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14)
- 2023(10700)
- 2022(9184)
- 2021(8619)
- 2020(7380)
- 2019(17015)
- 2018(16824)
- 2017(33147)
- 2016(17216)
- 2015(19564)
- 2014(19363)
- 2013(18738)
- 2012(17209)
- 2011(14923)
- 2010(14637)
- 2009(13183)
- 2008(12804)
- 2007(10868)
- 2006(9091)
- 2005(7788)
- 学科
- 济(71072)
- 经济(70992)
- 管理(47681)
- 业(47548)
- 方法(36687)
- 企(36587)
- 企业(36587)
- 数学(32296)
- 数学方法(31817)
- 贸(22485)
- 贸易(22473)
- 易(21844)
- 农(17971)
- 财(17896)
- 中国(17134)
- 业经(14089)
- 地方(13819)
- 学(12896)
- 农业(11813)
- 制(11786)
- 务(11030)
- 财务(10988)
- 财务管理(10960)
- 理论(10918)
- 技术(10243)
- 企业财务(10177)
- 融(10095)
- 金融(10094)
- 出(9824)
- 银(9795)
- 机构
- 大学(236656)
- 学院(234453)
- 济(101985)
- 经济(100055)
- 管理(93896)
- 理学(82048)
- 理学院(81275)
- 管理学(79827)
- 管理学院(79394)
- 研究(73820)
- 中国(55091)
- 京(47658)
- 财(44521)
- 科学(42621)
- 财经(36413)
- 中心(35668)
- 所(34802)
- 农(33944)
- 经(33314)
- 江(33192)
- 业大(32966)
- 经济学(32248)
- 研究所(31611)
- 范(29646)
- 经济学院(29423)
- 师范(29327)
- 北京(28855)
- 院(27379)
- 财经大学(27314)
- 农业(26706)
- 基金
- 项目(164616)
- 科学(130714)
- 基金(121774)
- 研究(121532)
- 家(105379)
- 国家(104550)
- 科学基金(90841)
- 社会(79421)
- 社会科(75406)
- 社会科学(75388)
- 基金项目(64420)
- 省(62599)
- 自然(57853)
- 自然科(56643)
- 自然科学(56633)
- 教育(56135)
- 自然科学基金(55600)
- 划(52600)
- 资助(49683)
- 编号(49080)
- 成果(39121)
- 部(37530)
- 重点(36754)
- 发(35246)
- 创(34653)
- 国家社会(33697)
- 教育部(33052)
- 创新(32441)
- 人文(32382)
- 科研(32159)
- 期刊
- 济(102223)
- 经济(102223)
- 研究(64856)
- 中国(39337)
- 财(34535)
- 学报(33997)
- 管理(33536)
- 科学(30720)
- 农(29478)
- 大学(27274)
- 学学(25524)
- 教育(22069)
- 技术(21215)
- 农业(20691)
- 融(18502)
- 金融(18502)
- 经济研究(17840)
- 财经(17336)
- 贸(16989)
- 业经(16558)
- 经(15109)
- 国际(14936)
- 问题(14734)
- 图书(14442)
- 统计(11626)
- 世界(11413)
- 商业(11322)
- 技术经济(11202)
- 业(11109)
- 理论(10906)
共检索到3366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蔡伟宏 李惠娟
基于增加值贸易的视角,测算中、日、韩三国服务贸易在东亚生产网络的GVC地位指数,同时探讨中、日、韩参与东亚生产网络对分工地位提升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服务贸易来自东亚生产网络的增加值偏高,而发往东亚生产网络的增加值偏低;中国服务贸易参与东亚生产网络程度偏低,分工地位落后;中国服务贸易分工地位提升的动力来自中、低技术密集度服务贸易,而日、韩相反;参与东亚生产网络程度的提高有利于中、日、韩服务贸易分工地位提升。
关键词:
服务贸易 分工地位 增加值贸易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蔡伟宏 李惠娟
基于增加值贸易的视角,测算中、日、韩三国服务贸易在东亚生产网络的GVC地位指数,同时探讨中、日、韩参与东亚生产网络对分工地位提升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服务贸易来自东亚生产网络的增加值偏高,而发往东亚生产网络的增加值偏低;中国服务贸易参与东亚生产网络程度偏低,分工地位落后;中国服务贸易分工地位提升的动力来自中、低技术密集度服务贸易,而日、韩相反;参与东亚生产网络程度的提高有利于中、日、韩服务贸易分工地位提升。
关键词:
服务贸易 分工地位 增加值贸易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马莉莉 张亚楠
基于增加值的视角,利用WTO-OECD发布的TiVA数据库,测算东亚13个经济体服务贸易的全球价值链参与度与分工地位、出口竞争力及最终需求贡献率。结果显示:第一,东亚各经济体服务贸易的全球价值链参与度与其服务贸易规模和国际分工地位无显著正向关系;第二,相较于世界市场,东亚经济体的服务贸易在区域内有着更强的出口竞争力。但在增加值的视角下,中国服务贸易的出口竞争力存在一定程度的高估;第三,东亚服务贸易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依赖关系日趋平衡,服务业出口对欧美市场的依赖降低,世界其他市场的服务需求对东亚经济发展的贡献日益增大;第四,东亚区域内服务贸易联系愈发紧密,分工逐步深化,多数经济体对区域内上游供给者的依赖度提高。
关键词:
东亚区域 增加值贸易 服务贸易 分工地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惠娟 蔡伟宏
基于增加值贸易,测算中美两国服务贸易的GVC地位指数,同时探讨中美两国服务贸易国际分工地位提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分工地位比美国低,但是分工地位攀升速度高于美国;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分工地位提升的动力主要来自于低技术密集度服务贸易,而美国相反;中国服务贸易国际分工地位提升的正向经济效应小于美国,中高技术密集度服务贸易国际分工地位提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较大。
