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17)
- 2023(15786)
- 2022(13425)
- 2021(12402)
- 2020(10591)
- 2019(24222)
- 2018(23901)
- 2017(45967)
- 2016(24905)
- 2015(27710)
- 2014(27670)
- 2013(27136)
- 2012(24857)
- 2011(22352)
- 2010(22320)
- 2009(20835)
- 2008(20598)
- 2007(18583)
- 2006(16073)
- 2005(14052)
- 学科
- 济(103615)
- 经济(103499)
- 业(76786)
- 管理(72658)
- 企(56262)
- 企业(56262)
- 方法(48693)
- 农(48286)
- 数学(42603)
- 数学方法(42101)
- 农业(31741)
- 财(27508)
- 业经(26108)
- 中国(24328)
- 学(22383)
- 制(20174)
- 贸(19798)
- 贸易(19794)
- 易(19280)
- 地方(18640)
- 环境(17717)
- 务(17363)
- 财务(17321)
- 财务管理(17282)
- 企业财务(16440)
- 银(16080)
- 银行(16022)
- 技术(15896)
- 理论(15893)
- 行(15177)
- 机构
- 学院(360853)
- 大学(358428)
- 济(147061)
- 经济(144184)
- 管理(141369)
- 理学(123830)
- 理学院(122554)
- 管理学(120385)
- 管理学院(119760)
- 研究(115799)
- 中国(89110)
- 农(80840)
- 科学(74493)
- 京(73076)
- 财(65754)
- 农业(63226)
- 业大(62301)
- 所(59000)
- 中心(56254)
- 研究所(54062)
- 财经(53326)
- 江(53111)
- 经(48681)
- 范(45333)
- 经济学(44775)
- 师范(44724)
- 北京(44399)
- 州(41935)
- 经济学院(40710)
- 院(40555)
- 基金
- 项目(249432)
- 科学(196081)
- 基金(182815)
- 研究(175679)
- 家(161592)
- 国家(160225)
- 科学基金(137235)
- 社会(113021)
- 社会科(106899)
- 社会科学(106866)
- 省(98551)
- 基金项目(97762)
- 自然(91179)
- 自然科(89097)
- 自然科学(89069)
- 自然科学基金(87500)
- 划(82453)
- 教育(79963)
- 资助(73591)
- 编号(70546)
- 重点(56082)
- 成果(55388)
- 部(55040)
- 发(53272)
- 创(52210)
- 科研(49076)
- 创新(48845)
- 国家社会(47080)
- 计划(46970)
- 课题(46934)
- 期刊
- 济(156802)
- 经济(156802)
- 研究(93875)
- 农(79355)
- 学报(63251)
- 中国(63183)
- 科学(55857)
- 农业(53361)
- 财(51497)
- 大学(47395)
- 管理(46417)
- 学学(45463)
- 融(32819)
- 金融(32819)
- 业经(31323)
- 技术(29373)
- 教育(29355)
- 业(26580)
- 财经(25897)
- 经济研究(23467)
- 问题(22218)
- 经(22110)
- 版(20254)
- 技术经济(17502)
- 科技(17056)
- 业大(16870)
- 统计(16756)
- 资源(16597)
- 理论(16379)
- 世界(16243)
共检索到5099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郭清卉 李昊 李世平 刘丽
农户的亲环境行为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业环境污染,为改善农业环境,探寻农户实施亲环境行为的原因所在,将农户环境污染感知、环境关心和社会规范加入规范激活理论框架对其进行拓展,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和层次回归模型,利用陕西、山西、甘肃、安徽和江苏5省的实地调查数据,对农户的亲环境行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户的亲环境个人规范、环境污染感知和环境关心均可对其亲环境行为产生直接的正向影响,且个人规范对行为的影响程度最大;结果意识、责任归属、农户的环境污染感知和环境关心均可对其亲环境的个人规范产生直接的正向影响,且其影响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结果意识、责任归属、环境污染感知和环境关心;农户的环境污染感知和环境关心可同时对其亲环境行为产生直接和间接影响作用,而结果意识和责任归属仅可对其亲环境行为产生间接影响作用;社会规范可正向调节个人规范对农户亲环境行为的影响。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丽丽 张晓杰
