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62)
2023(5116)
2022(4627)
2021(4226)
2020(3959)
2019(9317)
2018(9423)
2017(18874)
2016(10354)
2015(11996)
2014(12448)
2013(12494)
2012(11879)
2011(10873)
2010(11038)
2009(10498)
2008(10702)
2007(10021)
2006(8637)
2005(7779)
作者
(31968)
(26819)
(26668)
(25690)
(16907)
(12887)
(12567)
(10506)
(10028)
(9686)
(9020)
(8946)
(8698)
(8476)
(8431)
(8383)
(8355)
(7947)
(7777)
(7704)
(6716)
(6663)
(6532)
(6143)
(6123)
(6110)
(6063)
(6000)
(5421)
(5412)
学科
(45649)
经济(45607)
管理(31204)
(30036)
方法(24738)
(24422)
企业(24422)
数学(21952)
数学方法(21770)
(13647)
(12099)
中国(10182)
(9994)
(9366)
财务(9344)
财务管理(9319)
业经(9127)
(9020)
贸易(9018)
企业财务(8865)
(8727)
(8566)
地方(8164)
农业(7904)
(7639)
银行(7619)
(7506)
理论(7305)
(7167)
(6609)
机构
大学(159707)
学院(157217)
(63694)
管理(62360)
经济(62260)
理学(53190)
理学院(52627)
管理学(51769)
管理学院(51464)
研究(50272)
中国(39825)
(33633)
科学(31686)
(30426)
(28722)
(26277)
中心(25440)
业大(24493)
(24323)
财经(24284)
研究所(23842)
农业(22702)
(21816)
北京(21124)
(20172)
师范(19977)
经济学(19621)
(19571)
经济学院(17983)
财经大学(17831)
基金
项目(100789)
科学(77993)
研究(72990)
基金(72439)
(62747)
国家(62255)
科学基金(52706)
社会(44986)
社会科(42538)
社会科学(42521)
(39220)
基金项目(38725)
自然(34221)
教育(33641)
自然科(33395)
自然科学(33382)
(33101)
自然科学基金(32814)
编号(31708)
资助(30231)
成果(26911)
(22653)
重点(22378)
(21016)
(20110)
课题(20102)
项目编号(19906)
科研(19780)
教育部(19217)
大学(19158)
期刊
(66505)
经济(66505)
研究(42586)
中国(27336)
学报(26014)
(25417)
(24782)
科学(21847)
管理(18940)
大学(18416)
学学(17062)
农业(16172)
(15638)
金融(15638)
教育(13646)
技术(13387)
图书(12647)
财经(12078)
业经(10750)
经济研究(10635)
(10234)
理论(10063)
实践(9380)
(9380)
问题(9355)
(9141)
情报(9056)
技术经济(8543)
书馆(8317)
图书馆(8317)
共检索到2303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征信  [作者] 任宏涛  
在个人信用征信活动中,围绕个人信用信息,不同的权利主体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不同的权利主张。作为信息主体的个人,强调个人权利的保护;为了保障交易安全,提高交易效率,加强社会管理,则需要确认社会公众的知情权;而在信息的征集、加工、整理、流转环节,个人信用信息的财产权属性也不容忽视。因此,应客观分析附着在个人信用信息上的各种权利以及权利之间存在的冲突,并加以平衡,从而促进个人征信制度的建立。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闫俊周  魏明侠  
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信用经济,信用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而个人信用又是整个社会信用的基础。通过构建一个博弈模型分析个人信用是如何通过交易者双方一次性博弈、重复博弈和信号传递而形成的。基于此,在交易者双方中引入政府个人信用监督机关,构建出有个人信用监督机关的博弈模型。基于对以上博弈模型的分析,提出构建我国个人信用制度体系的对策。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龙西安  
个人信用是人力资本的重要投入来源 ,个人信用的贡献不仅在于扩大当期需求 ,更在于增加了未来产出的要素投入。人力资本天然的私有产权特性 ,使得个人对其未来收入流的支配权是确定的 ,因而个人信用的债权有更好的保障。个人信用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及对债权的影响较小 ,债权人因此遭遇风险的可能性要小很多。个人信用制度不仅提供了规范个人信用交易行为的规则 ,也完全可以对机构信用乃至其它行为发生作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吴斌  
《征信业管理条例》于2013年3月15日起正式施行。该条例的颁行是我国逐步应对当代社会生活中,尤其是经济活动中信用危机的重要举措。本文在对该条例中征信活动法律规范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论述征信活动及其法律规范对公民权利产生的影响,并就个人信用信息保护提出完善建议。
[期刊] 征信  [作者] 徐欣彦  
信息主体权益保护是征信业健康发展的条件之一。我国应在明确信息主体信用权利性质的基础上,构建不同层次的征信法律法规,保护信息主体的权利。国家应在基本民事法律当中明确民事主体的信用权概念,在专门的征信立法中明确征信业各类主体的基本行为规则,并就非法征信行为及其法律责任作出明文规定,同时就信息主体权益的保护机制作出安排,直接规定或授权征信管理部门建立信息主体权益保护的非诉讼处理机制。此外,征信业的自律也是信息主体权益保护重要补充手段。
