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39)
- 2023(12472)
- 2022(10980)
- 2021(10356)
- 2020(8781)
- 2019(20195)
- 2018(20245)
- 2017(38104)
- 2016(21625)
- 2015(24352)
- 2014(24459)
- 2013(23871)
- 2012(22092)
- 2011(19908)
- 2010(19714)
- 2009(17912)
- 2008(17346)
- 2007(15186)
- 2006(13285)
- 2005(11535)
- 学科
- 济(75973)
- 经济(75876)
- 管理(57323)
- 业(53049)
- 企(43942)
- 企业(43942)
- 方法(35246)
- 数学(30147)
- 数学方法(29750)
- 学(22069)
- 农(21664)
- 中国(20832)
- 财(19165)
- 业经(17007)
- 地方(15936)
- 制(15381)
- 理论(15012)
- 农业(14028)
- 贸(13368)
- 贸易(13363)
- 和(13185)
- 易(12949)
- 教育(12915)
- 技术(12454)
- 环境(11983)
- 银(11958)
- 银行(11881)
- 务(11830)
- 财务(11758)
- 财务管理(11732)
- 机构
- 大学(301037)
- 学院(299452)
- 管理(113225)
- 研究(107657)
- 济(107013)
- 经济(104294)
- 理学(97928)
- 理学院(96738)
- 管理学(94685)
- 管理学院(94186)
- 中国(76894)
- 科学(73784)
- 京(66378)
- 农(63693)
- 所(57798)
- 业大(54148)
- 研究所(53381)
- 农业(50936)
- 财(48239)
- 中心(47555)
- 江(44994)
- 北京(41868)
- 范(40092)
- 师范(39473)
- 院(39417)
- 财经(38462)
- 技术(36952)
- 州(36226)
- 省(35164)
- 经(34982)
- 基金
- 项目(212804)
- 科学(162809)
- 基金(150019)
- 研究(148674)
- 家(135672)
- 国家(134536)
- 科学基金(111416)
- 社会(87650)
- 省(85706)
- 社会科(82595)
- 社会科学(82568)
- 基金项目(79666)
- 自然(76691)
- 自然科(74859)
- 自然科学(74834)
- 自然科学基金(73436)
- 划(73341)
- 教育(68462)
- 资助(62731)
- 编号(60754)
- 成果(49918)
- 重点(48677)
- 发(45307)
- 部(45130)
- 创(44086)
- 课题(43570)
- 计划(43061)
- 科研(41788)
- 创新(41145)
- 科技(39148)
- 期刊
- 济(117370)
- 经济(117370)
- 研究(84471)
- 学报(62188)
- 中国(60869)
- 农(57851)
- 科学(51964)
- 大学(44560)
- 学学(42035)
- 管理(41501)
- 农业(40346)
- 教育(38269)
- 财(35298)
- 技术(25706)
- 融(22298)
- 金融(22298)
- 业(21232)
- 业经(19591)
- 经济研究(18047)
- 财经(17876)
- 图书(17745)
- 业大(17667)
- 科技(16482)
- 版(16355)
- 经(15142)
- 问题(15005)
- 林业(14477)
- 理论(14247)
- 农业大学(14242)
- 实践(13239)
共检索到4373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陶璇 杨雪梅 梁艳 刘锐 吕学斌
本试验选择巴×丫、杜×丫、大×丫、长×丫4个二元杂交组合及杜×巴丫、巴×杜丫2个三元杂交组合商品猪各20头,对其生长肥育性能、胴体品质及肉质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杜×巴丫的肥育性能和胴体性能优于巴×杜丫,巴×丫和杜×丫优于大×丫和长×丫,三元杂交组合杜×巴丫和二元杂交组合杜丫、巴丫的肥育性能和胴体性能更为理想,且肉质性能优良,其滴水损失、pH值、OPTO值、LF值均在优质范围内,肌内脂肪含量适中,是比较理想的杂交组合。
关键词:
猪 肥育性能 胴体性能 肉质性能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郭建凤 武英 呼红梅 王继英
研究了不同杂交组合育肥猪胴体品质和肉质特性。结果表明:杜洛克×长大莱的胴体性能最好,与杜洛克×莱芜猪合成系、大约克×莱芜猪合成系、大约克×长大莱和莱芜猪合成系×莱芜猪合成系相比,眼肌面积分别增大28.39%(p<0.01)、19.31%(p<0.05)、13.52%和58.61%(p<0.01),瘦肉率分别提高6.52%(p<0.05)、4.63%、0.55%和11.63%(p<0.01);肉品质以莱芜猪合成系×莱芜猪合成系最优,肉色评分3.3,大理石纹4.0,肌内脂肪7.78%,鲜味氨基酸占总氨基酸比例最高为80.11%。
