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366)
- 2023(6504)
- 2022(5453)
- 2021(5063)
- 2020(4001)
- 2019(8644)
- 2018(8406)
- 2017(15783)
- 2016(8195)
- 2015(8675)
- 2014(7898)
- 2013(7374)
- 2012(6297)
- 2011(5600)
- 2010(5549)
- 2009(5189)
- 2008(4621)
- 2007(3648)
- 2006(3098)
- 2005(2701)
- 学科
- 济(24925)
- 经济(24893)
- 管理(24183)
- 业(19912)
- 企(16941)
- 企业(16941)
- 方法(8862)
- 中国(8542)
- 农(8067)
- 财(7470)
- 数学(7134)
- 业经(7091)
- 数学方法(7033)
- 地方(6095)
- 贸(6069)
- 贸易(6059)
- 制(6002)
- 易(5894)
- 农业(5325)
- 理论(5127)
- 银(4984)
- 银行(4978)
- 行(4793)
- 环境(4621)
- 学(4604)
- 技术(4419)
- 务(4411)
- 财务(4398)
- 财务管理(4390)
- 划(4291)
- 机构
- 学院(99163)
- 大学(96021)
- 管理(38443)
- 济(37500)
- 经济(36706)
- 理学(33498)
- 理学院(33166)
- 管理学(32553)
- 管理学院(32373)
- 研究(29262)
- 中国(23188)
- 财(18771)
- 京(18570)
- 科学(17334)
- 财经(14691)
- 中心(14623)
- 江(14605)
- 农(13579)
- 范(13488)
- 经(13445)
- 师范(13364)
- 业大(13191)
- 所(13144)
- 州(12040)
- 研究所(11775)
- 经济学(11598)
- 技术(11438)
- 院(11102)
- 财经大学(11023)
- 北京(10946)
- 基金
- 项目(70645)
- 科学(56817)
- 研究(54518)
- 基金(51047)
- 家(43811)
- 国家(43438)
- 科学基金(38370)
- 社会(35793)
- 社会科(33868)
- 社会科学(33864)
- 省(28839)
- 基金项目(26828)
- 教育(25675)
- 划(23920)
- 自然(23559)
- 自然科(23080)
- 自然科学(23076)
- 编号(22965)
- 自然科学基金(22638)
- 资助(19127)
- 成果(17984)
- 重点(16072)
- 创(16003)
- 发(15828)
- 课题(15678)
- 部(14949)
- 创新(14830)
- 国家社会(14792)
- 制(14710)
- 项目编号(14551)
共检索到1469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王艳霞 周珊
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企业越来越多地在运营管理中引入机器人完成工作,企业在获得技术收益的同时,也面临着处理人机协作带来的挑战。本研究以个人-工作匹配理论为基础,从员工角度构建了人机协作情境对其认知和行为的影响模型。具体来说,本研究探讨了人机协作模式下员工体验到的身份威胁通过个人-工作匹配影响其工作重塑的作用机制,并且通过引入员工对人机协作情境的情感反刍,揭示了上述效应的边界条件。本研究招募了来自不同行业的176名员工,收集了三期数据,经过分析,大部分模型假设得到支持。结果显示,人机协作身份威胁削弱了员工感知到的个人-工作匹配,进而降低了认知重塑,这一效应在员工保持对人机协作情境低水平的情感反刍时表现显著。本研究从微观视角探索了员工对人机协作场景的反应路径,理论上丰富了人机协作的影响机制研究,实践上帮助企业更好地处理人机协作挑战,进而采取更科学的管理策略。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闫培林
工作重塑作为一种员工主动性行为,正日益成为组织行为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以往研究分别探讨了工作重塑对人-工作匹配、工作意义、工作投入的影响,而未对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整合性研究。对263名员工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一个串联中介模型。研究表明:人-工作匹配在工作重塑与工作意义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工作意义在工作重塑与工作投入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工作意义在人-工作匹配与工作投入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人-工作匹配、工作意义在工作重塑与工作投入关系中具有串联中介作用。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马丽
工作和家庭是人们生活中的两个重要领域,当今社会高速发展使得这两个领域的平衡愈显重要。本文基于个人-环境匹配理论,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提出了三维度的工作家庭匹配对工作家庭平衡的影响模型。该模型关注个体、组织、工作和家庭变量的相互作用结果对工作家庭平衡的影响,而不是各个变量的单独作用。结果证明匹配的三个维度与WFC及FWC负相关,与WFF正相关。最后提出了如何平衡员工工作和家庭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建议,从而提高员工生活质量及组织绩效。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陈驰茵 翁灵双
