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09)
- 2023(15685)
- 2022(13030)
- 2021(12204)
- 2020(10068)
- 2019(23278)
- 2018(23428)
- 2017(44010)
- 2016(24605)
- 2015(27861)
- 2014(28217)
- 2013(27424)
- 2012(25196)
- 2011(22534)
- 2010(22492)
- 2009(20386)
- 2008(19822)
- 2007(17658)
- 2006(15670)
- 2005(13557)
- 学科
- 济(92508)
- 经济(92396)
- 管理(68618)
- 业(61557)
- 企(50203)
- 企业(50203)
- 方法(37695)
- 数学(31382)
- 数学方法(31012)
- 农(29277)
- 中国(27380)
- 地方(24061)
- 学(23935)
- 业经(23093)
- 财(21951)
- 农业(19455)
- 制(18561)
- 理论(17570)
- 环境(17052)
- 和(16495)
- 贸(15102)
- 贸易(15087)
- 银(14662)
- 银行(14606)
- 易(14551)
- 技术(14400)
- 教育(14347)
- 体(14248)
- 融(14108)
- 金融(14099)
- 机构
- 大学(338250)
- 学院(337912)
- 管理(130568)
- 济(123539)
- 经济(120425)
- 研究(116214)
- 理学(112077)
- 理学院(110693)
- 管理学(108596)
- 管理学院(107986)
- 中国(86104)
- 科学(75785)
- 京(74102)
- 农(60101)
- 所(58743)
- 财(57301)
- 研究所(53797)
- 业大(53765)
- 中心(53131)
- 江(52102)
- 范(48800)
- 师范(48278)
- 农业(46960)
- 北京(46597)
- 财经(45184)
- 州(43912)
- 院(43042)
- 经(40884)
- 技术(38928)
- 师范大学(38748)
- 基金
- 项目(234809)
- 科学(182593)
- 研究(172586)
- 基金(166283)
- 家(145807)
- 国家(144555)
- 科学基金(122853)
- 社会(104893)
- 社会科(98866)
- 社会科学(98837)
- 省(93787)
- 基金项目(89133)
- 自然(80611)
- 教育(79285)
- 划(78752)
- 自然科(78564)
- 自然科学(78542)
- 自然科学基金(77046)
- 编号(72369)
- 资助(67035)
- 成果(59277)
- 重点(53113)
- 课题(50697)
- 发(50444)
- 部(50059)
- 创(48231)
- 创新(44944)
- 科研(44454)
- 项目编号(43375)
- 大学(43058)
共检索到5046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程悦
公众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源动力,个体既是主体,亦是客体,影响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和结果的建构,个体的有效组织显示出重要性。文章从行为人个体的生态行为和选择为逻辑起点,在分析个体内在动因的基础上,探讨个体的有效组织化路径、组织化平台的建设、各组织平台功能性的差异与耦合及与政府的互动。
关键词:
个体组织化 生态文明 内在动因 平台建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杰 王晓晶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引。基于2009—2019年我国21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生态文明建设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显著降低了城市碳排放强度,且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机制分析揭示了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通过推进节能降耗、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绿色创新进而降低城市碳排放的作用机理;异质性分析表明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对资源型城市和中东部城市的碳减排效应更明显。据此提出了优化生态文明示范区政策、加强绿色创新推动产业和能源结构调整等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议。
关键词:
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碳排放 双重差分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杰 王晓晶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引。基于2009—2019年我国21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生态文明建设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显著降低了城市碳排放强度,且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机制分析揭示了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通过推进节能降耗、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绿色创新进而降低城市碳排放的作用机理;异质性分析表明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对资源型城市和中东部城市的碳减排效应更明显。据此提出了优化生态文明示范区政策、加强绿色创新推动产业和能源结构调整等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议。
关键词:
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碳排放 双重差分法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雅芳
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部署,福建省作为全国首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承担着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先试的重要责任。在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的背景下,利用2008—2017年全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合成控制法评估和考察福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效应。首先,从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和生态保护效应四个方面阐述了福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对碳排放的影响路径,理论分析表明福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通过改变福建的经济发展模式、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以及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达到降低福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其次,采用合成控制法实证研究发现,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对减少福建碳排放量具有一年的时滞和持续抑制影响效应,此外还利用安慰剂检验和排列检验做进一步的稳健性检验,检验结果增强了上述影响效应的可靠性。最后,采用中介效应模型验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对碳排放的影响路径,结果表明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和生态保护效应确实是福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抑制碳排放量的部分中介效应。研究结论可为更好地推广生态文明建设经验、进一步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的碳减排效应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雅芳
