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72)
- 2023(9695)
- 2022(7766)
- 2021(7373)
- 2020(5805)
- 2019(13500)
- 2018(13661)
- 2017(26451)
- 2016(14602)
- 2015(16275)
- 2014(16620)
- 2013(15963)
- 2012(14730)
- 2011(13412)
- 2010(14081)
- 2009(12803)
- 2008(12619)
- 2007(11415)
- 2006(10472)
- 2005(9740)
- 学科
- 济(57365)
- 经济(57300)
- 管理(44507)
- 业(37662)
- 企(31875)
- 企业(31875)
- 方法(24932)
- 数学(21428)
- 数学方法(20825)
- 中国(16931)
- 农(16861)
- 财(14392)
- 理论(13550)
- 业经(13434)
- 学(12775)
- 环境(12693)
- 制(12338)
- 银(11388)
- 银行(11384)
- 策(11234)
- 行(10985)
- 农业(10658)
- 地方(10615)
- 贸(10411)
- 贸易(10400)
- 易(10120)
- 融(10047)
- 金融(10046)
- 和(9825)
- 划(9656)
- 机构
- 学院(202444)
- 大学(200386)
- 济(81475)
- 经济(79442)
- 管理(78604)
- 理学(66423)
- 理学院(65785)
- 研究(65133)
- 管理学(64335)
- 管理学院(63982)
- 中国(52755)
- 京(42422)
- 财(41431)
- 科学(37520)
- 江(33615)
- 中心(31588)
- 所(31423)
- 财经(31098)
- 经(28003)
- 研究所(27868)
- 范(27850)
- 农(27756)
- 师范(27626)
- 北京(27342)
- 州(26815)
- 业大(25778)
- 经济学(24334)
- 院(24007)
- 技术(22890)
- 财经大学(22751)
- 基金
- 项目(126183)
- 科学(99710)
- 研究(97912)
- 基金(89408)
- 家(75947)
- 国家(75277)
- 科学基金(65560)
- 社会(59941)
- 社会科(56822)
- 社会科学(56813)
- 省(50300)
- 教育(47511)
- 基金项目(44948)
- 编号(42225)
- 划(41982)
- 自然(41115)
- 自然科(40155)
- 自然科学(40147)
- 自然科学基金(39402)
- 资助(38320)
- 成果(35882)
- 课题(30239)
- 重点(28504)
- 部(27816)
- 发(27083)
- 创(26221)
- 项目编号(25587)
- 年(25219)
- 性(24678)
- 教育部(24430)
共检索到3195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刘飞 周飞
随着居民碳排放量的增加,推动公众参与碳减排、形成全社会绿色生活方式,对实现“3060”目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全国多地政府、企业和银行纷纷“试水”个人碳账户,对个人碳普惠的探索持续深入。从主导力量看,个人碳普惠可分为政府主导型、企业主导型和银行主导型;从激励方式看,低碳行为主要有商业激励、政策激励和交易激励三种模式;从实践领域看,碳普惠主要集中在出行、生活、消费、公益等领域。个人碳普惠的理论根源是20世纪末英国提出的个人碳交易设想,其核心在于通过个人碳配额实现全社会整体碳排放量下降,但强制性的个人碳约束实践在欧洲并未收到预期效果,越来越多的个人碳政策开始由碳排放约束转向碳减排激励。目前,我国个人碳普惠发展面临顶层设计缺失、碳普惠市场机制不畅、理论研究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个人碳减排的价值实现。下一步需要在完善碳普惠制度建设、统一碳普惠平台、优化碳普惠激励及核算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安丛梅
数字普惠金融被视为解决弱势群体融资问题的重要途径,但其在农村发展的理论机制与实践模式尚缺乏深入探讨。文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立足于中国农村语境下的金融实践,从金融机构视角出发,探究并总结了传统农商银行与互联网银行在农村开展数字普惠金融的模式,并分析了模式背后的底层逻辑、运行机制和特点。文章认为传统农商银行开展的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是基于“社会网”的社会逻辑,并形成了“特色数据+精细化”特点的发展模式;而互联网银行在农村开展的数字普惠金融是基于“互联网”的技术逻辑,并形成了“大数据+规模化”特点的发展模式,基于此,两类银行在农村金融中的数字化应用及对普惠金融的侧重是不同的。文章最后从金融机构及政府的角度提出在中国农村推广与应用数字普惠金融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刘小年
本文运用马克思的人性思想对农民工市民化进行了共时性研究。分析发现:农民工市民化是农民工在城乡二元结构下,利用经济现代化的动力,根据国家政策,与城市相互交换,实现发展,由农民变成市民的;它受到了农民工的市民化意愿和能力、城市的市民化需求及容量的约束,在理论上具有平衡、主观、自利三种基本模式;实践中的农民工市民化,在整体上由于城市长期自私自利处于非均衡格局,造成了人的城市化滞后于地的城市化的不利后果。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本文提出需要针对性采取推进城乡一体化、突出农民工发展主题、探索平衡的市民化模式、创新市民化容量问题解决方案及遵循有规划的渐进主义原则等措施。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白钦先 马留赟
