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477)
2023(16174)
2022(13815)
2021(12860)
2020(10699)
2019(24241)
2018(24116)
2017(46794)
2016(25321)
2015(28187)
2014(28035)
2013(28076)
2012(25539)
2011(23026)
2010(23065)
2009(21510)
2008(21422)
2007(19142)
2006(16987)
2005(14975)
作者
(74205)
(62235)
(61698)
(58672)
(39371)
(29874)
(27914)
(24344)
(23370)
(22135)
(21141)
(21109)
(19777)
(19662)
(19178)
(18860)
(18485)
(18267)
(17769)
(17765)
(15451)
(15288)
(14984)
(14329)
(13910)
(13889)
(13887)
(13791)
(12500)
(12373)
学科
(106538)
经济(106411)
(100484)
管理(82773)
(82440)
企业(82440)
(48316)
方法(46835)
数学(37401)
数学方法(37025)
业经(33366)
农业(32265)
(30666)
中国(25701)
(22314)
财务(22252)
财务管理(22227)
企业财务(21099)
(21070)
(20861)
技术(20373)
地方(20260)
(19511)
理论(18701)
(17853)
贸易(17844)
(17501)
(17333)
(17055)
环境(16058)
机构
学院(368630)
大学(364352)
管理(150821)
(148534)
经济(145461)
理学(130746)
理学院(129360)
管理学(127358)
管理学院(126695)
研究(120537)
中国(91749)
(77285)
科学(75970)
(74182)
(66286)
(60852)
业大(60043)
农业(57159)
研究所(55462)
中心(55132)
(54988)
财经(53534)
(48777)
北京(47974)
(46768)
师范(46373)
(44212)
(43310)
经济学(42941)
经济管理(40885)
基金
项目(252261)
科学(199581)
基金(184472)
研究(183942)
(160691)
国家(159234)
科学基金(137966)
社会(117181)
社会科(110863)
社会科学(110832)
(99514)
基金项目(99192)
自然(90481)
自然科(88322)
自然科学(88301)
自然科学基金(86750)
(82103)
教育(81959)
编号(75564)
资助(74203)
成果(59449)
重点(55460)
(55413)
(54138)
(53775)
课题(50008)
创新(49616)
(48351)
国家社会(48131)
科研(47930)
期刊
(169811)
经济(169811)
研究(103562)
(73342)
中国(67619)
学报(58620)
科学(55522)
管理(55250)
(51305)
农业(49912)
大学(44306)
学学(42103)
教育(33536)
业经(33475)
(31986)
金融(31986)
技术(31024)
(25924)
财经(25674)
经济研究(24316)
问题(22783)
(21926)
技术经济(19451)
(18434)
科技(18145)
资源(18138)
现代(17995)
图书(17771)
理论(16798)
世界(16762)
共检索到5364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于水  陈迪桃  黄法融  李兰海  
[目的] 农业水资源脆弱性是分析农业水资源系统对自然条件变动或人类开发利用响应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研究目的是分析中亚农业水资源脆弱性空间格局,并对其进行分区与评价,为农业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中亚为研究区,依据水资源脆弱性概念框架,从暴露度、敏感度和适应度等3个要素中共选取18个指标建立农业水资源脆弱性指标体系,采用等权重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对1992-2017年中亚农业水资源脆弱性空间格局及分区进行研究。[结果] (1)中亚农业水资源暴露度、敏感度、适应度和脆弱性空间差异显著,主要受敏感度和适应度因素的影响,农业水资源脆弱性整体表现为自东北向西南升高的趋势。(2)根据中亚农业水资源脆弱性空间分布特征,将其划分为北部湿润-半干旱耕草地微度脆弱区、中北部半干旱-湿润林草地轻度脆弱区、中南部半湿润裸地中度脆弱区、南部半干旱裸地重度脆弱区和西南部干旱裸地极度脆弱区5个大区,并对分区提出未来发展方向和对策。[结论] 由于农业水资源供需矛盾不断加剧、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导致农业水资源脆弱性较高,因此管理农业水资源和调整农业生产布局成为中亚农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邹君  杨玉蓉  田亚平  谢小立  
论文旨在探讨中国南方丘陵区农业水资源脆弱性的概念及内涵,构建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定量评价实证研究。首先,在了解资源环境科学领域有关脆弱性研究相关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南方丘陵区农业水资源系统的特点,给出了农业水资源脆弱性的概念,并分析了其脆弱性内涵。然后,以衡阳盆地为例构建了一个包括自然脆弱性、人为脆弱性、承载脆弱性3个方面12个具体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最后,运用模糊物元模型对衡阳盆地7个县(市)的农业水资源脆弱度进行评判,发现祁东县、衡阳县、衡南县、衡东县和耒阳市农业水资源脆弱度为强脆弱度等级,常宁市、衡山县为微脆弱等级。经验证,评价结果与评价区水资源脆弱性的实际表现比较吻合。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焦士兴  陈林芳  王安周  尹义星  张建伟  李中轩  赵荣钦  