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部署,福建省作为全国首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承担着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先试的重要责任。在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的背景下,利用2008—2017年全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合成控制法评估和考察福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效应。首先,从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和生态保护效应四个方面阐述了福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对碳排放的影响路径,理论分析表明福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通过改变福建的经济发展模式、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以及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达到降低福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其次,采用合成控制法实证研究发现,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对减少福建碳排放量具有一年的时滞和持续抑制影响效应,此外还利用安慰剂检验和排列检验做进一步的稳健性检验,检验结果增强了上述影响效应的可靠性。最后,采用中介效应模型验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对碳排放的影响路径,结果表明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和生态保护效应确实是福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抑制碳排放量的部分中介效应。研究结论可为更好地推广生态文明建设经验、进一步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的碳减排效应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谢晗进 李骏 李成
空气质量是居民健康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生态文明建设旨在改善环境质量,对居民健康水平的影响不容忽视。利用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江西、福建、贵州、云南和青海)的设立作为准自然实验,研究生态文明建设对空气质量和居民健康状况的影响。首先,基于宏观数据采用合成控制法研究发现,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设立改善了示范区的空气质量;其次,基于家庭住户微观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研究发现,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设立显著提升了示范区居民的健康水平;最后,异质性分析发现,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设立对福建、贵州和青海居民的健康水平改善效果显著,对江西和云南居民健康水平的影响效果不明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谢晗进 李骏 李成
空气质量是居民健康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生态文明建设旨在改善环境质量,对居民健康水平的影响不容忽视。利用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江西、福建、贵州、云南和青海)的设立作为准自然实验,研究生态文明建设对空气质量和居民健康状况的影响。首先,基于宏观数据采用合成控制法研究发现,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设立改善了示范区的空气质量;其次,基于家庭住户微观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研究发现,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设立显著提升了示范区居民的健康水平;最后,异质性分析发现,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设立对福建、贵州和青海居民的健康水平改善效果显著,对江西和云南居民健康水平的影响效果不明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俊梅 周晶 费宇 惠卿 段昌群 付健梅
评价生态文明建设发展能力水平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手段,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进行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研究和问题诊断,可有效提升其发展能力和示范借鉴效果。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为例,从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社会3个维度共选取30项指标构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指数法对2009—2019年该州生态文明建设发展能力进行综合评价;采用系统耦合协调模型对2009—2019年该州生态文明建设发展能力耦合协调水平进行评价;采用障碍度模型找出影响该州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具体影响因子。评价结果表明:(1)该州发展能力综合水平呈上升趋势,生态文明状态不断提升。(2)该州耦合协调水平不断提升。耦合协调度演变历程为“中度失调(2009—2015年)—基本协调(2016—2019年)”。(3)影响该州生态文明建设的障碍因子为水土流失治理面积、森林覆盖率、高等教育在校人数、万人拥有公交辆和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种植面积。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俊梅 周晶 费宇 惠卿 段昌群 付健梅
