、2 700、3 300株/hm~2密度杉木林根际土壤中共得到163个AMF-OTUs,分属于1门1纲5目6科8属,28个种。α多样性指数表明,丛枝菌根真菌群落Chao1、Shannon指数随着杉木林分密度增大而减小,但不同密度间差异不明显。β多样性指数表明,不同密度杉木间AMF群落组成差异明显。Bray-Curtis相异性分析显示,20个AMF群落样本被聚为2个组,与高密度和中低密度对应。共线性网络分析揭示了AMF真菌组成的非随机模式。Glomus-MO-G23-VTX00222、Glomus-viscosum-VTX00063、Glomus-Glo7-VTX00214被确定为共生网络中的关键分子种。冗余分析表明,土壤碱解氮AN、铵态氮(NH_4~+-N)共同影响AMF群落结构。【结论】杉木林分密度显著影响根际土壤AMF群落结构。碱解氮和铵态氮是影响AMF特性的主要土壤环境因子,在共线性网络中铵态氮NH_4~+-N和碱解氮AN网络中心系数为0.943 4。在林分密度变化过程中,林下植被辛普森指数与根际土壤AMF群落多样性辛普森指数呈显著正相关(r=0.494)。土壤理化性质和分类群之间潜在的相互作用可能共同影响杉木林地AMF真菌群落结构。林分密度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后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又会影响地上植被,最终土壤群落与地上植被协同响应密度变化。这一结果为AMF介导植物地上地下协同作用的生态网络构建研究提供新的见解。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淑雅   王镜如   朱滢滢   伊力塔   刘美华  
【目的】研究杉木与浙江楠混交对根系分泌物和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群落结构的影响,为杉木人工林管理及生产力提高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在杉木纯林、浙江楠纯林、杉木与浙江楠混交林中,取0~20 cm土层样品,分析纯林和混交林土壤中的根系分泌物和丛枝菌根真菌群落结构的差异,阐明混交林根系分泌物对AMF群落结构变化的影响。【结果】纯林与混交林土样共检出含量高且具有化感活性的主要分泌物5种:2,4-二叔丁基苯酚、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油酸甲酯、棕榈酸、硬脂酸,其中,油酸甲酯、棕榈酸、硬脂酸含量在不同林分间差异显著。浙江楠纯林根际土壤中所含AMF属的OTU数量最多、多样性和相对丰度最高,混交林次之,杉木纯林最低;3种林分土壤AMF优势属都为Glomus属,混交显著降低了Glomus的占比、提高了Gigaspora占比。相关分析表明,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杉木纯林土壤AMF群落结构影响较大,油酸甲酯对混交林土壤AMF群落结构影响较大。【结论】杉木和浙江楠混交使土壤化感物质含量发生改变,影响土壤微生物结构组成,使AMF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显著高于杉木纯林。研究结果可为杉木人工纯林“针改阔”的树种选择提供参考,为提高杉-阔混交林生产力提供理论依据与思路。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宁晨  向雪莲  张宇蒙  王小丹  张采依  林先滢  
【目的】磷是植物生长所必须的矿质元素之一。由于土壤胶体中复杂的化学过程,导致水溶态磷常常被固定和吸附成为迟效态,因而成为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植物可通过与菌根的共生分泌胞外酶等有机分泌物促进土壤磷素释放,从而使其适应低磷环境。本研究通对杉木幼苗与丛枝菌根(AM)接种,研究其共生体在磷限制和磷添加条件下对土壤中不同形态磷的利用效率,明晰杉木-AM共生体对土壤异质磷素的偏向性及影响杉木林内土壤有效磷的关键因子。【方法】通过室内盆栽实验,模拟杉木幼苗在磷限制或非限制条件下,测定杉木幼苗在不同磷形态生长包中菌根胞外酶活性以及杉木养分、菌根侵染率指标。【结果】在磷添加情况下,接种AM菌根的杉木幼苗植株磷含量高于未添加磷的处理组。除矿物磷处理组之外,其他磷源处理的植株碳含量都呈现磷添加高于未添加磷的情况。同时,氮元素的累积也呈现出与植株碳含量相似的状况。由于磷分需求的满足,杉木幼苗诱导根系和共生菌根群落向其他养分元素的获取,从而导致对有机碳源分解相关的β-葡萄糖苷酶和有机氮源分解相关的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提高,且在有机磷和复杂矿物态磷源的处理组中尤为明显。而在缺磷条件下,菌根群落更偏向于正磷酸盐和铁吸附磷的利用,同时酸性磷酸酶活性在有机磷源处理中大幅提高。通过根系调查发现,菌根侵染率并非受到磷添加/非磷添加的影响,而主要受到提供磷源处理的影响。【结论】在杉木幼苗管理和人工造林过程中应同时考虑立地条件及施用磷肥的形态,在土壤有效磷充足的情况下以补充有机磷为主,而在磷限制状态时补充正磷酸盐或是吸附态磷为主,以使杉木生长和养分累积达到最大化。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雷梅  甘子莹  谭世广  宋秀玲  上官翰婷  丘清燕  
