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44)
2023(4293)
2022(3396)
2021(3133)
2020(2642)
2019(5803)
2018(5473)
2017(10945)
2016(5314)
2015(6051)
2014(5886)
2013(5738)
2012(5324)
2011(4809)
2010(5100)
2009(5391)
2008(4230)
2007(3866)
2006(3635)
2005(3523)
作者
(14731)
(11926)
(11688)
(11354)
(7431)
(5685)
(5644)
(4864)
(4443)
(4392)
(4132)
(4009)
(3835)
(3798)
(3658)
(3612)
(3524)
(3519)
(3360)
(3343)
(3042)
(2829)
(2809)
(2708)
(2687)
(2668)
(2666)
(2643)
(2461)
(2385)
学科
(24447)
金融(24447)
(21549)
银行(21549)
(20992)
管理(19160)
(18985)
经济(18962)
(18826)
(16816)
企业(16816)
中国(13695)
中国金融(10874)
(10419)
(8533)
财务(8512)
财务管理(8503)
企业财务(8289)
(8281)
方法(7357)
业经(6651)
数学(6208)
数学方法(6153)
地方(5949)
信息(5556)
理论(5091)
(5002)
(4629)
事业(4471)
产业(4463)
机构
学院(73820)
大学(73731)
(30844)
经济(30105)
管理(29208)
中国(25862)
理学(23983)
理学院(23792)
管理学(23494)
管理学院(23362)
研究(21775)
(18099)
(15188)
(14878)
银行(14689)
(14306)
财经(14148)
金融(14043)
中心(13964)
(13801)
(12714)
人民(11810)
科学(11013)
(10937)
国人(10790)
中国人(10744)
中国人民(10663)
财经大学(10629)
经济学(10458)
(10204)
基金
项目(45842)
科学(35987)
研究(35730)
基金(33754)
(28063)
国家(27816)
科学基金(24622)
社会(23284)
社会科(22256)
社会科学(22253)
(17550)
基金项目(17539)
编号(15843)
教育(15068)
自然(14504)
成果(14174)
自然科(14119)
自然科学(14115)
(13958)
资助(13922)
自然科学基金(13892)
项目编号(11258)
(10491)
国家社会(10051)
重点(9851)
(9762)
(9724)
(9720)
(9657)
课题(9283)
期刊
(31030)
经济(31030)
(26358)
金融(26358)
研究(22463)
(15373)
中国(14645)
学报(9702)
管理(9471)
(8324)
图书(7905)
科学(7507)
财经(7282)
大学(7053)
学学(6496)
理论(6470)
(6116)
实践(6057)
(6057)
情报(6041)
书馆(5215)
图书馆(5215)
经济研究(5162)
财会(4902)
技术(4881)
中国金融(4654)
业经(4635)
农业(4473)
教育(4393)
会计(4146)
共检索到1223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夏建邦  
我国个人金融信息保护存在的问题2017年3月底,央行个人征信系统共收入自然人9.21亿,其中4.42亿有信贷记录,累计为各类机构提供信用报告查询服务40.6亿次。然而,在法律层面上,我国对于个人信息保护缺乏顶层设计,尚未对个人数据保护确权立法,个人信息往往得不到有效的保护。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夏建邦  
我国个人金融信息保护存在的问题2017年3月底,央行个人征信系统共收入自然人9.21亿,其中4.42亿有信贷记录,累计为各类机构提供信用报告查询服务40.6亿次。然而,在法律层面上,我国对于个人信息保护缺乏顶层设计,尚未对个人数据保护确权立法,个人信息往往得不到有效的保护。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张群  
金融审计是指审计署对中央银行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各级审计机关对国有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损益,进行审计监督。金融审计的缺陷是指政府审计机关在对金融机构审计过程中,其揭示金融机构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情况,揭露和纠正违规违法金融业务活动行为,对稳定金融秩序、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服务的职能未能充分发挥的现象或问题。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黄佳军  蒋海  
信息缺陷是金融风险形成的根本原因,其中信息不完全产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信息不对称则通过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途径形成金融风险。金融集聚促进了金融信息的大量集聚,提高了金融主体对信息的认知水平,降低了金融主体间认知水平的差距,提高了信息抽象和编码系统的处理能力,便利了金融信息的传播和扩散。金融集聚通过上述几方面作用,影响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程度,进而影响金融风险的形成。一方面,金融主体对信息平均认知水平的提高以及信息抽象和编码系统能力的提升扩大了金融信息中"知识部分"的比例,但金融信息的大量集聚又会扩大"噪音信息"的比例,因而信息不完全未能消除,系统性金融风险始终存在。另一方面,金融认知水平的普遍...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李瑞缘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消费者隐私权作为金融消费者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民事权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由于实践中金融消费者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在其与金融机构利益博弈的过程中,金融消费者的隐私权屡屡成为博弈的牺牲品。鉴于此,我国法律有必要对此加以规制。但是,目前我国金融消费者隐私权保护机制还存在诸多制度性缺陷。为弥补这些缺陷,将完善相关立法、构建有效的监督机制以及疏通权利救济路径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是今后解决该问题的必经之路。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王楚明  
