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04)
2023(4469)
2022(3803)
2021(3649)
2020(3066)
2019(6923)
2018(7090)
2017(12877)
2016(7198)
2015(8341)
2014(8483)
2013(8065)
2012(7470)
2011(6961)
2010(7106)
2009(6564)
2008(6431)
2007(6078)
2006(5373)
2005(4839)
作者
(22286)
(18672)
(18475)
(17634)
(11766)
(8809)
(8474)
(7524)
(7217)
(6586)
(6329)
(6273)
(6158)
(5971)
(5913)
(5617)
(5599)
(5592)
(5490)
(5221)
(4917)
(4663)
(4556)
(4379)
(4304)
(4291)
(4113)
(4085)
(3997)
(3868)
学科
管理(25870)
(25125)
经济(25071)
(22687)
(19643)
企业(19643)
方法(9374)
(8800)
(8734)
(7871)
中国(7551)
(7436)
(7403)
理论(6802)
业经(6782)
数学(6756)
数学方法(6660)
技术(6229)
农业(5903)
(5656)
(5516)
(5188)
人事(5087)
人事管理(5087)
地方(4991)
(4907)
银行(4874)
(4736)
体制(4575)
教育(4527)
机构
大学(107019)
学院(105774)
管理(41787)
(38746)
经济(37765)
研究(36889)
理学(35720)
理学院(35331)
管理学(34738)
管理学院(34535)
中国(27122)
科学(23158)
(23089)
(19906)
(19351)
(19030)
研究所(17357)
(16997)
中心(16811)
业大(16808)
农业(15654)
财经(14912)
(14497)
师范(14255)
北京(14113)
(13517)
(13302)
(13263)
技术(12988)
(11764)
基金
项目(71025)
科学(56133)
研究(52086)
基金(51192)
(45301)
国家(44920)
科学基金(38312)
社会(32046)
社会科(30263)
社会科学(30256)
(28157)
基金项目(26962)
自然(25105)
教育(24648)
自然科(24575)
自然科学(24568)
自然科学基金(24120)
(23870)
编号(22118)
资助(20484)
成果(19761)
重点(15761)
(15646)
(15212)
课题(15150)
(14487)
创新(14160)
项目编号(14158)
教育部(13335)
科研(13218)
期刊
(45446)
经济(45446)
研究(30191)
中国(24968)
学报(19230)
(18751)
科学(17343)
管理(17188)
(15345)
教育(15330)
大学(14280)
学学(13292)
农业(12133)
技术(9749)
(8278)
金融(8278)
业经(8051)
财经(7537)
图书(7477)
经济研究(6638)
(6567)
(6024)
问题(5952)
科技(5850)
(5624)
情报(5498)
(5255)
论坛(5255)
业大(5139)
书馆(4894)
共检索到1627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冯帆  廖飞  杨忠  
阻碍知识转移的最重要因素是个体出于自利目的而引发的对知识"私有化"行为,这就是知识共享中的"社会困境"。本文认为,一般知识和专门知识构成了知识的自然属性,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构成了知识的社会属性。组织必须综合权衡这两个维度,灵活地从备选激励手段中选择激励组合,以宴现对个体的有效激励,降低个体动机对知识转移的影响。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刘江花  陈加洲  
个体激励和团队激励是两种不同的激励方法,团队包括个体,但团队又不等于个体的简单叠加,它们之间既有紧密联系,又各自有差异。本文对影响个体激励和团队激励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个体激励和团队激励的选择决策模式。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刘江花  陈加洲  
组织的扁平化、环境的多变性以及企业工作的复杂性使得人们开始以团队形式来共同完成组织中的任务。对于组织中的成员是采用个体激励还是团队激励才能更好的发挥其作用,这是本文提出并要解决的问题。个体激励和团队激励是两种不同的激励方法,本文对影响个体激励和团队激励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个体激励和团队激励的选择决策模式。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欣  刘幸菡  
本文主要考察高校教师个体需求和最优化行为的选择,通过分析教师和学校间的目标函数和收益函数,将学校的长远发展与教师的个体利益有机结合,制定适当的行为规范和分配制度,从而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实现高校教师个体行为和组织目标的激励相容。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周伟  武康平  
本文依据拉弗曲线所阐明的道理分析了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中个人所得税对个体行为激励的影响。本文尝试:1)将拉弗曲线应用于政府对个人所得税与转移支付(即负所得税)制度的设计,并思考了这些制度对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与"包容性增长"的意义;2)将个税起征点与补贴初始点引入拉弗曲线,分析了它们变化时对税收、转移支付与产出的影响,以及个税起征点与最优税率、补贴初始点与最优转移支付率之间分别会遵循的关系,并为"差别化"个税起征点与补贴初始点提供易于操作的理论依据。本文发展和深化了拉弗曲线的许多内涵和政策主张,并回答了原有拉弗曲线没有回答的许多问题。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叶晓倩  