工作场所包容感产生于员工在工作环境中归属和独特价值需求双重满足的情形,它对员工的行为、态度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目前劳动力多样化的背景下,提高员工知觉到的包容感能帮助员工建立积极的工作态度,提高工作表现,继而提升组织绩效。然而,现有研究对其前因形成探究不足,未能体现其内涵及形成过程。本研究立足雇佣身份多样性情境,基于人-环境匹配理论,从匹配的增补型和互补型二类特征入手构建研究模型,分析其中员工工作场所包容感前因与形成机制。进一步地,本研究从组织雇佣身份多样性、组织氛围以及个人身份出发探讨形成机制的边界条件,构建了一个跨层研究模型。本研究基于雇佣身份多样性情境推进了对工作场所包容感形成机制的思考,有助于企业更大程度利用好人力资本,实现可持续发展。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赵慧娟 龙立荣
以华中及华南地区22家企业1000名企业员工为调查对象,比较个人-组织价值观匹配、需要-供给匹配与要求-能力匹配影响工作满意度时的相对效应。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层次回归等方法对收集的839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需求匹配对工作满意度的预测效应最大,价值观匹配对工作满意度具有一定影响,能力匹配对工作满意度没有显著作用,从而揭示了需求匹配对工作满意度的优势效应。研究结果有效拓展了中国背景下的个人-组织匹配研究,并为企业开展有效的匹配管理提供了建议。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苏益南 欧阳晨慧 朱永跃
构建产业工人工作重塑与离职意愿关系的理论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了272份产业工人数据,用SPSS22.0对调查回收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工作重塑中的认知、任务和关系重塑能显著降低产业工人的离职意愿,人-工作匹配部分中介工作重塑三个维度对离职意愿的负向影响;授权型领导在认知重塑和关系重塑影响产业工人离职意愿的过程中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而对任务重塑与离职意愿关系的调节效应则不显著。在实证研究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管理启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博 赵金金
采用问卷调查法,以5家制造企业中338名员工为样本,运用层级回归分析等方法检验挑战性压力对员工工作重塑的影响,以及人—工作匹配的调节效应和促进聚焦的中介效应。结果显示:挑战性压力与工作重塑具有倒U型曲线关系,促进聚焦对上述关系具有部分中介效应,人—工作匹配在挑战性压力与工作重塑关系中具有调节效应,而且挑战性压力与人—工作匹配的交互效应通过促进聚焦的完全中介效应作用于工作重塑。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马丽 杨春江
本文基于个人-环境匹配理论,以科研人员为例,提出了工作家庭匹配和平衡的研究模型,包括三个维度的匹配对工作家庭冲突和促进感知的影响,为工作家庭界面提供了一个整合个体、组织、工作和家庭变量相互作用的研究框架。结果证明,匹配与工作家庭冲突负相关,与工作家庭促进正相关,文章据此提出了相关的人力资源管理建议。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陈希 樊治平 李玉花
针对员工与工作任务的匹配决策问题,首先分析了员工与工作任务匹配的个体因素和协同因素,个体因素涉及工作耐受力、工作持续性和技能任务匹配度等方面,而协同因素涉及协同成本和协同公平性等方面;然后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综合考虑个体与协同因素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并采用基于隶属度函数的加权和方法将多目标优化模型转化为线性规划模型,通过求解该模型,可得到员工与工作任务的合理匹配结果。实例分析表明,本文给出的方法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
关键词:
匹配 个体因素 协同因素 多目标优化模型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林彦梅 刘洪 王三银
弱的工作边界可以实现非工作向工作的渗透,从而有助于员工平衡工作与生活,降低工作压力,但是过弱的工作边界因为非工作向工作渗透过多,反而会引起他们工作压力增加,因此工作边界强度与工作压力之间存在U型关系。然而,在什么条件下工作边界强度与工作压力的关系发生方向性变化,尚无定论。本文基于个人—环境匹配理论,提出员工个人对工作边界强度的偏好与实际工作边界强度的匹配程度在这两者关系中起着决定性的调节作用。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方式,验证了假设,即伴随着工作边界强度的减弱,员工工作压力先减少后增加,拐点处工作边界强度为5.3988(以7点量表来测),偏向于较强的工作边界;当员工的工作边界强度趋近于其偏好时其工作压...
