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72)
2023(10220)
2022(8725)
2021(8275)
2020(7277)
2019(17205)
2018(17154)
2017(31872)
2016(18310)
2015(20552)
2014(21148)
2013(20514)
2012(19517)
2011(18062)
2010(18499)
2009(16759)
2008(17057)
2007(15544)
2006(13371)
2005(12572)
作者
(52671)
(44230)
(43847)
(42305)
(28262)
(21376)
(20387)
(17212)
(16765)
(16073)
(14877)
(14866)
(14209)
(14205)
(14029)
(13996)
(13891)
(13021)
(12974)
(12685)
(11225)
(11097)
(10744)
(10119)
(10119)
(10039)
(9990)
(9917)
(9050)
(8951)
学科
(70059)
经济(69989)
管理(45411)
(42712)
(35287)
企业(35287)
方法(33744)
数学(29111)
数学方法(28755)
中国(22890)
教育(21030)
(20550)
(18190)
(17375)
理论(15494)
(12805)
业经(12765)
(12386)
贸易(12382)
(12019)
地方(11993)
技术(11708)
(11123)
农业(11110)
(11093)
银行(11090)
财务(11057)
财务管理(11030)
(10884)
金融(10881)
机构
大学(266678)
学院(257383)
(98828)
经济(96462)
研究(94405)
管理(91069)
理学(78386)
理学院(77327)
管理学(75654)
管理学院(75135)
中国(65041)
科学(58520)
(58311)
(49390)
(46961)
(45402)
研究所(44992)
(43611)
师范(43256)
中心(41904)
(40566)
业大(39040)
北京(37653)
财经(37245)
教育(37217)
农业(35837)
师范大学(35516)
(33916)
(33342)
(31799)
基金
项目(166896)
科学(131284)
研究(123938)
基金(118765)
(104433)
国家(103497)
科学基金(86388)
社会(75457)
社会科(71267)
社会科学(71242)
(64759)
教育(64700)
基金项目(62145)
(57393)
自然(55836)
自然科(54555)
自然科学(54534)
自然科学基金(53600)
编号(52365)
资助(49385)
成果(46472)
重点(39243)
(39144)
课题(38226)
(35661)
(34242)
教育部(33794)
(33650)
科研(32348)
大学(32258)
期刊
(105728)
经济(105728)
研究(84720)
中国(58596)
教育(57797)
学报(44859)
(39428)
科学(38896)
(36902)
大学(34103)
管理(31943)
学学(30470)
农业(26171)
技术(24583)
(21392)
金融(21392)
财经(18550)
经济研究(17499)
(15978)
业经(15073)
(14934)
图书(14829)
问题(13928)
职业(13921)
(13035)
技术经济(12222)
理论(12108)
(12071)
(11909)
论坛(11909)
共检索到3939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舒志定  
教育要关注人的发展,避免知识教育产生负面效果,这是理解人本教育观的主要思路。但是,研究知识教育是否必然会影响人的发展,这就必须深刻阐述人与知识的内在关系。这种关系显示着人在知识获取中的主动性、创造性,体现人的主体性,这应是人本教育观的核心。波兰尼的个人知识理论,为理解人与知识的关系、理解人本教育观提供了一条思路。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秦文  王永红  
在波兰尼看来,所有知识都是个人的,都是默会的。波兰尼的知识理论虽然具有革命意义,但其教育观念却比我们想象得更为传统。他推崇文化权威,尊重教师权威,主张言传身授。反观当今教育领域的"个人知识"和"默会知识",其内涵已与波兰尼个人知识理论迥异。由此而阐发的一些教育主张与波兰尼的教育思想也相去甚远。以此为例,我们得到一个启示:有什么样知识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观,这个流行的判断比看起来要复杂得多。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刘雅  
运用波兰尼的个人知识论,从知识的个人性和意会性两个维度对我国现行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流程进行了剖析,指出现行研究生入学考试存在的局限性,并从波氏个人知识论出发,简要分析了美国高校研究生院招生录取办法对我们的启示。
[期刊] 改革  [作者] 埃斯特林  瑞侠威  银温泉  董彦彬  
一、引言波兰是第一个采用激进方案改革其经济的前社会主义国家。1990年1月1日实施的休克疗法,目的在于既能达到宏观经济稳定,又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为了配合这一转型过程,波兰制定了一个宏伟的私有化方案,重新划分产权,降低国有企业的重要性,同时发展新的私营部门。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吴晓义  
