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707)
2023(3958)
2022(3415)
2021(3185)
2020(2651)
2019(6236)
2018(6226)
2017(11909)
2016(6621)
2015(7440)
2014(7824)
2013(7710)
2012(7311)
2011(6798)
2010(7116)
2009(6690)
2008(7063)
2007(6443)
2006(5959)
2005(5846)
作者
(20397)
(16786)
(16770)
(16294)
(10871)
(8130)
(7674)
(6586)
(6507)
(6272)
(5844)
(5813)
(5525)
(5486)
(5461)
(5313)
(4956)
(4897)
(4839)
(4788)
(4418)
(4210)
(4072)
(4051)
(3860)
(3764)
(3748)
(3658)
(3477)
(3354)
学科
(26450)
经济(26401)
管理(19211)
(18089)
(16161)
企业(16161)
方法(10058)
(8981)
(8468)
中国(8019)
理论(7418)
(7344)
(7247)
数学(7217)
数学方法(6990)
(6628)
银行(6622)
业经(6561)
(6330)
(6235)
税收(5801)
(5744)
(5474)
金融(5474)
(5314)
财务(5290)
财务管理(5278)
(5092)
企业财务(5047)
农业(4722)
机构
大学(102198)
学院(99657)
(39006)
经济(37918)
管理(36499)
研究(36246)
中国(31075)
理学(30313)
理学院(29918)
管理学(29275)
管理学院(29102)
(22706)
科学(22251)
(22197)
(19317)
中心(17240)
研究所(17083)
(16597)
财经(16557)
(15298)
北京(15196)
师范(15189)
(14940)
(14860)
(13344)
(12930)
师范大学(12486)
业大(12238)
财经大学(12180)
经济学(11809)
基金
项目(58294)
科学(45858)
研究(42851)
基金(42372)
(36924)
国家(36608)
科学基金(30895)
社会(26465)
社会科(24868)
社会科学(24859)
基金项目(22078)
(21537)
自然(20163)
教育(19948)
自然科(19641)
自然科学(19637)
自然科学基金(19277)
(18972)
编号(17999)
资助(17615)
成果(16531)
重点(13796)
(13082)
课题(12495)
(12024)
(11705)
(11428)
科研(11295)
项目编号(11234)
教育部(11210)
期刊
(50054)
经济(50054)
研究(34991)
中国(20850)
(17339)
管理(14577)
学报(14426)
科学(14130)
教育(13549)
(13498)
金融(13498)
(13349)
大学(10891)
学学(9946)
农业(8343)
财经(8277)
技术(7775)
(7109)
经济研究(6951)
业经(6947)
问题(6514)
图书(5953)
(5449)
理论(5327)
(5316)
资源(4816)
会计(4814)
(4755)
现代(4703)
实践(4642)
共检索到1657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饶曦  
本文在参考大量中外文献的基础上,就中外学者对于个人信用征信问题的观点进行了理论综述,从信用的本质特征入手,分析了信用交易的核心问题——信息不对称,从而认识到个人征信体系的建立是解决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
[期刊] 征信  [作者] 阮玉芳  
现行《征信业管理条例》中的信息主体反馈的不良信息概念不清、个人信用报告语义模糊、信息主体声明业务没有设定关联逻辑关系。从立法层面、业务制度层面分析保护信息主体权益存在着知情权保障不全面、信息主体无法有效行使异议权和重建信用记录权、司法救济手段不够充分等问题,提出完善《征信业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加快对《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的研究,不断完善维护信息主体保护体系的建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石庆焱,靳云汇  
Credit scoring is one of important tools that help financial institutions decide whether or not to grant credit to applicants.Statistical and operational research based techniques used in credit scoring are surveyed in this paper.
