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21)
2023(5067)
2022(4613)
2021(4235)
2020(3816)
2019(9327)
2018(9259)
2017(18251)
2016(9865)
2015(11554)
2014(11961)
2013(12017)
2012(11464)
2011(10482)
2010(10726)
2009(10058)
2008(10295)
2007(9511)
2006(8077)
2005(7286)
作者
(30406)
(25756)
(25611)
(24497)
(16206)
(12367)
(11991)
(10250)
(9400)
(9065)
(8628)
(8465)
(8326)
(8126)
(8079)
(8078)
(8022)
(7556)
(7462)
(7432)
(6500)
(6317)
(6310)
(5790)
(5783)
(5773)
(5769)
(5658)
(5209)
(5161)
学科
(46203)
经济(46165)
管理(25215)
(25035)
方法(24556)
数学(21581)
数学方法(21419)
(19463)
贸易(19455)
(19294)
企业(19294)
(18860)
(12508)
(10777)
中国(10601)
地方(9697)
(9331)
业经(8088)
(7938)
农业(7759)
(7388)
(6794)
关系(6752)
(6599)
财务(6584)
财务管理(6561)
理论(6556)
(6211)
出口(6206)
出口贸易(6206)
机构
大学(153330)
学院(152221)
(67888)
经济(66552)
管理(56270)
研究(52102)
理学(48304)
理学院(47750)
管理学(46958)
管理学院(46666)
中国(38357)
(32052)
科学(31710)
(28911)
(28103)
(27446)
研究所(24945)
中心(23818)
业大(23599)
财经(23356)
(23197)
农业(22519)
经济学(21524)
(21034)
北京(20176)
(19821)
经济学院(19808)
师范(19636)
(18277)
(18253)
基金
项目(96773)
科学(74352)
研究(70327)
基金(69062)
(59929)
国家(59465)
科学基金(49370)
社会(43437)
社会科(41180)
社会科学(41164)
(37755)
基金项目(36725)
教育(32508)
(31912)
自然(31532)
自然科(30758)
自然科学(30746)
自然科学基金(30186)
编号(29541)
资助(29042)
成果(24199)
(22177)
重点(22073)
(21415)
课题(19923)
(19796)
科研(19175)
教育部(18793)
创新(18580)
大学(18566)
期刊
(71760)
经济(71760)
研究(43862)
中国(26416)
(24911)
学报(24794)
(22695)
科学(21327)
大学(18158)
管理(17564)
学学(17013)
农业(16719)
(14266)
教育(13672)
技术(12921)
经济研究(12634)
(12237)
金融(12237)
国际(11992)
业经(11987)
问题(11412)
财经(11398)
(9811)
(9476)
商业(8737)
技术经济(8460)
世界(7883)
统计(7763)
理论(7624)
图书(7565)
共检索到2247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仲尧  
中世纪佛寺商贸活动试析王仲尧历史上,佛教寺院经济的集市商贸活动,曾经十分兴旺发达,在整个社会商贸活动中占有重要比例,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也有很大影响。本文仅就中世纪中国佛教寺院商贸活动的某些方面作一初浅探析。一、佛寺商贸活动以强大的寺院经济作为后盾中国至...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赖佳  张晓晗  
产生于欧洲中世纪的行会学徒制是一种独特的职业学习制度,它以传承手工艺技术、培养熟练的手工业者为基本宗旨,是学徒制教育制度化进程的重要阶段。随着契约成为师徒关系确立的依据以及行会对学徒制的管理,师傅对学徒的招收、培养不仅是个人的私事,更成为行会、整个手工业甚至城市的公事。行会学徒制以契约关系为纽带,构成师傅、学徒、帮工三级晋升制度,采用小作坊中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模式,重视实践,重视言传身教。各行会对学徒制度有较为严格的规定,对学徒制的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贺国庆  
中世纪大学是现代大学的源头,从历史的角度对中世纪大学的自治与外部干预、国际性和区域性、职业性和非功利性、民主性和等级性、一致性和多样性、保守性和进步性等特征加以重新审视,不仅有助于更加全面和客观地认识中世纪大学,而且也将为现代大学的发展提供有益参照。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黄旭华  杨蕾  
中世纪是一个高度分裂、分权的社会,其理论基础是教皇基拉西乌斯一世在公元五世纪提出的"双剑说",即"上帝的事情归上帝,该撒的事情归该撒"。这种"权力二元论理论"对中世纪乃至整个西方社会都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在教育领域则表现为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宗教教育和世俗教育。中世纪大学脱胎于教会,不过大学从一开始就表现出与传统教会学校不同的特质,这从它的课程设置可见一斑;世俗教师和修士教师之间的斗争,从另一方面说明中世纪大学究其本质是世俗学校而不是教会大学。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沈兰燕  
