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70)
- 2023(11051)
- 2022(10016)
- 2021(9663)
- 2020(7901)
- 2019(18970)
- 2018(18528)
- 2017(34893)
- 2016(18962)
- 2015(21269)
- 2014(21072)
- 2013(20870)
- 2012(19134)
- 2011(17350)
- 2010(17142)
- 2009(15771)
- 2008(15260)
- 2007(12761)
- 2006(11197)
- 2005(9952)
- 学科
- 济(76396)
- 经济(76321)
- 管理(52289)
- 业(48932)
- 企(41057)
- 企业(41057)
- 方法(34338)
- 数学(29561)
- 数学方法(29193)
- 农(20061)
- 中国(19731)
- 财(17945)
- 地方(17533)
- 学(16866)
- 业经(16263)
- 贸(13327)
- 贸易(13319)
- 农业(13194)
- 易(12881)
- 制(12717)
- 理论(12546)
- 和(12220)
- 环境(11601)
- 务(11221)
- 财务(11156)
- 财务管理(11133)
- 技术(10929)
- 企业财务(10586)
- 教育(10579)
- 划(10412)
- 机构
- 大学(262420)
- 学院(258241)
- 管理(105185)
- 济(101148)
- 经济(98962)
- 理学(91681)
- 理学院(90620)
- 研究(90319)
- 管理学(89010)
- 管理学院(88542)
- 中国(65712)
- 京(56870)
- 科学(56074)
- 财(45024)
- 所(44967)
- 研究所(41110)
- 中心(40632)
- 农(40561)
- 业大(38583)
- 北京(36274)
- 财经(36173)
- 范(35995)
- 江(35861)
- 师范(35719)
- 院(33220)
- 经(33008)
- 农业(31537)
- 州(30052)
- 师范大学(29289)
- 经济学(28953)
- 基金
- 项目(182715)
- 科学(143306)
- 研究(134894)
- 基金(132439)
- 家(115486)
- 国家(114542)
- 科学基金(97853)
- 社会(83576)
- 社会科(79019)
- 社会科学(78996)
- 基金项目(70913)
- 省(69898)
- 自然(63941)
- 自然科(62404)
- 自然科学(62391)
- 教育(61569)
- 自然科学基金(61223)
- 划(59771)
- 编号(55504)
- 资助(53881)
- 成果(45480)
- 重点(40934)
- 部(40363)
- 发(38603)
- 课题(37863)
- 创(37704)
- 创新(35117)
- 科研(34895)
- 教育部(34665)
- 项目编号(34441)
- 期刊
- 济(110200)
- 经济(110200)
- 研究(78884)
- 中国(49506)
- 学报(42045)
- 科学(39286)
- 管理(38141)
- 农(37030)
- 财(33049)
- 教育(32018)
- 大学(31896)
- 学学(29491)
- 农业(26345)
- 技术(22257)
- 融(19841)
- 金融(19841)
- 经济研究(17575)
- 业经(17029)
- 财经(16859)
- 图书(16144)
- 经(14264)
- 理论(13882)
- 问题(13856)
- 业(13724)
- 科技(13012)
- 实践(12965)
- 践(12965)
- 技术经济(12199)
- 版(12100)
- 资源(11963)
共检索到3814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曾向红
2021年是中亚国家独立三十周年。在涉及中亚国家独立以来国家构建和社会转型历程这一庞大课题的反思和研究中,中亚地区的地区治理状况及其变迁是一个能带来诸多学理价值和政策启发的学术议程。空间重塑、治理实践、互动规则、象征政治四个方面是中亚地区治理及其变迁研究中需要特别予以注意的四个维度。从这四个维度予以考察,大体能勾勒出中亚地区治理变迁的大致轮廓及由此衍生的地区秩序类型。不过,这几个维度是涉及中亚地区治理的"骨架",而要描绘出其"血肉",还需要对其中的几个重点议题予以深入分析。这些议题包括中亚地区治理模式的演进及其动力、中亚地区秩序的特征及其变迁、中亚地区治理的主要领域及对地区秩序形成和维持的影响、各治理主体在中亚地区秩序形成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策略。对涉及中亚地区治理的四个维度和四个议题进行细致考察,有望能较为清晰完整地把握三十年来中亚地区的治理状况、变迁轨迹及其发展方向。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曾向红
2021年是中亚国家独立三十周年的特殊年份。回顾中亚地区的治理历程可发现,该地区的治理模式大体经历了规则治理为主到关系治理为主的演进。中亚国家独立后的优先任务在于学习并接受国际规范与规则,提升自身的国际生存能力,而国际规则在很大程度上指引着中亚国家间的互动及其对国际事务的参与。这种态势,导致中亚地区治理具有浓郁的规范治理的特征。而"9·11"事件后,尤其是当2003~2005年间"颜色革命"波及后苏联空间时,中亚国家意识到处理好与域外大国的关系极为重要,因其直接影响到各国的政权生存,由此导致各国将实现对各种关系的大致平衡视为国家优先任务,这使中亚地区治理的关系治理特征凸显。中亚地区治理模式的转型,反映了参与中亚地区治理的行为体逐渐增多、地区治理议题日益繁杂、治理主体间关系日益复杂等现实。中亚地区治理模式的转型有多重影响,如中亚国家自主性得到显著提高,地区治理成效好坏参半,各国寻求关系平衡增大了大国主导中亚事务的难度,使中亚地区逐渐形成了后自由主义的地区秩序类型。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魏巍 王百田 张克斌
