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33)
2023(2648)
2022(2152)
2021(2243)
2020(1990)
2019(4308)
2018(4304)
2017(8202)
2016(4432)
2015(5242)
2014(5305)
2013(5362)
2012(4990)
2011(4110)
2010(4305)
2009(4175)
2008(4584)
2007(3929)
2006(3381)
2005(3129)
作者
(12230)
(10009)
(9921)
(9807)
(6383)
(4818)
(4750)
(3975)
(3798)
(3789)
(3485)
(3408)
(3369)
(3312)
(3114)
(3110)
(3050)
(2980)
(2951)
(2718)
(2578)
(2433)
(2421)
(2324)
(2319)
(2293)
(2275)
(2219)
(2061)
(1998)
学科
管理(23856)
(22771)
(17396)
(16411)
企业(16411)
(14827)
经济(14810)
财政(11692)
(10778)
财务(10769)
财务管理(10732)
企业财务(10275)
(9232)
方法(6988)
(6287)
数学(5759)
数学方法(5661)
中国(4726)
(4534)
业经(4327)
制度(4210)
(4210)
体制(4159)
(3943)
及其(3942)
理论(3847)
(3840)
信息(3763)
(3638)
(3539)
机构
大学(63217)
学院(61760)
管理(25335)
(22790)
(22099)
经济(21569)
理学(20823)
理学院(20655)
管理学(20373)
管理学院(20257)
研究(17467)
中国(15320)
财经(13520)
(13082)
(12021)
科学(10540)
(9978)
财经大学(9465)
中心(9069)
(8974)
财政(8390)
北京(8359)
(7784)
业大(7428)
(7409)
(7351)
研究所(7303)
(7265)
会计(6929)
(6662)
基金
项目(36517)
科学(27848)
研究(27701)
基金(26550)
(22287)
国家(22113)
科学基金(19250)
社会(17270)
社会科(16384)
社会科学(16380)
基金项目(13954)
(13393)
编号(12556)
成果(12119)
自然(11835)
教育(11760)
自然科(11463)
自然科学(11457)
自然科学基金(11243)
资助(10956)
(10634)
项目编号(9255)
(7835)
(7799)
重点(7439)
国家社会(7431)
(7208)
大学(7153)
科研(7146)
人文(6981)
期刊
(25205)
经济(25205)
(25067)
研究(19914)
中国(13737)
学报(10050)
图书(8380)
管理(7758)
会计(7553)
财会(7467)
财经(7447)
大学(7196)
科学(6636)
学学(6542)
(6532)
财政(6532)
(6217)
情报(6041)
(5659)
书馆(5645)
图书馆(5645)
(5237)
金融(5237)
通讯(5098)
会通(5076)
(4714)
经济研究(4452)
理论(4381)
实践(4093)
(4093)
共检索到1036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谢立斌  李艺  
个人信息无论是作为大数据的组成部分还是作为独立的信息,都含有重大经济价值。实践中,基本上由数据企业享有相关利益。相关利益分配是宪法层面的分配问题,应当充分考虑社会主义制度、按劳分配制度、经济发展和平等原则等各个方面。在宪法上,应当由数据主体享有其个人信息之上的经济价值。宪法的这一要求应当在法律层面得到落实。在当前实证法上,人格权法和合同法上的保护机制都不能够满足这一要求,立法者应当积极作为,弥补这一不足。在法政策学上,立法者应当通过财产规则保障数据主体的经济利益。由于个人信息与有体物存在本质差异,所有权制度不能够适用于个人信息之上经济价值的保护。立法者应当参照知识产权制度,设立个人信息财产权。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艺  
宪法学中所界定的财产权概念有其特别含义,并非是对民法中财产权概念的复制及确认。从宪法财产权的主体角度看,宪法财产权是一项基本人权;从私有财产权入宪的角度看,宪法财产权具有普遍性、不可让与性、不受侵犯性;从权利保障的角度看,宪法财产权是对人格尊严的尊重;从权利属性的角度看,宪法财产权表现出由消极性向积极性的转变。宪法财产权和民法财产权无论是从权利属性、设定目的、权利侧重点还是保障方式上看都存在着明显差别。具体而言,宪法财产权和民法财产权分别以基本权利和具体权利为出发点,在对公民财产权的保护中承担着不同的职能,共同构筑财产权保护的坚实体系。
[期刊] 改革  [作者] 洪玮铭  姜战军  
数据信息时代的来临让现代个人信息利用机制发生巨大变革,信息数据技术和精准营销商业模式带来独特的个人信息商品化现象,自发形成的信息数据交易市场缺乏制度意义的财产权基础。信息数据交易市场的失灵现象凸显使构建个人信息财产权有其必要性,现代财产权制度的变化、立法趋势以及信息数据社会化的核心方式变化让个人信息财产权具有形成可能性。信息数据商品化背景下的个人信息财产权运行必须结合现有的信息数据的市场机制,将个人信息财产权限定在信息大数据范畴,并按初级信息市场和二级信息市场分类进行信息财产权设置。应采取个人信息的专门立法模式,以"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为思路设置个人信息财产权,并细化个人信息财产权的运行规则。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谢立斌  
本文首先考察了我国《宪法》和德国《基本法》的财产权条款,其次就税收是否受到财产权条款的约束而展开探讨,并进行比较。认为,为了有效保障财产权,税收不得超出宪法财产权所设定的限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英洪  李芳  
