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08)
- 2023(11961)
- 2022(10637)
- 2021(10170)
- 2020(8506)
- 2019(19585)
- 2018(19412)
- 2017(37973)
- 2016(20679)
- 2015(23289)
- 2014(23251)
- 2013(22647)
- 2012(21082)
- 2011(18858)
- 2010(19020)
- 2009(17358)
- 2008(16645)
- 2007(14446)
- 2006(12837)
- 2005(11187)
- 学科
- 济(77202)
- 经济(77106)
- 管理(59215)
- 业(56546)
- 企(46792)
- 企业(46792)
- 方法(34681)
- 数学(29898)
- 数学方法(29502)
- 农(22674)
- 中国(20907)
- 财(20229)
- 学(17884)
- 业经(17382)
- 地方(15783)
- 贸(15163)
- 贸易(15158)
- 农业(14903)
- 易(14762)
- 制(14119)
- 理论(13273)
- 和(13100)
- 策(13080)
- 环境(12644)
- 技术(12470)
- 务(12357)
- 财务(12293)
- 财务管理(12270)
- 银(12064)
- 银行(12019)
- 机构
- 大学(288059)
- 学院(287166)
- 管理(115837)
- 济(112018)
- 经济(109421)
- 理学(100282)
- 理学院(99129)
- 研究(97803)
- 管理学(97478)
- 管理学院(96955)
- 中国(72440)
- 京(61956)
- 科学(61297)
- 财(51952)
- 所(49339)
- 农(45119)
- 研究所(44978)
- 中心(43944)
- 业大(42528)
- 江(41484)
- 财经(41369)
- 北京(39542)
- 范(39060)
- 师范(38762)
- 经(37669)
- 院(36014)
- 农业(35232)
- 州(33748)
- 经济学(31938)
- 师范大学(31351)
- 基金
- 项目(198494)
- 科学(155587)
- 研究(147141)
- 基金(143246)
- 家(125034)
- 国家(123678)
- 科学基金(105535)
- 社会(90103)
- 社会科(85192)
- 社会科学(85170)
- 省(76479)
- 基金项目(76144)
- 自然(69512)
- 自然科(67809)
- 自然科学(67795)
- 教育(66792)
- 自然科学基金(66560)
- 划(65195)
- 编号(61403)
- 资助(59232)
- 成果(50376)
- 重点(44135)
- 部(43661)
- 发(42094)
- 课题(41803)
- 创(40837)
- 创新(37989)
- 科研(37778)
- 项目编号(37681)
- 教育部(37229)
- 期刊
- 济(123815)
- 经济(123815)
- 研究(86047)
- 中国(52338)
- 学报(44672)
- 管理(42136)
- 科学(42024)
- 农(41228)
- 财(37473)
- 教育(33783)
- 大学(33586)
- 学学(31459)
- 农业(29062)
- 融(25528)
- 金融(25528)
- 技术(23871)
- 业经(20593)
- 财经(19251)
- 经济研究(19056)
- 图书(16402)
- 经(16269)
- 问题(15723)
- 理论(14731)
- 业(14679)
- 科技(14374)
- 实践(13729)
- 践(13729)
- 资源(13455)
- 现代(13354)
- 技术经济(13210)
共检索到4194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许小婵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近些年来,中东各国除了积极参与国际气候变化谈判之外,部分国家开始建立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与政策体系。整体观之,中东地区各国应对气候变化法律与政策大致可以分为"专门国家政策+分散立法"型、"分散国家政策"型两种模式。从国际应对气候变化法律与政策发展趋势看,中东各国已经是推动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力量,但目前的法律与政策体系尚不完善。加之中东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应对气候变化的经验不足,因此应借鉴发达国家、部分发展中国家经验,形成符合各自国情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与政策体系。
关键词:
中东 气候变化 立法 国家政策 展望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安和芬
中东国家外贸政策的调整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安和芬80年代以来,经济改革已发展成为世界性的一种浪潮。在全球改革之风的推动下,中东一些国家也开始了不同程度的政策调整,但海湾战争中断了这一进程。海湾战争后,由于国际环境的变化,世界经济区域集团...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周小川
