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61)
2023(7113)
2022(5936)
2021(5497)
2020(4538)
2019(10002)
2018(9932)
2017(18716)
2016(9556)
2015(9926)
2014(9692)
2013(9467)
2012(8690)
2011(7737)
2010(7756)
2009(7117)
2008(7007)
2007(6525)
2006(5564)
2005(4755)
作者
(25609)
(21580)
(21281)
(20408)
(13677)
(10389)
(9699)
(8108)
(8073)
(7697)
(7444)
(7112)
(7059)
(6767)
(6615)
(6597)
(6286)
(6275)
(6203)
(6006)
(5269)
(5137)
(5027)
(5003)
(4925)
(4831)
(4694)
(4692)
(4379)
(4281)
学科
(34800)
经济(34647)
(34315)
管理(32807)
(31703)
企业(31703)
方法(16218)
技术(15241)
数学(11818)
技术管理(11772)
数学方法(11714)
中国(11068)
业经(10610)
(9763)
理论(9011)
(8550)
(7982)
(7744)
(7431)
(6586)
银行(6580)
(6347)
(6133)
财务(6123)
财务管理(6113)
企业财务(5953)
(5943)
金融(5942)
(5769)
地方(5644)
机构
大学(132146)
学院(131503)
(54727)
经济(53678)
管理(53309)
理学(46776)
理学院(46283)
管理学(45632)
管理学院(45355)
研究(42400)
中国(30997)
(26171)
(26045)
科学(25204)
财经(20995)
(20107)
(19653)
中心(19324)
(19128)
研究所(18330)
(18315)
业大(17621)
经济学(17375)
(16848)
师范(16679)
北京(15885)
财经大学(15825)
经济学院(15539)
(15455)
(15362)
基金
项目(92569)
科学(75794)
基金(69066)
研究(68238)
(60177)
国家(59643)
科学基金(52609)
社会(48012)
社会科(44507)
社会科学(44492)
(36916)
基金项目(36650)
自然(33036)
自然科(32436)
自然科学(32429)
自然科学基金(31950)
教育(31747)
(30757)
资助(26136)
(26014)
编号(25319)
创新(23188)
成果(20869)
重点(20774)
(20697)
国家社会(19904)
(19347)
(19333)
(18909)
(18545)
期刊
(57953)
经济(57953)
研究(39353)
中国(28366)
管理(23039)
(20803)
学报(20060)
科学(19889)
教育(17236)
(16614)
大学(15825)
学学(14859)
(11398)
金融(11398)
技术(11390)
农业(11024)
财经(11007)
经济研究(9810)
(9571)
科技(9503)
业经(8988)
技术经济(7337)
问题(6959)
(6389)
(6334)
(6259)
(6223)
论坛(6223)
现代(5763)
商业(5590)
共检索到1920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李晓美  
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之争,是现代教育目的论上的重要论题。处理这一论题时,如今的教育理论教科书多采取折中调和立场。与之不同,刘咸炘在继承中国传统思想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个人主义”与“社会本位”二论之偏弊,创造性地提出了“个人本位的社会主义”之论断,堪称继往开来以创新中国教育理论之典范。“个人本位的社会主义”主张个人是无限时空关联中的一个点,纵向贯通祖先后代,横向连贯家国天下,因此教育要从个人的自我完善做起,以个人达于社会。“社会本位”和“个人主义”则割裂了人与社会的关系,此即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之争的根源所在,概念间的混淆也导致了当代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之争的偏谬,因此,教育目的的选择和确立当以“个人本位的社会主义”为准。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廖忠明  
职业教育价值取向是职业教育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职业教育诞生以来,其价值取向总是跟随历史的变动而不断发展和变化着,对职业教育价值取向进行历史回顾和不断的总结,从而为当代职业教育价值取向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撑和基础,是职业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文章结合目前职业教育的现状与中国的具体现实背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了以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作为当代职业教育价值取向的基本观点。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立桥  丁娜  高力力  
生态文明教育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基础性作用。受对生态文明概念的狭义理解、学校教育中社会本位习惯等因素影响,当前关于生态文明教育目的定位,偏重社会价值,而轻视了教育中"人"的价值和意义。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因而呈现出教育内容抽象化、教育方式简单化、教育效果分离化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站在生态文明是新型文明形态的高度,从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的融合视角重新审视,生态文明教育应以促进人的生态转向、培养生态人格为目的,并以此为指引革新教育理念、广泛吸纳各种教育模式、充分利用基于自然生态环境的教学资源、积极探索教法得当的教学过程,从而使我国生态文明教育得到更加持续健康的发展。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立桥  丁娜  高力力  
生态文明教育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基础性作用。受对生态文明概念的狭义理解、学校教育中社会本位习惯等因素影响,当前关于生态文明教育目的定位,偏重社会价值,而轻视了教育中"人"的价值和意义。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因而呈现出教育内容抽象化、教育方式简单化、教育效果分离化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站在生态文明是新型文明形态的高度,从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的融合视角重新审视,生态文明教育应以促进人的生态转向、培养生态人格为目的,并以此为指引革新教育理念、广泛吸纳各种教育模式、充分利用基于自然生态环境的教学资源、积极探索教法得当的教学过程,从而使我国生态文明教育得到更加持续健康的发展。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马健生  张东娇  
