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41)
- 2023(15068)
- 2022(12614)
- 2021(11749)
- 2020(9658)
- 2019(21954)
- 2018(21334)
- 2017(40970)
- 2016(21891)
- 2015(24168)
- 2014(23860)
- 2013(23578)
- 2012(21870)
- 2011(19606)
- 2010(19744)
- 2009(18105)
- 2008(16589)
- 2007(14212)
- 2006(12397)
- 2005(11221)
- 学科
- 济(94911)
- 经济(94818)
- 业(56858)
- 管理(55976)
- 企(43731)
- 企业(43731)
- 方法(36655)
- 数学(32609)
- 中国(32378)
- 数学方法(32180)
- 地方(30539)
- 融(27899)
- 金融(27896)
- 农(27102)
- 银(25832)
- 银行(25808)
- 行(25025)
- 财(22558)
- 业经(21410)
- 农业(19220)
- 制(18390)
- 学(17025)
- 贸(16422)
- 贸易(16405)
- 地方经济(16097)
- 易(15833)
- 环境(15227)
- 务(13851)
- 发(13822)
- 财务(13798)
- 机构
- 学院(295553)
- 大学(292123)
- 济(124657)
- 经济(122134)
- 管理(112070)
- 研究(103714)
- 理学(96083)
- 理学院(94905)
- 管理学(93254)
- 管理学院(92695)
- 中国(83094)
- 科学(62329)
- 京(61930)
- 财(57026)
- 所(51644)
- 中心(49798)
- 农(48397)
- 研究所(46939)
- 江(46055)
- 财经(44917)
- 业大(41887)
- 范(41110)
- 经(40770)
- 师范(40690)
- 经济学(38990)
- 北京(38439)
- 院(37904)
- 农业(37643)
- 州(36782)
- 经济学院(35228)
- 基金
- 项目(203327)
- 科学(161319)
- 研究(150939)
- 基金(146846)
- 家(127485)
- 国家(126417)
- 科学基金(109025)
- 社会(96872)
- 社会科(91982)
- 社会科学(91961)
- 省(81495)
- 基金项目(77907)
- 自然(68878)
- 教育(68840)
- 划(67581)
- 自然科(67279)
- 自然科学(67267)
- 自然科学基金(66018)
- 编号(61256)
- 资助(59311)
- 发(49679)
- 成果(48713)
- 重点(46718)
- 部(44658)
- 创(43135)
- 课题(42814)
- 创新(40374)
- 国家社会(40288)
- 发展(39864)
- 展(39233)
- 期刊
- 济(137095)
- 经济(137095)
- 研究(87657)
- 中国(61512)
- 农(44959)
- 学报(42984)
- 财(42590)
- 融(41419)
- 金融(41419)
- 管理(41221)
- 科学(40897)
- 大学(33139)
- 教育(33095)
- 学学(31218)
- 农业(30673)
- 技术(26657)
- 业经(23301)
- 经济研究(21580)
- 财经(21522)
- 经(18506)
- 问题(18043)
- 业(16563)
- 资源(14931)
- 理论(13822)
- 贸(13813)
- 技术经济(13600)
- 世界(13429)
- 科技(13361)
- 商业(13215)
- 图书(13190)
共检索到4514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豆晓利
基于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结合时序数据和时点数据,从金融规模、金融结构、金融效率、金融集聚四个层面对比分析了河南与包括山东、浙江、江苏和山东的东部沿海地区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结果表明,无论是在量性扩张、结构优化、运行效率还是在集聚效应方面,河南与东部沿海地区均存在明显差异。进一步通过构造误差修正模型并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实证分析河南与东部沿海地区区域金融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差异,发现河南区域金融发展滞后于区域经济增长,比较而言,两者的互为因果关系尤为不明显。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陈新
粤鲁苏浙4省是2010年中国内地经济总量排在前4位的省份,又同属东南沿海地区,自然地理条件有许多相似之处,改革开放程度也相对较高。本文对"十一五"期间粤鲁苏浙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对比分析。
关键词:
粤鲁苏浙 经济发展 比较分析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程肖冰 张群
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基本前提。本文以东部地区为例,从区域经济的角度论证了东部地区各子系统及整个东部大系统的协调发展程度,并总结出东部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对中、西部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了很好依据。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引下,我国社会将呈现出全方位融通协调,东、中、西部地区产业有机结合,优势互补的社会主义和谐局面。
关键词:
区域协调 区际差异 大系统 协调发展指数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娄永跃
金融发展的"重庆模式"表明:金融作为一个产业、一个经济部门,其发展本身也能够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直接贡献,甚至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本文以重庆为标尺,对河南、重庆两地金融业发展的规模、结构和成长差异进行多维比较与思考,期待从中探索出河南金融业发展的劣势与差距,进而明确河南金融业今后追赶的方向和实现路径。
关键词:
经济增长 金融发展 金融创新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志电
由于历史原因,处于河南省边缘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落后,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该区地处黄淮海平原,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条件便利,农业资源丰富。但是,这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农业发展水平低,农民增收困难。根据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是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途径”这一发展思路,文章提出了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培育产业集群和加强城市分工协作的发展途径。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发展思路 东南边缘地区 河南省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曹俊杰
