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473)
- 2023(3517)
- 2022(3218)
- 2021(2989)
- 2020(2736)
- 2019(6426)
- 2018(6424)
- 2017(12450)
- 2016(6818)
- 2015(7591)
- 2014(7614)
- 2013(7333)
- 2012(6651)
- 2011(6083)
- 2010(6211)
- 2009(5875)
- 2008(5601)
- 2007(4729)
- 2006(4148)
- 2005(3656)
- 学科
- 济(32438)
- 经济(32418)
- 管理(23644)
- 方法(20503)
- 业(18943)
- 数学(18766)
- 数学方法(18421)
- 企(17158)
- 企业(17158)
- 环境(10462)
- 学(7404)
- 划(7230)
- 财(6655)
- 中国(5959)
- 农(5259)
- 地方(5196)
- 理论(5127)
- 规划(4712)
- 业经(4662)
- 和(4603)
- 贸(4535)
- 贸易(4534)
- 环境规划(4518)
- 务(4421)
- 财务(4406)
- 财务管理(4393)
- 易(4372)
- 技术(4276)
- 企业财务(4231)
- 资源(3938)
- 机构
- 大学(99106)
- 学院(98072)
- 管理(39735)
- 济(38913)
- 经济(38171)
- 理学(35647)
- 理学院(35246)
- 管理学(34144)
- 管理学院(34002)
- 研究(31152)
- 中国(22539)
- 科学(21135)
- 京(20403)
- 财(16545)
- 所(16235)
- 农(16225)
- 业大(15922)
- 研究所(15050)
- 中心(14078)
- 财经(13905)
- 江(13672)
- 农业(12860)
- 经(12687)
- 北京(12483)
- 范(12310)
- 师范(12172)
- 经济学(11862)
- 院(11423)
- 州(11112)
- 经济学院(10714)
- 基金
- 项目(71263)
- 科学(57045)
- 基金(53734)
- 家(47666)
- 国家(47348)
- 研究(47308)
- 科学基金(41233)
- 社会(31212)
- 社会科(29638)
- 社会科学(29630)
- 自然(28894)
- 自然科(28249)
- 自然科学(28242)
- 基金项目(28168)
- 省(28089)
- 自然科学基金(27709)
- 划(23745)
- 资助(23509)
- 教育(22591)
- 编号(17295)
- 重点(16067)
- 部(15662)
- 创(14603)
- 科研(14370)
- 发(14157)
- 计划(13997)
- 创新(13596)
- 教育部(13427)
- 成果(13156)
- 大学(13107)
共检索到1344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曾文科 罗博成
随着立法的修订及新司法解释的出台,环境污染行为致生重大损害的因果关系认定及责任归属问题亟待厘清。条件理论仅为空洞的逻辑规则,事实因果关系的确定应当根据“合法则的条件说”进行判断。当有证据证明环境污染行为与损害后果存在高度盖然性时,即可肯定存在具体的因果关系,这一认定不违反存疑有利于被告人原则。基于被容许风险理论、法秩序统一性原理和个人责任原则,多主体在行政许可范围内排放污染但累积性地造成损害后果的,损害结果不得归属于合法排污行为。单位实施严重致害型污染环境行为的,除追究单位责任外,损害结果还应归属于直接实施污染环境行为的一般雇员以及作出决策或存在监督过失的管理人员。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曾文科 罗博成
随着立法的修订及新司法解释的出台,环境污染行为致生重大损害的因果关系认定及责任归属问题亟待厘清。条件理论仅为空洞的逻辑规则,事实因果关系的确定应当根据“合法则的条件说”进行判断。当有证据证明环境污染行为与损害后果存在高度盖然性时,即可肯定存在具体的因果关系,这一认定不违反存疑有利于被告人原则。基于被容许风险理论、法秩序统一性原理和个人责任原则,多主体在行政许可范围内排放污染但累积性地造成损害后果的,损害结果不得归属于合法排污行为。单位实施严重致害型污染环境行为的,除追究单位责任外,损害结果还应归属于直接实施污染环境行为的一般雇员以及作出决策或存在监督过失的管理人员。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文燕 朱柳月
并非所有与危害结果具有因果关系的行为都需要通过刑法规制,并非所有的帮助行为都构成帮助犯,具备可罚性,污染环境罪中立帮助行为即在此列。同时,污染环境罪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需做单独讨论研究。基于客观归责理论,进一步提出双重客观因果关系说,分别从行为紧迫性、作用关联性两方面认定污染环境罪中立帮助行为的因果关系。文章运用双重客观因果关系说,对行为主体进行类型化分析,最终可以得出部分污染环境罪中立帮助行为的结论。
关键词:
污染环境罪 行为紧迫性 作用关联性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任雅娟 李晓琼 杨琦佳 龙凤 葛察忠 高树婷
日前国务院批转《关于2012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要"研究将部分大量消耗资源、严重污染环境的产品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消费税兼具筹集财政收入和宏观调控职能,在促进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方面具有独特作用。将大量消耗资源、严重污染环境的产品纳入其征收范围,不仅是发挥税收调节作用的重要体现,更是运用经济手段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重要举措。电池、包装材料和化肥的过度使用及环境污染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综合考虑以上三种产品的生产消费和环境影响情况,建议将其作为严重污染环境的产品首先纳入消费税征税范围。
关键词:
消费税 严重污染环境产品 征收范围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明儒
