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52)
2023(5907)
2022(4800)
2021(4771)
2020(3846)
2019(8835)
2018(9045)
2017(14572)
2016(9541)
2015(10885)
2014(11341)
2013(10054)
2012(9546)
2011(9020)
2010(9502)
2009(8442)
2008(8475)
2007(7860)
2006(7208)
2005(6613)
作者
(27194)
(22414)
(22392)
(21479)
(14348)
(10721)
(10282)
(9014)
(8707)
(8279)
(7811)
(7807)
(7404)
(7366)
(7213)
(6981)
(6843)
(6747)
(6682)
(6505)
(6255)
(5869)
(5535)
(5464)
(5228)
(5211)
(5036)
(4938)
(4865)
(4629)
学科
(24629)
经济(24590)
教育(20258)
管理(18250)
(14905)
中国(14207)
(14136)
(11206)
企业(11206)
理论(11060)
(7946)
教学(7900)
方法(7828)
(7247)
(6720)
(6198)
数学(5807)
数学方法(5619)
(5557)
业经(5206)
(5181)
银行(5152)
(5015)
(4999)
金融(4991)
农业(4870)
地方(4802)
发展(4747)
(4659)
技术(4636)
机构
大学(133038)
学院(126840)
研究(52902)
(37671)
经济(36388)
管理(36166)
科学(33979)
中国(32434)
(31419)
教育(31317)
理学(29968)
(29529)
理学院(29389)
师范(29254)
管理学(28397)
(28192)
管理学院(28138)
研究所(25938)
(24497)
师范大学(24054)
(22924)
中心(21990)
北京(20707)
技术(20237)
(19717)
农业(19420)
业大(19348)
(18912)
(17426)
职业(16389)
基金
项目(79155)
研究(63490)
科学(61744)
基金(51861)
(46108)
国家(45570)
教育(37807)
科学基金(36189)
社会(34939)
(32969)
社会科(32446)
社会科学(32439)
(30406)
编号(28856)
成果(28112)
基金项目(26005)
课题(24380)
自然(22392)
自然科(21816)
自然科学(21804)
自然科学基金(21397)
资助(21051)
(20311)
重点(20142)
(18627)
(18112)
规划(17191)
项目编号(17023)
(16924)
(16103)
期刊
教育(52847)
研究(48039)
(46865)
经济(46865)
中国(38852)
学报(25156)
(22219)
科学(20506)
大学(19112)
学学(16199)
(15406)
农业(15099)
技术(14291)
职业(13322)
管理(12602)
(8731)
金融(8731)
技术教育(8630)
职业技术(8630)
职业技术教育(8630)
图书(8552)
(8173)
论坛(8173)
财经(7752)
(7662)
(7590)
业经(6877)
经济研究(6871)
(6797)
(6762)
共检索到2104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荣伟  
人的个体生命的存在具有多样性,其存在形式主要有"二元对立论"、"二元一体论"和"一体多元论"三类观点。个体生命存在的"三元一体论"将个体生命分为身体、心智和灵魂三个相互依赖而又相对独立的部分,由此引发出"基于身体存在的个体生命"、"基于心智存在的个体生命"和"基于灵魂存在的个体生命"三种个体生命形式,由此形成的生命(化)教育(学)的核心思想是教育要朝向人的身体、适宜人的身体和成全人的身体;教育要朝向人的心智、适宜人的心智和成全人的心智;教育要朝向人的灵魂、适宜人的灵魂和成全人的灵魂。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铁芳  
教育必须充分尊重个体生命成长的复杂性,人的生命发展的复杂性总在我们所能设计的教育形态之上,现代教育必须小心地恪守自己的本分,恪守自己对个体生命发展理性设计的限度,给个体自我成长提供必要的空间,避免教育的过度。早期教育的诗性特征奠定个体经验世界的原型。返回生活世界教育学,即回到本原性的教育学,保持理智化教育学之于生活世界的生动张力,保持生活世界对儿童生命发展的全面孕育,扩展个体生命发展的可能性,避免理智化教育的自负以及单一教育模式形塑出来的千人一面,回复个体生命发展的自由与人的多样性。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王斌  
本文提出的教师心理的性别差异,涵义是指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由于性别因素,教育者的心理特征显示出不尽相同的规律性。简言之,就是指男女教师反映在心理层面上的差别。当今教育理论的探索,正由粗放走向精细。因而,从教育学视角出发,观照教师心理的性别差异这个人们既熟悉又易忽视的问题,对深化现代化教育研究不无裨益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徐继存  
教育学是一门高度实践性的学科,它并不只是由一些普遍性的概念、命题和判断构成,而是需要大量的"实践理性"和"技艺",需要许多难以言表、难以交流和共享的知识。教育学既是一种可以言说的知识,一套自恰、不矛盾的命题,一套可以演绎成篇的逻辑,也很可能是教育学者种种认识迷误叠加的结果。相对于复杂的教育实践,教育学知识永远是不足的,教育学者个体所拥有的教育学知识是极其有限的,甚至可以说是无知的。因此,教育学者要认识到自己只是"建议者",而不是"决策者"。恪守这一界限,不仅有利于削减试图用理性的教育学知识改造和影响教育的致命的自负,克服唯理性主义的迷误,葆有对教育的一份敬畏和谦卑之心,也有助于教育学者自觉地养...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彭丹  
幼态持续是一种重要的进化方式,是人类区别于其他亲缘物种的关键。幼态持续是通过身体发展的延迟,对祖先的幼年特征的保留。从分子生物学层面来看,幼态持续的实质就是通过基因调节系统的改变,使得一些发育特征的出现时间和发展速率被延迟。人类的进化和发育不仅需要一个延长的童年期,而且在形态、行为和心灵上,人类会终生保留部分的幼年特征。幼态持续思想从进化的视角认识了儿童和童年,这为更深刻地认识童年期、童年期的游戏,以及更好地处理儿童和成人的关系提供了教育启示。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肖绍明  扈中平  
