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64)
- 2023(9811)
- 2022(7475)
- 2021(6732)
- 2020(5345)
- 2019(11872)
- 2018(11766)
- 2017(22711)
- 2016(12239)
- 2015(13817)
- 2014(13633)
- 2013(13237)
- 2012(12678)
- 2011(11252)
- 2010(11296)
- 2009(10676)
- 2008(10859)
- 2007(9841)
- 2006(8759)
- 2005(8088)
- 学科
- 济(48163)
- 经济(48109)
- 管理(38541)
- 业(37220)
- 企(28750)
- 企业(28750)
- 方法(18708)
- 业经(16867)
- 数学(15718)
- 数学方法(15473)
- 财(15318)
- 农(14985)
- 中国(14509)
- 制(12324)
- 银(11868)
- 信息(11856)
- 银行(11856)
- 行(11174)
- 务(11103)
- 财务(11087)
- 财务管理(11061)
- 险(10964)
- 保险(10873)
- 产业(10721)
- 企业财务(10442)
- 农业(10298)
- 融(10224)
- 金融(10222)
- 总论(9841)
- 信息产业(9719)
- 机构
- 大学(175245)
- 学院(172302)
- 管理(67857)
- 济(64644)
- 经济(62983)
- 理学(56401)
- 理学院(55794)
- 管理学(54833)
- 管理学院(54491)
- 研究(53941)
- 中国(50202)
- 京(37765)
- 财(36435)
- 科学(31800)
- 中心(28882)
- 财经(27982)
- 江(27228)
- 农(27064)
- 所(25890)
- 经(25225)
- 业大(23732)
- 北京(23695)
- 范(23089)
- 师范(22874)
- 研究所(22757)
- 州(22640)
- 农业(20794)
- 财经大学(20742)
- 院(19455)
- 经济学(19250)
- 基金
- 项目(110487)
- 科学(86583)
- 研究(83251)
- 基金(80519)
- 家(69444)
- 国家(68822)
- 科学基金(59675)
- 社会(53369)
- 社会科(50286)
- 社会科学(50270)
- 基金项目(41844)
- 省(41254)
- 自然(37100)
- 教育(36377)
- 编号(36359)
- 自然科(36211)
- 自然科学(36204)
- 自然科学基金(35574)
- 划(34840)
- 资助(32520)
- 成果(31147)
- 部(23666)
- 重点(23647)
- 项目编号(23009)
- 国家社会(22700)
- 课题(22525)
- 创(21755)
- 发(21556)
- 制(21224)
- 大学(21082)
共检索到2747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征信
[作者]
高仲劭
在数字人民币试点运营阶段,用户个人信息面临的风险主要来自用户的授权同意被实质架空、指定运营机构过度收集以及中国人民银行集中存储个人信息。为此,应重点规范处理用户个人信息行为。具体而言,为履行法定职责或义务而处理个人信息时,原则上需履行告知义务;获得处理个人信息的合法性基础不是责任豁免的绝对事由,还应通过比例原则审查处理个人信息的目的、方式及范围是否正当、必要;应确立以敏感度为标准的个人信息分类管理制度,设置最低安全技术标准,确保用户个人信息安全。
关键词:
数字人民币 个人信息 可控匿名 告知同意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瀚琰
自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展试点数字人民币工作以来,在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共同作用下,法定货币数字化将对我国金融制度和结算体系产生重要影响。但是,在提高交易效率、节约交易成本、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如个人信息泄露的金融风险,例如:监管层的信息泄露与权力滥用风险、交易层的信息处理风险以及应用层的交易信息泄露及二次侵权之风险等。金融监管一直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核心途径,能够有效弥补法律法规出现的供给制度不足。为此,应当及时在立法层面完善制度机制、采取先进的监管科技手段、改良知情同意规则等,最终为国家层面提供良好的制度借鉴与实践基础。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炜炫