总体上看,我国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但目前沿海地区形成了多种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如产业化和开放型农业模式、工农互补型农业模式、多功能性和生态型农业模式、高新技术与集约型农业模式、城乡融合型农业模式等,这些模式特点鲜明,对其比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对我国其他地区发展现代农业也有很好的启示。
关键词:
现代农业 发展模式 特点 比较 启示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统计研究处课题组
本文通过对广东与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在金融业发展总量、速度、结构、以及环境方面的比较,分析广东金融发展的现状与特点,得出几点有益的启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区域金融 发展比较 分析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杨炎晨
本文客观分析了中部和东部地区金融业在支持县域中小企业发展上存在的差异以及东部地区金融业支持县域中小企业发展可资借鉴的经验,并提出了中部地区金融业支持县域中小企业发展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中部地区 金融 中小企业 思考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袭著燕 蒋红彬 龙蓉
产业创新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根本体现。文章利用1999—2009年鲁粤苏浙4省高技术产业及4个分行业的统计数据,分别测度各省产业创新中技术进步因素对产业产值增加的贡献以及产业创新中的技术创新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山东、广东、江苏、浙江产业创新共同之处是依靠高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企业不重视技术消化吸收,购买国内技术经费支出都偏低。这说明我国企业学习吸收能力还不强,国内大学和科研机构科研成果产出尚不能满足企业技术需求。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产业创新 创新路径 比较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杜卓 连家明 郭宏伟 王振宇 郭艳娇 司亚伟 寇明风 陆成林 成丹 张经纬
促进区域统筹协调发展是当前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一。近年来,各地围绕区域协调发展也积极开展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广东、山东和安徽三省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较好成效,不仅区域发展战略十分清晰明确,相关财政配套政策也都各具特色,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对三省和辽宁发展情况的比较分析,本文总结归纳了外省实践对辽宁的启示,并提出辽宁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财政工作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
粤鲁皖 统筹区域协调 财政政策 辽宁启示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杨恺钧 潘娟 王舒
笔者基于1996年~2011年度我国东部地区1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面板模型探讨了东部地区各省市金融发展、技术进步对就业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发展规模对第一、第二产业就业起着抑制作用,对第三产业就业起着促进作用,而金融效率对我国三次产业的就业均起着正向促进效应。技术进步对第一产业就业呈现负向作用,对第二、第三产业的就业具有正向解释力,并且金融发展、技术进步对于各省市之间就业结构影响存在差异。
关键词:
金融发展 技术进步 就业结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贾名清 汪阔朋
区域经济增长质量在当前备受国际和国内经济学家的关注。从经济结构、经济波动、经济效率、城乡收入差距、资源利用几个方面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区域经济增长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信息熵工具,对我国东部地区10省(市)2005年区域经济增长质量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北京列第一位,其经济结构优良、科技投入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小、能源利用效率高,经济增长方式正朝着集约化形式发展。最后,根据综合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东部地区 经济增长质量 信息熵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元亮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立足各地发展环境条件和国家区域战略定位,河南在均衡发展和首位度战略两种区域发展模式之外逐渐找到和深化了协调发展之路,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出对我国中西部同类地区立足实际,努力走出适合自己的区域发展道路的几点有益启示。
关键词:
区域协调 历程 成就 启示 河南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曾之明 黄小花
FDI为我国东部地区带来了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产业集聚、制度创新等积极效应。也带来了区域经济非均衡、"挤出"内资企业、冲击我国经济等消极效应。应扬长避短,发挥FDI更持久的积极效应,并在中部崛起中吸收有益经验,实现协调发展。
关键词:
FDI 正相关 类聚效应 引资竞争力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薛蒙林 李天德
区域经济的发展依靠合适的发展模式支撑。河南省从2008年底提出"以产业集聚区为重要载体,加快构建现代城镇体系、现代产业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的"1+3"区域发展模式。文章从经济学角度诠释河南省"1+3"区域发展模式的提出是基于区域发展阶段的科学判断、区域发展矛盾的清醒认识、区域发展特征的准确把握、区域发展策略的正确选择和区域转型发展内生动力的有效激发。通过分析河南省"1+3"模式的实践状况、发展态势和实施成效,足以给人们一些基本而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
“1+3”模式 实践态势 重要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