从自然脆弱性、人为脆弱性和承载力脆弱性3个层面构建农业水资源脆弱性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和线性加权综合法测算了2001—2016年河南省农业水资源脆弱性,并利用障碍度模型分析了影响脆弱性的主要障碍因子。结果表明:2001—2016年河南省郑州等9市农业水资源脆弱性呈减小态势,开封等9市呈增大态势,脆弱性增速差异显著;脆弱性演变趋势可分为先升后降、先降后升、波动上升和波动下降4种类型;河南省农业水资源脆弱性空间分布集聚特征明显,脆弱度排序为豫北>豫东>豫南>豫中>豫西;河南省农业水资源脆弱性主要受到人为脆弱性和承载力脆弱性的影响,且主要障碍因子存在差异。因此,应积极加强对水资源系统人为干预,通过加大农业资金投入、优化农田水利建设水平、提高农业用水效率等,以实现河南省农业生产与水资源利用协调发展。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长松   周玉玺  
在测度粮食生产脆弱性的基础上,利用2006—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水资源非农化对粮食生产脆弱性的影响及其门槛效应。结果表明:水资源非农化会加剧粮食生产脆弱性,但呈现边际效应递减的非线性特征;从功能区与南北方异质性来看,水资源非农化会加剧非主产区和南方地区粮食生产脆弱性,而对主产区和北方地区的影响不显著;水资源非农化对粮食生产脆弱性的影响存在单一门槛效应,跨过门槛值后,水资源非农化对粮食生产脆弱性的影响显著降低。因此,在因地制宜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及保障能力的同时,应不断夯实粮食生产基础,通过生产技术革新和制度优化等方式,增强粮食生产韧性,弥补农业用水转移引致的生产损失。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星霖  
[目的]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各地区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农业生态脆弱性,通过研究特殊地形和气候下的农业生态脆弱性,有助于为农业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提供参考。[方法]文章以广西为例,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确定综合权重,通过构建综合评价模型对广西农业生态脆弱性程度进行评价,利用ArcGIS对生态脆弱性进行分级,以期探究广西农业生态脆弱性的空间分布情况。[结果]权重分析结果表明水蚀面积的权重值最高为0.134,年平均降水量的权重值为0.113,自然环境指标相对于农业生产和经济指标对农业生态脆弱性的影响更大。区划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农业生态脆弱性区域大致可分为5个区域,分别是桂西峰丛洼地带、桂东山地丘陵地带、桂中低山丘陵地带、桂东北山地、桂南沿海丘陵地带。[结论]广西农业生态环境整体来看较为脆弱,处于轻度和中度脆弱等级,但生态环境问题仍不容忽视。为了改善农业生态脆弱性,政府应实行区域的联合防治,加大对农业生态环境的监督和治理,积极探寻生态、环保的农业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状态,促进广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宋建新  
农业是受气候变化影响的脆弱生产系统。研究农业对气候变化的适应与治理问题,解析农业脆弱性的生成机制、探索降低脆弱性的制度化途径、提升应对气候变化风险的能力是气候变化领域的重要议题。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问题涉及多学科交叉问题,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交织的系统。对农业气候脆弱性治理的研究经过了从单一自然科学领域的直观评价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融合互补研究的过程。农业脆弱性的治理除了政府实施直接激励政策或约束机制外,转变政府主导的治理模式、调动农村微观主体和社区组织资源的模式成为必然的选择。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潘争伟  金菊良  刘晓薇  周戎星  
水资源系统脆弱性是当前水问题研究的热点问题,在综合脆弱性和脆弱性分层面两方面需深入研究。论文通过对水资源利用系统脆弱性形成过程的分析,从水资源自然禀赋、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和用水效率等方面,构建符合过程机理的水资源利用系统脆弱性模型,旨在对脆弱性分层面进行深入研究。针对当联系分量系数取值具有峰值较宽的分布特征时,可能导致基于三角模糊数的联系数存在较大误差的问题,进一步分析差异度系数取值的特征,以标准阈值为参数构造差异度系数的梯形模糊数,提出基于梯形模糊数联系数的评价方法,并应用于安徽省水资源利用系统脆弱性评价。应用结果表明,2001—2014年安徽省水资源利用系统脆弱性等级在3.611~2.49...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田永强  王凤芹  
农业政策性银行同样存在金融脆弱性,其表现特征为,软资产与硬负债的矛盾、不良贷款占比过大、自有资本严重不足、外部经营环境较差和内控建设与风险文化建设落后等,而疏通农业发展银行资金来源渠道、降低不良贷款比率、尽快补充资本金、完善利益补偿机制以及加强内控建设和风险文化建设,则是矫治农业政策性金融脆弱性的有效措施。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梦娜  钱会  乔亮  
