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804)
- 2023(17090)
- 2022(14930)
- 2021(14152)
- 2020(11885)
- 2019(27268)
- 2018(27000)
- 2017(52867)
- 2016(28616)
- 2015(32369)
- 2014(32226)
- 2013(31440)
- 2012(28973)
- 2011(25954)
- 2010(26165)
- 2009(24191)
- 2008(23714)
- 2007(20843)
- 2006(18624)
- 2005(16743)
- 学科
- 济(109824)
- 经济(109657)
- 管理(91165)
- 业(83224)
- 企(70352)
- 企业(70352)
- 方法(50031)
- 数学(43147)
- 数学方法(42468)
- 财(34571)
- 农(31139)
- 中国(29245)
- 业经(25998)
- 制(25870)
- 学(23063)
- 务(21817)
- 财务(21730)
- 财务管理(21681)
- 地方(20917)
- 企业财务(20581)
- 贸(20536)
- 贸易(20530)
- 农业(20230)
- 易(19974)
- 理论(19280)
- 银(18789)
- 银行(18751)
- 技术(18065)
- 环境(18001)
- 和(17968)
- 机构
- 大学(404990)
- 学院(403120)
- 管理(161934)
- 济(160833)
- 经济(157173)
- 理学(139088)
- 理学院(137604)
- 管理学(135187)
- 管理学院(134421)
- 研究(131087)
- 中国(100298)
- 京(85648)
- 财(80133)
- 科学(78735)
- 所(64583)
- 财经(62584)
- 中心(61062)
- 江(60519)
- 农(60419)
- 研究所(57908)
- 业大(57248)
- 经(56766)
- 北京(54144)
- 范(52847)
- 师范(52426)
- 州(48725)
- 院(48019)
- 经济学(47824)
- 农业(46729)
- 财经大学(46408)
- 基金
- 项目(270563)
- 科学(213606)
- 研究(201576)
- 基金(196671)
- 家(169428)
- 国家(167992)
- 科学基金(145638)
- 社会(126633)
- 社会科(119966)
- 社会科学(119937)
- 省(104639)
- 基金项目(103834)
- 自然(94208)
- 教育(93103)
- 自然科(91964)
- 自然科学(91939)
- 自然科学基金(90266)
- 划(87795)
- 编号(83721)
- 资助(81275)
- 成果(69179)
- 部(60265)
- 重点(59778)
- 课题(56825)
- 发(56493)
- 创(55853)
- 制(52493)
- 教育部(52296)
- 项目编号(52143)
- 创新(52083)
- 期刊
- 济(178271)
- 经济(178271)
- 研究(121818)
- 中国(76879)
- 财(63739)
- 管理(60096)
- 学报(59999)
- 农(55086)
- 科学(54747)
- 大学(46461)
- 教育(45615)
- 学学(43217)
- 融(38434)
- 金融(38434)
- 农业(37367)
- 技术(35548)
- 财经(30815)
- 业经(29458)
- 经济研究(27415)
- 经(26293)
- 图书(24226)
- 问题(23351)
- 理论(20936)
- 实践(19104)
- 践(19104)
- 技术经济(18930)
- 科技(18266)
- 业(18246)
- 版(18175)
- 贸(18031)
共检索到6014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李帅
信息社会向纵深拓展,个人信息纠纷引发的诉讼不断增多。其中,行政案件的争议焦点较为集中、审理依据相对单一、个人信息与个人隐私判定标准缺失以及复审率偏高等现实问题,综合反映出行政纠纷的实质性化解存在障碍,相应行政行为亦成为公法保护机制下的明显短板。以我国个人信息行政案件的审判情况为背景,运用大数据研究范式下的计算法学定量方法分析295份个人信息行政判决书,探索具有数量和数理关系的法律要素并以图表形式展现,进而探索其体现的社会问题,对于完善司法过程、分析立法缺位并提出合理建议具有直观的导向作用,同时也是探求公法保障应然模式并实现个人信息多维价值的科学路径。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鲍海君 周文章
