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69)
2023(1738)
2022(1565)
2021(1582)
2020(1262)
2019(3105)
2018(3187)
2017(6101)
2016(3359)
2015(3922)
2014(3592)
2013(3565)
2012(3361)
2011(2916)
2010(2702)
2009(2392)
2008(2196)
2007(1719)
2006(1412)
2005(1203)
作者
(8270)
(6919)
(6793)
(6417)
(4415)
(3439)
(3227)
(2750)
(2608)
(2480)
(2449)
(2256)
(2214)
(2115)
(2091)
(2057)
(2048)
(1938)
(1936)
(1917)
(1697)
(1615)
(1609)
(1589)
(1557)
(1518)
(1486)
(1481)
(1440)
(1364)
学科
(11797)
经济(11790)
管理(6910)
(6190)
地方(5497)
(4573)
(4178)
企业(4178)
方法(3502)
农业(3245)
数学(3130)
数学方法(3038)
业经(2611)
(2449)
中国(2444)
地方经济(2287)
环境(2201)
(2033)
理论(1812)
(1807)
城市(1803)
(1791)
贸易(1789)
(1698)
土地(1661)
(1530)
资源(1517)
技术(1512)
教学(1504)
教育(1498)
机构
学院(39409)
大学(39317)
管理(14691)
研究(13330)
(13252)
经济(12803)
理学(12639)
理学院(12410)
管理学(12156)
管理学院(12064)
中国(9936)
科学(9195)
(9188)
(7103)
师范(7068)
(6982)
中心(6778)
业大(6488)
(6467)
(6296)
师范大学(5801)
研究所(5745)
(5544)
(5487)
农业(5456)
北京(5453)
(5253)
技术(4396)
财经(4394)
(4138)
基金
项目(28550)
科学(22281)
研究(22089)
基金(19542)
(16730)
国家(16554)
科学基金(14343)
社会(12855)
(12229)
社会科(12015)
社会科学(12011)
基金项目(11349)
(10084)
编号(9912)
教育(9869)
自然(9704)
自然科(9421)
自然科学(9420)
自然科学基金(9228)
成果(7635)
资助(7315)
课题(6742)
(6667)
重点(6206)
(5863)
(5800)
(5786)
规划(5532)
创新(5451)
大学(5417)
期刊
(16043)
经济(16043)
研究(11516)
中国(7980)
(6189)
科学(5469)
教育(5425)
学报(5225)
(4755)
农业(4298)
管理(3953)
大学(3939)
资源(3764)
技术(3429)
学学(3409)
图书(3354)
(3181)
业经(2968)
城市(2706)
问题(2524)
(2499)
金融(2499)
(2441)
书馆(2334)
图书馆(2334)
财会(2159)
现代(2104)
(2052)
地理(1910)
(1891)
共检索到586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聂宝璋  
严中平先生孜孜于中国经济史研究达半个世纪之久。著述宏丰、饮鉴海内外。他的《科学研究方法十讲》(1986年人民出版社版)可算是他终生治学经验的总结。书中提出许多他的经验之谈,发人深省、给人启迪。现举两例用以佐证、补充。一、他在《十讲》中提出科研工作“必须破除成见,力求创新”是一个重要的主张。不破除迷信,科研就难获进展;不力求创新,科研就将停滞不前。因为科研“本质上是创造性工作。”人们有时不自觉地迷信流传已久的某些观点,或是囿于似已定型的某些成见。这些观点或成见往往成为科研工作中的“枷锁”。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经君健  
2009年是中国著名经济史学家严中平先生和李文治先生诞辰一百周年。10月1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经济研究所和中国经济史学会举办了"纪念严中平先生、李文治先生诞辰百年学术研讨会"。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吴太昌研究员和中国经济史学会会长董志凯研究员分别主持。中国社科院和经济研究所的领导、严中平先生和李文治先生的亲属、以及来自京内外的数十位学者参加了研讨会,汪敬虞、宓汝成、林甘泉、宁可、张卓元、刘克祥、李根蟠、陈廷煊、陈支平、刘志伟、虞和平、朱荫贵、王玉茹、刘建生、苏少之、陈争平、慈鸿飞、管汉晖、李明、梁承邺等先生发了言。与会学者缅怀了严中平先生和李文治先生的高尚节操和严谨学风,回...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董志凯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朱慧洁  
优良的学风是推动高校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条件。学风建设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永恒的主线之一,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课题组对浙江农林大学学风状况进行调查,分析高校学风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从思想教育、教学改革、考试制度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张云台  
张荫麟先生及其治学方法张云台纵观两千余年的历史,中国历代大学问家、治哲学者,必精史学;治史学者,亦必精哲学,无不史学、哲学兼而有之。中国现代著名学者张荫麟先生(1905年11月──1942年10月)即是一位杰出的史学家兼哲人,而在文学方面也有着很高的...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葛荃  
