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66)
- 2023(10704)
- 2022(9240)
- 2021(8324)
- 2020(7379)
- 2019(16917)
- 2018(16658)
- 2017(31878)
- 2016(17366)
- 2015(19829)
- 2014(20273)
- 2013(20312)
- 2012(19254)
- 2011(17827)
- 2010(18285)
- 2009(17254)
- 2008(17114)
- 2007(15778)
- 2006(14070)
- 2005(13003)
- 学科
- 济(92437)
- 经济(92349)
- 管理(46991)
- 业(42080)
- 方法(34292)
- 企(33588)
- 企业(33588)
- 数学(30002)
- 数学方法(29710)
- 地方(21564)
- 中国(21546)
- 农(20669)
- 学(20129)
- 财(18655)
- 业经(16486)
- 制(16102)
- 地方经济(14025)
- 农业(13441)
- 贸(13278)
- 贸易(13272)
- 易(12757)
- 融(12714)
- 金融(12706)
- 银(12636)
- 银行(12598)
- 理论(12477)
- 体(12468)
- 和(12323)
- 行(12124)
- 环境(11388)
- 机构
- 大学(264293)
- 学院(262233)
- 济(115382)
- 经济(112913)
- 研究(96805)
- 管理(94496)
- 理学(79956)
- 理学院(78996)
- 管理学(77482)
- 管理学院(76990)
- 中国(72672)
- 科学(58978)
- 京(56953)
- 财(52805)
- 所(51181)
- 农(48214)
- 研究所(46251)
- 中心(43323)
- 江(41824)
- 财经(41218)
- 业大(39725)
- 农业(37876)
- 经(37076)
- 经济学(36489)
- 北京(36412)
- 范(34806)
- 师范(34431)
- 院(34270)
- 经济学院(32521)
- 州(32509)
- 基金
- 项目(165644)
- 科学(128003)
- 研究(119847)
- 基金(117881)
- 家(103570)
- 国家(102733)
- 科学基金(85625)
- 社会(75225)
- 社会科(71122)
- 社会科学(71098)
- 省(65003)
- 基金项目(61445)
- 教育(55357)
- 划(54688)
- 自然(54082)
- 自然科(52808)
- 自然科学(52785)
- 自然科学基金(51814)
- 资助(49622)
- 编号(48559)
- 成果(41365)
- 重点(38017)
- 部(36810)
- 发(36637)
- 课题(34765)
- 创(33141)
- 科研(31598)
- 教育部(31107)
- 创新(31074)
- 国家社会(31037)
共检索到4101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丁晓安
规则分析和处境分析的割裂及单极化,导致了"囚徒困境"和"经济人"理性的悖论;主流经济学关于人性的普适主义假定和成本收益分析严重脱离了人的社会性;决定人的行为动机和选择集的约束条件和情景因素是多重的。认清具体的分析对象在特定环境下的约束条件,对个体动机和集体选择的分析才是统一和符合现实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石伟平 徐国庆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富强
"经济人"分析范式在理性概念的使用上存在明显的逻辑悖论:基于行为功利主义的定义以及由此展开的行为分析,实质上使用的是有限理性,而在理性模型的构建和宏观经济的分析上实际使用的却是完全理性。正是由于在不同场合所使用理性内涵存在如此的不一致,现代主流经济学对短期的行为评价和长期的现象预测之间就出现了断裂。而且,现代主流经济学试图用"无形的手"将两者沟通起来,却一直无法说明"无形的手"是如何运作的。相反,基于长期利益的实现程度和"为己利他"行为机理的实施程度这一视域,可以更好地区别有限理性和完全理性这两个概念,可以更好地认识现实生活中各种行为的理性程度,从而理解社会中不同程度的合作现象。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吴昊
本文基于对一元认知的制度主义分析范式和二元认知的理性主义分析范式的分析与综合,提出一种三元认知框架。三元认知可以有效弥合"两分问题"之间的裂痕,从而显著增强经济分析的解释力。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试分析表明,经济减速是经济结构多重失衡相互交叠的结果。从三元分析范式得出的全新"制度"建设的结论将给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关于转型经济的宏观经济运行分析和经济转型的经济稳定对策研究,属于宏观经济学的前沿领域和薄弱环节,具有相当理论难度并且孕育着重大理论突破,为国内外经济学界所瞩目。但是,转型经济的宏观经济理论建设还是比较薄弱的,至今尚未形成一个一致的并且能够在其支持下开...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毛传新
