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336)
2023(3188)
2022(2244)
2021(2296)
2020(1692)
2019(4040)
2018(4109)
2017(5479)
2016(4444)
2015(5117)
2014(5261)
2013(4363)
2012(4046)
2011(3777)
2010(3968)
2009(3122)
2008(3020)
2007(2798)
2006(2555)
2005(2384)
作者
(10462)
(8555)
(8444)
(8263)
(5404)
(4128)
(4121)
(3459)
(3242)
(3167)
(2969)
(2873)
(2850)
(2838)
(2767)
(2684)
(2682)
(2616)
(2577)
(2365)
(2292)
(2281)
(2125)
(2052)
(1949)
(1917)
(1888)
(1887)
(1861)
(1818)
学科
教育(18220)
中国(8931)
理论(5543)
教学(5493)
(5021)
(4452)
经济(4444)
管理(4383)
(3422)
发展(3332)
(3210)
(3209)
改革(3140)
思想(3032)
研究(3018)
高等(2991)
政治(2921)
(2791)
思想政治(2774)
政治教育(2774)
治教(2774)
教育改革(2773)
德育(2752)
学校(2480)
(2473)
学法(2463)
教学法(2463)
(2422)
计算(2289)
算机(2254)
机构
大学(53700)
学院(48346)
教育(26101)
研究(21963)
(18342)
师范(18240)
师范大学(15357)
科学(13725)
(13412)
(11168)
技术(10883)
职业(10445)
研究所(10266)
教育学(10000)
管理(9560)
北京(9410)
中国(9264)
(9124)
(8957)
中心(8706)
经济(8439)
理学(8130)
(7927)
理学院(7858)
(7666)
管理学(7429)
教育学院(7325)
管理学院(7316)
职业技术(7110)
(6811)
基金
项目(30118)
研究(28268)
科学(25337)
教育(22260)
基金(18383)
(15857)
国家(15565)
成果(14782)
社会(14337)
编号(14241)
(14002)
课题(13610)
(13380)
社会科(13244)
社会科学(13243)
科学基金(12310)
(11882)
规划(9513)
重点(8724)
项目编号(8651)
(8633)
基金项目(8602)
研究成果(8217)
(8126)
(8118)
年度(7778)
(7703)
教育部(7541)
(7400)
(7219)
期刊
教育(43727)
研究(25201)
中国(21292)
职业(10390)
学报(8688)
(8580)
经济(8580)
技术(7853)
大学(7257)
技术教育(6809)
职业技术(6809)
职业技术教育(6809)
(6694)
科学(6555)
学学(5050)
高等(4802)
成人(4629)
成人教育(4629)
农业(4569)
(4535)
高等教育(4272)
(4249)
论坛(4249)
(3783)
职教(3531)
发展(3523)
(3523)
比较(3337)
教研(2804)
高教(2804)
共检索到849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何凡  张克中  
本文探讨了个人禀赋外在特征对学生学业表现的影响。结果显示,个人禀赋更好的学生获得了更高的成绩回报。教师态度是影响二者关系的重要机制,相比禀赋较差的学生,个人禀赋更好的学生受到更多的教师关注与表扬,导致教育资源分配不平等。进一步发现,女生和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学生受到的影响更大,但公共教育资源投入的增加能够缓解个人禀赋带来的影响。本文结论对完善青少年人力资本积累干预措施和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熊艳艳  刘震  周承川  
降低教育不平等是世界各国政府和社会关注的民生问题,不但在社会学和教育学界一直备受关注,在经济学界近年来也成为研究热点。本文旨在通过评述有关教育不平等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从初始禀赋、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育扩展三方面阐明它们对教育不平等的影响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目前该领域研究的主要问题以及可继续研究的方向。对导致教育不平等的根源的研究,有利于政府切实具体地从各因素入手来减少教育差距、增加教育公平,从而减少收入差距、促进经济发展,这对保障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小兰  
