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138)
- 2023(3103)
- 2022(2414)
- 2021(2191)
- 2020(1930)
- 2019(4280)
- 2018(4269)
- 2017(8108)
- 2016(4249)
- 2015(5004)
- 2014(5101)
- 2013(4803)
- 2012(4453)
- 2011(4143)
- 2010(4142)
- 2009(4048)
- 2008(4123)
- 2007(3734)
- 2006(3452)
- 2005(3358)
- 学科
- 管理(16144)
- 济(14937)
- 经济(14825)
- 业(13127)
- 企(11695)
- 企业(11695)
- 财(6671)
- 制(5833)
- 方法(5774)
- 业经(4808)
- 数学(4436)
- 学(4369)
- 中国(4367)
- 务(4365)
- 财务(4342)
- 财务管理(4333)
- 数学方法(4314)
- 农(4239)
- 企业财务(4215)
- 信息(4040)
- 理论(3820)
- 体(3632)
- 银(3369)
- 银行(3367)
- 行(3213)
- 税(3137)
- 体制(3130)
- 工作(3045)
- 和(2957)
- 度(2956)
- 机构
- 大学(67492)
- 学院(64271)
- 管理(26001)
- 济(22902)
- 经济(22363)
- 理学(21689)
- 理学院(21463)
- 管理学(21099)
- 管理学院(20958)
- 研究(20493)
- 中国(16325)
- 京(14295)
- 财(14126)
- 科学(12040)
- 财经(10617)
- 中心(10556)
- 所(9899)
- 江(9876)
- 经(9503)
- 北京(9078)
- 范(9055)
- 师范(8988)
- 农(8766)
- 研究所(8737)
- 业大(8418)
- 州(8248)
- 财经大学(7694)
- 师范大学(7368)
- 院(7247)
- 经济学(6923)
- 基金
- 项目(41405)
- 科学(32410)
- 研究(31065)
- 基金(30536)
- 家(26556)
- 国家(26347)
- 科学基金(22588)
- 社会(20053)
- 社会科(18801)
- 社会科学(18799)
- 基金项目(15696)
- 省(14692)
- 教育(13889)
- 编号(13870)
- 自然(13841)
- 自然科(13511)
- 自然科学(13507)
- 自然科学基金(13289)
- 成果(13222)
- 划(12816)
- 资助(11971)
- 项目编号(9601)
- 部(8997)
- 制(8996)
- 重点(8948)
- 国家社会(8729)
- 课题(8295)
- 大学(8043)
- 性(7919)
- 教育部(7887)
共检索到1019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郑玉双
在信息社会的巨大挑战面前,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需要确定个人信息权利的基本属性,然而个人信息权利的证成在理论上存在争议。信息的本质与权利的道德意义是界定个人信息权利需要解决的两个理论难题。信息是一个解释性概念,在高度复杂的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个人信息所展现的技术、价值和社会维度是展示信息之重要性的基础。证成个人信息权利依然需要回到自由论和利益论之争的价值框架之中,但信息社会中技术理性与价值世界的碰撞、个体与社会互动的方式转型以及个人人格向数字人格的转变等因素,使得个人信息权利的证成面临更多难题。基于共同善的权利观回应了信息社会的法律挑战,主张个人信息权利的基础在于对个体利益和社会共同善的双重贡献。对个人信息权利的捍卫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信息社会的发展确立伦理准则和文明规则,保护个人信息的法律制度设计也应体现共同善的价值指引。
关键词:
信息 个人信息权利 利益论 共同善
[期刊] 征信
[作者]
白云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个人信息的保护受到重视。赋予个人信息法定权利是个人信息保护的基础和前提。从个人信息权利的本质属性来看,个人信息权利不是财产权,而是人格权。但是,个人信息权利应与传统的具体人格权相区别,个人信息权利不应被隐私权所替代,也与其他具体人格权保护的客体不同,个人信息权利应当是一项独立的具体人格权,只有如此,网络空间的个人信息才能够得到完整、全面的保护。
关键词:
个人信息 权利 法律性质 人格权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于志刚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中的"公民个人信息",在司法实践中被非常狭窄地限制为公民的"身份认证信息"和"可能影响人身、财产安全的信息",由此引发具体法律保护思路的偏差。而一切问题的根源,在于司法解释以过于限缩的态度去解释,立法和司法的出发点存在着严重差异,司法解释上"退十步进半步"的解释思路,导致刑法严重地自我剪切制裁半径。刑法对于"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思路,应当从隐私权保护模式转向以个人信息权为基础的保护模式。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樊振佳 杨丽娟 张雨浓
文章围绕未成年人信息权利保障,探究未成年人信息权利的内容、维度、制约因素,责任主体及实现路径等问题。基于文献检索及两轮筛选获得的211篇中英文文献,采用系统性文献综述方法,对文献内容进行编码与文本分析。研究发现:未成年人被视为整体和细分群体,其信息权利包含信息获取、信息利用、信息安全、信息环境等7项;制约因素体现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个体等3个方面;保障体系的构建需要政府、公共文化机构、企业、立法司法、家庭、学校等多责任主体的参与和协作。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严鸿雁
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专家建议稿)将个人信息权利归纳为一种新型的公法权利,不符合个人信息权益属于民事权利的本质。建议稿中大部分内容为规范行政管理的法律条文,不利于个人信息权益的维护和实现。个人信息保护法应将个人信息权益设计为独立的人格权,并着重规定权利的内容、行使和救济等问题。
