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99)
2023(11715)
2022(9904)
2021(9073)
2020(7704)
2019(17522)
2018(17250)
2017(32801)
2016(17611)
2015(19900)
2014(19684)
2013(19076)
2012(17181)
2011(15053)
2010(15159)
2009(13416)
2008(12648)
2007(10668)
2006(8709)
2005(7306)
作者
(46668)
(38668)
(38524)
(36888)
(24940)
(18739)
(17648)
(15179)
(14791)
(13816)
(13408)
(13002)
(12013)
(11993)
(11984)
(11772)
(11682)
(11415)
(11167)
(11126)
(9391)
(9371)
(9288)
(8953)
(8724)
(8677)
(8493)
(8346)
(7679)
(7576)
学科
(71558)
经济(71481)
管理(51577)
(48903)
(41209)
企业(41209)
方法(40971)
数学(36783)
数学方法(36345)
(21591)
中国(17531)
(16987)
业经(14320)
(14268)
财务(14227)
财务管理(14153)
企业财务(13495)
(12472)
贸易(12457)
(12450)
地方(12289)
审计(12212)
(12093)
(12047)
技术(11544)
农业(11517)
理论(11454)
环境(10260)
(9860)
金融(9858)
机构
学院(237908)
大学(237203)
(97307)
管理(96669)
经济(95436)
理学(85201)
理学院(84386)
管理学(82930)
管理学院(82509)
研究(67685)
中国(52901)
(48196)
(47292)
科学(39755)
财经(39582)
(36284)
(35234)
中心(34484)
业大(32104)
经济学(31391)
(31367)
(31218)
(30163)
财经大学(29934)
师范(29865)
经济学院(28861)
北京(28013)
研究所(27798)
(27597)
商学(26824)
基金
项目(168501)
科学(135502)
基金(125581)
研究(124068)
(108215)
国家(107347)
科学基金(95116)
社会(80825)
社会科(76899)
社会科学(76881)
基金项目(66857)
(65382)
自然(61908)
自然科(60526)
自然科学(60516)
教育(59802)
自然科学基金(59442)
(54909)
资助(51405)
编号(50110)
成果(38856)
(38483)
重点(38198)
(35752)
(34734)
国家社会(34359)
教育部(34229)
课题(33907)
科研(33406)
创新(33405)
期刊
(93295)
经济(93295)
研究(66494)
中国(45592)
(39649)
管理(33566)
学报(32075)
科学(30410)
教育(26810)
大学(25851)
(25341)
学学(24445)
技术(22395)
(19450)
金融(19450)
财经(19028)
农业(17029)
(16208)
经济研究(16122)
业经(15567)
财会(13123)
问题(12577)
统计(12138)
会计(12002)
技术经济(11215)
(11157)
商业(11080)
理论(10997)
(10405)
实践(10020)
共检索到3331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尤娜   阮永平  
作为审计项目的主体,个人审计师间的合作互动必然会影响审计产出。本文以2016~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个人审计师间合作互动是否产生学习效应及其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合作互动的审计师间普遍存在学习效应,且学习效应越显著,审计质量越高。进一步研究表明,外部监管的压力、会计师事务所文化氛围、审计师的团队合作及审计师个人特征是学习效应的成因。此外,个人审计师间的学习效应存在衰减现象,且客户对这种学习效应做出了积极反馈,表现为学习效应越强,客户流失率越低、愿意支付的审计费用越高。本文的研究验证了个人审计师合作互动对于提升审计质量的重要性,为监管机构完善监管政策提供了参考。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胡国强   邳宇晨   孙文祥  
审计师变更能否给当期财务报表审计带来“新视角”进而改善审计质量一直是审计理论实证研究的难点。基于关键审计事项(CAM)披露的文本信息,本文实证考察了审计师变更的“新视角”效应。研究发现,审计师变更显著降低了公司本期CAM与上期的纵向文本相似度。相比重新上任,完全履新的审计师变更降低程度更大;“换师换所”和“换师不换所”均具有降低作用,但前者影响更大;相比只变更项目合伙人或经理,两者同时变更的降低作用最大;而且,降低作用主要集中于行业专长审计师。最后发现,变更公司CAM纵向相似度越低,审计投入越多、审计质量越高、信息有用性越强。研究拓展了审计师变更和CAM披露文献,为审计师轮换制度与新版审计报告准则实施提供了经验参考。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曹燕明  
以中国2017—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在客户公司并购标的未达预期业绩时,女性审计师比男性审计师更有可能披露商誉减值关键审计事项。在控制了会计师事务所特征后仍发现审计师性别对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有显著影响。进一步研究表明,女性审计师性别对于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影响随着女审计师任期的增长而减弱。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研究的结果仍然成立,说明审计师性别对确认商誉减值关键审计事项有着重大影响。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刘颖斐  史佳睿  向珊  张小虎  