刘小兰以《超越知识不平等的教育平等》为命题, 认为“教育平等”的实质是知识的平等。文中指出, 知识的世俗性、对知识的控制、对知识的分层是制约教育平等达成的主要障碍。消除这些障碍需要确立课程知识设计的公平观、创造一个多样化的知识环境、注重个体默会知识的发展。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赵家悦  郜栋玺  
本文基于银行业在我国金融资源配置方面举足轻重的地位,梳理了银行业结构作用于城乡收入不平等背后的重要路径,并采用我国2009—2018年省级平衡面板数据,对这一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以中小银行为主的银行业结构与我国城乡收入不平等之间呈现非线性关系。但二者关系在不同区域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其中东、西部地区分别存在显著的正、负向线性效应,而中部地区则存在非线性效应。进一步考察发现,这一地区异质性主要来自要素禀赋结构的差异,即当要素禀赋结构为劳动禀赋占优时,中小银行发展能够有效缓解收入不平等;而当资本禀赋占优时,中小银行发展反而会加剧收入不平等。本文结论揭示了不同要素禀赋结构下银行业结构作用于收入不平等的差异性,对于缓解我国当前城乡收入差距问题进而实现共同富裕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谢金辰  卢春天  
依托教育分流体系,将人口负担变为人力资本优势是世界各国构建“公平而有效率”教育机制的普遍举措。采用2018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的数据,探究教育分流程度与学业成就及其不平等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各国的比较分析中,中国教育体系的分流化程度偏高,技术选择与政策选择是形塑中国高分流水平的首要因素。教育分流程度正向预测了学业成就,倍增效益在综合制中高于分轨制,随学生学业水平的上升而先降后增。扩大教育分流程度有助于弥合学业成就不平等,削减效益在分轨制内高于综合制,随学生学业水平的升高呈U型分布。因此,要通过坚持以分轨制为主、兼容综合制之长、关注弱势群体在分流中的不利地位、合理布局教育资源等措施达到构建公平而有效率教育分流目的。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吕寿伟  
当今社会,教育改变命运的功能愈加显著,而不平等的教育边界的存在则使教育的这一功能成为社会对部分人的偏爱。教育边界的产生源于先赋性的教育制度安排与后致性的社会分类的共谋,而自我的类别化、群体排斥以及不平等边界的正当化机制则使已生成的边界获得进一步强化,从而使教育不平等的基础从对教育权益占有的外在显性表现,转向了以身份为标记的内在的、隐性的深层根源。被标签化了的身份的错误建构使教育不平等成为完全而持久的教育不平等。对不平等边界的消除企图通过身份模式以根除社会偏见得以实现是表面的,也是天真的,而基于地位模式的参与平等理念则为教育平等的实现带来了曙光。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于良芝  
个人信息世界是作为信息不平等研究(特别是其整体性研究)的基础性概念而提出的。这一概念提出的背景是现有信息不平等研究采用的逻辑起点具有局限,其经验数据基础是访谈调研收集的有关40位城乡居民常规信息实践的录音誊写数据,其形成过程是针对这些数据所做的定性(质化)分析。本文主要阐释了从这一分析过程中得出的概念要素(个人信息世界的内容、动力、边界)的含义,给出了个人信息世界的正式定义,并展望了个人信息世界概念对信息不平等研究的可能贡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白雪梅  吕光明  
研究教育与收入不平等之间的关系并非新的话题,很早以前就有学者关注这一问题。早在17世纪,威廉·配第就倡导教育的收入平等化作用。19世纪,美国公共教育之父霍瑞斯·曼(Horace Mann)提出,为了社会公平和扶助贫困,政府应该加强穷人的教育。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增长理论与经济发展理论的新进展以及新数据的出现,学术界对收入分配问题的研究兴趣又开始增加,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收入分配状况的决定因素和动态变化上。其中,作为人力资本重要的积累形式——教育与收入不平等之间的关系问题自然成为经济学界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从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两个方面总结和评述近年来教育与收入不平等之间关系的研究。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赖德胜  
教育是决定收入分配的重要因素。教育扩展与收入不平等变动之间存在着倒U型关系,即在教育扩展初期,收入不平等会扩大,只是到教育扩展后期,收入不平等才会缩小。49个国家的数据验证了这一假设。这种倒U型变动是教育扩展之扩张效应与抑制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扩张效应源自教育供给小于教育需求所导致的不同水平教育者之间工资差距的扩大,而抑制效应则源自教育供给大增之后的竞争效应和渗漏效应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白雪梅  