积极推动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研究、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的重要议题。在2022年12月10日举行的第四届外滩金融峰会全体大会“稳与进:包容性增长与可持续发展”上,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以“COP27后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研究”为题发表主旨演讲。周小川首先辨析了计划、市场、自律等三种实现净零排放的方式,然后论证了要加大可再生能源装机量、推动电力平稳安全转型,最后对解决发展中国家资金需求缺口、实现公平低碳转型提出了意见建议。该演讲高屋建瓴、深入浅出,为推动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本刊整理了该演讲,以飨读者。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可持续发展 净零排放 低碳转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郑莉
人类应对气候变化进入关键时期,各国纷纷通过国内立法来履行《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所确定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欧美日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制度与我国的经济发展利益攸关,对我国参与国际气候谈判具有重大影响。我国尚未制定专门的气候变化法,应探析他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立法经验,遵循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完善有中国特色的气候变化应对法律制度体系。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发达国家 立法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李怒云 宋维明
旨在研究气候变化与中国林业碳汇管理政策,国内外就碳汇问题的探讨和研究主要集中在碳汇背景、碳汇概念、碳汇意义、碳汇技术、碳汇市场、碳汇政策及碳汇项目等7个方面。在对已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观点进行概述的基础上,认为林业碳汇是指通过实施造林、森林管理和保护、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从而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过程和活动。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蒋金荷 姚愉芳
由于气候变化政策研究的复杂性,本文在分析当前温室气体减排技术模型的两种建模方法——top-down和bottom-up的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混合型经济-能源系统模型的必要性,并强调掌握模型的自主权在温室气体减排政策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研究方面的重要性,最后给出了模型的开发目标和开发思路。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陈诗一 祁毓
碳达峰和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作为应对气候变化公共政策体系中的关键性制度安排,财政政策在其中如何发挥基础性和支柱性作用值得深入探讨。本文基于文献、理论和经验素材,系统性探讨气候变化与公共财政之间的关系。气候变化的财政影响会最终反映到财政行为、财政成本和财政关系上,财政系统在面临气候变化冲击时具有“自动稳定器”的适应性和启动“相机抉择”的主动性,这蕴含着财政政策在应对气候变化时具有系统性、前瞻性和灵活性的治理逻辑。未来需要进一步将气候变化或相关环境因素纳入财政政策框架中,瞄准“减缓”和“适应”两个关键环节,对现有财政支出政策、财政收入政策、财政投融资政策、政府预算制度、政府采购政策和生态补偿政策进行整体性、系统性和前瞻性改革,突出财政政策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治理”功能,加强财政政策工具之间及其与其他公共政策的协调和协同,放大财政政策在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的“治理”效能。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在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财政政策的定位、作用和影响,为更好地发挥现代财政制度在生态文明治理中的基础性作用和重要支柱作用提供依据,为构建生态财政治理理论体系提供分析框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许光清 郭沛阳
首先介绍了技术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其次分析了锁定效应和路径依赖的存在使新技术难以取代原有技术,以及导致新技术投资量不足的原因,进而说明了政府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和实施技术政策的必要性;再次,按照技术生命周期理论,提出了针对不同阶段的技术政策建议;最后,总结了系统性、长期性、连续性和灵活性等政策的实施要点。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技术政策 技术生命周期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惠民 马丽 齐晔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过程具有明显的自上而下特征,美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过程则呈现出自下而上的特点。