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234)
- 2023(4917)
- 2022(4418)
- 2021(4318)
- 2020(3642)
- 2019(8611)
- 2018(8605)
- 2017(17165)
- 2016(8855)
- 2015(10226)
- 2014(10134)
- 2013(9727)
- 2012(8540)
- 2011(7461)
- 2010(7904)
- 2009(7323)
- 2008(7182)
- 2007(6354)
- 2006(5687)
- 2005(5140)
- 学科
- 济(33605)
- 经济(33563)
- 管理(24016)
- 业(23413)
- 税(21643)
- 企(20506)
- 企业(20506)
- 税收(20207)
- 收(20041)
- 方法(18409)
- 数学(16866)
- 数学方法(16357)
- 财(11593)
- 中国(8077)
- 农(8033)
- 理论(7099)
- 业经(6353)
- 制(6066)
- 贸(6015)
- 贸易(6010)
- 易(5881)
- 务(5720)
- 财务(5687)
- 财务管理(5676)
- 学(5645)
- 和(5453)
- 企业财务(5305)
- 财政(5228)
- 教学(4980)
- 农业(4767)
- 机构
- 学院(121136)
- 大学(120055)
- 管理(47423)
- 济(47039)
- 经济(45981)
- 理学(41008)
- 理学院(40599)
- 管理学(39479)
- 管理学院(39276)
- 研究(36189)
- 财(28274)
- 中国(28236)
- 京(25135)
- 科学(21966)
- 财经(20916)
- 经(18923)
- 江(18278)
- 所(17766)
- 中心(16936)
- 北京(16248)
- 业大(15990)
- 研究所(15700)
- 财经大学(15490)
- 农(15300)
- 州(14552)
- 经济学(14330)
- 范(14264)
- 师范(14081)
- 技术(13371)
- 院(12918)
- 基金
- 项目(79135)
- 科学(61938)
- 基金(57428)
- 研究(57427)
- 家(50755)
- 国家(49959)
- 科学基金(43125)
- 社会(35507)
- 社会科(33797)
- 社会科学(33786)
- 省(30647)
- 基金项目(29393)
- 自然(28455)
- 自然科(27859)
- 自然科学(27851)
- 教育(27468)
- 自然科学基金(27331)
- 划(25519)
- 资助(25328)
- 编号(24065)
- 成果(19739)
- 重点(17476)
- 部(17015)
- 创(16530)
- 课题(16055)
- 大学(15612)
- 项目编号(15531)
- 发(15500)
- 创新(15433)
- 科研(15262)
共检索到1828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蔡德发 王东晓 杨忠婷
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采用个人制申报和3 500元的固定免征额费用扣除制度。这在表面上看公平合理,但实际上却导致了相同境况的家庭实际税负不同,有悖于社会公平原则。从国外情况看,发达国家个人所得税的费用扣除包括必要费用扣除、生计费用扣除和特别费用扣除等,并多以家庭为费用扣除单位,这种扣除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维护和保证了社会公平,有效调节了个人收入分配差距。文章运用回归分析设计出一个相对合理的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并在计算家庭生计费用扣除时将家庭住房费用单独计算,对有房贷支出的家庭给予一定的扣除,使其税前费用扣除标准更加公平合理,符合客观实际。通过比较分析得出,"以家庭为单位"和"以个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廖筠 武秀芳 董若斌
根据2003—2015年中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可知,我国的贫富差距仍然很大,为进一步实现社会公平,对税收制度进行改革尤其是对个人所得税制度进行改革便显得尤为重要。建立以家庭为单位申报的综合所得税制有利于实现公平,同时费用扣除标准也应综合考虑家庭因素。本文利用净等价收入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和方差分析,用模型证明了考虑家庭结构的征税方案更能减小收入差距。笔者认为,考虑家庭结构的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更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个人所得税改革向家庭申报制转变是有可能的。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廖筠 武秀芳 董若斌
根据2003—2015年中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可知,我国的贫富差距仍然很大,为进一步实现社会公平,对税收制度进行改革尤其是对个人所得税制度进行改革便显得尤为重要。建立以家庭为单位申报的综合所得税制有利于实现公平,同时费用扣除标准也应综合考虑家庭因素。本文利用净等价收入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和方差分析,用模型证明了考虑家庭结构的征税方案更能减小收入差距。笔者认为,考虑家庭结构的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更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个人所得税改革向家庭申报制转变是有可能的。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吴从慧
一、我国个税家庭联合申报改革的必然性目前我国个税申报仅是个人税种,未以"家庭"概念为出发点,更不具备家庭联合申报性质的具体费用扣除项。我国当前实施家庭税制的条件和时机尚未成熟,但考虑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家庭联合申报必定是我国个税改革的未来方向,其中费用扣除更是个税改革内容的重中之重。(一)家庭税制体现国家税制完善性与社会公平性在税制完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宋传江
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或自然人的各项应税所得课征的一种税。目前,对个人所得税制实行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笔者认为,我国的个人所得税除了应在起征点、税率等方面作合理调整外,更要在征收单位等方面进行重大的改革,其中征收单位应该由现在的个人逐步转向家庭,即采用以家庭为单位申报个人所得税的方式,将夫妻的所得结合起来联合申报纳税,以家庭所得为税基,在基本扣除的基础上,再区别纳税人的家庭人口、赡养、抚养、就业、教育、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李林君