著名历史学家刘泽华先生著作等身,开创了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的"王权主义学派"。同时在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方面,均有知识创新。特别是提出了"王权主义"理论,用以作为对中国古代社会政治与思想的总体性概括,终成一家之言,在学术界具有广泛的影响。刘泽华先生力主站在当下看传统,形成了以"反思"为旨要的治学理念。他的思想视界已然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知识解读,上升为政治哲学的高度。作为以学术为生命的历史学家,刘泽华先生具有鲜明独立人格和学术主体性,他的思想视界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良知的体现。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奇  王林  
结构视角下的学风研究显示,明日之星大学(化名)的学风现状主要归因于六大主题,即它的办学理念、教学模式、学生评教、学习环境、学术诚信和它对大众化阶段精英教育的诠释方式。每个主题的分析与讨论都剖析了一系列具体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邹团  
当前,高校面临"师道尊严"和学习风气的双重堕落。实践证明,干巴巴的规章制度已无力维护尊师重教、敬道尚学的高校学风。当代高校学风建设,要跳出学风抓学风。扭转逐渐堕落的高校学风,需要"师道尊严"的社会环境。重塑"师道尊严",要强调教师的尊严与权威,需要社会、政府、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高宝立  
潘懋元先生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教育理论家,而且是一位优秀的教师、一位优秀的教育活动家,在长期的教育管理实践、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过程中,形成了鲜明的学术风格和治学特色,表现为:持之以恒,勇于创新,敢为天下之先;透视古今,贯通中外,学术底蕴深厚;远见卓识,眼光深邃,体现战略思维;源于实践,服务实践,善于捕捉前沿;深入浅出,由博返约,平实中见深刻;教学相长,教研结合,在互动中精进。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经君健  
严中平先生是新中国的中国经济史学的奠基人之一。严先生所写的以《中国棉纺织史稿》为代表的许多著作,在经济史学中具有重要地位。他的文章,有些现在已经难于查找了。现在将他未曾收入专书的文章汇集成册,以便大家参考利用,同时也藉以表达我们对严先生深切的缅怀之情。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英华  
认为当前在教育和学术领域存在浮躁、急功近利的风气,不利于研究生的教学和培养,尤其不利于培养严谨刻苦、求真务实的学风。介绍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家和先生的治学精神、治学经验与治学方法,以为广大学人提供参考借鉴。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振元  
严雪怡(1921-2012),男,江苏苏州人。历任上海电机制造学校副校长、校长,机械工业部中专研究会、上海中专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先后出版《中专教育概论》《论职业技术教育》《再论职业技术教育》等著作。撰有《试论职业技术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等多篇论文。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刘金塘  
[人物简介]林富德,1925年生于上海,194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系。1947~1974年先后在中央财经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经济学院等校从事统计教学工作。1974年后一直在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所从事人口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80年代以来,曾到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印度、美国等国家进行学习、考察;1991年曾在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发展中心、伊里诺埃大学社会学系、华盛顿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做访问学者。历任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1982年和 1988年全国生育节育抽样调查、1992年中国生育率抽样调查、1997年全国人口与生殖健康抽样调查及2000年全国计划生育与生殖健康调查等专家咨询组成员。曾任北京市人民政府专家顾问团第三、四届顾问、中国社会学会人口与环境委员会理事、民盟中央经济委员会委员、人口文化促进会学术委员等。 ZO多年来,先后出版了《生与死的度量》(辽宁出版社,1987年)、《世界人口与经济发展(195o~1978叩(合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0年)、《在村人口与发展的新格局》(主ie,中国人口出版社,1993年)、《走向ZI世纪的中国人0、环境与发展》(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人04?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