我国专门研究环境刑法的学者,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蒋兰香教授2014年8月在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污染型环境犯罪因果关系证明研究》是迄今为止我国法学界唯一一本关于污染型环境犯罪因果关系证明问题的学术专著。因果关系问题及其证明问题一直以来就是我国刑事法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法学界有众多学者对因果关系问题开展过深入细致的研究,但将环境刑事领域因果关系证明问题研究得如此深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程路连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同时又面临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严重挑战。其原因是,长期以来,主要沿用以大量消耗资源和粗放经营为特征的传统发展战略,重发展的速度和数量,轻发展的效益和质量;重外延扩大再生产,轻内涵扩大再生产;对自然资源重开发轻保护。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赖翔宇 王世存
为了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实施情况,2018年9月至10月,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成立了4个执法检查组,分别对天津等8省市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开展执法检查工作。此次执法检查显示,中国海洋生态基本稳定,但近海污染情况较为严重,特别是陆源污染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扭转,海洋环境灾害依然突出。在当前中央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通过法治推进海洋生态治理应是我国海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柳治国
所谓的"黑色污染"是相对于"白色污染"而言的,顾名思义,黑色污染主要指的是废橡胶(以废旧轮胎为主)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当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橡胶消费第一大国,也是天然橡胶进口第一大国。据统计,我国2015年产生的废旧轮胎约有1.5亿条,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加,这个数字还会以每年8%~10%的速度继续增加,但只有约50%的废旧轮胎通过正规渠道进入循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王然富 师祝英
在现代社会,医务活动与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利密切关联,医疗纠纷大量存在,医疗事故刑事案件也时有发生,医疗事故罪是1997年新增的罪名,司法工作者对这一罪名如何掌握经验不足,对医疗事故罪的认定与处罚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混乱现象;理论学界对医疗事故罪的研究也很少,致使理论研究还存在不少空白与模糊之处。对医疗事故罪的主体及如何判断"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问题作了一些探讨,以期能对本罪的认定有所裨益。
关键词:
医疗事故 主体 损害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婧
文章利用1980-2007年我国加工贸易出口额和环境污染(以工业三废排放量为代表)的数据进行了加工贸易出口额增长与环境污染加剧的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随着加工贸易量的增大,工业废水污染增加,工业废气污染存在不确定性,工业固体废弃物污染不会随之增加。可见,加工贸易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复杂,需要对其分别进行深入研究。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国柱
改革开放以来,外商直接投资在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外商直接投资也带来了环境污染。本文采用面板因果关系检验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与环境污染的因果关系,发现在我国存在污染避难所的证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蒋兰香 罗辉
为遏制环境污染日益严峻的趋势,近年来我国刑事立法及司法加大了对污染环境罪的惩治力度。司法实践中,惩治污染环境犯罪仍处于立案处罚难、取证难、鉴定难、因果关系认定难等现实困境。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有案不移,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程序不畅;污染环境犯罪案件的取证工作有其现实困难;环境污染损害评估司法鉴定体系尚未建立;污染环境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本身具有特殊性。应当通过完善"两法"衔接机制、提升侦查取证能力、构建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体系以及合理运用因果关系推定方法等措施走出司法困境。
关键词:
污染环境罪 司法困境 应对策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肖兵 杨柳
近日,农业部与国土资源部分别公布了《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情况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及《关于发布全国耕地质量等别调查与评定主要数据成果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这两个官方报告中均显示,我国长期以来的高产出、超负荷运行的粮食生产给耕地带来了巨大的负担,使得耕地的质量大幅度下降,长期以来的化肥滥用及土壤污染导致耕地退化趋势非常明显。因此,如何阻止耕地退化,提高耕地质量是关涉到粮食安全及生态健康的大问题,必须采取措施切实加强耕地保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