鉴于地方政府行为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巨大影响这一事实 ,本文试图将其纳入经济分析的视野。为此 ,建立以下分析框架 :( 1 )地方政府行为主体界定 ;( 2 )地方政府主体的行为范围 ;( 3 )地方政府主体行为的追求模型 ;( 4)地方政府行为的影响因素 ;( 5)地方政府行为的经济作用及其均衡结果。通过上述分析框架的规范与实证意义。为进一步完善与规范转轨时期地方政府的行为以及中央与地方关系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
关键词:
地方政府 行为主体 追求模型 均衡结果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熊倪娟 赵东辉 施祖麟
本文引用中华英才网近五年的薪资调查数据,运用成本—收益的净现值、内部收益率、明瑟收益率等多个指标,衡量继续接受硕士教育相对于本科毕业后直接就业的比较优势;并试图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考研热”的形成不仅是大学生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增加求职筹码而做出的理性选择,还可能是借助高等教育这样一种“信号机制”,实现“向上流动”的个人理想、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同琴
个体理性和集体理性通常情况下总是相互矛盾的。作为市场的参与主体,只有规范竞争行为,畅通信息渠道,培养合作观念,才能达到“双赢”的局面。
关键词:
经济理性 个体理性 集体理性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钟祥财
对于经济思想来说,伦理因素是内生的,但它的形成和进化不是自发的、必然的。由于现代经济学的特点,在现有分析框架内要说清伦理与经济的关系,是有困难的。本文提出用经济思想的学科概念进行分析,认为这不仅有利于对社会经济现象作出全面解释,而且将深化经济学的研究层次。在研究伦理经济思想时,除了要考察西方思想资料的价值,分析中国伦理经济思想的实际作用,更重要的是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在构建现代伦理经济观念中的独特地位。
关键词:
经济思想 伦理因素 现代意义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宋妍 晏鹰
传统经济理论假定个体服从理性判断,遵循选择逻辑,并据此演绎出个体行为选择分析的两种方法。但无论是基于偏好法的效用理论还是反其道而行的显示偏好理论,本质上均无法解释清楚现实中的个体选择何以是丰富多彩的。本文引入偏好分层理论,构建"偏好-行为"分析框架,认为个体偏好可以分为内核层、基本层、表象层和行为层四个层次,该分层的偏好体系决定了个体的知识结构,而特定的知识结构将对个体行为进行损益分析,促使个体做出策略选择并付诸行动。这一理论重新解释微观行动主体在不同场景下的行为选择问题,能够较好地解释现实经济活动中个体
关键词:
偏好 行为选择 分析框架 个体经济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董军 陈绪新
在传统经济理论中,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唯一的目标和主要责任,因而企业是典型的"理性经济人",然而现代文明的际遇和"理性生态人"的觉悟已越来越不能容忍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逐利行为对自然环境所造成的威胁与破坏,现代社会和当代的企业理论都以强烈的姿态反对企业逐利行为造成人类与自然的分离,强烈要求企业自觉遵守环境伦理规范,承担关爱自然、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环境伦理责任,从"理性经济人"走向"理性生态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高嵩
本文旨在从马克思对斯密相关观点的批判以及他本人的论述中揭示他独特的个人观念,认为马克思也承认自利性和理性行为特征,他所持有的个人观念与"经济人"假设之间的根本分歧在于,马克思主张把人们在彼此间结成的依赖和制约关系也看作是个人的行为特征之一,正是这种对个人理解上的分歧构成了两种理论体系关于个人行为选择认识上的分野。
关键词:
马克思 个人观念 经济人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阳立高 廖进中
该文基于理性经济人批判,提出符合时代要求与社会进步的"国家理性行为体"假说,即假设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国家行为必须要从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出发,综合权衡全体国民短、中、长期的利益需求及其可获得性,以均衡、稳定与可持续地增进全体国民福利最大化为目的。
关键词:
理论经济人批判 国家理性行为体假说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胡芳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杨立雄
本文认为 ,虽然经济学方法论的个体主义一直是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一个方法论原则 ,但是它始终受到了非主流经济学的批判 ,并且随着现代科学与经济学结合的日益加深 ,整体主义方法论越来越受到经济学家的重视。本文揭示了经济学方法论对立的实质 ,认为经济学方法论的两种对立只存在于理论之中 ,而在验证的角度上并不存在根本性的对立。事实上 ,片面强调一种方法论都会造成严重的局限性 ,因此 ,研究经济学应该把二种方法论有机地结合起来。
关键词:
经济学 方法论 个体主义 整体主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