数字人民币契合了数字经济时代发展的宏观命题,在改变我国法定货币形态的同时,也带来了国家法定货币权力与个人隐私的矛盾冲突。由于数字货币“数据留痕监管”的要求,加之商业银行作为个人信息收集者相对分散且尚无统一的收集标准,数字人民币发行和流通中的个人信息保护面临挑战。对此,有必要构建数字人民币发行和流通中的隐私数据监管制度。在监管主体上,强化中央银行在数字人民币数据监管中的中心地位;在发行层上,明确数字人民币运作中隐私数据的处理规则,构建完善的原始数据查阅和脱敏数据申请制度,并执行数据最小化原则;在流通层上,统一规范商业银行的隐私政策条款,根据数字人民币钱包分级规定商业银行收集个人隐私的范围。此外,在技术上,可以引入新兴隐私增强技术,提升央行数据安全治理能力,提高数字人民币发行和流通中的个人信息保护水平。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仪
云时代下,个人信息的安全要素频遭破坏。为治理这一风险,我国应通过设计制度保护信息主体与利用者的权益,并约束云计算平台的行为。为加强治理效果,我国须采取提供信息管理人员素养等配套措施。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付少雄 赵安琪
隐私保护政策是应对移动健康市场中个人信息滥用及泄露问题的核心举措,现有研究对健康APP中隐私保护政策的关注较少,缺乏面向健康APP隐私保护政策文本的专门解读。文章以5类代表性健康APP为例,以《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为框架,对其隐私保护政策进行内容分析。研究发现: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政策未明确违规处罚措施;健康APP的隐私保护政策多数未达到个人信息安全的规范标准;健康APP企业较少设立单独的用户隐私团队或部门;未成年信息保护是国内健康APP隐私保护政策中的薄弱环节。应制定面向隐私权保护的系统性法律法规,确保隐私保护政策法律法规的底层实施,构建企事业单位隐私保护组织与制度,细化未成年隐私保护政策。
[期刊] 征信
[作者]
白云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个人信息的保护受到重视。赋予个人信息法定权利是个人信息保护的基础和前提。从个人信息权利的本质属性来看,个人信息权利不是财产权,而是人格权。但是,个人信息权利应与传统的具体人格权相区别,个人信息权利不应被隐私权所替代,也与其他具体人格权保护的客体不同,个人信息权利应当是一项独立的具体人格权,只有如此,网络空间的个人信息才能够得到完整、全面的保护。
关键词:
个人信息 权利 法律性质 人格权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齐爱民
在信息社会,个人信息成为一种重要社会资源,国家政府机构和商业机构开始利用信息技术收集与处理个人信息。关于个人信息的法律属性,有"所有权客体说"、"隐私权客体说"、"人格权客体说"和"基本人权说"等4种观点。我国应以人格权客体说为指导进行立法保护个人信息。
关键词:
信息化战略 个人信息 法律属性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涂萌 张绵伟
[目的/意义]探析第三方支付用户个人信息安全风险,为当前支付平台用户个人信息保护提供合理化建议。[方法/过程]基于当前法律法规和学术观点,对一些典型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商业行为、产品、服务及隐私条款进行研究,分析第三方支付用户个人信息存在的风险和原因。[结果/结论]支付账户的高价值性、主流支付平台独特的商业模式,以及立法监管不足是造成当前第三方支付用户个人信息面临安全威胁的三大主要原因。保护支付平台用户个人信息,应强化立法保护、设立专门个人信息保护机构,辅以行业自律、安全技术创新,同时网络用户也应提升信息安全意识。
关键词:
第三方支付 个人信息保护 风险 保护措施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谢一维
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让读者个人信息权益受到威胁。在读者个人信息收集、传播、使用、安全管理和二次开发上,都有可能使读者个人信息权益受到侵害。而我国目前的法律体系,还不太适应数字图书馆环境下的读者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为了构建一个比较完备的读者个人信息法律保护屏障,应加快立法进程,完善配套法律、罪名体系、监管机构和救济体系。
关键词:
数字图书馆 读者个人信息 法律保护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祝祎
