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87)
- 2023(7006)
- 2022(6019)
- 2021(5588)
- 2020(4740)
- 2019(10713)
- 2018(10979)
- 2017(20209)
- 2016(11086)
- 2015(12002)
- 2014(12084)
- 2013(11454)
- 2012(10366)
- 2011(9312)
- 2010(9478)
- 2009(9116)
- 2008(9207)
- 2007(8019)
- 2006(7338)
- 2005(7006)
- 学科
- 济(38172)
- 经济(38085)
- 管理(35678)
- 业(32479)
- 企(26874)
- 企业(26874)
- 制(16412)
- 财(14558)
- 农(13539)
- 方法(12979)
- 中国(11469)
- 体(11257)
- 数学(10952)
- 数学方法(10776)
- 业经(10684)
- 体制(9600)
- 银(9196)
- 银行(9185)
- 行(8815)
- 农业(8600)
- 税(8383)
- 务(8117)
- 融(8103)
- 金融(8101)
- 财务(8098)
- 财务管理(8070)
- 税收(7885)
- 收(7841)
- 企业财务(7647)
- 地方(7440)
- 机构
- 大学(149840)
- 学院(148065)
- 济(62461)
- 经济(61171)
- 管理(57467)
- 研究(52438)
- 理学(48784)
- 理学院(48251)
- 管理学(47568)
- 管理学院(47261)
- 中国(41882)
- 财(34507)
- 京(31547)
- 科学(29190)
- 所(25819)
- 财经(25347)
- 农(24672)
- 江(24545)
- 中心(24135)
- 经(22906)
- 研究所(22787)
- 业大(20564)
- 北京(19701)
- 范(19397)
- 院(19197)
- 师范(19187)
- 经济学(18914)
- 农业(18663)
- 财经大学(18649)
- 州(18370)
- 基金
- 项目(96488)
- 科学(77062)
- 研究(73257)
- 基金(71176)
- 家(61925)
- 国家(61383)
- 科学基金(53066)
- 社会(48275)
- 社会科(45579)
- 社会科学(45572)
- 基金项目(37279)
- 省(36587)
- 教育(33879)
- 自然(32740)
- 自然科(31987)
- 自然科学(31980)
- 自然科学基金(31436)
- 划(30968)
- 编号(30069)
- 资助(27821)
- 成果(25884)
- 制(24976)
- 部(22202)
- 重点(21931)
- 课题(20722)
- 国家社会(20637)
- 创(20461)
- 发(20047)
- 性(19637)
- 教育部(19552)
共检索到2409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董克用 施文凯
一、清晰产权,统账分离,建立独立的普惠型公共养老金制度改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重点和核心是将个人账户养老金和基础养老金分离,领取基础养老金不再以个人缴费为前提。分离后的基础养老金独立为普惠型公共养老金(零支柱),主要体现在支付端,其由中央和地方两级财政按比例共同承担,达到法定年龄的城乡居民均可领取。同时扩大普惠型公共养老金的来源和规模,将其他社会经济组织、公益慈善组织和个人的资助纳入普惠型养老
关键词:
养老金制度 普惠型 第三支柱 个人账户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张军令 夏兵 兰春玉
基本养老保险、企(职)业年金和个人养老金制度共同构成我国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三大支柱。目前,我国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占比较高,但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发展相对不足。伴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速,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造成短期内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加,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为主的养老体系的可持续性发展面临较大的挑战;第二支柱发展受制于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经济承受能力发展受限;而作为重要补充的商业养老保险制度势必有较大发展空间。从国际经验来看,
关键词:
第三支柱 养老金融 养老金计划 交易账户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范洪敏 刘畅 穆怀中
当前建立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实现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最为关键、最为迫切的是促进“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建设与发展,而测算个人养老金账户适度缴费率和替代率水平是建立和完善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账户的基础。本文根据国民财富养老人口结构分配和三期代际交叠生命周期理论尝试构建了个人养老金账户缴费率模型,同时测算了个人养老金账户缴费率与替代率水平。本文研究发现:2020—2050年个人养老金账户适度平均缴费率水平为4.5%,而提高个人养老金账户投资收益率、适度提高个人养老金账户缴费率、引导居民提前着手建立个人养老金账户等有助于提高个人养老金账户替代率至10%的下限适度水平,甚至达到15%的上限适度水平。
关键词:
个人养老储蓄 第三支柱 缴费率 替代率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焯 姜禹杉
就我国实际情况而言,如何引导个人养老金投资和第三支柱的发展并实现养老金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值得思考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赋予了个人投资选择权,然而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如何从纷繁复杂的养老金产品中选择合适的产品,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国际上有两种方式值得借鉴:一种方式是投资顾问,另一种方式是“产品清单”。然而,
关键词:
第三支柱 重要抓手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郑秉文
<正>主持人语:1994年世界银行出版发行研究报告《防止老龄危机》,向相关国家推荐养老金三支柱理念,倡导三支柱制度架构。三十年来,世界各国养老金体系建设发生了很大变化,三支柱理念受到很多国家的认可。三十年里,中国养老金体系建设从无到有,从一个支柱起步到三个支柱落地,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其实,早在1991年印发的被称为我国养老保险制度里程碑的重要文件《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就提出了三支柱养老保险的理念:逐步建立起基本养老保险与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制度,比世界银行提出的三支柱理论提前了三年。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熊玮
