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39)
2023(11333)
2022(9279)
2021(8510)
2020(6941)
2019(15202)
2018(14734)
2017(28340)
2016(15271)
2015(16730)
2014(16086)
2013(15910)
2012(14693)
2011(13405)
2010(13420)
2009(12259)
2008(12068)
2007(10872)
2006(9550)
2005(8142)
作者
(45414)
(38627)
(38164)
(35931)
(24023)
(18844)
(16944)
(15034)
(14501)
(13244)
(13203)
(12863)
(12053)
(11927)
(11871)
(11684)
(11503)
(11071)
(11038)
(10808)
(9848)
(9507)
(9244)
(8878)
(8823)
(8570)
(8385)
(8237)
(7679)
(7659)
学科
(69798)
经济(69713)
(50482)
(49369)
管理(36587)
农业(32781)
方法(30350)
(28415)
企业(28415)
数学(28262)
数学方法(28130)
业经(20077)
中国(17921)
(15813)
(13442)
贸易(13439)
地方(13297)
(13114)
(12854)
农业经济(12373)
(12164)
(11726)
技术(10181)
发展(9783)
(9778)
(9695)
银行(9657)
(9541)
金融(9541)
(9527)
机构
学院(221895)
大学(217792)
(95706)
经济(94155)
管理(85325)
理学(75648)
研究(75236)
理学院(74863)
管理学(73718)
管理学院(73345)
(63553)
中国(57978)
农业(49044)
科学(47313)
(43259)
业大(43151)
(40950)
(38238)
中心(36204)
研究所(35152)
财经(33507)
(32111)
(30987)
农业大学(30926)
经济学(29556)
经济学院(27218)
(27155)
师范(26765)
经济管理(26299)
北京(26003)
基金
项目(158668)
科学(125532)
基金(118320)
研究(111635)
(106402)
国家(105110)
科学基金(88967)
社会(74952)
社会科(70847)
社会科学(70829)
基金项目(63791)
(62154)
自然(57535)
自然科(56237)
自然科学(56219)
自然科学基金(55281)
(51763)
教育(48924)
资助(46026)
编号(43235)
(36116)
重点(35714)
(35705)
(35063)
(33379)
成果(33196)
国家社会(32280)
创新(31130)
科研(31055)
(30902)
期刊
(104392)
经济(104392)
(68021)
研究(58539)
农业(46102)
学报(42404)
中国(40792)
科学(37511)
大学(32465)
学学(31632)
(28217)
业经(24697)
管理(24587)
(22895)
金融(22895)
(21509)
财经(16326)
问题(15692)
经济研究(15275)
农业经济(14559)
教育(14472)
技术(14347)
(14316)
农村(14180)
(14180)
(13829)
世界(13013)
业大(12894)
农业大学(11420)
资源(11125)
共检索到3146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程名望  潘烜  
工业化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腾飞的重要性,已经被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和道路所证实。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世界各国都曾经或必将面对的重要课题。本文运用行为主义研究方法,利用2003-2006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的数据,建立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民个体特征和农户家庭特征对农村非农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就样本个人特征而言,户主或家庭主要经营者、男性、文化程度较高、身体健康的农民从事农村非农就业的意愿更强,职业教育或培训对于农村非农就业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是否农业户口对农村非农就业的影响并不明显。就样本家庭特征而言,家庭类型会影响农民在农村的非农就业倾向,同时,乡村干部户从事非农产...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程名望  史清华  
本文运用2003-2006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民个体特征和农户家庭特征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研究表明:就个体特征来看,男性、非农业户口和身体健康的农民外出就业的意愿更强,而户主或家庭主要经营者、拥有专业技术职称、受过农业技术教育或培训的农民更不愿意外出务工;就家庭特征来看,"家庭收入主要来源"、"家庭经营主业"、"是否国家干部职工户"、"是否乡村干部户"、"是否党员户"、"是否军烈属户"和"是否五保户"等变量对农民外出务工影响显著,而"家庭类型"则没有显著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结论所蕴含的启示是,在制定促进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政策时,要充分考虑转移者个人特...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熊芳  
