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89)
2023(2312)
2022(1946)
2021(1791)
2020(1561)
2019(3572)
2018(3411)
2017(6661)
2016(3381)
2015(3692)
2014(3559)
2013(3391)
2012(3367)
2011(2747)
2010(2948)
2009(2812)
2008(2955)
2007(2784)
2006(2492)
2005(2329)
作者
(9275)
(8001)
(7716)
(7371)
(5156)
(3823)
(3623)
(2899)
(2785)
(2766)
(2657)
(2566)
(2527)
(2507)
(2473)
(2297)
(2269)
(2211)
(2171)
(2159)
(1968)
(1856)
(1809)
(1807)
(1800)
(1716)
(1671)
(1665)
(1558)
(1554)
学科
(16313)
经济(16291)
(12536)
(10629)
企业(10629)
管理(10058)
方法(7079)
数学(6481)
数学方法(6448)
(5912)
(4292)
财务(4291)
财务管理(4284)
企业财务(4203)
关系(4052)
中国(3710)
(3514)
(3336)
金融(3335)
(2984)
贸易(2983)
(2941)
对外(2622)
(2528)
外经(2507)
经济关系(2498)
农业(2443)
业经(2437)
(2434)
银行(2432)
机构
大学(51686)
学院(48911)
(24856)
经济(24514)
管理(19675)
研究(18072)
理学(16916)
理学院(16762)
管理学(16576)
管理学院(16482)
中国(13149)
(12239)
(10446)
财经(9806)
(9002)
(8841)
科学(8455)
研究所(7868)
经济学(7866)
中心(7617)
财经大学(7472)
经济学院(7153)
北京(6885)
(6582)
(6461)
商学(6402)
商学院(6359)
(6052)
(5659)
(5637)
基金
项目(31469)
科学(25473)
基金(24663)
研究(23506)
(22296)
国家(21632)
科学基金(18270)
社会(16213)
社会科(15448)
社会科学(15439)
基金项目(12708)
自然(11291)
自然科(11050)
自然科学(11045)
自然科学基金(10869)
教育(10633)
(10416)
资助(10304)
(9325)
编号(8718)
(7893)
成果(7621)
国家社会(7247)
教育部(7106)
重点(6927)
人文(6758)
(6654)
(6451)
中国(6443)
大学(6437)
期刊
(27257)
经济(27257)
研究(16885)
(9968)
中国(8285)
管理(8240)
学报(6579)
科学(6389)
国际(6305)
(5901)
金融(5901)
大学(5524)
(5375)
财经(5195)
学学(5181)
(4964)
经济研究(4563)
世界(4547)
(4479)
问题(3892)
教育(3815)
技术(3514)
农业(3455)
业经(2786)
(2782)
贸易(2782)
技术经济(2716)
财会(2505)
世界经济(2503)
(2416)
共检索到784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田春华  
1989年之后中东欧国家普遍进入经济转轨期,1993年之后逐步摆脱转轨期最初的困难期,经济走向复苏。这为外资进入该地区创造了诸多的机会,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和重视,成为新的世界投资热点地区之一。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闻岳春  周怡琼  
中东欧国家所经历的银行业改革进程与我国银行业改革进程有诸多相似之处,本文回顾并总结了中东欧各国银行业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三个阶段及改革效果,从其实践经验中得出对我国银行业改革的有益启示:(1)在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时,保持国内力量对主要银行的控股权应是较改善银行绩效更为重要的目标,本文建议可实行差别化股权比例限制;(2)在"引资"的同时应更关注"引智"与"引制";(3)变被动引进为主动持股,寻求双方深度合作。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危素华  
在1989年剧变之后不久,中东欧国家出于政治、经济上的长远考虑表现出了加入欧盟的极大热情。从1991年中到1992年底,波兰、匈牙利等中东欧十国先后与欧盟签订了《欧洲协定(the European Agree-ments)》,迈出了加入欧盟的第一步。《欧洲协定》旨在建立一个欧盟——中东欧国家间的自由贸易区,首先从贸易上将中东欧国家纳入欧盟的经济大气候。从1994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危素华  
随着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的大趋势不断明朗 ,欧盟委员会于 1 997年公布了《议案 2 0 0 0》,指出了欧盟吸收中东欧国家可能会带来的四大不利影响。但通过考察欧盟与中东欧国家的贸易格局变化 ,回顾有关的调查资料并结合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分析模型 ,我们发现对于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造成负面冲击的过分担心是不必要的 ,也可以看到欧盟在劳动力市场和共同农业政策等问题上需要做出一定的调整。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正泉  徐之明  
欧盟东扩对俄罗斯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其中虽有积极方面,但消极方面尤为突出。中东欧国家的“入盟”,使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受到挤压,经济贸易受到损失,人员往来受到限制,边界纷争更趋严重,历史问题也引起了尖锐矛盾。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宋耀  李宁  
2004年5月1日,八个中东欧国家正式成为欧盟成员国。这些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会对本国今后FDI的流入产生何种影响?本文通过对原有文献的回顾以及对现有数据分析后认为: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后,可能会迎来FDI流入的第二次高峰,但是增幅规模不会超过在转轨过程中发生的第一次流入高峰。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路征  彭志豪  高飞  