戴伊克的批判话语研究综合社会认知心理学等多学科方法,研究社会认知在社会结构和社会话语之间的协调作用,通过心理模式、语境模式、事件模式研究生产和再生产意识形态的具体过程,并根据"意识形态方块"等方法研究意识形态话语结构的各个层面。教育学批判话语的权力分析从话语/社会分析、批判语境分析和交际事件分析三个阶段阐释话语结构和权力结构的交互状态。这种批判话语研究范式能更好地揭示教育问题,体现教育学研究的人文精神。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啸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成人”,教育学乃是“成人之学”。但价值“关系说”由于从“物”的层面来把握价值 ,因而不能提供一个很好的考察教育的视角。为此 ,需要从根本上树立“人是价值的存在”的思想。这一思想的确立赋予教育学一种新的内涵 :它内在地要求把人性化、个性化和创造性放在首要位置。这对于扭转教育的“无人”局面 ,确立一种以人为本、以人为目的的教育观具有重大意义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秦万山  
当下对教育公平的研究,大多依据社会公平理论从外部对教育公平问题进行探讨,而忽视了从教育活动的具体过程出发从内部考察教育的公平问题,从而使教育公平失去了本真的教育学性格。本文从教育学的立场出发认为,教育公平的本质在于促进人的发展,主要体现为课程、教学与评价问题。为此,应该提倡参与式的课程开发与实施模式、对待公平的教学交往和理解性的评价取向。
关键词: 教育公平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政涛  
我们时代的"生命理想"就是拥有"生命自觉"的生命,它也是我们时代的教育理想。生命自觉是时代精神催生的产物,同时也承接了中国传统教育的精髓。它表现为对自我生命的自觉、对他人生命的自觉、对外在生境的自觉以及将不同自觉对象实现沟通转化的自觉。基于生命自觉的教育自觉表现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维度。基于生命自觉的教育学自觉,要求教育学研究者从教育学立场出发,自觉以教育学的方式理解和实践生命自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冯建军  
教育学的学科立场就是教育学看待问题的方式,这种方式最终取决于“教育”的方式。教育是关怀生命、促进生命发展的活动,具有生命性,而且教育现象、教育活动也因为生命的“在场”而具有意义。这决定了教育学必须具有生命的立场。教育学的生命立场意味着教育学是“成全生命”的人文之学。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政涛  
当生命被确立为教育学的基础性、核心性概念的时候,就意味着教育学将从对生命的思考开始,建立起自己的学科视野,形成教育学的概念、范畴、思维方式和逻辑体系;同时也意味着教育学选择了生命作为研究教育现象的切入口,建立起自己思考和研究的视角,即从生命的视角去观察、理解和阐发教育活动。由此出发,教育学需要确立实践性介入式的理解生命的方式,成为一种以生命实践为底蕴的教育学。在批判的维度上,教育学的底蕴是批判教育学,它需要对所有有关生命本身的理论探讨、实践进行系统剖析,明辨其得失;在建构的维度上,教育学的实质是建构性的实践教育学,它追寻的是为教育世界中理想生命的生成,建构出合乎其历史与逻辑的理念和方法的结构体...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庞守兴  
文化反哺是"在急速的文化变迁时代所发生的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进行广泛的文化吸收的过程"。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社会变迁的加剧、现代文化工业的崛起,作为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教师们经常会发觉自己离现代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栗洪武  
教育产生于人类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具有源于生活的品质,但作为一种专门的社会活动,学校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文化的积累和科学的进步密切相关,又具有高于生活的品质。随着现代教育制度的产生,学校教育不同于一般社会活动的本质特征通过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教学方法和环境等基本要素更加凸显。审视近代以来的教育思潮,应以"扬弃"的态度与方式对待传统教育及其思想,发挥教育特有的作用,平衡知识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注重传承与创新科学文化知识,这是学校教育的本质所规定的教育学意义。遵循并顺应这一本质属性及其教育学意义,是发展学校教育、提升教育质量的根本要求。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向辉  
现代教育对教育的效果抱有极大的自负,这种自负一方面是由于历代先贤不断推进对人认识的深化,对教育理论视野和教育实践可能性的扩展;另一方面,是因为教育实践的各种尝试及其产生的社会性效果,尤其是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等外缘性实效的鼓励。但这种自负无法回避一个基本的事实:学生生命个体身体素质的不断下降和理智兴趣的日益丧失,普通劳动者和卓越的贵族精神在教育中都没有得到很好地成全。现实的教育并未像各种理论和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和学新  焦燕灵  
表达是个体素质发展水平的展现。在个体的生存、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达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教育学的视域里,表达是具有多元意义的教育术语。表达的教育学意义在于,它不仅体现于教育的结果,而且贯穿于教育的过程,更是教育的目的之一。在现实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表达存在着多方面的缺失。为此,应在充分认识表达的意义和价值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教育教学措施提高表达的质量,实现其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