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56)
2023(12564)
2022(11029)
2021(10499)
2020(8677)
2019(19894)
2018(19847)
2017(38230)
2016(20660)
2015(23167)
2014(22982)
2013(22706)
2012(20977)
2011(18770)
2010(18591)
2009(16511)
2008(15731)
2007(13284)
2006(11426)
2005(9655)
作者
(58373)
(48631)
(48051)
(45709)
(30978)
(23520)
(21861)
(19016)
(18523)
(17204)
(16795)
(16237)
(15397)
(15251)
(14969)
(14589)
(14581)
(14329)
(13920)
(13690)
(11911)
(11652)
(11593)
(11030)
(10858)
(10703)
(10672)
(10622)
(9721)
(9628)
学科
(80501)
经济(80414)
管理(56804)
(52763)
(43242)
企业(43242)
方法(37148)
数学(32332)
数学方法(31966)
(22354)
中国(19990)
地方(19590)
(19091)
(18201)
业经(17771)
农业(15025)
(14750)
贸易(14739)
(14241)
环境(13630)
理论(13337)
(13076)
(12845)
技术(12374)
(12118)
财务(12053)
财务管理(12035)
企业财务(11339)
(11215)
(10735)
机构
大学(284444)
学院(283234)
管理(113650)
(108178)
经济(105700)
理学(99420)
理学院(98256)
管理学(96457)
管理学院(95942)
研究(93912)
中国(68031)
科学(60571)
(60367)
(48115)
(46650)
(45800)
业大(44171)
研究所(42921)
中心(42712)
(40009)
财经(39417)
(38871)
师范(38538)
北京(37843)
(35896)
农业(35785)
(34948)
(32957)
经济学(31529)
师范大学(31378)
基金
项目(203355)
科学(159089)
研究(148406)
基金(146571)
(127987)
国家(126934)
科学基金(108905)
社会(91668)
社会科(86763)
社会科学(86740)
(79622)
基金项目(79322)
自然(72389)
自然科(70520)
自然科学(70502)
自然科学基金(69186)
教育(67545)
(67226)
编号(61261)
资助(59607)
成果(48471)
重点(45291)
(44060)
(43212)
(42001)
课题(41605)
创新(39121)
科研(38878)
大学(37902)
教育部(37656)
期刊
(114795)
经济(114795)
研究(81136)
中国(50508)
学报(46267)
科学(42787)
(41220)
管理(39272)
(35059)
大学(34564)
学学(32355)
教育(32240)
农业(28988)
技术(23708)
(21202)
金融(21202)
业经(19525)
经济研究(17927)
财经(17770)
图书(16644)
(15136)
问题(15133)
(15074)
资源(14645)
科技(14432)
理论(14102)
(13208)
实践(13201)
(13201)
现代(12764)
共检索到4017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吴家灿  李蔚  
文章通过现实观察,发现在严重自然灾害发生后受损程度不同的旅游景区恢复均较迟缓的现象,进而对灾害地旅游景区进行了细分,界定了非灾害旅游景区和灾害旅游景区,阐明了灾后灾害旅游景区对非灾害旅游景区存在负面的波及效应,致使其游客流失严重、恢复缓慢。借助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对114名研究对象进行了开放式/半结构化访谈,归纳了此种波及效应产生的原因,并构建了此种波及效应产生机理的概念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严重自然灾害背景下灾害旅游景区对非灾害旅游景区的波及效应有3种,分别是联结性波及效应、整体性波及效应和泛化性波及效应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何吉多  周荣  朱清海  
在汶川大地震的应急管理中,各参与主体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它们在实际的运行中也会存在"政府失灵"、"市场失灵"和"志愿失灵",唯有充分利用各自的比较优势,建立彼此信任、资源整合、互相协调、权责统一、共同合作机制,才能促进自然灾害有效的管理。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宋旭光  庞明川  王晓玲  严绍兵  吕怀涛  万丛颖  刘畅  郭晓丹  刘丹丹  