网络用户协议中的个人信息安全问题,由于具有隐蔽性而不被重视,进而导致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常被服务商肆意侵犯。针对目前我国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配套法律机制不健全,个别网络用户协议存在未尽明示义务、对用户个人信息不当利用、格式条款侵犯用户个人信息控制权等问题,文章在剖析网络用户协议中暗藏的个人信息安全风险的基础上,对网络用户协议中个人信息的保护提出了具体建议。
关键词:
个人信息 法律保护 网络用户协议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姬蕾蕾
国际法规范或者多数国家个人信息保护法将信息主体同意作为信息利用的正当性基础,大数据时代下,部分学者开始否定同意基础的正当性。个人信息利用中对同意条款应采用分级多层的类型化适用:初始利用阶段,设置财产规则保护信息主体,区分敏感个人信息和一般个人信息,采用事前判断的方式分别适用明示同意和默示同意;二次利用阶段,设置责任规则促进数据流通,采用事后判断的方式救济信息主体,同意规定此时并不存在适用的空间。
关键词:
同意 个人信息利用 分级多层结构 类型化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玉林
个人信息法律属性在我国尚无法律上的明确定性,信息主体和信息控制人权利保护缺少直接法律依据。从交易实践和有关政策法律文件看,个人信息具有人格权和财产权双重属性。信息主体对个人信息享有信息自决权、信息财产权和救济请求权。信息控制人对其掌控的个人信息享有控制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为平衡信息主体和信息控制人的合法权益,二者在行使权利过程中都要受到一定限制。文章在介绍大数据背景下个人信息定义与分类基础上,对个人信息法律属性、个人信息原权利人和控制人权利与限制进行讨论。
关键词:
大数据 个人信息 开发利用 法律问题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崔冠云 王璞
数字经济发展加剧个人信息保护风险,诱发政策制度失灵、信息过度分析与数据跨境泄露,敏捷治理所具备的高灵活度与多元主体协作双重优势有助于个人信息保护风险的弥合。文章搭建“信息保护风险的敏捷治理”分析框架,剖析荷兰信息保护与风险防控模式的运作机制。研究发现:敏捷治理有效弥合了个人信息保护工作中的制度建构、数据滥用与监管不足等风险,其中包含复杂的驱动机制,即重构个人信息保护目标与制度,推动政府、市场与公众等多元利益主体协作,以及执行个人信息保护措施并建构多元监管模式。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个人信息保护 敏捷治理 荷兰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吕仲涛
强化个人信息保护和金融数据治理,合法、合规、合理地使用数据,对于推动金融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金融业安全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快速发展,数据资产价值日益凸显。银行业作为数据密集型行业,是个人信息汇聚和应用的重要领域,海量的内外部数据是商业银行最核心的生产资料。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下,强化个人信息保护和金融数据治理,
关键词:
数据治理 个人信息保护 数据资产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雷刚
【目的/意义】大数据助力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个人信息遭到过度采集、非法利用及大面积泄露的风险也随之提高。因此,数字化疫情防控下个人信息利用亟需加速法治化建设。【设计/方法】首先,通过实证分析,可以发现数字化疫情防控中对个人信息不规范地收集和利用会导致“监控社会”形成。其次,通过规范分析,以发现数字化疫情防控中个人信息的收集主体、收集和利用方式及必要程序等存在着简陋化、碎片化等问题。再次,对事实层面和规范层面的法治风险进行价值分析,可知个人信息利用与保护之间陷入价值失衡状态。最后,以问题为导向,探索数字化疫情防控中个人信息利用的法治模式。【结论/发现】在数字化疫情防控背景下,个人信息利用法治化需从实质要素和程序要素两方面进行。一是在实质要素方面,需要落实“责任主义”以塑成“反向控制”、确立“以利用为基础”的保护原则以及建立个人信息分级管理制度。二是在程序要素方面,基于信息生命周期以建立收集阶段的告知程序、存储阶段的信息审查程序及公开阶段的同意程序和匿名化程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