普惠金融的理念与理论深深地植根于中华文化文明,普惠金融的发展理念、最高宗旨与终极目标同中国国家最新发展理念高度契合。本文提出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国金融同资本化下的金融同中有异、异中有同,重点阐述普惠金融作为一种共享的金融发展方式,如何与中国国家最新发展理念的创新与共享相契合,同时指出了普惠金融的未来政策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
普惠金融 理论 实践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秦昌才 黄泽湘
本文以一个微观实例剖析了三种碳排放责任——生产者责任、消费者责任和共同责任的理论实质。通过比较说明了共同责任的合理性;提出了按照增加值占净产出的比例来分配碳排放责任的共担责任模式,并从理论与实践两个角度论证了此模式的合理性、可行性和有效性。针对责任共担软约束的局限,建议应做植入法律义务或产权的制度安排。
关键词:
碳排放 消费者责任 生产者责任 共同责任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靖国
发展普惠金融要实实在在满足公众金融需求公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要求普惠金融从公众需求出发。G20的普惠金融指标体系把使用情况作为最重要的一部分,因为这是普惠金融工作的出发点和重要检验标准。被公众使用了,才说明我们的工作方向正确,推动有力,提高了公众的获得感,满意度才会高。因此,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这项工作要把解决群众实际金融需求落到实处。制订发展计划要充分考虑公众的客观需求。普惠金融必须坚持覆盖面、可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朱兆文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普惠金融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普惠金融。2015年,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国务院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下称《规划》)。重庆作为全国城乡统筹发展改革试验区,如何结合重庆典型的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特点,落实好规划,推动重庆普惠金融全面持续发展,对助推重庆城乡统筹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
普惠金融 针对性 金融业 服务对象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高步安 徐家庆
创新发展碳普惠机制不仅能够对碳交易市场起到良好的补充作用,支持多层次碳市场体系建设,而且能够激发小微企业和个人主动减排意愿,对“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深远价值。据此,文章首先全面审视碳交易市场体系发展进展及其存在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探讨碳普惠对碳交易市场体系的补位作用;其次,从国家和地方层面的政策形势与发展导向出发,整体把握碳普惠发展的基本态势和运行逻辑;然后,根据现有实践梳理出碳普惠发展的三种主要模式及其具体发展情况;最后,根据对实践情况的总结以及对行业发展的理解,识别出当前碳普惠机制创新发展面临的现实挑战,并提出进一步发展建议,以期为行业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马绍刚 冯丝卉
"普惠金融"这一理念一经提出就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大量的实践及研究表明,普惠金融可有效推进经济增长、维护金融稳定、促进社会公平。在实践中,如何兼顾金融机构盈利的需要和弱势群体的基本金融需求成为制约普惠金融发展的一大难题。为此,世界各国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模式,如巴西等国的代理银行模式、肯尼亚的移动支付模式等。本文对普惠金融国际实践的主要模式进行了总结和比较,并对我国发展普惠金融提供了一定启示。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陈建伟 陈银娥
普惠金融既注重资金的投入效率,又注重资金的风险防控,是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一种重要手段。但其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着一些问题:一是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金融服务成本高,金融供给难以满足公众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二是金融扶贫对象识别出现偏差,扶贫资金使用的精准度不高;三是普惠金融组织的职能定位不明确,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四是普惠金融组织风险防范不够,资金融通渠道狭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制度的约束;五是贫困农户内生动力不足。针对这些问题,我国政府应进一步完善普惠金融组织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金融服务提供方式,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构建普惠金融精准扶贫风险防范机制;瞄准扶贫攻坚的五个关键领域,精准发力;选择适合中国的普惠金融精准扶贫发展模式。