重大自然灾害灾后重建时间之长、涉及工作之繁、施行难度之大均为救灾活动之最,也决定了其成为救灾行为成功与否的关键战役,必然要求以大战略和长效机制保证救灾活动取得最终胜利。本文首先给出国内外重大自然灾害研究综述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初步构建出重大自然灾害恢复重建时期全国性长期机制的框架和政策体系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冯广京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造成了巨大灾害。据中国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公布,截至5月21日12时地震已直接造成41353人遇难、274683人受伤、累积失踪32666人、(截至20日24时)累计解救和转移被困人员396811人、公路受损里程28829公里、桥梁损毁3053座共计135162延米、9个县市形成33处堰塞湖的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四川特大地震已造成41353人遇难。人民日报,2008年5月22日第2版)。而地震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仅中央企业初步估算就在300亿元人民币以上(央企损失估算300多亿元受灾企业已开始重建工作。人...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叶欣梁  温家洪  邓贵平  
文章采用参与式地理信息系统(PGIS)技术,模拟景区未来典型自然灾害风险情景,建立典型致灾因子强度与灾害风险情景对应关系;对旅游资源、旅游设施进行分类,分析游客居民景区内时空分布特征,建立致灾因子强度与景区承载体的脆弱性对应关系;最后通过拟合风险曲线,建立景区综合灾损模型并预测出多情景年均损失。综合景区利益相关方可接受风险,基于灾损和防灾成本进行风险决策。案例研究以九寨沟树正景群为例,模拟九寨沟在分别遭遇20、50、100、200、500、1000年一遇6种暴雨情景下引发泥石流的流速、流量和冲击力,建立6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卢晶亮  冯帅章  艾春荣  
本文基于独特的2007年和2009年四川省农村家庭微观调查数据,分析汶川大地震对农户家庭收入和消费的影响。我们发现地震造成农户收入下降,但人力资本和非农务工对于缓解地震对收入的负向冲击具有显著作用。政府发放的生活补助款项起到对于收入下降的弥补作用,也使得农户的消费水平在震后保持较快增长。然而,政府提供的住房重建补贴和贷款却不足以负担农户的建房成本。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宜聪  张捷  刘泽华  张宏磊  苏醒  陈星  
突发危机事件严重影响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国内客源市场是中国旅游目的地市场构成的主体,研究国内客源市场受危机事件的空间影响规律,有助于增进理论认识并为恢复目的地的旅游业发展提供借鉴指导。文章以经历过2008年"5·12"汶川地震的九寨沟景区为例,以国内客源市场为研究对象,以地震前后第一手抽样调查资料为数据源运用地理集中度指数、客源市场半径、距离累计曲线等方法,引入"冲击波"的思想,对不同距离的客源市场恢复特点进行归纳。研究发现:自然灾害型危机事件后,景区客源市场地理集中度指数降低而客源吸引半径增加,表明危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卫星  周洪建  
大量事实表明,每发生一种重大灾害总会诱发一系列次生灾害,形成破坏力远超单一灾种的灾害链现象。要有效防范灾害链风险,理清其形成过程、构建其评估模型是前提。在梳理国内外链式风险评估概念模型的基础上,结合"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链案例,初步提出灾害链风险评估的概念模型。①孕灾环境敏感性是致灾因子链发的重要影响因素,决定灾害链风险的链发概率,确定影响孕灾环境敏感性的因素及定量关系是评估关键;②灾害链中承灾体重复受灾导致脆弱性增大,脆弱性变化评估的引入将提高灾害链风险评估结果的精度。本文旨在为完善区域灾害系统理论,进一步推动灾害链风险防范提供依据。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孙克竞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频发且十分严重的国家之一,据民政部等部门统计,自然灾害每年给中国造成的经济损失都在1000亿元以上,常年受灾人口达2亿多人次。以"5·12"汶川地震灾害为例,此次震灾给受灾地区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重灾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兰生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孙梦洁  陈宝峰  丁文喜  石高超  