[目的]探究丛枝菌根真菌(AMF)和不同形态氮(NH_4~+-N、NO_3~--N)对杉木根际土壤氮(N)与磷(P)养分含量、相关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影响,为杉木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持。[方法]本研究以1年生杉木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实验,研究杉木幼苗在接种摩西球囊霉(G.mosseae,Gm)和添加不同形态N(NH_4~+-N、NO_3~--N)后根际土壤N、P养分含量及其相关酶活性与化学计量比的变化。[结果](1)AMF接种提高了土壤有效P含量,降低了土壤中硝态氮、铵态氮、可溶性有机氮以及全P含量,与NH_4~+-N处理相比,NO_3~--N处理下AMF对土壤N、P养分的调节作用更显著(p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艳芳  文竹梅  屈峰  刘青青  邢先双  罗航  李梦琪  陈杭  刘博  
以福建省南平市不同连栽代数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一、二、三、四代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通过OTU聚类分析、物种注释及数据库对比,探讨了不同连栽代数杉木林土壤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的变化特征,揭示杉木林土壤丛枝菌根群落对土壤养分变化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连栽代数杉木林土壤中共得到1 314 765条有效序列,有1 340个AMF-OTUs.AMF相对丰度前三的属分别为Glomus、Rhizophagus和Rhizoglomus.(2)α多样性指数表明,AMF群落的Chao1、ACE指数随着连栽代数的增加而增加,Shannon和Simpson指数在不同连栽代数间无显著差异.(3)随着代数的增加,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和硝态氮含量整体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冗余分析表明铵态氮含量与AMF丰富度指数呈正相关,而速效钾、硝态氮含量与之呈负相关;全氮含量与Simpson指数呈正相关.综上,随着连栽代数的增加,杉木林土壤AMF的丰富度逐渐增大,土壤因子对AMF群落组成和丰度的影响显著.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娜  李朕  王娟  杨艳  
[目的]研究丛枝菌根真菌(AMF)对丝棉木生物量及栗钙土水稳性团聚体特征的影响,为退耕还林工程有效实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山西大同栗钙土为供试土壤,以丝棉木为供试植物进行盆栽试验,设接种摩西球囊霉、幼套球囊霉和根内球囊霉处理和不接种AMF处理(对照),测定丝棉木生物量、根系AMF定殖率及土壤菌丝密度、有机质(SOM)、总球囊霉素(TG)、易提取球囊霉素(EEG)含量,分析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WSA)及其特征参数(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分形维数(D))的变化。采用Pearson法分析AMF定殖状况、球囊霉素含量与水稳性团聚体特征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接种幼套球囊霉和根内球囊霉处理丝棉木总生物量较对照显著增加;3种AMF的定殖率为72.79%~78.80%,菌丝密度为23.78~29.77 cm/g。与对照组相比,3种AMF处理土壤SOM、TG和EEG含量均显著增加。3种AMF均有利于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形成,效应由大到小表现为根内球囊霉>幼套球囊霉>摩西球囊霉;与对照相比,3种AMF处理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MWD、GMD升高,分形维数均降低。相关性分析表明,AMF定殖率、菌丝密度、TG含量、EEG含量与MWD、GMD和粒径>0.25 mm土壤WSA含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D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3种AMF对土壤结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其作用大小表现为根内球囊霉>幼套球囊霉>摩西球囊霉。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楠  郭伟  王强  全向春  
对白洋淀淀区内8个自然生境下芦苇根际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e,AM)空间分布和土壤成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芦苇能与AM真菌形成共生关系,AM真菌不同结构定殖和孢子密度与样地生态条件密切相关。在光淀张庄AM侵染率达到最高,其中菌丝定殖率为32.53%,总侵染率为33.30%。AM真菌和土壤因子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速效P对泡囊侵染率、菌丝侵染率、总侵染率的影响最大,并呈显著负相关。其次影响大的是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丛枝侵染率与土壤因子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孢子密度与泡囊、菌丝定殖率和总定殖率呈明显正相关。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天龙   李慧奇   宁瑞渊   刘博文   张满让  