关键词:
杂交组合 育肥猪 胴体性能 肉品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朱吉 李小林 彭英林 杨仕柳
为给野猪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以湘黄猪、杜洛克猪、新桃源猪等3个瘦肉型猪种和50%,62.5%,75%等3个野猪血缘含量设计11个杂交组合,通过生长肥育和屠宰测定,日增重:前期470.4~578.4g,后期586.63~747.64g,全期525.78~645.47g;料重比值:前期2.87~3.21,后期3.76~4.11,全期3.26~3.61;屠宰率71.82%~74.68%;后腿率31.42%~33.68%;眼肌面积33.06~36.74cm2;均膘厚2.11~2.63cm;瘦肉率60.47%~64.79%;肉色评分3.00~3.14;大理石纹评分3.00~3.35;pH值6.26~...
关键词:
野猪 杂交组合 肥育性能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晨 张星 罗璇 邓缘 崔清明 吴买生 陈斌 彭英林
以湘沙猪配套系商品猪大巴沙猪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屠宰体质量阶段(85~95、>95~105、>105~115 kg)对胴体性能和肌肉品质的影响,并分析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胴体性状方面,85~95 kg大巴沙猪的平均背膘厚最薄,腿臀比例最高,>95~105 kg大巴沙猪的瘦肉率最高,>105~115 kg大巴沙猪的屠宰率最高,胴体最长,眼肌面积最大;肉质性状方面,85~95 kg大巴沙猪的肌肉水分含量最高,肌内脂肪含量最低,>95~105 kg大巴沙猪的熟肉率、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饱和脂肪酸含量最低,>105~115kg大巴沙猪的系水力、肌内脂肪、肌苷酸、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滴水损失、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低;所有被测猪只的肌肉必需氨基酸,风味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含量均很丰富;根据拟合优度建立了部分性状间的回归方程。综合分析,>105~115kg大巴沙猪的胴体性状佳、肌肉品质好,>105~115 kg为适宜上市屠宰体质量。
关键词:
大巴沙猪 屠宰体质量 胴体性状 肌肉品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薛丰 郭晓旭 郭望山 任丽萍 孟庆翔
研究添加过瘤胃赖氨酸对肉牛胴体品质及肉质性状的影响。选用24头利木赞F1杂交公牛分别饲喂添加不同含量的过瘤胃赖氨酸(0、5、10和15 g/d)的日粮。饲喂14周后全部屠宰,测定胴体品质和肉质性状相关指标。结果显示:随着赖氨酸添加量的增加,背膘厚呈线性降低(Y=-0.016X+0.585),其中15 g/d赖氨酸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韦习会 夏东 高勤学 徐金先 王玉龙 周庭辉 高志伟 陆天水 陈杰
将 12 0头育肥后期杜× (长×梅 )去势三元杂交商品猪均分为 3组 ,分别饲喂基础日粮 (组Ⅰ )、基础日粮 + 30 0mg·kg-1半胱胺 (组Ⅱ )、基础日粮 + 6 0 0mg·kg-1半胱胺 (组Ⅲ )。结果表明 ,组Ⅲ胴体瘦肉率比组Ⅰ和组Ⅱ分别高 1 5 2和 1 77个百分点 ,胴体中骨骼比率高 1 5 6和 0 5 3个百分点 ,脂肪比率低 2 6 5和 2 6 9个百分点 ,6和 7肋膘厚降低 0 5 9和 0 2 9cm ,差异均显著 (P
关键词:
半胱胺 猪 胴体性状 肉质性状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程建波 范彩云 张微 张子军 贾志海 朱晓萍
为改善和提高绵羊肉的品质,研究不同铜源和水平对肥育绵羊胴体性状、肉品质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本试验选用50只体重相近((23.8±1.6)kg)、3月龄左右的杜泊×蒙古羊杂交一代羯羊,随机分为5组,分别饲喂5种日粮:1)基础日粮(不加铜);2)基础日粮+10mg/kg(DM)赖氨酸铜;3)基础日粮+20mg/kg(DM)赖氨酸铜;4)基础日粮+10mg/kg(DM)碱式氯化铜;5)基础日粮+20mg/kg(DM)碱式氯化铜。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铜显著降低了肥育绵羊背膘厚和肾脂率(P0.05);日粮中添加铜对肥育绵羊肉品质没有影响(P...