中美之所以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气候变化政策过程,主要原因在于两国政治制度和经济基础的不同。中国集中式民主使中央政府具有绝对的政治权威,中央政府的决策能够迅速地传递到各级政府并得以实施。作为一个代议制国家,美国中央政府的决策受各种利益集团的影响较大,立法过程更为复杂和漫长。在以经济增长为基础的政治锦标赛下,中国的地方政府更关心经济增长;美国的经济已经高度发达,民众对气候变化的关心程度更高,同时,美国的地方政府在环境立法上拥有更多的自主权,这导致美国的地方政府纷纷出台各自的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美国的应对...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政策过程 温室气体减排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树训
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构建气候变化诉讼具有积极意义。但因气候变化诉讼概念不清,立法不明,从而导致实践无所适从。为增加可诉性,需从立法上解决“谁因何提起何种诉讼”这一基本问题。目前主要存在两种解决路径,即技术进路和规范进路。进入法典化时代,在立法形式上宜采用生态环境法典+气候变化应对法的形式。为准确判断和辨识气候变化应对案件,在立法内容上应从因果关系角度转向以诉讼标的来解析“气候变化诉讼”,从权利本位构建模式转向以国家义务作为诉权基础。同时在坚持“义务论”基础上选择和完善气候变化行政公益诉讼。在起诉主体上,以监督权为基础赋予社会组织补充起诉实施权,在审判对象上,以充分保障气候环境利益为基础授予法院针对部分抽象行政行为司法审查权。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树训
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构建气候变化诉讼具有积极意义。但因气候变化诉讼概念不清,立法不明,从而导致实践无所适从。为增加可诉性,需从立法上解决“谁因何提起何种诉讼”这一基本问题。目前主要存在两种解决路径,即技术进路和规范进路。进入法典化时代,在立法形式上宜采用生态环境法典+气候变化应对法的形式。为准确判断和辨识气候变化应对案件,在立法内容上应从因果关系角度转向以诉讼标的来解析“气候变化诉讼”,从权利本位构建模式转向以国家义务作为诉权基础。同时在坚持“义务论”基础上选择和完善气候变化行政公益诉讼。在起诉主体上,以监督权为基础赋予社会组织补充起诉实施权,在审判对象上,以充分保障气候环境利益为基础授予法院针对部分抽象行政行为司法审查权。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忠法 张啸
源于西方法律制度与法理两个层面的因素,目前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集中在发达国家减排指标分配及发展中国家是否承担减排义务方面。该做法难以产生积极效果,因为温室气体排放是"果",而技术的不当使用是"因"。曾经落后的美日等通过技术转让形成创新能力的经验昭示:发展中国家在公平合理技术转让基础上形成开发与创新能力,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路径;加强技术开发和转让方面的国际合作应为应对策略的重心。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田建春 杨昱莅 张娅妮
气候变化问题是当今21世纪对人类最大的考验。山西省要紧紧抓住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政策机遇,提升应对气候变化的综合竞争力。本文首先阐述了世界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所做的实践及中国的态度和努力,然后分析了全球气候变化对山西带来的影响和挑战,提出了山西省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任务,在此基础上,围绕"十二五"期间,山西省单位GDP能耗降低16%,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的减排目标,从健全管理体系,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法规政策,强化制度保障;加强监督考核,落实发展目标;创新科技体系,提高研发能力
关键词:
节能减排 低碳发展 循环经济 低碳经济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辛秉清 李昕 陈雄 王成彪 刘云
发达国家由政府主导气候变化科技援外,普遍设立了专门机构指导和管理科技援外工作,将气候变化作为科技援外的优先领域,制定了援外规划或方案,设立了专项行动,投入了大量资金,并鼓励私营部门参与气候变化科技援外。发达国家主要通过双边合作开展气候变化科技援外,针对不同国家采取差别化的合作策略。发达国家还积极利用多边力量开展气候变化科技援助,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科技援外 发达国家 策略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崔铮
冷战时期,中东地区是美苏对抗的重要地区。苏联解体后,综合国力下降的俄罗斯逐渐失去了在中东的影响力。"阿拉伯之春"爆发前,俄罗斯在中东地区的存在大多以"调解人"和"中立者"的角色出现,经济和安全利益是俄罗斯在该地区追求的主要目标。随着叙利亚危机和乌克兰危机的爆发与加剧,俄罗斯面临的政治、安全环境不断恶化,促使俄罗斯的中东政策出现重大转变。俄罗斯力图从中东地区中立的劝和调解者向把握事态发展方向的参与者和塑造者转变。俄罗斯通过与中东国家开展军事外交和联合反恐行动,打破了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武力垄断。军事外交成为俄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