【目的】探究在野外大田环境下丛枝菌根真菌(AMF)对嘎啦和富士苹果树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为AMF促进苹果树体生长及提升果实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7年生自根砧为T337的嘎啦和富士苹果为试验材料,在根系生长高峰期和幼果期接种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以未接种菌剂为对照,研究在野外大田环境下丛枝菌根真菌对苹果树叶片叶绿素含量、营养元素(N、P、K)含量、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在大田环境下丛枝菌根真菌对嘎啦和富士的接种效果较好,接种后富士根系的菌根侵染率较嘎啦根系显著提高25.49%。与对照相比,接种AMF处理嘎啦和富士苹果树叶片的总叶绿素含量分别提高5.62%和8.12%,营养元素N、P、K含量分别提高5.13%,8.27%,16.9%和5.36%,5.11%,16.79%,SOD、POD和CAT活性分别提高12.12%,7.69%,17.3%和16.67%,15.62%,31.14%,果实的单果质量、红色饱和度、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含量分别提高8.12%,6.17%,16.24%,5.92%和9.10%,6.18%,6.20%,7.48%,而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分别降低7.89%和11.76%。【结论】在野外大田环境下,丛枝菌根真菌与嘎啦和富士苹果树可以形成共生体,促进了嘎啦和富士苹果树体生长及果实品质的提高。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任禛  夏体渊  陈丽娟  韩丽  陈泽斌  白和灵  尹敏  
为了筛选出促进玉米生理活性的优良丛枝菌根真菌(AMF)类型,本研究通过盆栽玉米试验揭示了接种Glomus mosseae、Glomus versiform、Glomus etunicatum、Glomus intraradices以及混合菌剂(G4)对玉米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5个接种处理的菌根侵染率呈现G4>Gm,Gv>Ge>Gi;对比各处理对玉米生理活性的改善作用,混合菌剂效应明显优于单种菌剂;对比单菌剂,Gm和Gv对玉米生理的促进效应较为明显,而Ge和Gi则无明显影响。本研究证实了混合菌剂在玉米生理方面表现良好,同时筛选...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振坤  田帅  唐明  
对黄土高原丘陵区不同树龄刺槐林的2个土层丛枝菌根真菌与土壤因子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相同树龄刺槐林菌根侵染率与孢子密度均为0~20cm土层高于20~40cm土层。上下土层菌根侵染率和20~40cm土层的孢子密度随着树龄的增大先增加后降低,而0~20cm土层的孢子密度随着树龄的增大在出现2次高峰后逐渐降低,最高菌根侵染率和最大孢子密度分别出现在树龄21年和26年。相关性分析表明:菌根侵染率和孢子密度与脲酶极显著正相关;孢子密度与碱解氮、速效磷、碱性磷酸酶极显著正相关,与pH值极显著负相关;总球囊霉素、易提取球囊霉素与有机碳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碱性磷酸酶是影响...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文翕   党鹏  
【目的】探究亚热带地区不同林分类型土壤变化特征及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差异,为该地区人工林和次生林的营林管理及土壤养分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亚热带典型人工林杉木和马尾松,以及次生林甜槠和针阔混交林的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功能差异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结果】4种林分的土壤优势真菌门类群为担子菌门和子囊菌门,优势真菌科为红菇科与蜡伞科。土壤真菌群落的α多样性表现为杉木人工林>马尾松人工林>混交林>甜槠林;群落的β多样性在4种林分中存在显著差异。对于真菌功能群,杉木林与其他3种林分的土壤真菌的优势营养模式具有显著差异。杉木林以腐生营养型为主,其次为共生营养型,病理营养型比例最低;而马尾松林、甜槠林和混交林主要以共生营养型为主,其次是腐生营养型,病理营养型比例最低。在以共生营养型为主的林分中,马尾松林的真菌共生营养型相比阔叶林和混交林减少,而病理营养型增加。土壤pH、速效钾(AK)及铵态氮(NH~+_4)是影响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的主要因素。【结论】不同林分类型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特征差异明显,并与土壤因子密切相关。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娅琳   吴峰婧琳   陈健鑫   武自强   刘丽   张东华   马焕成   伍建榕  
