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45)
2023(8367)
2022(7456)
2021(6930)
2020(6343)
2019(15113)
2018(15227)
2017(29715)
2016(16024)
2015(18362)
2014(18541)
2013(18496)
2012(17024)
2011(15537)
2010(16134)
2009(15065)
2008(14884)
2007(13547)
2006(11635)
2005(10385)
作者
(47298)
(39699)
(39583)
(37978)
(25025)
(19121)
(18291)
(15663)
(14834)
(14305)
(13355)
(13348)
(12639)
(12597)
(12428)
(12364)
(12290)
(11753)
(11595)
(11322)
(9953)
(9940)
(9868)
(9079)
(9049)
(8975)
(8902)
(8842)
(8096)
(7887)
学科
(70590)
经济(70528)
管理(42504)
(41293)
方法(36814)
(33310)
企业(33310)
数学(33200)
数学方法(32584)
(17859)
中国(16446)
(15566)
(14779)
(13253)
贸易(13247)
(12820)
业经(12702)
地方(12535)
理论(11934)
农业(11665)
(11462)
(10464)
(9877)
银行(9850)
(9370)
(9272)
金融(9267)
(9145)
财务(9099)
财务管理(9074)
机构
大学(233479)
学院(233276)
(94483)
经济(92473)
管理(89257)
理学(77243)
理学院(76390)
研究(76308)
管理学(74570)
管理学院(74150)
中国(57942)
(49162)
科学(48582)
(42509)
(41074)
(39929)
研究所(36373)
业大(36169)
中心(35426)
(35185)
财经(33963)
农业(32651)
北京(31105)
(30617)
(30431)
师范(30102)
经济学(29054)
(27996)
(26917)
经济学院(26264)
基金
项目(153072)
科学(119246)
基金(109854)
研究(108960)
(96066)
国家(95302)
科学基金(81067)
社会(67024)
社会科(63446)
社会科学(63422)
(60919)
基金项目(57371)
自然(53948)
自然科(52769)
自然科学(52755)
教育(52272)
自然科学基金(51763)
(51337)
资助(47115)
编号(45520)
成果(36797)
重点(34816)
(33749)
(32257)
(31499)
课题(31425)
科研(29987)
创新(29390)
大学(28915)
教育部(28710)
期刊
(102201)
经济(102201)
研究(65053)
中国(44391)
学报(37916)
(36291)
科学(33962)
(33132)
管理(31859)
大学(28188)
教育(26414)
学学(26355)
农业(24139)
技术(22427)
(19052)
金融(19052)
经济研究(17691)
业经(17150)
财经(16364)
统计(14819)
(14111)
(14011)
(13113)
问题(13098)
技术经济(12579)
商业(12500)
决策(12155)
(11582)
图书(10926)
(10826)
共检索到3401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袁国良  
传统经济学的消费理论认为,消费者总是依据自身的需求和偏好,在一定的收入限制条件下,从市场获得一定数量和结构的商品或劳务(为简便起见,以下统称为商品),进行消费并获得效用,其个人效用最大化函数为:U=U(X_1,X_2,…,X_?) (1)在总收入(货币收入)I=∑p_ix_i的约束条件下,这里x_i表示第i种商品数量,p_i表示该商品价格,消费者达到最大效用的均衡条件为: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李显方  
工资率与工作时间的变化关系──再论贝克尔个人消费模型中南工业大学李显方袁国良同志在《个人消费模型的一般分析──对贝克尔个人消费模型的质疑》(载于《经济科学》1993年第4期)中认为贝克尔个人消费模型所导出的结论不能很好地解释现实,然后,《个》文通过分...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李忠民  张世英  
再论工资率与工作时间的变化关系──对贝克尔个人消费模型及其均衡条件的改进天津大学李忠民,张世英贝克尔的消费理论认为,个人效用函数不仅依赖于消费者获得的各种商品的数量,而且依赖于消费者用于各种休闲活动上的时间。袁国良同志[1]对从贝克尔模型中得出的结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韩庆华  邓慧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曹夕多  
贝克尔在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中提出的一般培训与特殊培训概念以及在职培训模型在教师培训领域依然具有适用性。本研究以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框架为基础,构建教师在职培训基本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引入政府行为,得出以下研究结论:针对于不同类型的教师培训,如完全一般培训、完全特殊培训、混合培训,收益分享与经费分担模式也应有所不同;无论对于哪种类型的教师培训,当政府承担培训费用时,对于学校和教师都存在激励效应,但不存在分配效应。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贵生  谢群松  
本文在我国现行所得税制及其它法律规范的背景下,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对虚拟的“个人法人企业”的业主的职务消费行为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个人消费乘数的概念,揭示了个人消费向职务消费行为转化的内在机制,并用拓展的模型对我国国有企业中严重的“公款消费”现象进行了分析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范爱军  杨丽  