为探究独立审计鉴证与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这两种公司外部治理机制的关系,本文以2017-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发现,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数量越多,年报被实施问询的概率越高。这两种公司外部治理机制的互补关系主要体现在非常规关键审计事项对交易所问询内容的影响上。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具有行业专长的审计师组和正向异常审计费用组,审计师披露的非常规关键审计事项更能为交易所监管提供风险提示线索;当被监管企业盈余管理程度较高时,非常规关键审计事项为交易所监管部门提供监管线索的作用更加明显。研究验证了审计师与交易所监管部门之间在信息披露监管上存在互补关系,两者在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方面存在更大的协作空间。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董延安   展嘉宜  
为健全资本市场体系,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以及审计师在关键审计事项传递信息的作用不容忽视。以我国2018—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关键审计事项文本相似度视角研究了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审计师履职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会促使审计师积极履职,降低关键审计事项文本相似度,机制分析发现董事高管责任保险通过提高代理成本使审计师积极履职;进一步研究发现,当审计师行业专长较高、客户重要性较高时,董事高管责任保险更能提高审计师履职积极性。基于此,提出了关于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和审计师的对策建议,并扩展了审计师履职行为的界定,有助于更全面认识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和关键审计事项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的作用。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柳木华  雷霄  
利用手工收集的A股上市公司2017年新式审计报告披露的关键审计事项数据,证明审计师利用专家工作应对关键审计事项抑制了公司的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在考虑内生性后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利用估值专家的工作有助于降低应计盈余管理水平,利用信息技术专家的工作有助于降低真实盈余管理水平。研究还发现利用专家工作抑制了正向应计盈余管理,对真实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是通过限制管理层对产品生产成本和操控性费用的调节行为来实现的。另外,在公司治理水平低、信息环境差的公司中利用专家工作对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显著。研究贡献在于为审计师利用专家工作的价值提供了经验证据,也证明了新式审计报告的关键审计事项部分有助于评价审计质量和财务报告质量。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马晨   衡亮   李娟  
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在合并浪潮下逐步实现规模化发展,而自2016年起因审计不当行为接连被处罚。为探究其原因,手工收集瑞华会计师事务所2013—2018年的相关审计数据,结合高管访谈资料,基于审计师个人特征、审计师客户特征和审计师搭档特征三方面,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在审计师个人特征方面,低质量审计师多为男性、老员工,在所内任职合伙人并且来自深圳分所;在审计师客户特征方面,低质量审计师业务量更多、客户风险程度更高;在审计师搭档特征方面,低质量审计师普遍比搭档的地位更高、话语权更大,其搭档多为男性、非党员,且合作时间更短。通过分析瑞华“大而不强”的原因,扩展了审计失败的相关研究,为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合并、管理及风险防控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路军  段梦妍  