中国寺院藏书作为中国藏书四大体系之一,在中国藏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在古老的英国,修道院图书馆则在漫长的中世纪担负起了社会文化教育中心的重任。作为中英两国宗教藏书的主流,它们在"书籍形式"、"藏书来源"和"藏书主体"、"藏书管理"、"发展走向及原因"等方面,有很多异同点,值得研究。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张弢  
学术自由的概念经历过历史的衍变。中世纪大学中的"学术自由"主要是指大学和大学师生作为个体以及由其组成的社团整体所享有的特许权的总和,包括结社自治、罢课、迁徙、教会司法、通行执教资格等。博洛尼亚和巴黎是中世纪大学的主要策源地,它们获得的特许状(令)是中世纪大学之"学术自由"的例证;中世纪大学教师加兰的约翰留下的信札对理解与阐释中世纪的"学术自由"也有重要的辅助意义。本文通过对官方与私人两类史料进行考查与释读,厘清中世纪大学的"学术自由"与近现代学术自由的分野,剥离教研自由与大学在中世纪起源时期的关系。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何振海  
以14世纪末基督教"大分裂"为标志,中世纪大学进入了晚期发展阶段。在"大分裂"以及15世纪人文主义向大学渗透等因素的影响下,晚期中世纪大学发生了渐进性的变化,如大学自有建筑的出现、国际色彩的淡化和区域性的加强、教会对大学控制程度的削弱和世俗力量对大学干预程度的提高,同时大学内部组织形式和课程内容等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变化。上述诸多变化成为中世纪大学向近代大学过渡的前奏。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延建林  
中世纪大学的称谓经过了从studium(学校)到studium generale(大学校),最终到universitas(大学)的变迁①。这种称谓的变迁,是中世纪大学机构自然演进的历程,同时也是大学师生积极争取学术自由探究权力的斗争历程。正是大学师生的努力,使得大学能够在中世纪的教会与世俗两大势力之间获得相对独立的地位,真正体现出大学作为一种知识机制本身所蕴含的社会意义。用来泛指大学师生整体的universitas因此成为自由探究知识的大学的最后的代名词。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秉忠  
西欧中世纪大学是西欧文明中的重要一环,西欧中世纪大学的存在与发展也是争取权利、保持权利的过程。正是这些权利保证了大学独特的法律地位和学术地位,但这些权利的获得往往与市民和教会的权利发生一定的冲突。本文探讨了大学权利的特性、来源和分类,从权利的角度描述了西欧中世纪大学。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孙益  
近代西方大学的学位是欧洲中世纪大学的产物。早在中世纪时,近代大学的三个主要学位——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就已经存在于当时的各大学之中了,它们随着大学的发展演变而逐渐固定化和规范化,今天人们熟悉的获取学位的一系列过程与仪式在欧洲中世纪大学中已经相当完备。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学位不但奠定了近代大学学位制度的基础,也使得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学术的传统能够延续至今!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覃红霞  
在学术界,中世纪大学及其自治往往被视为大学的典范,这主要源于中世纪大学拥有的社团法人身份、特许状以及特权。但中世纪大学只是中世纪社会环境的产物,社团是中世纪特有的法律形式,其实质是特许法人。中世纪大学的特许状不是近现代意义上大学与政府之间的契约,而是身份的认同协议,其权利的实质是特许权。研究中世纪大学,其意义不在于回到中世纪大学,而是为了更加客观而清晰地认识中西方大学的传统,从而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张小杰  
本文主要考察中世纪大学教师薪俸制度的演变。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作为学术性行会的中世纪大学形成了诸多富有创新意义的制度,教师薪俸制度就是其中之一。这些制度影响了大学的历史发展,并成为后世现代大学制度的组织基础和精神源泉。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程  
中世纪盛期欧洲社会的物质积累激发了商品交换活力,引发了"领主-农民"二元结构和庄园经济解体。"黑死病"后社会经济结构再调整,物质积累和消费水平复增,市场交换成为常态,国际市场体系得以优化重组,北欧地区出现了以自然禀赋为基础的地理分工,确立了大宗贸易的内容和运行体系。14、15世纪专职贸易的汉萨商人建构起一个东起俄国、西至葡萄牙,北抵冰岛,南达意大利的贸易帝国,标志北欧贸易区初成。尼德兰和英格兰依靠强大的国民经济体系,又以港口集散贸易取代汉萨同盟的转运贸易,先后主宰北欧贸易区,最终发展成现代贸易强国。经济体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香菊  
牛津和剑桥的住宿学院是由主教、王室或贵族成员创建的独立自治的法人实体,具有较为完备的组织机构和稳定充足的经济来源。住宿学院院长职务是根据创建者的意愿或学院章程而设立的;院长是由学院成员民主选举产生的社群领导者;院长称谓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宗教性特征突出,任期较长且在学院中享有较高的地位和待遇。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涛  
通过回眸以博洛尼亚大学、巴黎大学和那不勒斯大学为代表的欧洲中世纪大学生成的复杂环境,从其外部环境、内部治理和利益结构等因素中探寻大学的本质属性,可以发现,公私属性并非大学的固有特征,大学的本质属性是公共角色,主要表现在公共功能、公共参与和公共理性三个方面。这一大学本质属性的新认识,将有助于我们以正确的大学观应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的现实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