将"家庭户"规模和结构标准化,实现对家庭现实情况的一种近似模拟,是推进我国个人所得税按家庭课征可操作性的一种有益的尝试。本文梳理了学界关于个人所得税课税单位选择的共识与分歧,探讨了西方个人所得税课税单位选择理论依据在我国的适用性,以及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中家庭因素考量存在的问题,并基于历次人口普查、人口抽样调查等,梳理总结我国"家庭户"规模和结构变迁,提出个人所得税家庭规模和结构的标准化设计。
关键词:
个人所得税 课税单位 家庭 标准化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赵海利 李茹
个人所得税是政府调节收入分配、治理市场失灵的重要工具,对此本文用CFPS微观数据,从城乡居民收入结构异质性角度,模拟测算了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的收入分配效应。结果表明:第一,专项附加扣除使得个人所得税平均税率降低;第二,引入专项附加扣除后,纵向公平降低整体上弱化了个人所得税的收入再分配效应;第三,通过多期CFPS数据模拟测算得知,随着经济发展和收入提高,个人所得税的收入再分配效应不断增强,专项附加扣除对该效应的弱化作用逐年递减。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提出实行负所得税政策,拓宽农民收入渠道并提高农村财产性收入,同时把更多收入类型纳入综合征税范围,以充分发挥个人所得税等直接税的收入再分配作用。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钱艳芳
随着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等各项税务政策的出台,家庭纳税筹划应运而生。运用个税专项附加扣除在家庭成员之间可分配的属性进行个人所得税筹划,以达到家庭整体纳税最优化的目的。文章首先介绍了个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的定义及发展历程,然后对七项专项附加扣除项目的可筹划性逐一进行详细分析,通过家庭纳税筹划案例证明运用个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进行家庭纳税筹划实现节税的可操作性,并对实现家庭纳税筹划提出了一些建议,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专项附加扣除 家庭纳税 节税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肖建华 谢璐华
基于新税改的子女教育费用扣除制度,设计不同的子女教育费用扣除调整方案,并依据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hinese General Social Survey, CGSS)2015年数据模拟分析其对居民收入和居民福利所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子女教育费用扣除制度扩大了收入差距,但提高了收入水平。同时,制度的优化使得中等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提高,且收入差距扩大;高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略微增强,且收入差距明显缩小;低收入群体的可支配收入和收入差距无变化。收入水平提升对福利增进效果较强,收入差距扩大造成福利损失影响较小,从而福利水平得以提升。此外,依据教育的不同阶段设置不同的子女教育费用扣除标准是可行的。鉴于此,从政策操作层面来看,要继续优化子女教育费用专项附加扣除,以提升居民福利水平,持续完善个人所得税政策。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沈玉平 叶颖颖 董根泰
本文认为,个人所得税的费用扣除标准应该以宪政原则为指导,以综合计征制或分项综合计征制模式为基础,以家庭为申报单位,以保障"基本生活费用"为准则,在社会统计调查基础上合理确定。
关键词:
个人所得税 费用扣除标准 宪政原则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高亚军
一、合理确定费用扣除标准,推行个性化费用扣除。不考虑个人生产性和发展支出,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个人的生产动力,增加了个人发展的经济压力。因此,进行标准化的费用扣除之前,应先行考虑生产性和发展支出,再以净收入为依据考虑个人的标准生计费用扣除。还应根据个人为发展和赚取工资的不同支出,设置个性化地项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贺蕊莉
本文在借鉴西方学者关于贫困线问题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测算我国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的基本思路。认为首先要遵循基本生存权利原则、弱平等公理等价值判断准则,主张以家庭的基本发展费用标准作为参照基准,并提出应允许以家庭为单位申报个人所得税,实行综合扣除和单项扣除相结合等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建议。
关键词:
个人所得税 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刘丽 牛杰 夏宏伟
本文阐述了工薪所得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规定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实证分析,认为,应提高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将中等收入家庭纳入免税行列,同时,取消无住所纳税人的附加费用扣除,废止外籍人员各种税前扣除优惠政策,基本费用扣除应反映地区差异。
关键词:
个人所得税 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成移平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暂行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收入调节税暂行条件》的颁布实施,我国对个人所得课税三税并存的局面形已经形成,为调节个人收入水平,缓解社会分配不公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国家筹集...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鞠可一 唐超 吴君民
通过对现有以个人为单位的个人所得税存在问题的剖析,论证了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人所得税的必要性、可行性,基于负所得税理论,提出了以负所得税向低收入家庭进行财政转移支付,按家庭纳税模式对应纳税额以上的家庭征收所得税,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所得税在缩小贫富差距、调节社会分配方面的功能与作用。
关键词:
个人所得税 负所得税 家庭为单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