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27)
- 2023(5548)
- 2022(4681)
- 2021(4343)
- 2020(3525)
- 2019(7869)
- 2018(7587)
- 2017(13693)
- 2016(7617)
- 2015(8530)
- 2014(8418)
- 2013(7554)
- 2012(7022)
- 2011(6256)
- 2010(6327)
- 2009(5661)
- 2008(5329)
- 2007(4916)
- 2006(4355)
- 2005(3804)
- 学科
- 济(24139)
- 经济(24089)
- 管理(18025)
- 业(16282)
- 企(12804)
- 企业(12804)
- 中国(9356)
- 农(8249)
- 制(7724)
- 财(7582)
- 方法(7404)
- 地方(7237)
- 学(7165)
- 体(7117)
- 数学(5985)
- 数学方法(5898)
- 业经(5346)
- 融(5261)
- 金融(5254)
- 家(5214)
- 农业(5188)
- 理论(5093)
- 银(4933)
- 银行(4918)
- 行(4782)
- 体制(4642)
- 教育(4517)
- 国家(4367)
- 财政(4159)
- 和(3865)
- 机构
- 大学(100088)
- 学院(99372)
- 研究(38833)
- 济(36257)
- 经济(35257)
- 管理(33871)
- 理学(28659)
- 理学院(28184)
- 中国(27755)
- 管理学(27516)
- 管理学院(27328)
- 科学(24594)
- 京(22347)
- 所(19765)
- 财(19233)
- 农(18893)
- 研究所(18049)
- 中心(17595)
- 江(15998)
- 范(15826)
- 师范(15620)
- 业大(15422)
- 农业(14851)
- 财经(14514)
- 院(14447)
- 北京(13887)
- 经(13244)
- 师范大学(12672)
- 州(12541)
- 技术(11984)
- 基金
- 项目(70427)
- 科学(55402)
- 研究(51525)
- 基金(50697)
- 家(46339)
- 国家(45500)
- 科学基金(37850)
- 社会(32502)
- 社会科(30699)
- 社会科学(30690)
- 省(27846)
- 基金项目(26899)
- 自然(24031)
- 划(23944)
- 教育(23859)
- 自然科(23476)
- 自然科学(23465)
- 自然科学基金(23028)
- 编号(20658)
- 资助(19653)
- 成果(17855)
- 重点(16276)
- 课题(15412)
- 部(15136)
- 发(15001)
- 创(14497)
- 国家社会(13825)
- 创新(13545)
- 科研(13219)
- 性(12962)
共检索到1564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立 张健君
在现代性构建和人的城镇化社会进程推动下,地方认同在发生转换和迭代的变化。与静态视角下地方认同的断面研究不同,论文基于生命历程和家的流动性的动态研究视角,以具有70 a时间跨度的个体-家庭为研究主体,对其地方认同随时空迁移的变化和社会意义进行了生活史式的跟踪解读。研究发现:在城乡迁移过程中,随着时空的转移和生活经历的层累,个体-家庭的地方认同发生了转换、迭代的动态变化。①这一动态变化与家的流动紧密联系在一起,流动中个体与家庭成员在不同生活区域的地方性产生了地方阻力与地方推力,二者综合作用的结果使得地方认同发生了迭代变化;②社会环境与社会场景、家庭角色、文化适应与个体行为调整是人的城镇化过程中地方认同迭代的重要影响因素;③家庭类型变化和代际差异会影响到地方认同迭代发生的幅度。
关键词:
流动 他乡 故乡 城乡迁移 城市化 家庭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韩旭东