企业业绩预告制度本意是为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然而近年来,业绩预告往往伴随着一次甚至多次的修正公告,这种业绩频繁“变脸”的现象已经严重影响到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审计师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的“把关者”,尤其是在新审计报告准则制度背景下,是否对这种问题有所关注呢?本文以2017~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审计师是否将这些引发企业发生“变脸”的事项作为关键审计事项予以披露进行统计,从而探究审计师对于企业业绩“变脸”的关注程度。研究发现:审计师在执业过程中,对可能引起企业业绩发生“变脸”的事项持有一定的关注度,并以关键审计事项的形式体现在审计报告中。研究结论初步验证了新审计报告准则实施的积极效果。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陈淑辉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4号一在审计报告中沟通关键审计事项》,该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中要沟通关键审计事项,这打破了原先标准化的报告模式,改进后的审计报告更趋向个性化,缓解了管理者和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增强了审计报告的信息含量与决策相关性。本文通过对2017年及2018年A股上市公司披露的关键审计事项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执行1504号准则目前披露情况的特征进行探究,旨在总结经验基础上为更有效地落实优化新审计报告准则提供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静  徐梦  
本文选取2016—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审计师行业专长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并检验了关键审计事项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具备行业专长的审计师能够显著抑制盈余管理程度;具备行业专长的审计师能够披露更多的关键审计事项,且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数量越多,盈余管理程度越低;关键审计事项在审计师行业专长与盈余管理程度中起到部分中介的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不仅为我国新审计准则的实施效果提供了经验证据,促使会计师事务所关注行业专长的发展,更对培养高水平的审计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鲁清仿   杨怡怡  
关键审计事项是审计师大量运用职业判断形成的结果,而职业判断的运用取决于审计师执业特征,特别是执业经验。本文以2016~2021年披露关键审计事项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审计师执业经验对关键审计事项差异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审计师整体执业经验、特定行业执业经验、特定客户执业经验均与关键审计事项差异度正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客户重要性会削弱审计师整体执业经验、特定客户执业经验与关键审计事项差异度之间的关系,强化特定行业执业经验与关键审计事项差异度之间的关系;在由小规模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企业信息环境较差的情况下,审计师执业经验与关键审计事项差异度的关系更显著。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叶琼燕  于忠泊  
利用1991年以来有关签字注册会计师的性别、年龄、从业经历、教育背景、是否为合伙人、是否为党员等方面的资料,考察了审计师个人层面的因素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审计师的性别、教育背景、学习能力、年龄、从业时间、是否为合伙人等均对审计质量有显著的影响,这为我国注册会计师人才的培养和行业队伍的建设提供了实证依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潘克勤  
利用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7年年报审计首次执行关键审计事项准则这个准自然实验契机,以审计定价及其变化作为审计师感知到的审计责任,以被出具的审计意见类型作为客户风险的度量,探讨新准则实施、客户风险与审计师感知到的审计责任变化的关系。采用双重差分方法分析发现:首次执行关键审计事项准则后,被审计单位风险越大,则审计定价越高,审计定价增长幅度越大,但低风险客户的审计定价反而下降;2017年相较于2016年如果客户风险加剧,则审计定价越高、涨幅越大,但2016年相较于2015年却没有该现象,说明首次实施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准则强化了审计师对高风险客户的审计责任意识,审计师通过风险溢价调整事前做出了风险补偿,同时,披露关键审计事项降低了审计师对于低风险客户的审计责任。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车宣呈  
随着后安然时代的到来,独立审计作为公司治理手段为实现公司治理而开展的观点得到更多的关注,然而独立审计是否具有公司治理之效,与哪些治理因素相关是我们所关注的问题,本研究在现有审计师选择研究的基础上以我国资本市场为背景,从独立审计师选择与公司治理的视角出发,较全面地探讨了独立审计与公司治理因素的相关性。研究表明独立审计师选择与治理因素之间总体上具有显著相关性,说明独立审计总体上具有了治理功效,可以起到外部治理机制作用。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张丹凤  李书玲  
本文以审计师变更时机为切入点,从审计师变更时机选择的时点效应和时期效应新视角出发,研究了两种情形下产生的效应。研究发现,在时机选择的时点效应中,当变更时机发生在"峰"点,市场对变更公司的财务信息可信度增强;相反,当出现在"谷"点时,可信度降低。在时期效应下,当在上市后3年内就发生变更的早期变更现象,市场对财务信息可信度降低。最后为监管部门提出了有关政策建议及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