贝克尔—墨菲模型通过引入“分工水平”和“人力资本”变量,揭示了分工与分工协调成本及知识进展之间的关系。根据这一模型,可以应用于模块化系统对分工体系影响的分析。模块化通过知识的独立化改变了分工格局,并影响到模型中的相关参数,从而对分工体系产生了一系列深入的影响,并对经济增长具有更深入的正效应。模块化还可以更好地解释该模型中的部分界定模糊的问题。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元庆  
文章基于利益集团理论对我国矛盾重重的征地问题进行尝试性探讨,分析了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城镇化进程加速导致的土地收益分配矛盾问题。由此形成了两个不同的利益团体,即被征地的农民集团和用地方集团。为了土地收益,不同利益集团之间进行了反复博弈,依然无法解决利益分配问题,利益集体产生的政治压力又使得政府无所适从。文章以此为切入点,通过证明贝克尔模型,构建被征地农民集团和用地方集团的压力竞争模型,论证不同利益集团产生的压力效果和利益分配变动问题,在此基础上引入第三方的政府,修正贝克尔模型缺陷,力图解释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保国  
本文在分析研究目前网上拍卖所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消费者采购目标的网络虚拟团购模型,在此模型中,个人消费者采购的产品的价格将大大降低,无论是企业消费者还是个人消费者都将享受数量折扣和累加数量的价格折扣,从而保证虚拟团购的顺利实施。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国政  陈维煌  刘呈辉  
在消费者"贷款消费"意识不断增强的今天,伴随而来的风险问题也不断显现出来,特别是个人信用风险首当其冲。基于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的实际操作数据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利用SPSS17.0统计软件构建个人信用评分模型。通过实证,测得借款人的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等六项指标是影响个人信用风险的关键因素。最后,提出了防范个人消费贷款风险的相关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忠郴  喻葵  曾鸣  
个人消费贷款信用评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从个人消费贷款评级指标体系中采集的信用信息来看,有些信息呈现出"亦此亦彼"状态或内涵不够清晰。因此,本文在剖析当前个人消费贷款评级方法基础上,利用二层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进行分析,这不仅将有助于对个人消费贷款评级中具有"模糊性"信用信息客观的处理,而且个人消费贷款评级将更为科学与合理。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黄丹  
含消费模型的一般经济均衡分析北海市对外经济贸易发展公司黄丹一、产出一消费型投入产出分析思路投入产出法自1936年问世至今,其理论研究和应用的广度及深度已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目前,世界上有100多个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达程度的国家编制和运用投入产出表,联...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梅森·皮里  李想  
加里·贝克尔(Gary Becker)的重要贡献之一是他没有将经济学局限在经济自身,而是运用经济学思维去分析社会活动中的大量行为和关系。本文从犯罪、古巴问题、毒品、移民四个方面概括贝克尔的观察,并说明他对于这些问题的看法是对的。犯罪贝克尔以将经济学思维运用到狭隘的经济交易之外的广泛领域而闻名,犯罪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乔晓楠   冯天异   瞿王城  
本文基于政治经济学原理,针对个人消费数据所有权属于商业数字平台和消费者(劳动者)个人两种情况,区分竞争、寡头垄断、完全垄断三种市场结构,构建体现双边市场特征的数理模型,讨论商业数字平台利润与租金的性质及其对社会再生产的影响,进而为商业数字平台垄断规制与个人消费数据确权提供原则性建议。研究发现:(1)商业数字平台所实现的流通效率与平均利润率提升是生产部门使用平台服务的前提,级差租金是一种基于流通效率改进的超额利润转移机制,垄断租金则是一种基于垄断地位与权力的平均利润转移机制,因此,平台规制可以允许级差租金存在,但应限制垄断租金收取,避免平台过度挤压平均利润。(2)个人消费数据的确权应当在促进社会再生产持续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兼顾流通效率提升与个人隐私保护。由于数据确权可以改变平台与消费者之间的分配关系以及总需求的规模及结构,可以结合特定时期“工资主导型经济”或“利润主导型经济”的特征来考虑数据确权的分配倾向。(3)平台规制的缺失将导致平台通过收取垄断租金转移向消费者支付的数据使用费,使得数据确权所形成的收益分配机制在实质上失效,因此应当统筹设计平台规制与数据确权。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厘清商业数字平台不同性质的收益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影响,为完善商业数字平台的监管以及优化个人消费数据的确权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侯勇  黄黔  
美国经济的繁荣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完善的信用法律制度和发达的个人信用评估系统。中国在经济发展上目前正面临着个人消费信贷的问题,在面临消费信贷的困境时,中国应该借鉴世界上最成功的美国的信用制度来发展有自己特色的个人消费信用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