家庭创伤记忆是青年成长叙事中阻滞人格主体建构的障碍与生成畸形情感伦理的动因。纾解精神创伤、呼唤亲情关怀、直面家族史等是以张悦然、张怡微、笛安为代表的部分“80后”女作家群体亟需处理的问题。在回溯创伤记忆时,《茧》《细民盛宴》《西决》《东霓》等相关文本的叙事人贴近隐含作者的距离,将历史原罪、情感经济、家族隐秘指认为精神创伤成因,以对生父母、继父母和代父母的态度渐变完成情感认同,并借自白语调与叙事节奏使创伤书写或内蕴审慎节制、以柔克刚之美,或呈露出主体情绪恣肆宣泄的快意夸饰之美。但青年作家生活经验与历史反思力有限,自怜情结与性别身份的困囿使相关文本暴露了精神分析写作或情感夸张式宣泄的局限。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王文哲
文学在本质上是伦理的艺术,华裔女作家伍绮诗的代表作《无声告白》就是一部关乎家庭伦理的文学作品。文章从家庭伦理的视角出发,从夫妻关系伦理、父母与子女关系伦理两个方面,深入解读小说中的夫妻、亲子关系,结合当时社会发展状况,对小说中的家庭伦理关系进行分析解读,揭示作品中的家庭成员所面临的伦理困境以及所做出的艰难的伦理选择,阐释作者想要表达的伦理关切,为剖析作品蕴含的伦理价值提供参考借鉴。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楠 刘乃芳 石国栋
叙事与设计相结合产生了一门新的学科——叙事空间设计。本文分析了叙事空间设计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叙事空间设计在城市设计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叙事学 叙事空间 城市设计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枬 王彦
教师叙事,其实质是教师生命在实践中的体悟。它具有如下突出的特点:教师所叙之事是教师生命中真实的经历,是教师生命中独特的经历,是教师生命中有意义的经历。因此,“生命”是教师叙事的表现形式,也是教师叙事的核心特征。教师叙事也是教师实践的固化和凝结,课堂生活实践是教师叙事的源泉,课堂生活实践的反思是教师叙事的主题,追求课堂实践的自由境界是教师叙事的鹄的。由此,教师叙事便成为沟通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桥梁。
关键词:
教师叙事 课堂生活实践 教师生命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王夫艳 高义吉
道德认同是教师专业认同的核心向度,也是影响教师专业实践和教师专业道德建构的内在要素。从品格视角看,道德认同是道德与教师自我的融合;从社会认知视角看,道德认同是教师的道德图式。教师的道德认同在经验的理解与叙事中被建构。教师道德认同的叙事建构可从如下三方面展开:叙事形式上,呈现何种故事主线;叙事方向上,利用何种叙事资源;叙事路径上,运用何种反思方式。
关键词:
教师 道德认同 叙事建构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袁建华,何林
一 引言 家庭生命历程研究是对家庭的产生、发展、分裂及解体过程的研究,同时也是人口问题的社会学分析,它能将家庭生育、养育、分裂及养老等现象相互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分析。生育是以家庭形式表现出来的行为,尽管夫妇结婚是家庭生命的开始,但家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瑛
与西方的以时间为中心不同,中国叙事传统呈现出鲜明的空间逻辑特性。独特的画图和读图的视觉思维方式,形成了中国传统叙事文本呈现方式和批评方式的空间逻辑特点;中国学者对中国古代叙事特性的空间发现以及对中国古代空间诗学的建构,已经昭示出空间之于中国叙事学的建构性力量;空间叙事诗学的确立,为中国叙事学的空间逻辑提供了佐证和理论支持。这些事实显示一种与西方叙事学以时间为逻辑基点迥然不同的中国叙事学的构型:从承认时间逻辑存在的前提下,空间叙事,可能是建构中国叙事学的一个重要逻辑基点。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柴宏博 冯健
郊区居民行为空间研究是解读郊区空间的重要方面之一,当前的研究多基于汇总的个体数据,从家庭层面出发的微观研究较少。本文运用质性研究方法,选取居住在北京五环至六环之间的3个不同类型的家庭开展实证研究,旨在通过以家庭为单元的行为空间研究,丰富对郊区居民行为空间的理解。研究发现:家庭的生命历程与家庭成员的日常行为之间存在一定的辩证关系。生命历程中的重要生命事件,包括迁居、就业选择、家庭结构变化、家内成员的社会角色变化等,会通过改变地理背景、移动性和家庭内部的责任分工,影响每一个成员的惯常活动模式。家庭内部的资源分配和时间安排形成了家庭成员一段时间内相对固定的行为模式,但当部分因素改变时,家庭也会通过一定的协调机制来响应家庭成员所遇到的制约,以便家庭成员能够更好的完成日常生活所需的各类活动。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杨赢