基于中国和中东欧十六国贸易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分析中欧班列开行对中国-中东欧国家贸易及贸易结构(包括进出口结构和商品种类结构)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中欧班列的通行对中国-中东欧国家贸易总体上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但贸易效应主要体现在中国对中东欧国家的出口贸易上,对进口贸易的影响较弱;在商品种类结构方面,中欧班列有利于中国-中东欧制成品贸易,且对制成品出口贸易的影响更大,而对初级产品贸易影响相对较小;此外,中欧班列对机械产品贸易尤其出口贸易产生了显著的正效应。这说明,中欧班列的开通并没有改变现阶段中国-中东欧国家贸易的结构特征,而是进一步强化了现有结构特征。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颖  
本文主要归纳了中东欧国家激进派关于经济转轨战略选择的理论观点和指导思想,包括:经济转轨的初始条件和经济转轨的战略任务,实现经济转轨战略任务的总策略、具体策略和“休克疗法”,并详细阐述了实行激进的经济转轨策略的原因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毛锋  孙秋霞  闫静文  何佩文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与中东欧的关系越来越重要。加强双方文化交流不仅能进一步促进双方经济合作,也能促进双方文化共同发展,推动世界文化大繁荣。双方文化由于历史、地理及现实等原因具有很大的差异,但双方文化并非水火不容,而是可以兼容并蓄的。双方文化的传播是不同文化碰撞的过程,双方需要在这一过程中选择最优策略,这就是一场博弈。本文从文化传播源、文化传播途径与渠道和文化受众层面对中国和中东欧文化传播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博弈论的视角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及改进措施,争取实现双方收益最大化。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姚铃  夏传信  闫实强  
中国—中东欧经贸合作是中国对欧经贸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12年,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成立,推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进入快车道。2012—2021年期间,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进出口额年均增长超过10%。2021年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视频峰会上,中方宣布“今后5年自中东欧国家进口累计1700亿美元”。然而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打乱了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经贸往来的节奏,当年中国自中东欧国家进口出现了七年来的首次下跌。与此同时,在大国地缘政治博弈加剧的态势下,部分中东欧国家退出合作机制,给中国扩大自中东欧国家进口带来了不确定因素。鉴于上述,研究中国扩大自中东欧国家进口路径,对于如期实现中国自中东欧国家进口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颖  
向市场经济过渡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潮流。继拉美和亚洲的一些国家先后转向市场经济体制,中东欧国家在1989年政局变化后也开始从以指令性为主的计划经济体制向以市场调节为主的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至今日已有九个年头。然而,中东欧国家的经济转轨无论从历史背...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毛锋  孙秋霞  闫静文  何佩文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与中东欧的关系越来越重要。加强双方文化交流不仅能进一步促进双方经济合作,也能促进双方文化共同发展,推动世界文化大繁荣。双方文化由于历史、地理及现实等原因具有很大的差异,但双方文化并非水火不容,而是可以兼容并蓄的。双方文化的传播是不同文化碰撞的过程,双方需要在这一过程中选择最优策略,这就是一场博弈。本文从文化传播源、文化传播途径与渠道和文化受众层面对中国和中东欧文化传播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博弈论的视角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及改进措施,争取实现双方收益最大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长青  彭馨  陈玉萍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公共卫生危机,导致各国政府先后实施了禁航禁运和贸易限制措施,在这种背景下研究各国贸易政策相互模仿的同群效应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2009—2018年中东欧国家的面板数据,利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了中东欧国家对华贸易的同群效应。结果显示:(1)中东欧国家对华贸易实践不仅仅依据本国的经济社会条件,还会通过模仿同群国家的对华贸易实践,也即是说中东欧国家的对华贸易实践存在显著的同群效应。(2)地理上越相近、市场自由度越相似、经济发展水平越相近、经济外向度越相似的中东欧国家,其对华贸易实践的同群效应越显著。(3)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前,中东欧国家对华的贸易政策的同群效应不太显著,而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后该同群效应特别显著。对中东欧国家对华贸易的同群效应研究,为研究中东欧国家对华贸易的影响因素提供新的视角,也可以为中国在中东欧地区打造"样板工程"、推进"示范项目"、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供理论与实证支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