关键词:
服务贸易 国际分工地位 增加值贸易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惠娟 蔡伟宏
基于增加值贸易,测算中美两国服务贸易的GVC地位指数,同时探讨中美两国服务贸易国际分工地位提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分工地位比美国低,但是分工地位攀升速度高于美国;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分工地位提升的动力主要来自于低技术密集度服务贸易,而美国相反;中国服务贸易国际分工地位提升的正向经济效应小于美国,中高技术密集度服务贸易国际分工地位提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较大。
关键词:
服务贸易 国际分工地位 增加值贸易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晓攀 黄卫平
通过将出口总额进行本国增加值和国外增加值的分解,可以构建衡量一国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与分工地位的评价指标,更加深入的考查一国参与国际分工的状况。文章基于增加值贸易的视角,重新考查了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并探讨了"增加值贸易"概念的提出对国际分工研究的影响。利用OECD-WTO联合发布的Ti VA数据库,借鉴Koopman的研究思路,文章测算和分析了1995-2011年间,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情况。结果显示: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参与程度已接近世界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大;但是将价值链参与度进行前向和后向的分解后发现,中国依旧处在全球价值链的下游;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也反映出中国的国际分工地位依旧较低,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增加值贸易 国际分工地位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晓攀 黄卫平
通过将出口总额进行本国增加值和国外增加值的分解,可以构建衡量一国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与分工地位的评价指标,更加深入的考查一国参与国际分工的状况。文章基于增加值贸易的视角,重新考查了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并探讨了"增加值贸易"概念的提出对国际分工研究的影响。利用OECD-WTO联合发布的Ti VA数据库,借鉴Koopman的研究思路,文章测算和分析了1995-2011年间,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情况。结果显示: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参与程度已接近世界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大;但是将价值链参与度进行前向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增加值贸易 国际分工地位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晓攀 黄卫平
通过将出口总额进行本国增加值和国外增加值的分解,可以构建衡量一国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与分工地位的评价指标,更加深入的考查一国参与国际分工的状况。文章基于增加值贸易的视角,重新考查了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并探讨了"增加值贸易"概念的提出对国际分工研究的影响。利用OECD-WTO联合发布的Ti VA数据库,借鉴Koopman的研究思路,文章测算和分析了1995-2011年间,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情况。结果显示: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参与程度已接近世界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大;但是将价值链参与度进行前向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增加值贸易 国际分工地位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艺毛 李春艳 杨文爽
基于贸易增加值核算框架,利用WIOD数据库国际投入产出表以及黑田法,分解了2000-2016年我国多部门贸易流量,测算了我国制造业嵌入全球价值链深度及位置,真实反映了我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以及产业升级现状及趋势。研究发现,由于我国制造业没有掌握核心技术,主要依靠劳动比较优势生存于价值链低端环节,出口获利能力有待提高。由于长期坚持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我国制造业产业升级效果逐步凸显。随着要素禀赋的动态变化,我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广度和深度均有所提高,出口对外依存度降低,增值能力提升。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效果较好,显示出获利能力增强和国际地位攀升的良好态势。但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效果甚微,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技术差距,生存空间较为狭窄,面临被锁定在低端环节的风险。
关键词:
贸易增加值 国际分工地位 产业升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肖威 刘德学