作为当代海外华文文学的代表作家,陈河专注于域外抗战历史的挖掘,创作了多部优秀的战争小说。陈河的域外战争小说具有鲜明的历史意识,其笔下的华裔群体助其完成了对海外华人抗战史的重构。通过对多重身份的战争人物形象的塑造,陈河实现了在异域历史和成长氛围中的自我追寻。作品中的雨林、部落、原始民俗等标志物成为文本的主要内容,由此构成的空间书写成为承载多维命题的场所。文本涉及的身体叙事隐含着对爱情悲剧、死亡存在以及政治权力的探讨,由此拓宽了战争小说的表达领域。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屈可馨
《盗梦空间》作为著名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经典之作,在引进国内之初便得到了广泛的好评。该片在叙事策略上,尤其是在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的表现方式,一直是学界热衷讨论的话题。文章认为该片采用了空间化的时间设置,用空间割断时间的叙事手法以及梦幻式套层结构的形式,使整部影片在叙事上呈现出了明显的空间化特点。
关键词:
《盗梦空间》 叙事结构 时间 空间叙事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高智红
教育叙事的深化需要视角的转换、方法的更新,空间理论的兴起、叙事研究的空间走向为教育叙事提供了空间化叙事的可能。应用空间并置、多视角叙述、空间句法和意象并置等空间叙事方法和结构,有利于把握叙事的动态性和节奏感,聚焦教育情境的"关键点",使教育事件从社会、文化、心理等多维度上呈现,实现叙事文本的灵活性、多元性和开放性,达到叙事的深描。
关键词:
教育叙事 空间叙事 叙事方法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张振 李待宾 舒靖瑶
以空间叙事学和参与式博物馆理论为研究依据,探寻空间叙事语法与展项设计,展开博物馆叙事空间场景建构研究。以观众需求为导向,将参与式理念与空间设计融合、运用交互道具装置启发与指导、使观众置身于叙事性空间。通过研究参与式博物馆空间叙事方式挖掘展项的文化内涵与价值,理解博物馆观众的真实需求,把握空间艺术表达,传达精神力量,以达到增强文化自信的效果。
关键词:
空间叙事 参与式博物馆 展示陈列设计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成都)
[作者]
胡毅丽
本文在调查了教学科研型大学建设过程中天津市5所高校的办学理念及大学英语教师的身份认同情况的基础上,采用叙事研究的方法,以笔者从教学型教师发展为教学科研型教师的过程为研究对象,从自我认同、他者认同以及群体认同三个方面叙述了大学英语教师从教学型教师发展为教学科研型教师的过程,指出立足课堂教学研究是大学英语教师实现教学科研同步发展的最佳途径。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侯婷婷 马春梅 张婷
叙事困难是自闭症个体普遍存在的一种语言发展障碍,影响其社会适应发展,亟需开展行之有效的评估与干预。文献梳理发现,自闭症个体的叙事困难自婴幼儿期起到成年期持续存在;研究者们从外在表现和内在机制两个角度对自闭症个体叙事展开评估,常用的方法包括图片序列法、绘本故事法、个人叙事法、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和扩散张量成像技术;个别化叙事干预、共享叙事干预和基于机器人的戏剧表演干预是目前经验证较为有效的自闭症叙事干预策略,可以显著改善自闭症群体的叙事表现。最后基于现有文献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以期为相关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自闭症谱系障碍 叙事 评估 干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