教育对收入不平等有着重要的影响。多数研究认为,教育水平的提高会降低收入不平等程度,教育不平等会加剧收入不平等程度。本文利用中国1982~2000年的数据对中国的经验研究表明,教育与收入不平等之间不仅存在密切关系,且这种关系比较稳定;教育的不平等会加剧收入的不平等;尽管不能拒绝平均受教育年限和收入不平等程度之间的倒U型关系,但现阶段中国正处于倒U型曲线顶点左侧,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增加不是降低而是提高了收入的不平等程度。这个结果与中国劳动力市场两重属性下工资压缩效应表现较弱有关。上述结论对收入分配政策和教育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徐舒  
本文建立了一个基于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的一般均衡模型,表明教育回报率的变化是引起我国劳动者收入不平等扩大的重要原因。基于该模型的进一步推导分解出了教育的要素回报效应与要素结构效应,前者拉大了收入不平等,后者降低了收入不平等,但总效应仍然是收入不平等的扩大。利用基于RIF回归的分解方法,本文验证了上述理论预测与实际数据的高度一致性。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晓东  
教育作为获取人力资本的重要渠道之一,其对居民收入水平具有重要影响。文章从机会平等视角探究教育对我国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测度结果表明:我国居民由教育因素引致的收入不平等占总收入不平等的比重为50.87%,且该比重系数存在显著的年龄异质性;在我国居民教育引致的收入不平等中,不合理成分占44%左右,该部分不平等主要受家庭背景、社会环境、个体特征等个体不应为之承担责任的环境因素影响;在全部环境因素中,家庭文化因素的贡献份额高达42.94%,家庭经济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次之(分别为23.50%和23.36%),剩余的10.20%则归因于个体特征因素。研究结论为实现共同富裕、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相关政策实施提供了理论支撑和事实依据。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晓东  
教育作为获取人力资本的重要渠道之一,其对居民收入水平具有重要影响。文章从机会平等视角探究教育对我国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测度结果表明:我国居民由教育因素引致的收入不平等占总收入不平等的比重为50.87%,且该比重系数存在显著的年龄异质性;在我国居民教育引致的收入不平等中,不合理成分占44%左右,该部分不平等主要受家庭背景、社会环境、个体特征等个体不应为之承担责任的环境因素影响;在全部环境因素中,家庭文化因素的贡献份额高达42.94%,家庭经济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次之(分别为23.50%和23.36%),剩余的10.20%则归因于个体特征因素。研究结论为实现共同富裕、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相关政策实施提供了理论支撑和事实依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林杰  
经过2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我国人民总体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但随着利益分化程度的加深,社会上同时产生了新富层与贫困层。合理的收入差距能创造出一套激励机制,有效促进经济发展效率的提高。而我国现行分配秩序不甚完善,存在大量非正常收入,主要社会财富流向高...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韩颖  孙早  
依据中国老龄化进程加速推进的特征事实,从家庭微观决策的视角入手,构建了一个研究家庭养老负担、教育影响收入不平等的理论框架。结合中国微观调查数据,经研究发现:家庭代际间向上收入转移水平的提高能够通过提升劳动力人力资本水平,进而缓解收入不平等;家庭教育投资与收入不平等间的关系取决于教育成本,当教育成本较高时,家庭教育投资水平的提高会显著加剧收入不平等,当教育成本处于较低水平时,家庭教育投资的提高会显著缓解收入不平等。政府应加大力度鼓励建立健全家庭养老保障机制,降低教育成本,提高教育回报率,激励家庭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增加高技能劳动力供给,进而缓解收入不平等,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