新时期改革农地制度,应该尊重农民意愿、注重维护宪法秩序。建立农户所有、社区所有和国家所有的多元产权模式。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姜春兰   武丽君  
虚拟财产是互联网时代财产权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新时代法治建设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虚拟财产并非仅存在于《民法典》中,而是具有很强的宪法属性,对于保障财产权人的人格利益、丰富宪法财产权的客体范畴、划定公民财产权与国家权力的边界以及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民法典》第127条进行梳理,我们发现当前《民法典》至少存在对虚拟财产的法律定性模糊、对失衡民事法律关系的重视不足、对国家介入行为的规制不足、对司法审判的规范指引笼统等缺憾,并直接影响了虚拟财产权主体的权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虚拟财产保障存在价值取向上的同质性,二者都是促进宪法实施的重要内容。事实证明,仅仅依靠私法体系并不足以保障公民的虚拟财产权,《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理应对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予以积极回应,并明确国家对于虚拟财产权保障负有法律边界以及国家保护义务,从而有效指引国家司法审判,将虚拟财产权保障纳入法治轨道之中。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赵玲  
国家征税权诞生的前提是普遍存在的公民财产,以及法律对公民财产权的普遍承认。如果征税权行使不当,便有可能侵犯公民财产权这一基本的宪法赋予的权利。税法被视为严格限定国家征税权,并保护公民财产权的基本法律。本文探讨了税法与公民财产权之间的关系,并指出了公民财产权的税法保护的特征和路径。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斯特芳·麦斯曼  徐宗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造就了一批企业家。如何从法律上界定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本文回顾了建国以前中国对私有财产的保护,以及当前涉及财产保护的相关法律。文章认为,中国法律上的变革将为私有财产保护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法律基础,从而为企业家阶层提供保障,并保护那些不动产或动产所有者的财产权益。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田洪声  
本文通过对我国宪法中经济制度的变化 ,论证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在现阶段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并通过对财产保护制度的讨论 ,对宪法学教材中的传统理论予以分析。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汪进元  高新平  
传统意义的财产权包括有体物(动产和不动产)和无体物(债权、知识产权、有价证券)等,以及对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或支配等各项权能;现代意义的财产权还包括个人公法财产权。基于财产权的制度性保障理念,各国宪法都授权立法机关制定法律,以形成财产内容,限制财产的存续状态和使用收益等。财产权限制之法律的合宪性基准,包括财产内容的形成应该尊重立法裁量、私有财产之限制不得忽视意识自治、公法财产之限制不得影响生存保障、出现征收与限制两可时注重财产价值补偿。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金文浩  张源  
大数据时代,避免过度犯罪化以及刑法规范的不精确性极为重要。从刑法保护角度出发对个人信息范围进行限缩,合理划定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的边界;倡导个人信息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理念、信息主体“知情同意”理念、侵犯个人信息犯罪不起诉权适用理念。在刑事领域探索适用刑事被遗忘权,从案件适用类型、行使权利的方式等方面入手,在性犯罪、危害国家安全和恐怖主义等案件上限制被遗忘权的使用,建立“申请+审查”的模式,在当事人提出删除的要求后,由特定的公权力机关进行审查。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程啸  
具有登记能力的不动产权利并不限于不动产物权,凡是对于法律交易有重大意义的不动产权利如具有对抗第三人效力的不动产权利,都应当具有登记能力。在当前我国不动产统一登记已经完成,登记制度日趋完善的背景下,尤其是考虑到信息科技的发展使得不动产登记公示能力与容量日趋扩大的因素,不动产登记法应当增加可登记的不动产权利的范围。除法律已明确规定为物权的不动产权利外,对于不动产信托财产权、不动产租赁权、不动产收费权、探矿权、采矿权等不动产权利,也应明确其登记能力,通过不动产登记簿加以公示。惟其如此,方能充分保护不动产权利人的财产权,发挥不动产的效用并更好地维护交易安全。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汪其昌  
要素所有者个人财产权利的交易形成了企业财产权利,个人财产权利和企业财产权利的行使同样受市场竞争程度、要素相对稀缺程度、政治法律制度和技术进步程度、财产权利的界定和分解所限制。这种限制形成了分配企业财产权利各要素所有者不同的谈判力,由谈判力的不同形成了企业内部分配企业财产权利的结构关系,即企业治理结构。最优治理结构是一种责权利对称的动态谈判机制,体现在具有动态运用性效率上。这一结论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