缄默知识是近年来国外学术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介绍了波兰尼的缄默知识理论,并据此对职业能力开发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李海龙  
知识的合法性是一种社会学界定,主要源自人的实践。当学科出现之后,知识的合法性就对学科地位产生了直接影响。教育学自成为一门学科以来,其社会地位与功能就一直受到人们的质疑。由于教育学形成历史的复杂和知识运动过程的混乱,导致其受到重视的程度不够。学科的地位由于这种知识上的混乱而不断摇摆,教育学的生存一直处于巨大的压力之中。从本质上来说,教育学的学科规训来自于知识的性质,学科的地位与社会影响力是由其知识的价值来决定的。只有认清了这一点,教育学的知识生产与运用才能真正服务于实践。教育学的价值应该从重塑学科知识的来源以及规范知识的输出入手,重新寻求合法性建构的维度。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东娇  
从萨特到梅洛-庞蒂的研究证明,视觉与听觉、看见与听见是人类感知世界最重要的方式。波兰尼把知识分为明述知识和默会知识,对于获得学校文化全景观具有重要意义。学校精神、制度、行为和物质文化的相当大部分可以明述,而人际、技能、能力、传统等属于学校默会文化。学校明述文化建设应该运用标准化、简易化策略,而默会文化建设需要走寓居—亲知与合法—边缘参与之路。研究者与学校密切合作进行学校文化建设,其共同目的是实现学校教育及其生活的富有。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潘洪建  
知识既构成课程的实质要素 ,同时 ,人们对待知识的不同观点又决定着课程编制的不同范式 :知识的“旁观者理论”与学科中心课程范式密切相关 ;知识的“参与者理论”与活动中心课程范式不可分割 ,而知识的“生态学理论”与综合课程 (或课程综合化 )不无关系。保持课程类型的内在张力 ,加强各类课程的相互联系和渗透有助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稳步而健康地推进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董仁忠  
本文从确立“知识是个人的”的知识观,实现职教课程的知识观转型;明确默会知识是掌握明言知识的基础,促进两类知识相互转化;重新审视学徒制的地位和作用,大力推进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充分发挥技术专家的作用,加大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四个方面论述了课程改革。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文辅相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 ,应当贯穿于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各级各类教育中 ,在不同阶段应当有不同的内容和重点 ,相互配合 ,全面推进。为此 ,本刊编辑部特约请华中理工大学高教研究所博士生导师文辅相教授主持本期博士论坛 ,重点对素质教育的共性 ,以及大学推进素质教育的特点等问题进行探讨。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松  张国栋  王亚光  
应用角色理论,探讨研究生角色概念的实质,以大学与研究生的缔约为基础,分析研究生角色定位,认为研究生具备学生和劳动者的双重身份,对研究生角色的发展过程进行了勾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研究生角色的价值取向。通过对研究生角色认知和价值取向的整合分析,构建研究生个体的角色认知和价值目标随时间演变的趋势图,定义期望价值取向曲线和角色发展曲线之间的差距为期望值差参数,研究生教育满意度是期望值差的外显,发现并阐述了教育满意度和期望值差参数所具有的主客观双重属性、时间属性和质量属性,进一步分析了提高研究生教育满意度的关键,该模型也可应用到其他教育层次的学生满意度研究中。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郑晴云  
朝圣和旅游都是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现象,是人类有异于日常生活的另一种"生活方式"。本文从人类学视角,透析了朝圣和旅游的关系。"朝圣"是一种宗教意义上的精神文化之旅,旅游是一种现代意义上的精神文化"朝圣"。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必须高度关注人类的精神需求与文化体验。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林杰  
本文主要讨论了学术自由合法性的知识论基础 ,认为学术自由的合法性只能从知识本身得到说明 ,并进一步比较了中西方知识论的主要差异 ,试图从学术传统的角度考察中国学术自由价值观之不立以及合法性缺失的原因所在。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潘一禾  郑旭颖  
英国著名作家C.S.路易斯发表于1945年的科幻小说《黑暗之劫》对"后人类"问题有一种极富前瞻性的预测和探讨。他利用科幻小说的虚构特征,推测和阐释"后人类社会"可能发生的"人性"被黑暗势力洗劫,即人类的身体、意识和情感会逐渐被智能机器发明和科技思维崇拜所弃用或消解。他的这部科幻小说巧妙地在一种后人类语境中"探究生命意蕴",其独到之处在于运用双线叙事将科技的未来与欧洲古典时期、高科技成果与历史传说人物进行多维对照和奇幻穿越。在一场无法避免的未来正邪力量的决战之中,C.S.路易斯神奇地指引读者利用古典的"他者"立场,超越浅近的"过去"和短期的"未来"的束缚,去认同身心一体之人性和大于地球之宇宙规律存在的永恒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