本文以汶川地震为研究背景,通过构建灾害发生前后灾区农户的收入模型,实证研究了灾前、灾后影响受灾地区农户收入的主要因素及其异同。除此之外,本文从高低收入组间差异角度,实证分析了灾害发生前后农户收入影响因素的组间差异。研究表明,无论是灾前还是灾后,外出务工对农户收入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增长作用,且灾后这种影响比灾前有所扩大。地震发生后,家庭经营收入对农户收入的增长作用比灾前有所增加。地震对高低收入组农户外出务工情况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由此可能导致高低收入组间农户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最后,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赵延东  
社会网络是人们在日常互动中形成的关系网状结构,是社会资本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作为一种非正式社会制度,社会网络在灾害治理中有重要作用,被认为是灾后恢复中最可靠的资源之一。基于对5.12汶川大地震后开展的一项灾后快速需求调查的数据分析,本文全面描述了社会网络在灾后搜救幸存者、保证信息传播、提供社会支持和保持灾区群众心理健康方面的作用,并进一步探讨了相关的理论意涵和政策建议。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阮文奇  张舒宁  李勇泉  
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网络已成为信息扩散的主要媒介,景区危机事件信息扩散与舆情传播呈现新的态势及形式特征,危机信息流对景区的影响更加复杂,景区风险管理急需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重视。本文以"8·8九寨沟地震"为例,依托网络大数据,运用信息扩散半径、空间自相关等方法探讨景区自然灾害型危机信息流的扩散规律,再通过旅游本底趋势线、空间响应指数及地理探测器,分析虚拟旅游流对危机信息流扩散的响应机制。研究结论如下:(1)自然灾害型危机信息流扩散呈现"爆发期—衰退期—稳定期—长尾期"4个发展阶段;(2)危机信息流扩散具有经济趋向性、本地集中性和人口集中性等特征,也符合距离衰减规律;(3)危机信息流与虚拟旅游流存在负向关系,对潜在游客行为具有负面影响,且危机信息流的负面效应具有一定滞后性;(4)不同区域虚拟旅游流的响应强度存在明显差异,主要受空间距离、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等因素的影响,其中空间距离是影响虚拟旅游流响应强度的最主要因素。本研究揭示了旅游危机信息流扩散的规律特征及负面效应,为旅游危机信息流的微观导引机制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深化了学界对旅游危机信息流的理解与认识,为景区危机信息流扩散的负面效应规避及风险管理提供了理论指导。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彭瑛  刘文婷  张志  毛伟  彭丹  
汶川8.0级特大地震震区位于地质条件复杂、新构造运动活跃的四川省龙门山地区,此次地震是建国以来中国大陆发生的破坏性最严重的地震,造成了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堰塞湖等一系列次生地质灾害。分析和掌握次生地质灾害的分布与活动特征,可为灾区工程整治方案和防治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为灾后重建选址提供参考,为其它地区灾害防治方案的制定提供借鉴。项目综合利用不同时相、不同传感器的光学影像和雷达影像以及其它地质地理资料,在相关遥感和地理信息软件的支持下,进行遥感图像专题信息解译和分析,获取了地震中四川省的10个极重灾县市的次生地质灾害解译数据,以此为基础探讨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发育特点与相关地质地理因...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董晓莉  张捷  吴必虎  蒋志杰  乌铁红  董雪旺  
旅游目的地意象一经形成并非一成不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因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5.12地震这一重大突发事件对四川九寨沟风景区旅游者感知意象的影响如何?对比分析2008年5月(汶川地震前)和2009年5月的旅游者感知意象,发现认知意象虽略有下降,但由于地震对九寨沟风景区没有造成实质破坏,而且已经经过了一年的恢复,变化不是很明显;但受情感意象的影响,旅游者的忠诚度有明显提升;另外,旅游者对九寨沟风景区旅游安全、社会治安的认知有明显下降。结构方程均值模型的运用解决了传统研究方法不能直接进行潜在结构变量之间比较的问题,开拓了旅游目的地意象感知研究方法的新视角,同时也深化了结构方程模型在旅游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