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707)
- 2023(4058)
- 2022(3340)
- 2021(3153)
- 2020(2396)
- 2019(5582)
- 2018(5528)
- 2017(9532)
- 2016(5460)
- 2015(6204)
- 2014(6686)
- 2013(6445)
- 2012(5881)
- 2011(5407)
- 2010(5515)
- 2009(5064)
- 2008(5097)
- 2007(4704)
- 2006(4064)
- 2005(3552)
- 学科
- 济(23525)
- 经济(23494)
- 管理(15841)
- 业(15407)
- 企(12329)
- 企业(12329)
- 农(11055)
- 方法(8848)
- 农业(7967)
- 业经(7786)
- 中国(7502)
- 财(7443)
- 数学(7303)
- 数学方法(7235)
- 地方(6235)
- 理论(4953)
- 制(4846)
- 发(4635)
- 农业经济(4613)
- 学(4292)
- 发展(4060)
- 展(4045)
- 教育(4005)
- 务(3816)
- 财务(3807)
- 银(3795)
- 财务管理(3787)
- 银行(3786)
- 教学(3649)
- 企业财务(3562)
- 机构
- 学院(79739)
- 大学(76726)
- 济(27818)
- 管理(27623)
- 经济(26903)
- 研究(23954)
- 理学(23189)
- 理学院(22859)
- 管理学(22319)
- 管理学院(22174)
- 中国(19030)
- 京(16077)
- 财(14918)
- 科学(14723)
- 江(13718)
- 范(12264)
- 师范(12170)
- 所(12125)
- 农(12008)
- 中心(11501)
- 州(11480)
- 财经(11328)
- 研究所(10561)
- 业大(10241)
- 北京(10163)
- 经(10117)
- 技术(9441)
- 师范大学(9429)
- 省(9227)
- 农业(8841)
- 基金
- 项目(47249)
- 研究(37608)
- 科学(36523)
- 基金(32118)
- 家(27055)
- 国家(26702)
- 社会(22863)
- 科学基金(22811)
- 社会科(21348)
- 社会科学(21344)
- 省(19644)
- 教育(18287)
- 编号(16991)
- 基金项目(16971)
- 划(15623)
- 成果(14466)
- 自然(13616)
- 自然科(13293)
- 自然科学(13291)
- 自然科学基金(13054)
- 资助(12975)
- 课题(12322)
- 年(10670)
- 重点(10547)
- 发(10214)
- 部(9897)
- 性(9890)
- 项目编号(9684)
- 创(9683)
- 规划(9368)
共检索到1256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唐丹
从人口动力学视角考查,包括人口学特征、经济学状况等多种因素影响着个体的迁移行为,个性可能也是其中之一,但国内对此鲜有研究。文章基于CGSS 2006年数据,对个体的个性特征与乡城流动行为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发现:2006年CGSS家庭模块中的个性量表可有效测量个性中的外倾性、谨慎性和焦虑性;曾经流动过的农村人口和正在进行乡城流动的人口在个性特点与农村常住人口有明显区别,表现为外倾性高而谨慎性低,同时,外向型性格的人数比例明显高于农村常住人口;在控制年龄、性别、受教育水平和流动经历等变量后,焦虑性依然可以显著预测农村现住人口未来流动倾向。个性与乡城流动行为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但两者间的因果关系尚待进一步澄清。
关键词:
人口流动 乡城流动 个性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刘春荣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劳动力的乡城流动日益增多,二元户籍制度的消失将会加剧这种趋势。在新形势下,劳动力市场分割势必会发生重大变化。该文从劳动者的流动趋势、人力资本水平、行业与职业选择以及政府的宏观政策四个方面分析了劳动力市场横向分割与纵向分割的变化趋势,认为体制性因素导致的横向分割已不是主因,纵向分割才是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关键。要想消除纵向分割,必须提高农村劳动者的人力资本水平,实现乡城劳动者在职业之间自由流动,政府必须加大对农村劳动者就业培训的政策扶植力度,在产业结构规划的基础上为其提供有效的就业指导。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梁同贵
文章认为常用的生育率指标在研究中国迁移流动人口生育水平时存在缺陷,而时期孩次递进比可以精确测量迁移流动人口的生育水平,也可以有效消除在比较乡城流动人口与农村本地人口生育水平时,因时期进度效应不同而导致的误差。201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与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支持了这一推断。研究发现,各孩次生育均在流入地的乡城流动人口与一孩生育在流出地的乡城流动人口的二孩及三孩生育水平均低于农村本地人口,一孩、二孩生育均在流出地的乡城流动人口三孩生育水平低于农村本地人口。人口的乡城流动与生育水平降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熊凤水