【目的】中亚地区是位于欧亚大陆中心、远离海洋的内陆旱地,其旱地生态系统支持很大比例的人口和经济,评估干旱对该区域可持续性发展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基于1901—2015年空间分辨率0.5°×0.5°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月数据,应用关联Mann-Kendall检验和Theil-Sen(TS)slope分析了1901—2015年中亚地区1、3、6和12个月的SPEI(SPEI01、SPEI03、SPEI06、SPEI12)的趋势空间分布情况,以评估不同时间尺度的干旱变化。【结果】研究显示(1)SPEI01在39.24%的研究区面积上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且我国新疆天山山脉以南地区下降幅度最大,为-5×10~(-4)a~(-1);在45.73%的研究区面积上呈显著上升趋势,其中塔吉克斯坦的上升幅度最大,为3×10~(-4)a~(-1)。(2)SPEI03在76.32%的研究区面积上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其中吉尔吉斯斯坦下降幅度最大,为-4×10~(-4)a~(-1);在15.39%的研究区面积上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其中塔吉克斯坦上升幅度最大,为3×10~(-4)a~(-1)。(3)SPEI06和SPEI12的趋势空间分布基本相同,且哈萨克斯坦的下降幅度最大,分别为-3×10~(-4)和-5×10~(-4)a~(-1),塔吉克斯坦的上升幅度最大,分别为5×10~(-4)和6×10~(-4)a~(-1)。【结论】中亚地区年和季节降水的时空变化影响水资源的时空分布,造成不同区域不同时间尺度的湿润化和干旱化趋势。对于哈萨克斯坦中部、土库曼斯坦西南部和我国新疆天山以南地区出现的短期和中长期干旱化趋势以及中亚大面积区域出现的季节性干旱化趋势,当地政府有必要采取相应措施应对干旱,以防治植被退化和荒漠化,保证粮食生产及其人口福祉和安全。对于其他区域出现的湿润化趋势,特别是极端降水事件增多,当地政府需进一步完善防洪和水利灌溉设施,以防止洪旱灾害扩大和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刘珉
东欧、北亚及中亚地区森林资源丰富,但区域分布不平衡;林产品贸易活跃,木材进口占消费的比重较高,但林业在该地区社会经济中的地位与其资源状况很不相称。该区域林业进一步发展存在基础设施缺乏、经济和社会转型带来的不稳定性、非法采伐及森林资源匮乏导致生态防护功能低下、林业在国家发展规划中得不到应有重视等问题。当前,该地区已形成了林业绿色共识,制定了可能的行动方案。中国与该地区的林业交流沟通、贸易往来比较密切,需要进一步在现有框架下利用多种渠道加强绿色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姚海娇 周宏飞
中亚地区是世界上跨界河流水资源矛盾最为突出的地区之一,跨界水资源管理关系着整个中亚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及区域稳定。目前关于中亚跨界水资源问题的论述与研究主要集中在水量分配、水资源量与质的变化预测以及水资源管理等方面。本文通过对前苏联解体以来中亚5国水资源问题的研究成果及合作历程分析,认为中亚地区水危机的根源不仅仅是水量的缺乏,更多的是一种水资源管理上的危机,目前重要问题不是相关管理措施与计划的制定,而是管理机构的权威建立和已签署协议的执行与落实。需要在联合国相关协议框架内,在有关国际或地区组织的技术与资金援助下,建立水资源共享数据库,实现水资源的有效管理与利用,协调上下游国家间的水电和灌溉用水矛...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姜安印 刘博
深入研究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特征对促进能源合作具有积极意义。运用1990—2016年中亚五国面板数据和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中亚国家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双向动态影响关系。研究发现:中亚地区GDP增长与电力消费在整体上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而与石油消费呈现单向促进关系,天然气消费与GDP增长不存在显著的相互关系。从中亚区域整体这一关系特征出发,加强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终端产品合作和电力互联互通合作是未来提升“一带一路”中国中亚能源合作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中亚 能源消费 经济增长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邹杰 丁建丽
【目的】比较中亚地区不同植被类型水分利用效率(WUE)差异,探究不同植被类型WUE在海拔和纬度上的分布特征,分析WUE在年内和年际间的变化趋势,以期从宏观的角度揭示中亚地区不同植被类型WUE的时空变化规律。【方法】利用土地覆盖数据整合出不同植被类型分类,使用MODIS产品数据初级生产力(GPP)、蒸散发(ET)计算中亚地区月平均和年平均WUE,观测不同海拔和纬度上的WUE变化。【结果】中亚地区GPP较低植被类型的WUE值高,而GPP较高植被类型的WUE值低,WUE表现为稀疏灌木林>草地>郁闭灌木林>森林>农田,其中稀疏灌木林WUE显著(P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索玉霞 王正兴 刘闯 于伯华
本文利用1982年~2002年间AVHRR-NDVI数据和气候研究组(CRU)降水与气温数据,分析了中亚5国21年来NDVI年际与季节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①在植被生长季,53%地区NDVI年变化率0.0005NDVI/a(增加),6%地区NDVI年变化率<-0.0005NDVI/a(下降);按照植被覆盖类型,除常绿林、高山草甸年均NDVI呈一定的上升趋势,变化率分别为0.0014NDVI/a(p0.05=0.001),0.0009NDVI/a(p0.05=0.001),落叶林、草原、作物、草原化荒漠ND...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张杰