关键词:
工作边界 渗透 个人—环境匹配 偏好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苏方国
针对现有关于高绩效人力资源实践对情感承诺影响的研究结论相互冲突的现状,基于资源保存理论(Conservation of Resources theory,COR)的两个螺旋效应——增值螺旋(Gain Spiral)与丧失螺旋(Loss Spiral),本文通过提供一个研究整合的框架分析高绩效人力资源实践对员工情感承诺的影响机制与边界条件。实证结果显示:高绩效人力资源实践对情感承诺的影响是非线性的,呈现倒U形关系,个人价值观与组织匹配在高绩效人力资源实践与员工情感承诺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个人能力与工作匹配在高绩效人力资源实践与员工情感承诺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揭示了高绩效人力资源实践与情感承诺之间存在复杂的非线性关系,为现有研究贡献了新的知识。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苏方国
针对现有关于高绩效人力资源实践对情感承诺影响的研究结论相互冲突的现状,基于资源保存理论(Conservation of Resources theory,COR)的两个螺旋效应——增值螺旋(Gain Spiral)与丧失螺旋(Loss Spiral),本文通过提供一个研究整合的框架分析高绩效人力资源实践对员工情感承诺的影响机制与边界条件。实证结果显示:高绩效人力资源实践对情感承诺的影响是非线性的,呈现倒U形关系,个人价值观与组织匹配在高绩效人力资源实践与员工情感承诺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个人能力与工作匹配在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许晖 王泽鹏 杨金东
随着“人+智能机器”的新组织形态逐渐成为制造型企业塑造未来发展新动能的关键,知识编排对人机关系重塑的作用愈发明显。如何有效构建和谐、高效的人机关系,实现机器从简单辅助工具到深度协同伙伴的角色转变,不仅关乎生产效率和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更深层次影响社会经济结构、劳动力市场乃至伦理法律体系的演变。本文聚焦人机关系这一核心议题,选取新天钢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开展探索性单案例分析,探讨人机冲突事件触发下制造型企业如何通过知识编排实现人机融合。研究发现:人机冲突的类型识别可以解构为组织维和行业维两个维度,共同触发企业参与人机关系重塑互动过程。知识编排在制造型企业人机关系重塑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知识编排机制:磨合阶段的知识编排机制表现为知识捕获和知识解码;互补阶段的知识编排机制表现为知识整合和知识嵌入;协同阶段的知识编排机制表现为知识重组和知识更新。智能经济时代,企业新型人机关系形态表现为人机融合,其“人机并重”双主体逻辑与现有人机关系研究“以人为主、机器为辅”单主体逻辑相比,在作用主体、知识结构、关键特征与路径模式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本文为重塑制造型企业人机关系提供了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陈晓 张兴贵 张志杰
关于挑战性要求对员工的影响,以往研究存在争议。本研究引入工作要求-资源匹配视角,探究挑战性工作要求(工作复杂性与工作效率要求)与工作资源(社会支持、技能发挥与工作自主性)的匹配度如何影响人岗匹配。本研究搜集了317份员工数据,采用多项式回归和曲面响应分析,发现挑战性工作要求-资源匹配总体上能够提升人岗匹配(员工的要求-能力匹配)。具体而言,发现挑战性工作要求与工作资源(社会支持与技能发挥)的匹配度可以促进员工的要求-能力匹配,而挑战性工作要求与工作自主性的匹配未能显著预测员工的要求-能力匹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赵斌 朱朋 李新建
文章基于个人—组织匹配的视角,从微观层面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幸福感进行了研究。理论推演和514份问卷的实证分析表明,新生代农民工与其工作组织之间的三个匹配维度(价值观匹配、个人需求与组织供给匹配、工作要求与个人能力的匹配)对工作幸福感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感知到的工作意义在此影响关系中具有中介作用;另外,新生代农民工的个人现代性,即个体的价值取向,在该影响关系中有正向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价值观匹配、个人需求与组织供给匹配对工作幸福感的作用关系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