基于S市407名居民的调查,根据计划行为理论和规范激活理论构建城市居民参与环境治理行为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对城市居民参与环境治理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行为态度、主观规范、个体规范对城市居民参与环境治理行为意向存在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且影响程度依次递增;主观规范通过个体规范及感知行为控制对城市居民参与环境治理行为意向产生间接正向影响;结果认知正向影响行为态度及主观规范。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薛彩霞 李桦
在将环境知识分为系统知识、行动知识和效用知识的基础上,利用秦巴山区498户茶农的调查数据,运用Bootstrap方法探讨社会规范情境下环境知识、环境能力对农户亲环境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规范在系统知识影响农户减少污染行为过程中,以及在行动知识影响农户减少污染行为和改善环境行为过程中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环境能力在行动知识影响农户减少污染行为和改善环境行为的过程中发挥正向中介作用;社会规范在行动知识通过环境能力影响农户减少污染行为和改善环境行为过程中的调节效应为正。由此提出政府应全面提高农户的环境知识和环境技能,并塑造亲环境的社会规范。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清卉 李世平 李昊
为深入研究社会规范对农户亲环境行为的影响,从社会规范一致和冲突的双重视角出发,利用山西、陕西、山东、甘肃、安徽和江苏6省1 241份农户调查数据,通过ordered probit模型、ordered logit模型和层次回归方法对描述性社会规范和命令性社会规范在农户亲环境行为中的影响作用进行分析与验证,结果表明:1)当描述性社会规范和命令性社会规范一致时,二者均会直接促进农户对亲环境行为的实施,同时二者还可互为调节变量促进彼此对农户亲环境行为的正向影响。2)当描述性社会规范和命令性社会规范冲突时,描述性社会规范会对农户亲环境行为产生直接促进作用,而命令性社会规范则对农户亲环境行为不产生直接影响或影响不大。3)无论是在描述性社会规范和命令性社会规范一致亦或冲突的情境下,感知行为控制和亲环境行为认知均可促进农户对亲环境行为的实施。据此提出制定合理的亲环境行为实施标准、设立"亲环境行为实施模范户"等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红娟 屈彤彤
生态文明建设对企业员工的生态环境行为提出了要求。从企业员工自身出发,以规范激活模型中的后果意识、责任归属和个人规范为基础,增加媒介使用与主观规范变量,构建企业员工生态环境行为影响因素的理论研究模型,通过收集410份有效问卷,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得到:1)个人规范、后果意识以及媒介使用可以直接正向影响企业员工生态环境行为,且其影响作用依次减弱;2)媒介使用会直接正向影响企业员工的后果意识、责任归属及主观规范,而后果意识、责任归属及主观规范又可以直接正向影响企业员工的个人规范;3)媒介使用既可以通过后果意识间接影响企业员工生态环境行为,也可以先通过影响后果意识、责任归属以及主观规范,再影响个人规范,进而影响企业员工生态环境行为,且媒介使用的间接影响作用大于其直接影响作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建华 马玉婷 吴林海
基于河南、山东、江苏、浙江、黑龙江等5个典型农业生产省份100个行政村986个样本农户的调查,以计划行为理论为理论支撑,结构方程模型为分析工具,深入探讨了农户农药施用行为的传导路径,并分析了影响农户规范施药行为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知觉行为控制、行为目标、行为态度和主观规范与农户规范施药行为呈显著正相关,其中,知觉行为控制对其规范施药行为的影响最大,其次为行为态度。基于此,文章提出,政府应为农户提供针对性的农药施用相关知识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农户对规范施用农药的认知水平,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农户施药行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付少雄 赵安琪
隐私保护政策是应对移动健康市场中个人信息滥用及泄露问题的核心举措,现有研究对健康APP中隐私保护政策的关注较少,缺乏面向健康APP隐私保护政策文本的专门解读。文章以5类代表性健康APP为例,以《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为框架,对其隐私保护政策进行内容分析。研究发现: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政策未明确违规处罚措施;健康APP的隐私保护政策多数未达到个人信息安全的规范标准;健康APP企业较少设立单独的用户隐私团队或部门;未成年信息保护是国内健康APP隐私保护政策中的薄弱环节。应制定面向隐私权保护的系统性法律法规,确保隐私保护政策法律法规的底层实施,构建企事业单位隐私保护组织与制度,细化未成年隐私保护政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石志恒 张可馨