研究目的:以司法—过程为导向探讨征地拆迁领域司法裁判中的对接与阻断机制,为行政与司法中现有冲突的化解提供判断依据。研究方法:判决书统计分析法。研究结果:(1)从征地拆迁案件判决时空观察,司法管辖的时空层级与原告胜诉率呈负相关。管辖体系内高层级法庭的对接—阻断之网更倾向做出不利于原告的裁判。(2)从被诉主体观察,被诉机关的行政定位影响裁判结果。高职权关联部门与高层级部门的行为更符合对接—阻断之网的预期,并有更大概率作出原告败诉的裁判。(3)从诉讼案由观察,不同案由的原告胜诉率偏差明显。原告进行选择性起诉与外部施压的运作,使自身诉求贴近司法终局的判断。研究结论:司法管辖、作为被诉人的行政机关定位以...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常延龙 刘一鸣
基于中国裁判文书网和北大法宝手工收集整理的广东和北京两地行政案件判决书信息,构建相应的微观数据集,实证研究被告的行政级别对原告胜诉可能性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在以区县级政府单位作为被告的案件中,原告胜诉的可能性远低于乡镇级被告的案件,甚至低于直辖市级被告的案件,这不仅证实了行政干预司法的存在性,而且与理论解释相一致,同时也揭示了行政干预司法的作用渠道。而在二审中,区县级被告案件的原告胜诉可能性则高于乡镇级被告的案件,说明二审判决具有纠正一审司法偏误的积极作用。此外,一审和二审行政案件中均存在"审判长固定效应",尽管司法审判要求法官"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但在司法实践中,案件判决显著地受到审判长个人特征的影响。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游伟 王崇鑫
税务机关败诉案件是管窥我国当前税收治理不足的宝贵样本,对238份税务机关败诉行政判决书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因存在执法依据适用不规范、执法主体不履行法定职责或超越法定职责、执法程序不完善、执法内容认定不清等情形,导致我国税务机关存在败诉风险。对此,我国应通过统筹推进税收法治体系化建设、提高税务执法人员法治素养、构建精确的税务执法裁量基准、建立税务执法案例指导制度、构建税务执法协同治理机制等方式对我国税务执法风险进行防范和化解,以进一步规范税务机关的执法方式,优化税务执法秩序。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清
刑事判决书的结构是指判决书各个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文章通过分析刑事判决书的构成以及结构形式,并结合我国历史上的做法,参照我国台湾地区及大陆法系代表国家德国的判决书结构形式,对我国刑事判决书的结构及其构成形式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刑事判决书 结构 构成形式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程雪军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后,区块链技术快速兴起并深度介入货币金融行业,促进了非法定数字货币的发展,对主权国家的法定货币体系造成巨大冲击。为维护法定货币主权与竞争优势,发展中央银行数字货币、构建现代中央银行数字货币法治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规范分析方法剖析中央银行数字货币基本内涵与主要特征,发现中央银行数字货币是由中央银行发行的,以政府信用为担保,由指定机构运营并向社会公众发售,具有法偿性、等价性、可控匿名性的数字货币。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以“数字货币”为关键词检索得到2 147份判决书并基于此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中央银行数字货币主要面临经济法层面的货币法偿性困境、民法层面的货币所有权转移困境、刑法层面的货币金融犯罪(主要是货币造假、洗钱犯罪)法治困境。对不同经济体发展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的经验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发展中经济体对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的态度普遍更积极,但因前期研发准备不足、法治体系不完善,常以失败告终;发达经济体对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的态度普遍更保守,秉承审慎发展与法治原则,选择契合本国国情的可行性路径,但需要警惕中央银行数字货币法律地位与法偿性难以得到保证的法律风险。为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中央银行数字货币法治体系,应从经济法上厘定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的无限法偿性,即通过立法明确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的法偿性,并设立过渡期特别规制;完善民法,适用“占有即所有”原则,以交付转移作为货币所有权转移的生效要件;建立健全关于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的金融犯罪刑事法治制度,特别是逐步完善中央银行数字货币防范假币机制,构建关于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的反洗钱犯罪制度。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丁磊