关键词:
个人信息 权益 民事权利 立法路径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段磊
本文在国外绩效评价模型的基础上,设计、开发了针对中国企业员工的个人绩效评价量表,并通过项目分析、信度检验和效度检验等多种手段对量表进行修正,最终形成了符合企业实际的"三维绩效模型"。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李仪 张娟
个人信息权利的设置是图书馆读者人格得到关怀的重要立法途径。我国立法者需立足于本国法律文化传统并借鉴欧美经验,对读者赋予个人信息人格权,在此基础上设计层级化的权利内容,进而赋予这些内容不同的效力,以此来实现图书馆读者的不同人格价值诉求,同时回应图书馆等机构对信息加以处理与利用的现实需求。
[期刊] 征信
[作者]
刘红熠 杨妮妮
我国互联网征信自起步以来快速发展。但由于互联网征信具有以大数据为基础的业务特征,互联网征信业务与个人信息主体权利保护之间存在不可回避的冲突。如何平衡好行业发展与个人信息主体权益保护,成为互联网征信健康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此,应通过加快推进个人信息权利保护立法、完善互联网征信监管办法、建立行业自律机制等方式,在合理保护个人信息主体权利的前提下,推进互联网征信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关键词:
互联网征信 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权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肖登辉 张文杰
文章采用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理论分析法对我国的个人信息保护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个人信息权利保护,在法律文本层面处于碎片化、零散化状态;在司法实践层面遭遇到"搭车条款""反搭车条款"以及"分歧条款"的现实困境。在个人信息权利保护法律关系下,构建个人信息权利保护自身的法制体系;在行政信息公开法律关系下,拓补个人信息保护的权利体系与救济机制;设立专门的第三方信息咨询评测机构,协调信息公开与信息保护的立法原则与立法精神,搭建个人信息权利保护的协调衔接机制,是实现对个人信息权利全面、严格、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焕宇
在大数据时代下,我们享受着信息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也遭受着信息被泄露的困扰,各种与个人信息有关的案例不断出现。在具体案件中,对个人信息的定位不明确,导致类似的案件有不同的裁判结论,使得个人信息逐渐成为一个具有争议的焦点。在法律日益完善的情况下,怎样理解个人信息保护并且如何更好地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成为文章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
个人信息 法律属性 民法保护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潘一辅
本文所述的查找因特网上的个人信息,是指查找某人的电子邮件信箱、URL或IP地址、电话号码、邮政地址等可以与其取得联系的信息。查找的途径很多,有Whois、Web等,每种途径又包含了很多方法和工具,由于篇幅的限制,本文仅对这些途径予以简明扼要的介绍,对...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吕仲涛
强化个人信息保护和金融数据治理,合法、合规、合理地使用数据,对于推动金融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金融业安全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快速发展,数据资产价值日益凸显。银行业作为数据密集型行业,是个人信息汇聚和应用的重要领域,海量的内外部数据是商业银行最核心的生产资料。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下,强化个人信息保护和金融数据治理,
关键词:
数据治理 个人信息保护 数据资产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王文韬 谢阳群 谢笑
以时间顺序探讨作为个人信息管理对象的个人信息,总结了相关研究特点:主体上,从专注科研人员的个人信息研究逐渐转为面向普通个体的个人信息研究;客体上,从物理世界个人信息的研究转为物理世界与虚拟世界的个人信息研究并存;方法上,由列举和概括转为归纳和分类等。对现有个人信息的分类进行了研究,从信息与个人的相关程度、个人对信息的可控程度和信息的生产方式三个维度构建了个人信息分类模型,将个人信息分为四类,并逐类进行了具体的解释和分析,为未来研究个人信息及PIM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刘海应 蒲舟军
个人信用征信体系通过采集、披露和使用个人信息,在有效保障市场交易安全的同时也对个人信息安全造成极大危险。在我国目前信用征信体系已初步建立的情况下,对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却仍然空白。我国应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加快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对征信体系下个人信息采集、披露和使用的目的、主体、范围和程序进行规范,建立和完善一系列的配套机制,将个人信息置于法律的切实保护之下。
关键词:
个人信息保护 征信体系 制度构建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张薇 池建新
【目的/意义】现行制度在对公民个人信息的全面有效保护方面存在着诸多漏洞,无论理论还是实践都有必要借鉴信息社会先进的国家或地区的相关制度。【方法/过程】本文主要通过运用模式比较法,分析美、欧在保障个人信息安全方面的异同,探索保护和利用个人信息资源应有的理念和原则。【结果/结论】美国的隐私权保护和欧盟重视个人信息自决权及我国宪法规定的保障人格权在本质上有相通的一面,与统一立法还是分散立法相比,我国应建立结合自身国情、接轨国际标准规范、参考各主要国家立法实践的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制度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