[目的]当前农村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突破农户绿色生产“高意愿低行为”困境,对促进农村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利用甘肃省649户问卷调查数据,采用有序Logit回归模型,以及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检验方法,基于农户“经济人和社会人”的双重身份属性,探讨资源禀赋、社会规范对农户绿色生产意愿与行为悖离的影响。[结果](1)资源禀赋差异是导致农户意愿与行为不一致的根源问题,软化资源禀赋约束有利于实现农户绿色生产意愿向行为的转化,其中有机肥代替化肥补贴、水利设施完善程度、加入农村合作社、村民之间的信赖关系对抑制农户绿色生产意愿与行为悖离均存在显著作用。(2)个体特征中,户主年龄对农户绿色生产意愿向行为的转化存在负向的干扰作用,党员身份对影响农户绿色生产意愿与行为悖离具有负向显著作用。(3)社会规范、个人规范均对农户绿色生产意愿与行为悖离产生负向显著影响,而社会规范对农户绿色生产意愿与行为悖离的影响以直接效应为主,可通过个人规范间接负向作用于农户绿色生产意愿与行为悖离。(4)社会规范在经济资本、物质资本、社会资本与农户绿色生产意愿与行为悖离关系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结论]为有效实现农户绿色生产意愿与行为的统一,在农业环境政策的制定中应强调不同农户之间的禀赋差异,同时要注重发挥社会规范作用,积极引导农户向绿色生产行为的转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石志恒 张可馨
[目的]当前农村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突破农户绿色生产“高意愿低行为”困境,对促进农村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利用甘肃省649户问卷调查数据,采用有序Logit回归模型,以及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检验方法,基于农户“经济人和社会人”的双重身份属性,探讨资源禀赋、社会规范对农户绿色生产意愿与行为悖离的影响。[结果](1)资源禀赋差异是导致农户意愿与行为不一致的根源问题,软化资源禀赋约束有利于实现农户绿色生产意愿向行为的转化,其中有机肥代替化肥补贴、水利设施完善程度、加入农村合作社、村民之间的信赖关系对抑制农户绿色生产意愿与行为悖离均存在显著作用。(2)个体特征中,户主年龄对农户绿色生产意愿向行为的转化存在负向的干扰作用,党员身份对影响农户绿色生产意愿与行为悖离具有负向显著作用。(3)社会规范、个人规范均对农户绿色生产意愿与行为悖离产生负向显著影响,而社会规范对农户绿色生产意愿与行为悖离的影响以直接效应为主,可通过个人规范间接负向作用于农户绿色生产意愿与行为悖离。(4)社会规范在经济资本、物质资本、社会资本与农户绿色生产意愿与行为悖离关系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结论]为有效实现农户绿色生产意愿与行为的统一,在农业环境政策的制定中应强调不同农户之间的禀赋差异,同时要注重发挥社会规范作用,积极引导农户向绿色生产行为的转化。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敏祥
由于目前农户信用分析不规范、不科学,造成农村信用社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难以把握和操作,这也是影响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积极推广的重要制约因素。对农户信用分析进行理论探讨和规范化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信用贷款 信用指标 评估标准 规范化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石志恒 张可馨
为探究缓解当前农业环境污染现状的解决之道,利用甘肃省644户微观调研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资源禀赋、社会规范对农户绿肥种植意愿与行为悖离的影响,并基于资源禀赋异质性视角探讨社会规范在影响农户绿肥种植意愿向行为转化中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农户资源禀赋水平的提升可以有效抑制悖离现象。2)社会规范中,价值引导、互动内化和制度规范均负向作用于农户绿肥种植意愿与行为的悖离,可有效促进农户绿肥种植意愿向实际行为转化与落实。3)资源禀赋异质性下,社会规范仍对农户绿肥种植意愿与行为悖离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其中价值引导在高禀赋家庭中发挥的作用大于低禀赋家庭;互动内化中亲戚邻居采取绿色环保的生产方式对低禀赋家庭影响较大,朋友是否采取绿色环保的生产方式对高禀赋家庭行为有重要影响;制度规范中政府农业面源污染行为的处罚措施对低禀赋家庭的约束作用更强,政府专业化生产补贴对高禀赋家庭的激励作用更大。建议要重视因禀赋差异引起的农户不同生产行为,对低禀赋群体应采取对应机制。同时要加强社会规范的引导作用,鼓励农户积极参与到绿肥种植的实践中。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何有幸 黄森慰 陈世文 黄可扬