关键词:
绵羊 铜 胴体性状 肉品质 脂肪酸组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郭建凤 武英 呼红梅 王继英
通过测定31头杂交商品猪的胴体品质和肉质特性,以分析商品猪胴体、肌肉品质随体重(92.0~95.0、95.5~98.0、99.0~101.5、107.0~109.0kg)的变化规律,为确定适宜上市屠宰体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商品猪在92~95kg阶段屠宰瘦肉率最高为61.17%,分别比其它3组提高4.83%(P>0.05)、11.83%(P<0.05)和8.84%(P<0.05)。在107~109kg阶段屠宰肉品质优良,肌肉pH值6.07,肉色和大理石纹评分分别为3.13和3.33,肌内脂肪含量较高为3.89%,肌肉失水率较低为18.91%。在92~109kg阶段,除胴体直长、瘦肉率与体重之间...
关键词:
商品猪 屠宰体重 胴体性能 肉品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晓晖 吕学斌 何志平 龚建军 应三成 曾凯 李正确 刘锐 杨雪梅 梁艳
选择出生1月龄左右藏猪54头,分别在1、2、3、4、5、6、12月龄时进行胴体性能和肉质特性测定,结果表明:随着月龄的增加腹油、背膘厚、皮厚、眼肌面积呈上升趋势;屠宰率在1~6月龄之间变化不大,而在12月龄时增加较多;瘦肉率、前后腿比例、前腿、背腰、后腿中瘦肉率均随月龄增加呈下降趋势。在肉质特性方面,从pH值、Opto值、LF值、肌肉含水量、脂肪IMF、滴水损失等数据来看,藏猪不同阶段肉质指标均属肉质优。
关键词:
藏猪 胴体性能 肉质特性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玉芬 卢德勋 许梓荣 汪以真 刘建新
以甜菜渣和苜蓿草粉作日粮的主要纤维源研究日粮中不同含量的纤维对肥育猪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 :日粮中粗纤维质量分数为 6% ,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生产性能 ,对胴体品质没有不良影响 ;粗纤维质量分数为 8% ,猪表现为生产性能低下 ,屠宰率显著降低 (P
关键词:
日粮纤维 肥育猪 生产性能 胴体品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吴珍芳 陈文广
养猪业的目的是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对猪肉及其制品的消费需求 ,这既包括对其量的需要 ,也包括对其质的需求。随着我国规模化养猪业的发展和高瘦肉型猪种的饲养 ,猪的肉质已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文章主要阐述了评定猪胴体和肉质的主要性状、遗传力及其遗传相关
关键词:
肉质 遗传力 遗传相关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映 刘彬 李强 帅素容 谭娅 张顺华 朱砺
为了解闭锁繁殖群体中藏猪的胴体和肉质性能在不同世代间的变化。对一个闭锁繁殖藏猪群内的第1世代和第4,5世代的藏猪进行屠宰并对胴体性能和肉质性能进行测定。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发现第1世代藏猪与第4,5世代藏猪的胴体性能没有明显差异。对3个世代的肉质性能测定发现,第1世代和4,5世代pH值和L值没有显著差异(P> 0. 05),而第1世代藏猪具有较好的熟肉率(P
关键词:
藏猪 保种 闭锁繁殖 胴体 肉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丁月云 孟云 周晓明 余大华 朱卫华 薛玮玮 张晓东 殷宗俊
选择体重90 kg左右的安庆六白猪80头,公猪去势(40头),母猪不去势(40头),研究了性别对猪体尺性状、胴体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公猪组与母猪组相比,胸围和腹围分别提高了4.17%(P<0.05)和5.09%(P<0.05);剪切力提高了48.19%(P<0.01)。母猪组与公猪组相比,眼肌面积和瘦肉率分别提高了15.34%(P<0.01)和7.04%(P<0.01);平均背膘厚和脂率分别降低了10.07%(P<0.01)和7.18%(P<0.01)。性别对安庆六白猪体尺性状和肉质性状影响不明显,对胴体性能有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