关键词:
普惠金融 精准扶贫 精准脱贫 互联网金融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陈建伟 陈银娥
普惠金融既注重资金的投入效率,又注重资金的风险防控,是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一种重要手段。但其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着一些问题:一是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金融服务成本高,金融供给难以满足公众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二是金融扶贫对象识别出现偏差,扶贫资金使用的精准度不高;三是普惠金融组织的职能定位不明确,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四是普惠金融组织风险防范不够,资金融通渠道狭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制度的约束;五是贫困农户内生动力不足。针对这些问题,我国政府应进一步完善普惠金融组织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金融服务提供方式,大力发展互
关键词:
普惠金融 精准扶贫 精准脱贫 互联网金融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李卢霞 黄旭
随着低碳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相应地衍生出诸多与碳排放相关的金融需求。在国外低碳金融市场,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对冲基金、私募基金等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其业务模式可以概括为直接融资、碳交易和银行信贷三种类型;国内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也正以多种形式参与碳交易,并积极为新能源和节能减排相关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后危机时代,国内外低碳金融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我国商业银行可以经由提高"绿色信贷"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加强中间业务创新、择机介入碳交易及开发碳金融衍生产品几种模式推动低碳经济发展。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李卢霞 黄旭
随着低碳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相应地衍生出诸多与碳排放相关的金融需求。在国外低碳金融市场,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对冲基金、私募基金等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其业务模式可以概括为直接融资、碳交易和银行信贷三种类型;国内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也正以多种形式参与碳交易,并积极为新能源和节能减排相关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后危机时代,国内外低碳金融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我国商业银行可以经由提高"绿色信贷"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加强中间业务创新、择机介入碳交易及开发碳金融衍生产品几种模式推动低碳经济发展。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陈倬
综合管廊建设属于有效的公共产品投资。从技术、经济和政策层面来看,我国已迎来综合管廊大规模建设的时代,急需PPP模式助力。综合管廊的准公共物品属性、正外部效应属性、规模经济属性、长寿命周期属性、自然垄断属性和可分割物权属性,是运用PPP模式建设的理论基础。政府对综合管廊的支持力度持续加码,是运用PPP模式建设的政策基础。本文在理论与政策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运用PPP模式建设综合管廊的思路。
关键词:
PPP 综合管廊 大规模建设 经济属性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陈倬
综合管廊建设属于有效的公共产品投资。从技术、经济和政策层面来看,我国已迎来综合管廊大规模建设的时代,急需PPP模式助力。综合管廊的准公共物品属性、正外部效应属性、规模经济属性、长寿命周期属性、自然垄断属性和可分割物权属性,是运用PPP模式建设的理论基础。政府对综合管廊的支持力度持续加码,是运用PPP模式建设的政策基础。本文在理论与政策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运用PPP模式建设综合管廊的思路。
关键词:
PPP 综合管廊 大规模建设 经济属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