[期刊] 征信  [作者] 秦光远  吕晓萌  
个人信用是构建社会信用的基础,如何更好地促进个人征信体系建设、提高全社会信用水平已成为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焦点。梳理相关文献,比较分析我国部分城市信用分、央行个人信用分、芝麻信用分及美国、德国、日本三个西方国家个人信用分的评价指标、应用场景等,认为当前我国信用建设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加快完善个人征信管理系统更为迫切。基于分析研究,提出了完善法律法规、强化城市间信用分联动、增强公众信用意识等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富全  
信用评分的过程就是各指标对个人信用影响作用的大小赋予不同的分值权重,依次对过去借款大量人群进行观察和分析来进行个人信用评估过程。国外有DavidDurand信用计分模型和FICO信用分模型,国内的银行也有个人信用评估模型,但是各机构对影响个人信用状况的因素认识不同,侧重点和分值权重是各不相同的。本文通过对山东省内17个地市的1288个有效样本采用logit模型进行回归分析,提出了建立我国个人信用评估指标体系的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美蓉,刘晓红  
个人信用是社会信用体制的基石,建立适应电子商务发展需要的个人信用评价机制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对电子商务个人信用等级评价进行分析,建立静态评价指标体系和动态追踪评价方法。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海涛  
个人信用信息异议处理程序常常被称为个人征信工作的"最后一道安全网",然而,我国的个人信用信息异议处理程序还不完善。本文立足个人征信工作实践,针对部分异议事项处理速度慢、效率低的现象,以信息主体的权益保护为研究支点,分析异议处理程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对策。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冯湘君  
个人信用信息的时效性是保证其具备信用凭证功能的关键,主要受征信活动中个人信用信息采集与查询利用环节、个人信用信息处理环节和个人信用信息当事人监督过程的影响。基于此,个人信用信息时效性的保障策略可归纳为采用变通方式,简化个人信用信息采集过程中当事人监督环节;针对大量的、经常性的查询个人信息的机构,简化查询利用审核手续;制定统一的个人信用信息采集标准,保证信息处理过程的连贯一致。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姚朝兵  
信息主体同意权的制度价值在于平衡隐私保护与征信效率之间的价值冲突。比较法上存在完全承认、完全不承认和有限度地承认信息主体同意权3种立法例,且在同意权的行使方式上存在积极同意与消极同意的分野。我国征信立法关于信息主体同意权的制度设计应从两个方面进行改进,一是取消信息采集同意权;确立信息使用同意权,二是借鉴欧盟的经验设置确保信息主体同意真实性的保障措施。
[期刊] 征信  [作者] 李仪  
为调和个人信用信息主体与征信者之间的利益冲突,我国宜保护主体权益并予以限制。通过比较分析美欧制度和我国现行法可知,后者存在着保护对象与方式等缺陷。对此我国应按照产权规则确立个人信用信息权制度,采取积极手段完整地保护主体的人格尊严自由及经济利益;而立法者为限制权利应做出区分式的制度安排,以具体满足征信所代表的公共利益与交易者私益,并回应不同利益诉求下征信者与信息主体之间力量对比差异导致的现实问题。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马运全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个人信用信息产品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国外征信机构依据其公共、私营或混合模式的不同而在收费和定价问题上差异较大。本文基于对国外征信机构运作模式及收费的实践考察,认为个人信用信息产品定价应以市场化为发展取向,坚持政府定价和市场定价相结合,科学设计定价方法,并加快信用产品研发步伐。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军发  
个人信用是整个社会信用的基础,它不仅是一个国家市场伦理和道德文化建设的基础,而且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庞大资源。在当前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得到快速发展和广泛运用的信息时代,信息传播的不可控性使得个人信息保护日趋重要。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的个人信息保护经验,合理地利用、保护信用信息数据,保证个人信息的安全。
[期刊] 征信  [作者] 张建文  赵梓羽  
个人信用信息的民法保护由权利确认制度和民事责任制度共同构成。个人信用信息权益在本质上是一种复合性权利,内在包含自主利益和信用利益。侵害个人信用信息的民事责任主要是侵权责任原则,其请求权基础是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第69条第1款。侵害个人信用信息侵权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应采纳过错推定责任原则,其中损害既包括风险损害和焦虑损害,又包括身份盗窃、信用损害等下游损害。如果数个信用信息处理者的处理行为侵害个人信用信息造成损害的,则应根据因果关系的具体形态适用或类推适用我国《民法典》第1170条、第1171条和第1172条的规定。侵害个人信用信息的责任承担方式具有多元化,其损害赔偿范围包括财产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有建立惩罚性赔偿之必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