安庆六白猪 体尺性状 胴体性能 肉质性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秀娟 高翰 李海鹏 高雪 孙宝忠 程强 徐磊 张亚朋 雷元华 魏萌 李三禄 胡俊伟 张长庆 高会江 李俊雅 张路培 陈燕
【目的】通过研究平凉红牛的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和肉质性状,深入挖掘平凉红牛的肉用特征和遗传特性,为平凉红牛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试验选取24头平凉红牛阉牛,经强度育肥180 d后屠宰,年龄在24—36月龄,对其体尺、屠宰性能、胴体指数进行测定,并选取其中3头的外脊和大黄瓜条进行肉质测定分析。【结果】经育肥后的成年平凉红牛体重、体高、十字部高、胸围、管围相较于2019年测定的22—28月龄的平凉红牛分别增长6.96%、4.61%、4.43%、4.28%、7.90%,体斜长减少3.52%;胴体重为(417.01±56.94)kg、净肉重为(372.48±54.60)kg、屠宰率为61.56%±1.86%、净肉率为54.92%±2.60%,相较于2010年测定的24月龄平凉红牛数据分别增长12.61%、19.16%、-1.91%、3.82%,肉骨比为8.65±2.00,相较于2012年测定的22—27月龄数据增长27.96%;此外高档肉块重(里脊、外脊、眼肉、上脑)为(51.59±7.92)kg,优质肉块重(臀肉、霖肉、米龙、大黄瓜条、小黄瓜条、辣椒条、肩肉)为(62.62±5.56)kg,分别占净肉重的13.91%±1.45%和17.07%±2.24%,平凉红牛的生长性能和产肉性能良好。在肉品质方面,外脊和大黄瓜条的剪切力分别为2.72 kg和4.43 kg,比市场购买的A3级雪花牛肉分别低19.58%和64.82%,但差异不显著(P>0.05);外脊和大黄瓜条的粗蛋白含量均达到了20%以上,且平凉红牛外脊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雪花牛肉(P<0.05);外脊中EPA含量显著较高(P<0.05)。【结论】经过改良和选育,平凉红牛的体格增大、胸围增长,体躯紧凑,肉用性能提高;平凉红牛肉质具有细嫩鲜美、风味浓厚、营养价值高的特点,极具开发利用价值。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晨 张兴 张善文 李玉莲 吴买生 彭英林
以巴克夏和大约克猪为对照,比较沙子岭、1/2沙子岭(巴克夏×沙子岭)(巴沙)、1/4沙子岭(大约克×(巴克夏×沙子岭))(大巴沙)猪的胴体性状和肌肉品质,探讨氨基酸转运载体基因表达与氨基酸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屠宰率、胴体长、眼肌面积、腿臀比例、瘦肉率等胴体性状指标随着沙子岭猪血缘含量的减少逐渐升高,而平均背膘厚、皮厚、肥肉率则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其中大巴沙猪的主要胴体指标水平与瘦肉型巴克夏和大约克猪的接近;在肌肉品质方面,大理石纹评分、系水力、肌内脂肪含量以沙子岭或巴克夏猪的最高,大约克猪的最低,而滴水损失和水分含量则是大约克猪的最高;大巴沙、巴沙、沙子岭、巴克夏、大约克猪的饱和脂肪酸与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之和依次降低,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依次升高;沙子岭猪的必需氨基酸、风味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其他猪的(P<0.01);氨基酸转运载体基因(CAT1)表达水平与氨基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说明氨基酸含量与CAT1基因有着密切的关系。沙子岭猪血缘猪具有良好的持水性能,大巴沙猪肌内脂肪含量适中,必需氨基酸、风味氨基酸、总氨基酸、饱和脂肪酸与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很丰富,说明大巴沙猪的肉质风味和肌肉品质较好。综合考虑前期肥育性能和毛色一致性等因素,大巴沙猪是湘沙猪配套系较为理想的杂交组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