回任知识转移扮演着促进跨国公司获取国际经营所需新知识,进而提升竞争能力的关键角色;其过程会受到回任知识特性,回任人员和公司其他人员的知识发送、接受动机、能力,以及转移情景、转移渠道所构成的转移环境的影响。从个体—组织匹配的视角分析,一致匹配使得回任知识对企业可能更具价值,能够提高知识发送、接受动机;组织工作要求与个人能力匹配,在回任知识转移过程中意味着发送、接受知识的双方具有相应的能力;个人需求与组织供给匹配,在回任知识转移过程中意味着转移情景、转移渠道要与回任知识固有特性相匹配。高个体—组织匹配水平有助于回任知识成功转移,其中,一致匹配具有关键决定性作用。基于前述理论框架,本文对S公司驻外人...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赵健宇  李柏洲  袭希  
知识产权契约激励对个体知识创造行为的影响决定组织知识创造的绩效。基于组织激励理论、心理学理论和行为学理论,以知识产权契约激励作为个体知识创造行为和知识心理所有权的前因变量,探讨知识产权契约激励对个体知识心理所有权和知识创造行为的直接影响以及知识心理所有权对知识产权契约激励与个体知识创造行为关系的中介作用。选取上海大众汽车一厂技术中心的研发人员为实证研究对象,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检验R&D知识产权契约激励、附加知识产权激励、知识心理所有权与个体知识创造行为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R&D知识产权契约激励对个体知识创造行为具有正向作用,知识心理所有权对个体知识创造行为产生正向影响,R&D知识产权契约激...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苗海艳  郭丽芳  
知识转移作为知识管理活动的关键环节之一一,其转移效果良好与否直接关系着知识管理活动能否顺利进行行,而个体间知识转移作为转移层次中的核心部分分,对于群体和组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个体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影响个体间知识转移效果的关键因素,建立影响其转移效果因素的解释结构模型(ISM),从中挖掘出影响个体间知识转移效果的表层、中间层和深层因素及各因素的作用层级关系,使个体在今后的实践中可以有重点、分层次地提升知识转移效果,并最终为个体在激烈的知识竞争中占据优势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阳毅  游达明  
通过发展知识领导的整体概念,探讨组织情境中个体知识行为的领导驱动要素和驱动途径。采用便利性抽样方法,有效回收调查问卷313份,应用复回归分析法验证变量间的关系假设。研究结果表明,作为重要的组织情境变量,知识领导对于个体知识获取、知识分享和知识创造均有显著影响,其中激发学习和发挥典范的预测效果最为明显。同时,主动性人格在知识领导与员工知识行为间起到调节作用,知识领导对知识获取的效果,在低主动性员工的身上更为显著,知识领导对知识分享的效果,在高主动性员工的身上更为显著。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李志宏  李军  徐宁  吴鹏飞  
归纳现有的理论与文献,总结出知识转移机会、动机和能力是个体间非正式知识转移成功的三个决定性影响因素。基于社会资本的理论视角,同时整合社会网络理论的基本思想,进行理论模型的构建,就社会资本对个体间非正式知识转移的影响机制进行探索性研究,并从社会资本三个维度分别阐述组织如何有效促进个体间非正式知识转移。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灿辉  安立仁  
基于认知视角探讨了移动互联技术对组织内部个体层面、团队层面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在个体认知层面,移动互联技术更多地表现出其工具性的一面,它改变了人与信息的连接方式,强化了个体的知识共享动机,提升了共享能力,创造出了更多的共享机会,从而促使员工更积极地贡献和获取知识;在团队认知层面,移动互联技术创造出了一个全新的、介于工作和生活之间的情境,它改变了人与人的连接方式,增进了团队成员之间的信任,从而有助于形成高水平的共享心智模型,充分发挥交互记忆系统的作用。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同建  王华  王邦兆  
关键词: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陈春花  
原来是雇员需要了解组织的需求,现在是组织必须了解雇员的需求;过去是成员依赖于组织才可以创造价值,今天是组织要依赖于成员才可以创造价值。急速发展的互联网和悄然兴起的技术革命巨浪般奔涌而来,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击着几乎所有组织,而被冲击的组织,既要沉稳地承受改变的压力和不适,更需要寻找机会努力上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方红  王帅  
关涉生命幸福是知识教育的应然追求,当前知识教育改革虽已取得诸多成就,但在关注个体生命幸福上还存在差距。教育对"知识"的误读,会导致对生命的扭曲,进而可能给个体带来不幸。"知识幸福观"是对知识教育的一种新认识,它不仅实现了物性、功利和威权知识教育机制的转换,而且深化和明确了知识教育"以人为本"的真正内涵。"本真"的知识教育必然是回归生命本性、以个体生命幸福为旨趣的教育。但,这也并不意味着个体生命幸福的所有问题都能通过知识得到完满解决,面对知识,只有恰当地、有限度地表达自己的期望,才能准确地把握实践的方向与任务。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付东普  
基于沟通匹配视角,对个体间知识转移过程相关的媒介选择、认知匹配、吸收能力等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个体间知识转移过程整合模型。认为个体间知识转移绩效受个体认知与媒介选择匹配、知识特征与媒介选择匹配、个体吸收能力及参与知识转移的个体态度的综合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