农村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意愿主要受到两个重要家庭因素的影响,即家庭在外务工人数和家庭供养的老人数量,前者对农村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意愿具有正向影响,后者有负向影响。另外,农村转移人口在外务工的年均收入和农村转移人口的年龄对农村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意愿也有显著影响,其中,前者对农村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意愿具有正向影响,后者具有负向影响。这说明农村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意愿不只受到个体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家庭特征的影响,农村转移人口的市民化决策不只是个体决策,也是家庭权衡得失后的最优化决策。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范丹   曹楠楠  
在消费成为扩大内需重要动力的经济环境下、农村家庭具有巨大消费潜力的现实背景下,研究影响农村家庭消费的因素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处理效应模型等方法,实证研究了非农就业对农村家庭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1)非农就业能有效促进农村家庭释放消费潜力,且能推动农村家庭消费结构优化升级。该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的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2)收入、失业、医疗、健康等方面的未来预期风险和自然灾害、人为灾害、重大疾病、经济恶化等方面的事故经历,均表明不确定性风险会弱化非农就业对农村家庭消费的正向影响。(3)异质性分析发现,非农就业能够缩小农村家庭消费、收入、社会网络、技能阶层的消费差距。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推动农村劳动力有序非农就业,充分释放农村家庭消费潜力,进而实现农村家庭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具有一定政策启示。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明怡  林光华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6年数据,考察了非农就业对农村家庭子女课外教育支出的影响。通过Tobit模型和Double-Hurdle模型回归发现,非农就业对农村家庭子女课外教育支出产生显著影响;非农经营对子女课外教育支出的影响显著高于外出务工;非农经营对子女课外教育支出意愿影响更显著,而外出务工对子女课外教育支出程度影响更显著。此外,非农就业缩小了农村家庭对子女课外教育支出的性别差异。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余凤龙  侯兵  张爱平  
在乡村城镇化快速推进和农村居民旅游消费需求日益旺盛的背景下,研究农村居民旅游消费行为具有凸显的理论价值和现实诉求。本文以苏南农村地区为例,运用多分类Logit回归等方法,探讨转型时期发达地区农村居民旅游消费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农村家庭旅游消费水平相对较低,旅游消费结构有待完善;农村居民旅游消费在家庭形态、经济结构和地理环境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是乡村转型背景下心理、经济、文化和乡村城镇化等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家庭收入、教育程度与家庭乡村性对旅游消费有着显著影响,感知旅游行为控制与旅游消费认同是影响旅游消费的心理因素,农村居民旅游消费存在不同强度与方向的棘轮效应、示范效应、敏感效应和预防效应。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畅倩  李晓平  谢先雄  赵敏娟  
非农就业对农户生态生产行为的影响尚无定论。本文利用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630户稻农的数据,在构造农户生态生产行为综合值的基础上,分析了非农就业对农户生态生产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关注农业生产经营特征的中介效应以及家庭生命周期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①非农就业在总体上抑制农户的生态生产行为。②农业生产经营特征变量在非农就业影响农户生态生产行为的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具体而言,非农就业通过减少农户的土地经营规模、提高农户的地块集中程度和生产专业化水平抑制了农户的生态生产行为。③家庭生命周期在非农就业影响农户生态生产行为的过程中发挥显著的调节效应,随着家庭生命周期阶段向后推移,非农就业对农户生态生产行为的负向影响增大。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温兴祥  
本文运用CHIP2013农村住户调查数据,实证考察本地非农就业对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使用本地非农就业网络作为工具变量的估计结果表明,本地非农就业家庭的年生活消费总额比农业就业家庭显著高出15.5%-28.2%。机制分析表明,收入提升和边际消费倾向增加是本地非农就业促进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的可能机制。受雇形式的本地非农就业对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的促进作用大于本地自雇就业,且本地非农就业对多数消费项目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农村非农就业劳动力市场发生结构转变的新形势下,农村地区非农就业的发展将有利于发挥农村消费市场在提升内需中的作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哲  李晓静  刘斐  夏显力  
