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79)
- 2023(7875)
- 2022(6640)
- 2021(6174)
- 2020(5063)
- 2019(11380)
- 2018(11556)
- 2017(20449)
- 2016(11213)
- 2015(12471)
- 2014(12911)
- 2013(12047)
- 2012(10952)
- 2011(9623)
- 2010(9790)
- 2009(9000)
- 2008(8830)
- 2007(8501)
- 2006(7149)
- 2005(6317)
- 学科
- 管理(38921)
- 业(36010)
- 济(34993)
- 经济(34946)
- 企(32256)
- 企业(32256)
- 技术(15547)
- 方法(12727)
- 中国(12110)
- 技术管理(11561)
- 财(11250)
- 农(10405)
- 制(10275)
- 业经(10121)
- 理论(9931)
- 数学(9861)
- 数学方法(9689)
- 学(9548)
- 银(8154)
- 银行(8133)
- 体(8124)
- 教育(7985)
- 行(7789)
- 地方(7437)
- 融(7293)
- 金融(7286)
- 教学(7265)
- 务(6954)
- 财务(6924)
- 财务管理(6899)
- 机构
- 学院(151689)
- 大学(147809)
- 管理(55672)
- 济(53388)
- 经济(51871)
- 研究(47807)
- 理学(46989)
- 理学院(46383)
- 管理学(45371)
- 管理学院(45067)
- 中国(37509)
- 京(31386)
- 科学(30421)
- 财(27527)
- 江(26291)
- 农(24601)
- 所(24095)
- 中心(23193)
- 业大(21765)
- 研究所(21457)
- 技术(21039)
- 州(20849)
- 范(20808)
- 财经(20776)
- 师范(20505)
- 北京(19585)
- 农业(19078)
- 经(18595)
- 院(17920)
- 省(17422)
- 基金
- 项目(97717)
- 科学(76415)
- 研究(74996)
- 基金(66755)
- 家(58123)
- 国家(57538)
- 科学基金(49429)
- 社会(45342)
- 社会科(42770)
- 社会科学(42765)
- 省(42305)
- 教育(36092)
- 基金项目(35099)
- 划(34313)
- 编号(31938)
- 自然(30961)
- 自然科(30290)
- 自然科学(30279)
- 自然科学基金(29758)
- 创(26718)
- 成果(26718)
- 资助(26089)
- 创新(23852)
- 课题(23843)
- 重点(22050)
- 发(21074)
- 部(20116)
- 项目编号(19877)
- 年(19654)
- 业(19092)
共检索到2399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郝丽平 黄振林
从"创作体验法"内涵解析严歌苓创作的独特性,并结合严歌苓近年作品《妈阁是座城》《老师好美》《补玉山居》深入解读严歌苓创作所呈现出的风格,其风格主要表现为人物身份的自我放逐模拟、环境氛围的自我感染熏陶、情境映射的自我取材演绎;以严歌苓作品创作为线索,探析其在这种创作方式背后蕴藏的创作心理,主要表现为情绪体验的"驱动力"、情境体验的"暴露欲"、文学体验的"整合性"。
关键词:
严歌苓 创作体验法 创作心理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刘伟安
刘禹锡的个性虽然孤傲、倔强、坦荡,但23年的漫长贬谪生涯,对于他的打击毕竟过于沉重,因此,当其面临严酷的生命磨难时,他运用了多种心理调节机制来维持心理平衡。这些心理调节机制与其不同体裁和题材的诗歌创作之间,存在着或隐或显的内在关系。探讨这种内在关系,不仅有助于我们推进对刘禹锡及其诗歌创作的研究,亦且对于我们更深入地探寻诗歌创作乃至整个文艺创作的心理规律,不无启发意义。
关键词:
刘禹锡 生命磨难 心理调节机制 诗歌创作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开
严歌苓的小说创作始终贯穿着她对于中国历史,尤其是中国当代史的关注,其新作《床畔》也不例外。但与之前不同的是,在这部小说中,作家改变了以往与历史"正面冲突"的写作策略,她仅将"文革"这一历史事件作为一种文化注脚隐藏于故事背后,历史得以从主流的宏大叙事框架中滑脱出来。而伴随着政治史和经济史的后退,个体的生命景象却得到了彰显。论文分析了作家历史取材和审美倾向的转变,认为严歌苓更加注重与民间话语的平等对话,有意加重了历史小说的民间意味。但与此同时,其创作也表现出用日常化、简单化的历史取代历史复杂性的缺憾。
关键词:
历史小说 民间意识 严歌苓 《床畔》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田友谊
传统的教育研究由于远离了个体的生活体验而丧失了生活意义。当代教育研究应该注重生活体验,走向生活体验。范梅南提出的“生活体验研究”是一种教育学研究方法。它不同于自然科学的方法论,是以人为中心的解释性研究模式,是解释现象学教育研究方法。
关键词:
生活体验 生活体验研究 教育研究 范梅南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艳存 刘常飞
文章通过对史料和穆旦前期诗歌的深入分析,提出穆旦前期诗歌创作不仅受到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了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穆旦创作在回归自然、追求理想、挖掘人的内心世界、创作技巧和语言运用上与浪漫主义诗歌之间内在的联系。现代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诗歌精神始终交织在他的诗歌创作中,正是由于穆旦的诗歌中贯穿着浪漫抒情诗歌的影响,他的创作才呈现出复杂而独特的魅力。
关键词:
穆旦前期诗歌 浪漫主义 作品影响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王丹丹