为探究环境政策对农户生活垃圾分类意愿的影响机理,本文整合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和计划行为理论,运用闽、徽、陕三省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环境政策能够提升农户生活垃圾分类意愿,具有多种环境政策获知途径的农户其意愿提升幅度最高,而单一环境政策获知途径间提升作用差异不大。相较于非项目村,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村的农户生活垃圾分类意愿受环境政策影响强度更大。环境政策通过影响社会规范中介因子和价值认知中介因子进而影响农户的生活垃圾分类意愿,且社会规范的中介效应比价值认知高,从而证明环境政策的行为导向较之观念导向更明显。此外,家庭废纸产生量使得环境政策知悉对农户生活垃圾分类意愿的促进关系存在转折点,当家庭年平均废纸产生量超过24斤(1斤=0.5千克)时,两者影响关系不再显著。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海二
非规范行为是股票市场风险的重要来源,但其较强的隐蔽性增加了识别和防范的难度。为此,有必要运用大数据技术,对股票交易的数量、时间和价格三个变量及其组合进行精准分析,找到引起异常交易的源头并进行预警,提高非规范行为的识别概率;同时对行为主体的证券账户和银行账户信息进行分析,对手机号码、虚拟账户、IP地址等信息进行数据挖掘,形成交叉验证,对非规范行为进行追踪。从事非规范行为的市场主体通常会隐蔽自己的行为和身份,可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行为分析和交易复盘,进而为市场主体"画像"。推广运用大数据技术以规制股票市场非规范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苏毅清 覃思杰 舒全峰
政府主导、自由市场与农户自组织三种制度路径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中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这可能导致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集体行动难以被激活。本文基于嵌套制度体系分析框架剖析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福绵区生猪养殖粪污治理的案例,揭示了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集体行动的具体激活机制。研究发现:政府主导、自由市场与农户自组织三种制度路径的融合,需要以制度路径与治理情境的匹配为前提条件,由此实现以不同制度层级规则互动为本质的制度路径融合。不同制度层级规则的互动使嵌套制度体系获得结构上的稳定性与应对冲击的韧性,进而改善影响集体行动的关键要件,并最终实现集体行动的激活。基于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集体行动的激活机制,本文进一步提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集体行动的激活机制是由“制下市场”这一制度模块单元所驱动的。因此,无论具体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情境如何,实践中只有成功构建“制下市场”制度模块单元,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集体行动才有望得到激活。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米晓文
人民银行怀化市中心支行对辖区5县的调查显示,受各金融机构信用户评级标准和结果不一、指标设置和风险机制不健全、管理滞后等因素的影响,信用户违约率和贷款不良率出现"双高"现象,影响了农户贷款的发放,应予以关注。基本情况各金融机构评定标准不一。2014年10月末,5县参与农户信用评级的金融机构有3家,分别为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和辖内农村信用社,参与评级农户38.09万户,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网络嵌入与声誉激励对农户亲环境行为的影响研究
农业保险制度的环境经济效应——一个基于农户生产行为的分析框架
农户行为理论分析框架下宅基地流转主体特征与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经济体制与农户行为——一个理论分析框架及其对中国农户问题的应用研究
从意愿到行为:信息获取对农户亲环境行为的影响
信息传播培养理论视域下的农户亲环境行为研究——对甘肃省19个县(区)542农户的调研分析
耕地经营规模对农户亲环境行为的影响
基于演化博弈模型的林业碳汇激活控排企业环境、社会和治理功能的影响机制分析
基于MA框架的农户生产行为环境影响机制研究——以河南省传统农区为例
农户农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市场有效性分析——基于农地市场的分析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