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下,中间产品是主要的贸易对象,研究分工地位的传统方法将不再适用。本文借鉴了Koopman等人的最新研究成果,结合欧盟的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测算了包括中国在内的40个经济体1995-2011年制造业价值链参与程度指数和国际分工地位指数,并进行跨国跨行业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价值链参与程度国别差异较大;中国制造业整体的国际分工地位仍处于较低的位置,有被"锁定"的风险;国际分工地位较高的主要是资源密集型行业;高技术行业的分工地位指数为负,有进一步下滑的趋势。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肖威 刘德学
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下,中间产品是主要的贸易对象,研究分工地位的传统方法将不再适用。本文借鉴了Koopman等人的最新研究成果,结合欧盟的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测算了包括中国在内的40个经济体1995-2011年制造业价值链参与程度指数和国际分工地位指数,并进行跨国跨行业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价值链参与程度国别差异较大;中国制造业整体的国际分工地位仍处于较低的位置,有被"锁定"的风险;国际分工地位较高的主要是资源密集型行业;高技术行业的分工地位指数为负,有进一步下滑的趋势。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闫云凤
东亚地区作为全球经济重要引擎和贸易重地,其核心国家中日韩在国际生产分工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文章从增加值贸易角度测算和比较了中日韩3国的贸易趋势和结构特征,了解3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增加值贸易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逐年上升,而日本逐渐下降,韩国趋势稳定。中国和韩国进口大量中间品加工后再出口,出口中属于本国的增加值较少,而日本出口中的本国增加值较多。中日韩3国的"电气和光学设备制造业"以及日韩两国的"运输设备制造业"都是重点出口行业,且增加值出口占比都远小于海关出口,说明这两个行业的中间品贸易占有很大比例,出口中包含了大量的国外增加值。因此,建立增加值贸易统计体系可以更好地刻...
关键词:
中日韩 增加值贸易 全球价值链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范爱军 常丽丽
运用贸易增长分解方法,将东亚各国对中国的出口增长分解为广度增长、数量增长与价格增长,从贸易增长途径这一新视角探讨了中国与东亚各国的相对分工地位。研究结果显示,日本、韩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四国对中国的出口以价格增长为主,而菲律宾、泰国和印度尼西亚三国主要以数量增长带动对中国的出口贸易。这说明中国并非位于分工体系的底端,而且其分工地位将逐步提高,因为在东亚七国对中国的出口贸易中,数量增长表现出了趋于主导的态势。由此看来,中国在东亚生产网络中的分工地位处在上升阶段,并逐步向分工体系的高端收敛。
关键词:
贸易增长途径 东亚生产网络 分工地位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孙玮瑛 黎峰
该文通过构建增加值贸易分解模型,从总体规模、行业结构等层面对中印双边贸易收益进行核算。结果表明,传统统计口径下的中印贸易差额出现明显高估。在中印双边贸易中,中国对印度出口包含的国内增加值比重约为七成五,而印度对华出口的贸易收益率约为六成。中国对印度出口实现的国内增加值主要集中在机电产品制造部门,而印度对华出口实现的国内增加值主要集中在初级产品制造部门。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郑丹青 于津平
利用拓展的增加值贸易引力模型对中国制造业1995—2011年双边增加值贸易成本进行了测度,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动态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对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贸易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贸易统计方式低估了中国制造业对外贸易成本,扭曲确实存在;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贸易成本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但不同技术水平行业和贸易伙伴国存在明显异质性;进一步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地位是有效降低双边增加值贸易成本的关键因素。因此,提升价值链分工地位、降低贸易成本、推进贸易便利化是促进中国制造业持续顺利发展的重要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全球价值链与我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研究——基于增加值贸易与Koopman分工地位指数的比较分析
增加值核算体系下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的国际分工地位与竞争力研究——基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的上游度指数与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
中国国际分工地位的演变——基于贸易附加值的视角
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复杂度的动态变化及国际比较——基于贸易增加值的视角
基于增加值核算法的中美和中韩贸易还原
内涵服务与中国制造业分工地位提升:出口增加值视角
全球价值链分工与中国的贸易失衡——基于增加值贸易的研究
高技术产业国际分工地位的影响因素:基于完全国内增加值率视角的跨国实证
中美贸易争端对东亚经济体的影响——基于中国出口增加值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