评价生态文明建设发展能力水平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手段,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进行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研究和问题诊断,可有效提升其发展能力和示范借鉴效果。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为例,从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社会3个维度共选取30项指标构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指数法对2009—2019年该州生态文明建设发展能力进行综合评价;采用系统耦合协调模型对2009—2019年该州生态文明建设发展能力耦合协调水平进行评价;采用障碍度模型找出影响该州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具体影响因子。评价结果表明:(1)该州发展能力综合水平呈上升趋势,生态文明状态不断提升。(2)该州耦合协调水平不断提升。耦合协调度演变历程为“中度失调(2009—2015年)—基本协调(2016—2019年)”。(3)影响该州生态文明建设的障碍因子为水土流失治理面积、森林覆盖率、高等教育在校人数、万人拥有公交辆和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种植面积。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宜红
江西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是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绿色崛起、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的必由之路,也将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积累经验、提供示范,具有重要意义。生态优势明显、生态产业基础良好和生态实践经验丰富,正是江西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基础条件,但也存在GDP至上的政绩考核观、经济发展仍然不足、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制约因素。因此,从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构建绿色生态体系、培育生态经济体系、增强资源保障能力四方面提出江西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主要路径,进而提出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生态经济政策、提高民众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度等对策建议。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伍红 李姗姗
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是探索绿色发展的有益尝试。本文基于OECD发布的绿色发展指标,分析了我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税收政策现状。研究发现,当前我国与经济增长绿化度相关的税收政策缺乏系统性;与资源环境发展潜力相关的税收政策乏力,效果有限;与生活质量的环境因素相关的税收政策滞后于居民生活水平的发展要求;与可持续发展和公平相关的税收政策与地方优势资源结合不紧密。故而,应多管齐下,完善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税收政策:其一、科学构建多维度的绿色导向税收体系,明确各税种定位,优化各税种的功能,以四个维度优化升级;其
关键词:
绿色发展 生态文明 先行示范区 税收政策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胡卫卫 施生旭 郑逸芳 许佳贤 唐丹
运用DEA模型测算出福建省9地市2006~2014年的生态效率,并进一步分解其技术效率指数、技术进步指数、纯技术进步指数和规模效率指数,结果表明:福州、厦门、莆田、宁德生态效率为1.000,达到最优状态;三明、泉州、龙岩3个地市通过短期改善可以达到最优状态;南平、漳州市生态效率为0.889和0.881,低于平均水平,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借助Tobit模型对影响福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生态效率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人均生产总值、环境管制、技术进步和地区分布对生态效率有显著性影响,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有针对性的提出促进福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生态效率提升的对策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胡卫卫 施生旭 郑逸芳 许佳贤 唐丹
运用DEA模型测算出福建省9地市20062014年的生态效率,并进一步分解其技术效率指数、技术进步指数、纯技术进步指数和规模效率指数,结果表明:福州、厦门、莆田、宁德生态效率为1.000,达到最优状态;三明、泉州、龙岩3个地市通过短期改善可以达到最优状态;南平、漳州市生态效率为0.889和0.881,低于平均水平,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借助Tobit模型对影响福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生态效率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人均生产总值、环境管制、技术进步和地区分布对生态效率有显著性影响,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有针对性的提出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汪磊 张薇薇
文章基于20生05—态文20明21年中国先行示范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方法分析碳排放的时空特征;并将批准建设区视作一项准自然实验,通过构建内生时空权重矩阵和空间双重差分模型,研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对碳排放的时空效应。结果显示:(下降后上升的“1)全国碳排放的波动演进趋势较为明显,呈现先U”型变化特征。(2)整体上,碳排放的空间分异呈现波动扩大的趋势,地区间差异是总体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3)各区域碳排放的动态演进特征差异较大,并且存在不同程度的梯度效应,空间非均衡性依然较大。(4)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对碳排放的时空效应显著,说明随着生态文明政策逐年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对区域碳减排具有显著推动作用。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黄小平 廖军凯
江西省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在横向生态补偿、饮用水源地保护、流域生态补偿等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并于2014年成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省份之一。在论述江西省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体制机制创新探索现状的同时,研究了该体制机制创新中存在的障碍,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先行示范区 体制机制创新 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