乡城人口流动单方面从社会结构层面或个体层面考察均有失偏颇,需要放在个体与社会的互构共变关系中进行研究。我国乡城人口流动经历了三个阶段:过于刚性制度与基本缺位个体的机械静止期;渐行柔性制度与日益突出个体的城乡钟摆期;刚柔相济制度与全面发展个体的有机和谐期。个体与社会的互构从恶性互动走向初级良性互构再继而走向真正的有机互构谐变。
关键词:
社会互构论 个体 社会 人口流动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梁同贵
文章认为常用的生育率指标在研究中国迁移流动人口生育水平时存在缺陷,而时期孩次递进比可以精确测量迁移流动人口的生育水平,也可以有效消除在比较乡城流动人口与农村本地人口生育水平时,因时期进度效应不同而导致的误差。201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与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支持了这一推断。研究发现,各孩次生育均在流入地的乡城流动人口与一孩生育在流出地的乡城流动人口的二孩及三孩生育水平均低于农村本地人口,一孩、二孩生育均在流出地的乡城流动人口三孩生育水平低于农村本地人口。人口的乡城流动与生育水平降低之间有着因果影响关系。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传波 阎竣
运用2012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采用Brown分解方法研究了城城和乡城两类跨县流动人口的收入差异。结果发现:教育等人力资本因素可以解释两者之间大部分就业机会和收入差异;户籍歧视可能是由户口所在地(即本地与外地)的差异,而非城乡户口性质差异导致的。仅靠取消城乡户籍差别难以提高乡城流动人口的收入,也难以让他们沉淀下来。
关键词:
收入差距 流动人口 户籍 Brown分解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韩叙 夏显力
基于2014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实证检验原始社会资本、新型社会资本对乡城流动人口家庭迁移的影响以及更高层次的非正规就业对新型社会资本影响乡城流动人口家庭迁移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原始社会资本对乡城流动人口初次非正规就业效果明显;新型社会资本对乡城流动人口家庭迁移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新型社会资本通过影响乡城流动人口获得更高层次的非正规就业进而影响其家庭迁移。因此,需注重新型社会资本的培育,促进乡城流动人口实现"原始社会资本"向"新型社会资本"的延展。此外,应当进一步完善劳动力市场的规范性,消除市场歧视,为乡城流动人口提供更完善的就业信息,最终促进乡城流动人口实现家庭迁移。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吴开泽 王文秀 董慧玲 崔璨
基于2016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CMDS2016)数据,研究乡城流动家庭核心家庭成员的空间分布及其住房的区位和权属情况。研究发现,乡城流动家庭形成了流入地团聚购房型、流入地团聚租房型、城-乡分布型和城-镇分布型等多元化居住模式;人力资本更高、家庭资源更充裕以及需要承担婚房责任的乡城流动家庭更有可能在流入地城市或户籍地城镇购房,流入超大城市以及户籍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更高的乡城流动家庭更倾向于在户籍地城镇购房;乡城流动家庭在现实约束下通过家庭成员、住房等要素在不同空间的配置实现家庭整体利益优化,在城乡之间形成了进退有据的链式城镇化现象。由此可见,中国的城镇化是多阶段、阶梯式的,需要通过家庭接力的方式逐步实现家庭团聚型的城镇化和市民化。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何光辉 杜威 杨咸月
文章利用独特的真实交易数据,首次从人口流动视角研究乡城流动借款人的信用风险以及流出地和流入地空间收入差异在其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乡城流动借款人违约概率比城市借款人高3%左右,但比农村借款人低约1%;流入地、流出地的收入差异与乡城流动借款人的违约概率呈U形关系,随着流入地和流出地收入差异的扩大,违约概率先下降后上升,在收入约为3万元时违约概率最低;流入地、流出地收入差异对违约概率的影响主要来自于流入地收入水平。文章弥补了现有文献关于流动人口违约行为研究的欠缺,充实和拓展了理论界有关借款人信用风险的研究,并从增进信用角度对政府有关城镇化建设中有关流动人口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
乡城流动 信用风险 收入差异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若男 阮荣平 郑风田