利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2018年调研数据,构建了自然灾害冲击对农村家庭非农就业选择影响的理论框架,采用Probit模型验证了自然灾害冲击对农户家庭成员非农就业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自然灾害冲击对农户家庭成员非农就业选择有显著正向影响,这一正向影响会随着自然灾害强度的增加而不断提升;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嵌入,会弱化自然灾害对农户家庭成员非农就业选择的影响,信贷约束却会强化这一影响。这意味着现阶段面对自然灾害冲击,农户家庭成员应积极尝试非农就业,不仅能够促进资本存量重构,还可以缓解家庭生计压力,增加农户家庭收入,避免农户家庭因灾致贫。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伯驰  段志民  
有关非农就业减贫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当前贫困,对未来贫困的影响甚少涉及。借助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利用PSM-DID方法探讨非农就业对农村家庭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非农就业在总体上可有效降低农村家庭在未来陷入贫困的概率。然而,这一影响在不同类型的农村家庭中存在显著差异,暂时性贫困家庭可通过从事非农就业降低贫困脆弱性,而慢性贫困群体则受限于自身的禀赋无法从非农就业中获益。将非农就业划分为外出务工和非农经营两类,发现农村劳动力通过外出务工可有效降低农村家庭的贫困脆弱性,但非农经营的脆弱性减弱效果并不明显。影响机制分析结果表明,非农就业主要通过提高收入水平和降低收入不确定性渠道阻击农村家庭未来可能的贫困。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瑞琴  
该文基于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构建职业选择单方程模型与递归双变量概率模型,探讨农村家庭职业选择的代际特征。研究表明:农村子辈劳动力的职业经历与所从事具体职业的层次均优于父辈、职业选择所面临的约束明显小于父辈,且地区经济越发达、代际分异性越强;农村子辈劳动力的具体职业选择仍直接或间接受父辈职业选择结果的影响、缺乏足够的独立性,且地区经济越发达、代际传承性越弱。农村家庭的职业选择兼具代际分异性与传承性,发挥个人素质在职业选择中的主导作用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可有效阻断职业在农村家庭层面的代际传递。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鄢姣   许敏波  
利用宏观统计信息和家庭微观调查数据,本文刻画了2000—2020年间中国农村家庭教育支出的整体情况和分布特征,并采用无条件分位数回归方法,检验了影响农村家庭教育支出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近20年来农村家庭的教育支出水平不断提高,而教育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例在5.9%-9.4%区间变动;相比于城镇家庭,农村家庭的教育支出水平更低,但是占家庭消费的比例更高;农村家庭之间的教育支出差距逐年扩大,而且高收入家庭的教育投资意愿更强;家庭收入和家庭结构是影响农村家庭教育支出的主要驱动因素,影响程度随时间呈现趋势性变化,表现为教育支出弹性随支出水平的提高而递减,学前教育阶段的家庭投入不断增加。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刘念  张兆强  
本文首先运用两部门生产模型和RCK模型进行分析,发现农机补贴的资源效率在减损,但人力效率在提高;同时,两种效率都有利于人均耕地面积较大、城镇居民收入较低地区的农村。其作用机制为:农机补贴更多地促进了人均耕地面积较大、收入较低地区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使得该地区农村的人均耕地面积进一步提高,农机补贴的资源效率减损更少,人力效率提高更多。同时,本文主要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数据,运用耕地坡度作为工具变量,分组测算和分析了农机补贴的效率特征,印证了理论分析的结论。因此,中国的农机补贴政策应该向人均耕地面积较大、收入较低地区的农村倾斜,在资源效率减损和劳动力转移的情势下尤为必要。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德元  李静  苏帅  
农场经营者的个人特征和管理经验对农场经营绩效产生影响。具体看,农场经营者的管理经验与家庭农场经营绩效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农场经营者的年龄对其管理经验和农场绩效起负向调节作用,农场经营者的农业生产技能对其管理经验和农场绩效起正向调节作用;同时,农场经营者的学历与农场经营绩效有负相关关系,而农场经营者的农业生产技能对农场经营绩效的提高有显著影响。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邓涛涛  胡玉坤  杨胜运  马木兰  
中国作为农业人口大国,其农村家庭蕴藏着巨大的旅游消费潜力。在收入不断提高的市场环境下,农村家庭旅游消费却远未达到与其收入匹配的预期水平,这可能与家庭收入结构有关。文章基于行为经济学中的心理账户理论,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从微观层面检验不同来源收入对农村家庭旅游消费需求的差异化影响,从理论和经验上验证农村家庭旅游消费行为中的心理账户效应。结果表明:农村家庭针对不同来源的收入采用不同的旅游消费预算和处理规则,表现为不同类别收入存在差异化的边际旅游消费倾向,即存在心理账户效应,并且农村家庭旅游消费行为中的心理账户效应比城镇家庭更显著。同时,文章发现,典型的农村家庭特征对边际旅游消费倾向以及心理账户效应产生异质性影响。从事非农业生产的农村家庭,其边际旅游消费倾向总体更高,且心理账户效应更显著。随着受教育程度提高,农村家庭在旅游消费上的心理账户效应也越显著。对于子女年龄处于中学阶段的农村家庭,其旅游消费的心理账户效应比较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