金融消费者保护是学界与实务界关注的焦点,理论界以金融消费者识别为中心构建整个保护体系,试图通过"消费者"属概念体系界定"金融消费者",并对解释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再次的应对,然而"消费者"概念本身不足以承担种概念的内涵:在讨论范畴、关注焦点等方面与实务界存在错位,"消费者"概念的模糊之处被体系解释放大,实践中存在争议。理论的模糊使实际诉讼引用金融消费者说理的数量稀少、案件类型单一、各地裁判不一致。基于金融立法对实践强烈的依赖性,不妨优先类型化某一行为及其救济措施,以行为评级为核心,对主体的行为进行针对性保护。
关键词:
金融消费者 体系解释 司法 实证研究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田燕梅 魏建 白彩全
根据2015年法院关于著作权一审判决书的相关数据,实证分析原告诉求金额与法院判决金额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原告诉求金额与法院判决金额之间呈倒U型关系,前者对后者的影响随着人均收入水平和著作权保护强度的增加而递减,且东部地区的影响程度小于西部地区;此外,诉讼当事人主体特征也会影响法院判决金额的大小。为了更好地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原告应搜集真实有效的、具有竞争力的证据信息,并将其诉求金额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增强其谈判实力。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於勇成 魏建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於勇成 魏建
在司法行政化背景下,法院内外部多种因素严重妨碍了法官的独立审判,使得当事人资源理论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发生了变异。以四个直辖市合同纠纷案一审判决书为研究对象,按照与政府的亲密程度将当事人分为体制内当事人和体制外当事人,并对当事人及其律师的归属地进行分类,研究当事人资源对判决的影响。结果发现:体制内当事人基于来自体制的资源优势,在诉讼中获得显著高于体制外当事人的胜率;基于地理优势,本地的诉讼参与人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接近本地体制核心,以获取诉讼相关资源,使得本地原告在司法判决中获取显著更高的胜率,本地律师也能显著提高其当事人的胜率。由此,提出相应司法改革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兴鹏
进入21世纪网络蓬勃发展的时代,电子商务区别于传统交易方式实现了无边界的贸易往来。依赖于网络全球性特征的电子商务可以让互联网用户不受地理因素限制,将各类产品与服务进行跨国界的市场交易。但在跨境零售和跨国公司运作过程中,个人信息无法规避跨境流动的现象发生。随着个人信息受到侵权等问题的影响,越来越多的贸易个体对跨境电商交易表示担忧,以期实施强有力的个人信息保护制度。结合《跨境电子商务法律问题研究》一书,分析探讨应对跨境电商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通过相关政策的颁布希冀建立起跨境电子商务的个人信息保护制度。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王者鹏
未成年读者具有特殊的身份信息风险、痕迹信息风险、账户信息风险和服务信息风险,需要对其个人信息加以专门保护。《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对未成年读者个人信息保护提出新的要求,特别是信息处理的规则层面。目前未成年读者个人信息保护政策存在可操作性不足、多元主体不协调、相关实践缺乏等瓶颈,需要在相关政策中构建区分保护、协作保护的规则,并加强行业引导、开展系统教育、探索规范流程,以确立政策实践的基础。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王肃之
大数据时代为读者个人信息保护提出新挑战,《公共图书馆法》就此提出具体要求,推动公共图书馆全面完善相关保护政策。公共图书馆读者个人信息保护政策应遵循合法原则、全面原则、明确原则和责任原则;具体内容应包括读者个人信息的概念与范围,读者个人信息的获取、提供与利用,读者个人信息的保护措施以及免责声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