普遍道德目的的空想性、普遍道德教育的有限性和个体德性的可塑性是普遍道德教育形成德性混沌的人为原因。摆脱道德危机必须从降低不确定性开始。消除普遍道德目的的空想性是解决问题的首要条件 ,而谋道性与谋生性共存的教育是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淳燕  
一、纳税人本位论的立论依据1.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而任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均是根基于研究和揭示系统结构与功能的一般规律的系统学之上的.那么,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社会系统工程的“系统学”应为何?2.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省、区、市党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座谈会上指出,要通过广泛的宣传和学习,使我们的领导干部尽快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理论概念、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他寄希望于理论工作者,既要认识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西方市场经济体制的共同之点.对西方市场经济中一切合乎市场规律和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好经验,都要努力学习过来.同...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许志鹏  阳建勋  
从实然上看,我国现行税法虽有不少纳税人权利保护的规定,但总体上仍然是国家本位主义;从应然上看,税法应当是人本主义。这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根本要求,是社会主义税收法治的客观需要,是实现税法公平价值目标的必然要求。就路径而言,人本主义税法的转型之路在于税法的私法化、社会化和程序化。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程红艳  
规范本位道德深受理性主义的影响,至今仍是主导学校道德教育的主流意识形态。规范本位德育寻求道德规范的普遍性,过于倚重道德理性,易陷入知行必然合一等认知陷阱,在认识与实践中存在"见物不见人"的弊病。道德规范的普遍性、强制性与个人道德发展的特殊性、自发性之间始终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综合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等多学科视野,德育范式的重构在方法论上应以生态系统思维代替理性崇拜,在道德发展观上应以社会生态建构观代替线性发展观,在道德教育的主旨上应以育人为本位,即专注于学生发展。"育人本位"的道德教育要求建设道德学校、聚焦学生的成长需要、教师拥有实践智慧。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杨琴  
现代国家作为法治国家、税收国家,在税收法律关系中树立纳税人本位的权利义务观是其应有之义。在我国目前税法制度尚待进一步完善、税收法律关系中行政机关本位倾向明显的情况下,全面贯彻税收法律主义原则,构筑建设型的税收征纳关系,从各方面保障纳税人权利的实现是实现依法治税的基本要求。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吴安春  
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是创造教育观的形成和发展。实践的发展和相关理论研究的进展 ,都呼唤教师的创造教育观必须从偏重于人的认知性创造素质发展的“知识本位”立场 ,回归到重视人的完整德性生命发展的“德性本位”立场上来 ,实现整体性和根本性转型。“德性本位”教师创造教育观的核心在于 ,教师从德性生命的高度 ,来认识和理解教育的目的、过程、对象、内容、方法等 ,形成以发展学生的德性生命为本的教育观、人才观、教学观、课程观等。“德性本位”教师创造教育观具有人性化、完整性、多样化、内在性等特征。
[期刊] 求索  [作者] 王泽应  
中国共产党人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者、发展者和创造者,对中华民族精神作出了既继承前人又超越前人的创造性阐释,不仅对民族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的性质、功能和作用作出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论述,而且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内容和结构体系作出了全面系统的总结与概括。这些总结与概括既根源于源远流长的中国历史和民族精神深处,同时又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有着扎根传统、立足现代并朝向未来的建构性特征,并因此极大地发展了民族精神,使中华民族精神谱系不断完善,精神宝库不断充实,精神传统得以传承,彰显了五千年中华伦理文明的精神价值,整体上锻铸了中华民族迎接并走向伟大复兴的精神品质和精神风骨,书写了伟大建党精神,书写了中国人民精神的崭新篇章和辉煌史诗。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常春燕  刘彩霞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零售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零售企业的发展进入了新时期,再加上国内经济市场的逐渐开放,促使大量的国际零售企业纷纷进军我国零售市场,并在短时间内得到发展壮大。随着互联网技术在我国的普及和发展,电子商务这一新兴商业模式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引发了零售企业向电子商务领域拓展的潮流,现阶段的零售企业正朝平台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而零售企业的电商化更是为我国零售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现阶段,我国零售行业面临着愈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由于企业活动在于为顾客创造价值,为企业创造利润,但是在电子商务环境下零售企业进行价值再创造的目标不清晰,因此本文基于对企业本位价值、社会价值、顾客价值统一的视角对我国零售企业价值再创造进行了系统性研究。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宇文  
社会本位思潮是影响当前教育的重要思潮之一。社会本位思潮所提倡的人是社会的产物、社会利益高于一切、社会是制约教育的惟一因素等思想,导致了教育功能功利化、教育阶级性泛化、公民教育极端化、办学模式单一化、教育内容演绎化、教学过程模式化等现象,这些正是当前教育发展中的重要病理表现。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严文波  祝黄河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它包含着丰富的科学内涵。对我国当前贫富差距持续扩大的现状要有正确的认识。如何实现共同富裕,缩小贫富差距,防止两极分化,最重要的就是要加大制度、政策层面的投入,加强制度、政策层面的创新,充分发挥制度、政策在调节贫富差距方面的重要作用,建立起收入分配公平化、合理化的实现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