为什么比例不高的次级房贷会引发美国金融危机,为什么近些年金融危机会脱离实体经济呈现频繁、独立爆发的趋势,金融监管、货币政策、消费模式等因素有一定解释力,但忽略了金融活动中金融信用基础的缺陷与金融危机的内在联系。美国金融危机的逻辑起点就是金融信用基础存在不足,金融信用基础可以简单表述为金融信用产品创造与交易价格变动的基础,是支撑金融资产价格的物质基础,是防范信用风险和遏制现代金融危机的技术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王学群  
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缺陷●王学群我国个人所得税存在税负不公的缺陷。随着第二职业的兴起和人们收入结构的变化,这种缺陷更加突出了。工资、薪金所得的应纳税款实行按月计征,是因为工资、薪金基本上是按月平均发放,采用按月计算的全年税额与采用按年计算的全年税额基本一...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田晓超  
个人金融数据是金融机构开展业务时积累的重要基础数据,涉及金融消费者个人隐私保护。在金融业信息化水平不断加深的背景下,个人金融信息保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近期,笔者对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部分金融机构个人金融信息保护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其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从制度和操作层面加以完善。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现行制度体系不完善。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方面的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董裕平  
针对我国小企业在宽松货币政策环境下融资仍然困难的实际情况,本文分析指出其关键原因在于金融结构存在的缺陷,包括缺少主要面向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小银行机构,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不足,为小企业提供融资的资本市场欠缺等。文章提出在应对危机时期可以加强行政约束使大中型银行为小企业提供信贷支持,长期则必须着力改善金融服务结构来解决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邢会强  
在金融法上,建立在"有效市场假说"和"理性假设"基础上的传统信息披露理论与制度坚持"愈多愈好"的理念,不断要求信息披露义务人披露越来越多的信息,而不顾信息接受者的理解能力和非理性。在当前"信息超载"现象日益严重的情况下,为加强对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的保护,有必要对传统信息披露理论与制度加以改革。这一改革应充分考虑人类普遍存在的非理性因素,要求披露的信息简炼、通俗,有实质内容,应尽量与大众的直觉思维相一致,符合刺激相容原理,并与金融消费者的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相适应。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乔青峰  
随着经济金融全球一体化,中国银行税制存在的问题,尤其是与国际上通行的税制不接轨的矛盾日益突出,影响了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基于此,银行税制改革应以公平和规范为基本目标,以促进金融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符合国际惯例为基本原则,从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方面入手,重点改革完善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税种。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胡立法  唐海燕  
当今世界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对外商直接投资(FDI)有着强烈的需求偏好。中国之所以也对FDI存在着强烈的需求偏好,同中国的资本市场、银行体制、利率体制和结售汇制度中存在的缺陷密切相关。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安彩英  
我国民间金融活动的出现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必然。然而,我国法律并未正视民间金融的积极作用,长期将其置于政府不予认可的"灰色地带"。这种法律制度的缺失,造成民间金融的运作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甚至影响正常的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因此,必须对我国的农村民间金融法律制度加以规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