林徽因的诗歌感情真挚,典雅悱恻,其爱情诗于言情古韵之中谱写出一曲唯美动听的情殇箫音。文章主要针对其诗歌中的情感艺术进行探讨,在晶莹清丽、傲骨凌风的诗美下诗人以敏锐的眼光、理性的思维、唯美的方式和婉约的情调来展示独特睿智的生命体悟,进而表现诗意美所传达的内心情绪。她的言情总是在含蓄中进行着有节制的萦回,十分典雅且独具风神,并竭力把这种情绪熔铸进精巧的想象之中,在有节制的潇洒中最终成就其独特的诗风。
关键词:
林徽因 审美意蕴 内在神韵 情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平安
李梦阳的诗歌创作理论是李梦阳文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李梦阳的诗歌创作理论主要有四点:(1)重视"情"在诗歌创作中的主导作用;(2)认为生活实践是诗歌创作感情产生的前提;(3)主张诗歌是作者主观思想与客观世界相交往的产物;(4)重视中国传统诗歌比兴手法的运用。李梦阳既把情感与生活实践确定为诗歌创作的基础,也把它确定为诗歌创作的根本法则,而且由此建立了"情会说"之创作心理论。李梦阳不仅重视诗歌主题思想产生途径之生活实践,还重视传统的诗歌主题思想表现之比兴手法。李梦阳关于诗歌创作的理论,是具有科学性和创新意义的
关键词:
李梦阳 诗歌 移情论 文学理论
[期刊] 求索
[作者]
马自力 范伟
韩琦是北宋名臣,诗歌创作十分丰富,其仕宦经历对他的心迹及创作具有重要影响。韩琦的"名臣心迹"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韩琦初任宰辅时饱受党论困扰,忧愤之心造就了微言咏物之诗作;任宰相时仕途相对顺利,调燮之志造就了诗歌的华美和乐之气;任州郡长官时,宣布恩泽的角色意识、相对轻松的政治环境推动了他的吏隐之心,并形成了华美和乐、萧散闲适、诙谐幽默的多样诗风。从具体的名臣心迹角度入手,不惟有助于理解韩琦其人其诗,对宋代职官与文学这一专题研究亦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韩琦 宰辅 州郡长官 心迹 诗歌创作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庞莉
唐太宗的诗歌可谓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既有颂扬大唐一统天下的赫赫声威,抒写经世济民的宏伟抱负;也有励精图治、清明为政;还有描写为政外悠闲舒适的浪漫生活。这些诗词为我们展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丰富精神世界。
关键词:
唐太宗 诗歌 精神世界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京霞
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在山水田园诗歌创作上形成的辩证艺术,从本质上讲,是根植于诗人与现实世界的双重关系之中。在诗歌创作上,推而广之,在一切文学艺术创作上,"艺术家对于自然有着双重的关系;他既是自然的主宰,又是自然的奴隶。他是自然的奴隶,因为他必须用世间的材料来进行工作,才能使人理解;同时他又是自然的主宰,因为他使这种人世间的材料服从他的较高的意旨,并为这较高的意旨服务。"文学创作正是在协调这双重关系中实现的。诗人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陈美霖
严歌苓常常对以往的创作进行重新改写,因而同一原型在不同的时期也会有着不同的塑造。1986年《绿血》中的"黄小嫚"与2017年《芳华》中的"何小曼"虽然人物故事的内核相近,但不同背景下的两次书写,对比展现了严歌苓笔下女性形象从无以自立的"女儿性"向悲悯万物的"母性"的转变态势,为觉醒女性指明了一条"母性"出路。无以自立的"女儿性"是严歌苓经历三件人生大事后陷入"做父亲的女儿还是做母亲的女儿"的两难困境所导致的结果。随着文化身份转变,严歌苓在价值观的冲击与边缘书写的激发下,逐渐将潜藏的"母性"特质述于笔端,并愈加悦纳女性独特之美,以消解紧张的两性关系,达到了自我和解。
关键词:
严歌苓 女性形象 女儿性 母性 转变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倪文燕
严歌苓的《赴宴者》体现了文学领域内的“自我东方主义”写作策略。严歌苓通过“拼接”事实、忽略时代背景等写作手段,使事物具有了猎奇性和色情化的意味,成为展现中国“巨大”贫富差距的工具,同时,她通过夸张性的描述打造了一个权力运作神秘、官员执法混乱的“中国”。而如此书写的原因与她“回望故国”时写作身份转变、缺乏中国生活体验以及作品面向西方读者群体有关。
关键词:
严歌苓 《赴宴者》 自我东方主义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符燕鸿
中西方文化从未停止过碰撞,而海外华文作家往往处于碰撞的风口浪尖。中国文化是他们舍弃不去的精神烙印,西方文化又时时渗透在他们的生活里。身处文化夹缝,流传千年的中国传说在他们的改写下绽放了炫目的光彩。以严歌苓为例,她的《白蛇》以古老的"白蛇传说"为意象,为我们书写了一个发生于"文革"时期的女同性恋故事。透过字里行间,我们看到针锋相对多年的中西方文化开始交融。故事的借用意象与发生背景都为我们熟知,其人物情节与书写方式却给我们带来惊喜。作者对这个传说全新书写既体现了作者在创作探索上取得的成就,又为中国当代文坛带来一阵来自域外的清风。
关键词:
严歌苓 白蛇传说 异域 中西方文化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李玲俐 张伟
微课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资源,以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化《仓储管理实务》课程中的微课"ABC分类法"为例,阐述了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化微课的教学设计、创作技术与应用分析,在微课创作实践基础上,对微课设计与应用进行反思,为职业教育微课创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理实一体化 微课 教学设计 职业教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