[期刊] 征信  [作者] 朱全宝  
健全的法律制度是征信业规范发展的基础和保障,而个人信用征信立法滞后已成为制约我国征信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当前,我国个人信用征信活动主要依据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而且征信活动涉及的重要问题缺乏法律规范,诸如征信机构设置缺乏规范、信息收集法律依据不足、主体权利缺乏法律保护等。因此,应抓紧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尽快出台《征信管理条例》。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韦耀莹  
建立个人信用征信制度的必要性已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 个人信用征信制度是社会信用制度的核心,完善的个人信用征信制度是建立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突破口,是推进国民经济市场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性问题。深入研究个人信用征信制度,探求构建良好的个人信用征信制度的对策,是我国社会信用制度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期刊] 征信  [作者] 崔冬  相振宇  
征信领域中信息主体信用信息权益受到侵害现象屡见不鲜,信用信息权益保护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社会问题。从个人信用信息权益保护机构设置分工、法律与制度建设、征信业务操作、社会公众权责意识等四个层面,对当前征信领域中信用信息权益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锐,熊键  
个人信用征信是解决我国目前信用缺位、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有力手段。我国加入WTO的服务贸易特定义务承诺对国内个人信用征信业的长远发展产生了较为不利的影响:由于我国对消费者个人信息隐私权保护立法的缺失而创设的行业经济租可能导致大量的寻租活动和巨大的社会成本。为了使我国的个人信用征信体系能得到较全面的法律基础支撑、与国际惯例接轨,需要以立法的形式保护消费者的个人信息隐私权以使个人信用征信业的外部成本内在化。
[期刊] 征信  [作者] 闫海  张天金  
个人信用征信与金融隐私权存在客体重合、动态关联,因此相互冲突。美国、欧盟的个人信用征信立法虽然在立法价值取向、立法例及具体制度设计上存在差异,但是均以平衡个人信用征信和金融隐私权为基础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法律体系。我国个人信用征信立法例可采取美国模式,征信模式可采取欧盟模式;在具体制度设计上,应充分借鉴二者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构建涵盖信息提供、信息收集和信息使用的具体规范。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柳劲松  
当前,我国助学贷款风险太高,助学贷款业务的发展陷入困境。笔者认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我国尚未建立健全的大学生助学贷款个人信用征信体系,使得个人信用信息不对称,从而使得贷款风险和导致助学贷款市场的发展受阻。本文讨论了信息不对称对助学贷款的影响,进而对构建我国大学生助学贷款个人信用征信体系提出了一些设想。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赵秋雁  
中国加入WTO后,征信业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个人信用信息公开的需求与信息保密的要求发生冲突,本文分析了二者冲突的本质和协调的基础,探讨了中国个人信用征信立法的价值取向,提出秉承社会责任本位的平衡协调精神,以征信立法为核心规范个人信用信息保护的立法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吴斌  
《征信业管理条例》于2013年3月15日起正式施行。该条例的颁行是我国逐步应对当代社会生活中,尤其是经济活动中信用危机的重要举措。本文在对该条例中征信活动法律规范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论述征信活动及其法律规范对公民权利产生的影响,并就个人信用信息保护提出完善建议。
[期刊] 征信  [作者] 马义玲  
《征信业管理条例》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征信业发展步入了有法可依的轨道。然而,在个人信用征信过程中如何避免信息提供者、征信机构和信息使用者利用便利条件侵害个人隐私权,成为亟需关注的问题。从个人信用征信对个人隐私权的积极作用及冲突两方面进行分析,对完善我国个人征信过程中隐私权保护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征信  [作者] 余海霞  
近年来,随着个人信用报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个人信用记录的维护与提升也成为了一个与信息主体日常经济生活休戚相关的话题。2013年3月15日正式实施的《征信业管理条例》从征信业务规则、异议和投诉等方面对信息主体合法权益的保护进行了规定,在此背景下,信息主体如何走出"误区",维护和提升个人信用记录,也成为时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德旺  
个人信用信息规范的目的在于“使用”和“收益,”在于增进社会相关主体获取使用个人信用信息的能力,同时,个人信用信息的使用又必须兼顾到被征信人正当合法的信用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