关中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了解其农业干旱脆弱性是科学应对干旱的前提和基础。在农业干旱脆弱性评价中,为更加科学地选取指标和确定指标权重,将灰色关联聚类分析法和博弈论思想引入脆弱性评价。筛选出10个指标,得到各指标主、客观赋权的组合权重。运用综合指数法构建脆弱性模型,计算得到关中地区各城市的农业干旱脆弱性指标值,在此基础上,采用因子贡献度模型分析得到各指标对每个城市农业干旱脆弱性的贡献度。结果表明,农业干旱脆弱性由小到大的顺序依次为西安、渭南、咸阳、宝鸡和铜川。西安市敏感性和恢复性的贡献度相当,有效灌溉面积不足和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较少对西安市农业干旱脆弱性贡献较大。渭南市、咸阳市为恢复性主...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宋燕平  费玲玲  
在我国农业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同时,农业环境污染问题愈发严重。本文对我国农业环境政策进行系统性分析,将农业环境政策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总结出了农业环境政策的演变特征及其脆弱性,并针对其脆弱性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启亮  谢家智  张明  
农业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的提出,为传统农业自然灾害风险应对提供创新思路,因此,其可测性及测度机理必是问题重点。在整合灾害周期性理论、自然灾害链前提下,借鉴PAR(压力—释放理论)将社会脆弱性引入农业自然灾害应对过程,并基于管理模式构建农业客体、农业环境、农业主体三维子系统指标体系并作综合评价。利用因子分析及熵权法对宏观涉农数据进行实证处理,测算出农业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研究发现,我国农业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呈逐年递减,且各子系统趋势相对平稳且一致。此项研究为农业承灾系统及子系统的相互传导提供部分有效理论依据和政策导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生云  
在脆弱性概念回顾基础上,对国内外有关水资源脆弱性和其他脆弱性评价技术进行总结,并指出各种评价方法的优缺点以及水资源脆弱性评价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邓慧平  赵明华  
论文首先分析了在现状年 (1993年 )供水能力和需水条件下 ,1960~1993年的气候波动对莱州湾地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和脆弱性的影响。然后根据未来气候情景分析了在2000规划年和2020规划年供水能力和需水要求下 ,未来气候变化 (2000~2042年 )对水资源供需平衡及脆弱性的影响。在农业需水保证率50 %时 ,2000~2019年水资源供需基本平衡 ,但2020~2042年水资源短缺2 0~5 7亿m3。若考虑未来气温的上升 ,则水资源短缺进一步加大。因此 ,2020年以后需在调入5 6亿m3客水资源基础上 ,从区外调入更多稳定的水量以保证该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邹君  刘兰芳  田亚平  谢小立  
近年来国内水资源脆弱性研究存在理论探讨多于实践应用,北方地下水资源研究多于南方地表水资源研究以及水质脆弱性研究多于水量脆弱性研究的突出问题。本文以南方地表水资源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对比资源环境科学领域有关脆弱性研究相关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地表水资源系统的特点,提出了地表水资源脆弱性的概念,分析了地表水资源脆弱性的内涵和影响因素。认为地表水资源脆弱性包括水质和水量两个方面,从脆弱性构成因素上来看它们都可以分解为自然脆弱性、人为脆弱性和承载脆弱性。最后以衡阳盆地为研究区域构建了一个反映南方地表水资源系统自然脆弱性、人为脆弱性和承载脆弱性共12个指标的评价我国南方地区地表水资源在水量方面脆弱性的指标...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镘   刘晔   谭伟伟  
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威胁正在日益加剧。立足地理学视角,开展特大城市高温脆弱性评估研究,对城市高温风险调控和防灾减灾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指引意义。论文以广州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域,从“暴露度—社会敏感性—物理敏感性—适应能力”4个维度构建高温脆弱性评估框架;采用等权重—函数模型法、熵值—函数模型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分别计算高温脆弱性得分,并结合热相关死亡数据,运用十折交叉验证方法检验不同脆弱性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基于准确性最高的高温脆弱性评估结果,揭示广州市高温脆弱性的空间分异格局并识别其主导因素。结果表明:(1)广州市中心城区的高温脆弱性整体呈现以老城区、老黄埔区和白云区西片区、天河区南片区为四大高地,高温脆弱性高、较高区域沿着城市建成区扩展方向分布,其中老城区内环路环绕的城市中心区域为极高高温脆弱性社区的集聚区域;(2)老年人口占比、老年人自评为健康状态占比、独居老年人口占比、住房建成年代在1990年之前的占比和高温日地表温度均值为影响社区高温脆弱性的主导因素;(3)地表温度均值、老旧住房占比和老年人自评为健康状态占比主要作为第1~3位障碍因子,对于抑制社区高温脆弱性发挥重要作用,适应能力相关指标的障碍因子排名相对靠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