2022年11月,我国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落地,与其他个人商业养老金融业务共同构成我国养老第三支柱,标志着养老第三支柱进入全新发展阶段。面对老龄化加速、居民财富增长与养老需求增加的时代背景,第三支柱的制度性创新在金融领域将开启“个人养老金”的新时代。目前我国养老三支柱发展不平衡,第三支柱亟需发挥潜力,养老信托作为养老金融的组成部分,能够发挥自身制度优势推进第三支柱的发展。研究发现,信托可结合多种养老场景,设置结构多样的信托产品,并针对不同类型的老年人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养老信托产品和服务策略,满足长者、家属与社会多方需求,为服务我国多层次养老金体系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李辰
税收优惠政策是撬动第三支柱养老金发展的重要杠杆。个人养老金制度实施一年多来,参保扩面成效显著,但开户、缴费、投资人数呈“倒金字塔”式减少。本文量化分析参与人获得的税收红利与政府税式支出下的财政承受能力。研究发现:个人养老金税优政策的真正受益范围有限,潜在参保群体中仅有不到8%能享受到税收红利;当前税收优惠形式单一,未向补充养老需求迫切群体倾斜,拉大了群体间待遇差距;税优政策设计缺乏激励性,EET模式下个人养老金的投资收益率与个人福利水平的增进不成正比;当前TEE基准模式下个人养老金产生的政府税式支出对地方财政影响甚微。本文建议:扩大受益范围,将中低收入群体、女性劳动者以及新型就业群体和无业者作为政策重点目标群体;政策设计向重点目标群体倾斜,在优惠形式和缴费限额等方面分类施策;强化税优政策激励性,对扣除社保后年收入低于9.6万元的中等收入群体实行EEE模式,同时建立缴费限额动态调整机制;密切关注国家财政承受能力,建立个人养老金政府税式支出预警机制。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健
一、国内养老金个人账户制度的现状1993年,我国着手建立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提出了个人账户制。1995年,个人账户制开始试点,1997年在全国开始统一实行,2000年后相继在东北三省进行统账结合制度下的分账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张勇 王美今
如何规划一种既能提供合理养老保障水平、又具有财务可持续性的个人账户养老金制度,已成为继"空账"之后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构建具有可继承性的个人账户精算模型,发现当前个人账户制度无法使养老金水平与财务支付能力达到协调。为此,本文在不违背产权私有性和正向激励原则的前提下,通过调整养老金增长率参照系和继承方式对当前个人账户制度进行了改进。实证分析表明,改进模型不仅提高了养老保障水平,而且更具协调性、稳健性和可操作性。
关键词:
个人账户 协调机制 精算等价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钱珍 王晓军 黄顺林
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纷纷对其公共养老金进行改革,将现收现付的融资模式转向部分或完全基金积累制。转变的实质是把养老金的风险从政府和雇主转移到个人身上。为了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以及员工退休后的经济安全,一些国家政府提出为强制个人缴费的账户养老金提供一定的收益担保制度。本文对政府提供的养老金担保的形式和各国经验进行分析,以期为中国的养老金改革提供思路性建议。
关键词:
政府责任 养老金 收益担保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郭林
国内外学者对公共养老金个人账户制度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这主要集中于公共养老金个人账户制度和制度外变量的关系、国际视野下公共养老金个人账户制度的特征和完善与中国公共养老金个人账户的模式选择和制度优化等三个方面。应理性审视对公共养老金个人账户制度研究的已有文献,特别是客观看待中国"个人账户空账"、"养老金缺口"以及"名义账户制度与基金投资"之间关系等问题。公共养老金个人账户制度研究的未来指向是:基于多学科思维,从多要素出发,立足于整个社会经济大系统,作理性科研,逐渐形成"社会保障学科气派"。
关键词:
公共养老金 基金个人账户制 名义账户制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郭林
理论界尚乏对公共养老金个人账户制度实施条件的专门研究。本文在剖析公共养老金基金制个人账户计划(FDC)和名义账户制(NDC)运行机理的基础上,结合典型国家制度变量,对个人账户制度的实施条件进行了分析,进而以这些条件为标准,对中国个人账户制度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转制成本的有效消化、具备基本要素和监管机制较为健全的资本市场、科学的精算机制和信息系统、有效的就业政策是个人账户制度建立所需的基本条件。同时,个人账户制度的规模要与一国国民产出分配结构、总税率、贫富差距状况等经济变量相适应。面对中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的"空账"窘境,名义账户制不失为其一个较为理性的选择。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朱海扬 王璐 宋林
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实行账户制,将为确定所有权的个人长期资金增值提供示范样本,也为资本市场提供新的资金来源。当个人养老金有效进入资本市场后,将使得对资本市场征收所得税成为可能,从而在劳动力和资本两大要素之间调整要素配比有了行之有效的手段。同时,实施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兼顾的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激励政策,使得一部分享受税收延迟的资金不仅回流到资本市场,还带来了个人配比缴费的增量,从而促进资本市场的稳定、财富的有效再分配和普惠型个人养老金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 共同富裕 税收优惠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辰
自社会保障制度诞生以来,以缴费确定型为财务模式的账户养老金一般广泛存在于养老金体系的第三支柱中,少数情况下也存在于第二支柱。智利于1981年建立了个人账户完全覆盖第一支柱的养老金制度,成为全球养老金改革的先驱试验。在智利前后两轮养老金制度改革发展进程中,经历了从完全市场化到逐渐回归政府责任的过程。本文首先梳理账户养老金政府责任的学理基础,进而回顾智利养老金改革历程,剖析“智利模式”将个人账户完全覆盖第一支柱养老金的弊病,继而思考我国第一支柱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政府责任定位,厘清第一支柱养老金未来发展的应然取向,以期提升我国第一支柱养老金的整体制度效能。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中国光大集团课题组
"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要求我们必须加快补齐养老金体系短板,多措并举发展第三支柱。养老金体系建设是个世界性难题,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少子化程度日益加深,迫切需要从完善优化养老保障体系与制度设计、发掘第三支柱养老金发展潜力、畅通养老基金投资渠道等多方发力,为增强全社会养老财富储备、积极应对老龄化夯实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