基于中国追踪调查三期面板数据,选用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和工具变量模型实证检验乡城学生流动对农村家庭劳动供给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1)乡城学生流动导致农村家庭的有酬劳动参与率下降7.75%,并未显著影响有酬劳动时间,并导致非农劳动参与率提升11.28%。(2)机制分析表明,上述结果是由农村家庭内部的劳动分工调整产生的,市场劳动主要承担者倾向于增加有酬劳动时间,家庭劳动主要承担者则倾向于退出市场部门劳动或以陪读为目的进入城市地区参与非农劳动。(3)在不同就读阶段、流动范围和代际结构情境下,乡城学生流动对农村家庭劳动供给决策产生了差异化影响。基于此,从农业转移人口教育成本分摊、农村陪读家长就业扶持、不同情境的差异化帮扶三个角度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若男 阮荣平 郑风田
基于中国追踪调查三期面板数据,选用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和工具变量模型实证检验乡城学生流动对农村家庭劳动供给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1)乡城学生流动导致农村家庭的有酬劳动参与率下降7.75%,并未显著影响有酬劳动时间,并导致非农劳动参与率提升11.28%。(2)机制分析表明,上述结果是由农村家庭内部的劳动分工调整产生的,市场劳动主要承担者倾向于增加有酬劳动时间,家庭劳动主要承担者则倾向于退出市场部门劳动或以陪读为目的进入城市地区参与非农劳动。(3)在不同就读阶段、流动范围和代际结构情境下,乡城学生流动对农村家庭劳动供给决策产生了差异化影响。基于此,从农业转移人口教育成本分摊、农村陪读家长就业扶持、不同情境的差异化帮扶三个角度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谭江蓉
本文利用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采取分位数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不同收入阶层乡城流动人口群体的人力资本回报及其差异。研究发现,乡城流动人口已出现了比较明显的收入分层,其中10%最高收入阶层的平均收入是10%最低收入阶层平均收入的8.34倍;乡城流动人口的平均教育回报率为2.39%,中低收入及以下阶层的教育回报率差异不显著,中高收入及以上阶层的教育回报率差异显著;提高受教育年限对乡城流动人口中高收入及以上阶层的影响比较大,且最大受益者为高收入阶层;乡城流动人口的平均工作经验回报率为-0.31%,工作经验回报率在中高收入阶层以下均表现为负值,只有到了高收入阶层才呈现出并不显著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叶敬忠 王维
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四十年的快速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出现了规模庞大的乡城流动人口和农村留守人口群体。本文将"流动"和"留守"置于全球新自由主义发展和农村商品化进程的背景之下,追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这两大农村人口群体的历史变迁与发展现状,并探讨其形成的原因、影响以及未来的发展展望。本文认为,"流动"和"留守"两大人口群体的出现是社会整体以经济增长为主导目标、城市偏向的发展模式的必然结果。农村"流动"和"留守"群体共同为中国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也为此付出了代价。流动和留守人口问题的根本性化解,有赖于一个城乡协同、权利平等、和谐交融,且以"人"的福祉为终极关怀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 留守人口 发展模式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崔烨 靳小怡
在大规模乡城人口流动背景下,代际关系对农民工家庭成员的生活福利具有重要影响。类型学方法是描述复杂多样家庭关系的有用工具,然而目前鲜有对中国农民工家庭代际关系多样性的类型学研究。文章利用2013年12月在中国深圳市的农民工调查数据,使用潜在类别分析的方法,发现了农民工家庭中存在紧密型、远但亲近型、近但有间型与疏离型等四种关系类型,其中最具传统大家庭特征和强凝聚力的紧密型关系仍是农民工家庭中最普遍的关系类型,但已深刻地打上了城镇化烙印,反映了传统农村家庭代际关系的传承与变迁特征;远但亲近型关系反映了乡城人口流动背景下外出务工子女远距离赡养父母的努力,子女对父母的情感成为维系家庭代际关系的新的重要纽带。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管明
进入21世纪以来,乡城迁移和农民市民化逐渐成为我国新时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现象。农民既是乡城迁移和市民化的主体,又是城市化的主体和核心,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发挥着主导和能动作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也要求迁入城市的农民转化为市民。为此,"乡城迁移式农民市民化"概念体系需要深入界定。在农民市民化的过程中,乡城迁移的农民必须完成职业转化、身份转变、思想转换和地域转移四个方面的转化。乡城迁移式农民市民化具有农村农民市民化不可比拟的优点,能够很好地解决我国二元经济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乡村人变为城市人,融入城市生活,建设城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