人类进入了主权国家关注人类安全的时代。人们更加关注安全以及安全获得的方式。中国走出去的企业与公民亦是如此。不论海外利益和公民安全处于多么深重的危险境地,仅分析他们所处的危险程度是不够的,务必回归到动用强力手段切实保护安全的方法和路径问题的探讨上。挖掘并利用一带一路主要国家的私人安保资源,这是保护中国在中亚地区利益和公民安全的重要方法之一。安南曾呼吁的"免于恐惧的诉求"的最好方法是预防。预防犯罪重于打击犯罪,目前,预防途径更加多元化。外交保护、领事保护、执法保护已不能穷尽全部途径。海外私人武装安保作为次于国家垄断的武装力量的非国家行为,将预防起点再度前移,成效价值必将凸显。
关键词:
一带一路 私人安保 中亚 国际合作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温辉
当前,中国企业在传统能源领、新能源及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与中亚各国有着广泛的合作,逐步形成了"能源+金融+服务"的合作模式。然而,中亚各国能源合作制度差异化、投资保护主义和恐怖主义、极端宗教势力加大了中国企业投资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风险。因此,中国政府要加强与中亚各国政府之间的沟通,建立政治互信,构建中国-中亚多边投资协定以及引导中国企业转变能源投资模式等来降低中国企业在中亚地区能源行业的投资风险。
关键词:
中国企业 中亚地区 能源行业 投资 风险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郭惠君
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互联互通,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的突破口。交通基础设施先行正是为实现"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互联互通奠定基础。中国与中亚地区在交通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必要而可行,并且空间巨大。本文基于中亚地区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视角,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中国与中亚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困难及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郭惠君
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互联互通,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的突破口。交通基础设施先行正是为实现"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互联互通奠定基础。中国与中亚地区在交通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必要而可行,并且空间巨大。本文基于中亚地区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视角,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中国与中亚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困难及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余晓钟 刘利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加深了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联系,促进彼此能源、经贸、投资、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同时,该倡议的实施还将促进跨境次区域合作,如跨境经贸区、跨境工业园区等。通过借鉴跨境产业园区建设经验,结合"一带一路"能源产业特点,提出构建"一带一路"国际能源产业园区合作模式。以中亚地区为例,分析能源产业园区功能及特点,从合作园区框架搭建、合作区位选取、合作内容确定、合作主体作用、运行机制几个方面分析国际能源产业合作园区运行模式,提出能源产业园区在发展方向、区位选择、政策完善、合作环境改善四个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国际能源产业园区 合作模式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赵晨阳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与中亚地区经贸合作尤其是能源领域方面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相关数据,运用SITC Rev.3商品分类方法,从能源结构、商品格局及贸易合作三个方面入手,对1992—2017年中国与中亚地区国家的贸易和商品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与中亚地区国家间一直保持良好贸易合作关系,总体上中国处于贸易顺差地位;中国对中亚地区国家的出口以工业制成品为主,进口以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和初级产品为主;自中亚地区国家进口的能源产品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根据国家类型实施差异化策略,充分发挥双方优势、实现"共赢",积极推动多边合作协议签署等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