【目的】探究德宏州油茶根腐病不同发病程度根系内以及根际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和差异性。【方法】分别采用染色法和湿筛沉淀法测定油茶根系AMF定殖率和根际土壤孢子密度,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油茶根系及根际土壤AMF多样性和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随着发病程度的加重,AMF的定殖率和孢子密度逐级递减,呈负相关关系。基于高通量结果在油茶根系以及根际土壤中共检测到203个AMF-OTUs,分属于1门1纲4目7科5属(属水平将未定名和未分类的AMF归入“Others”)。在属分类阶层上,不同病害等级的油茶根系以及根际土壤的AMF种类和分布不同。根系内:发病程度较轻的油茶较发病程度严重的油茶,OTUs、Ace指数、Chao指数更高,且随病害的加重Shannon指数呈现逐级递减的趋势(HR0>DR1>DR2>DR3>DR4)。根际土壤内:随病害程度的加重,OTUs逐级递减(HS0>DS1>DS2>DS3>DS4),发病程度较轻的油茶较发病程度严重的油茶,Ace指数、Chao指数更高,Shannon指数无明显变化。PCA分析表明不同病害等级的油茶AMF群落结构会发生改变,患病后群落结构趋于相似,与健康油茶有明显差异。AMF均匀度、孢子密度和定殖率与土壤理化性质存在相关性,但土壤理化性质不影响AMF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结论】文章初步探明了患病后油茶根系和根际土壤中AMF群落的变化特征:患病的油茶根系内AMF的定殖率和多样性降低,根际土壤内AMF孢子密度下降,同时根系及根际土壤中AMF群落结构都发生了改变,本研究为筛选具有拮抗作用的AMF 菌剂防治油茶病害奠定了理论基础。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郭静  罗培宇  杨劲峰  李冬冬  黄月玥  韩晓日  
目的】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有改善根际土壤环境、促进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增强植物抗逆性和增加农作物产量等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明长期施肥条件下玉米-大豆轮作棕壤丛枝菌根真菌群落结构、对玉米根系侵染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沈阳农业大学棕壤肥料长期定位试验(38年)耕层(0—20 cm)土壤为材料,于2016年6月选取其中6个施肥处理:(1)不施肥处理(CK);(2)单施化学氮肥(N);(3)施用化学氮磷肥(NP);(4)施用化学氮磷钾肥(NPK);(5)单施有机肥(M);(6)有机肥和化学氮磷肥配施(MNP),采用PCR-DGGE、克隆测序及台盼蓝染色法,分析土壤和玉米根系定殖的AM真菌群落结构及侵染率,并结合环境因素进行冗余分析和典型对应分析。【结果】施用有机肥处理土壤的碱解氮(AHN)、速效磷(AP)、速效钾(AK)、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和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显著高于单施化肥和不施肥处理,且趋势为:有机肥处理>化肥处理>不施肥处理;与不施肥处理相比,单施化肥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pH值,而施用有机肥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pH值。通过PCR-DGGE及割胶测序,从土壤中得到AM真菌条带22条,根系AM真菌条带仅9条,共分离出13个OTU,从土壤样品中分离的AM真菌种群主要为球囊霉菌和巨孢囊霉属,而侵染玉米根系的AM真菌只有球囊霉菌。聚类分析表明长期不同施肥将棕壤中AM真菌分为了三大类群,分别为单施氮肥处理、施用有机肥处理和其他处理;根系AM真菌分为三大类群,第一类群NPK处理、第二类群为M处理和NP处理、第三类群为其他施肥处理。施用有机肥处理AM真菌的孢子密度显著高于单施化肥和不施肥处理,趋势为:有机肥处理﹥化肥处理﹥不施肥处理。各施肥处理AM真菌侵染率趋势为:NPK处理>施用有机肥处理>其他施肥处理。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棕壤AM真菌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无相关性,而孢子密度与土壤AHN、NH_4~+-N、AP、AK、DOC及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侵染率与土壤NO_3~--N呈显著正相关;侵染率与孢子密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AM真菌的多样性与孢子密度和侵染率之间没有相关性。典型对应分析表明AHN、AK、DOC、NH_4~+-N对AM真菌的群落组成影响显著。【结论】长期施肥通过改变土壤理化性质,从而对棕壤AM真菌的群落结构产生了显著影响,进而对AM真菌的侵染产生影响。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明元  夏仁学  王鹏  
采用盆栽根袋技术,将枳根围土壤分为0-2、2-4和4-8 cm 3个水平土层,研究丛枝菌根(AM)真菌地表球囊霉对枳根围土壤中有效Fe及球囊霉素鳌合金属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AM真菌显著降低了枳根围土壤中有效Fe的含量.接种AM真菌的土壤有效Fe含量表现为:0-2 cm>2-4 cm>4-8 cm,而未接种的则表现为:4-8 cm>2-4 cm>0-2cm;枳不同根围土壤中的菌丝密度表现为:0-2 cm>2-4 cm>4-8 cm,表明菌丝能够穿过尼龙网伸展到4-8 cm土层中;枳不同根围土壤中易提取球囊霉素和总球囊霉素的变化规律一致,表现为:2-4 cm>4-8 cm>0-2 cm;土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