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033)
- 2023(3168)
- 2022(2664)
- 2021(2464)
- 2020(2242)
- 2019(5567)
- 2018(5339)
- 2017(10472)
- 2016(5542)
- 2015(5742)
- 2014(5307)
- 2013(5630)
- 2012(5339)
- 2011(4810)
- 2010(4996)
- 2009(4606)
- 2008(4672)
- 2007(4085)
- 2006(3726)
- 2005(3547)
- 学科
- 济(25311)
- 经济(25285)
- 业(13619)
- 管理(13153)
- 企(11244)
- 企业(11244)
- 方法(10020)
- 数学(8690)
- 数学方法(8563)
- 农(7048)
- 学(6866)
- 财(6720)
- 中国(6167)
- 制(5232)
- 结构(5060)
- 地方(4947)
- 业经(4536)
- 体(4310)
- 务(4239)
- 财务(4225)
- 财务管理(4218)
- 产业(4181)
- 贸(4140)
- 贸易(4137)
- 农业(4108)
- 企业财务(4099)
- 易(3889)
- 关系(3803)
- 体制(3577)
- 融(3469)
- 机构
- 大学(78016)
- 学院(76396)
- 济(33325)
- 经济(32762)
- 研究(30390)
- 管理(27031)
- 理学(23297)
- 理学院(23000)
- 中国(22951)
- 管理学(22442)
- 管理学院(22290)
- 科学(19231)
- 农(18311)
- 京(17539)
- 所(16501)
- 财(15190)
- 研究所(14967)
- 农业(14214)
- 业大(13715)
- 中心(12750)
- 江(12211)
- 财经(11781)
- 北京(11286)
- 院(11052)
- 经(10766)
- 经济学(10401)
- 省(9924)
- 范(9809)
- 师范(9649)
- 州(9397)
- 基金
- 项目(51323)
- 科学(39819)
- 基金(37785)
- 研究(34724)
- 家(34657)
- 国家(34409)
- 科学基金(28311)
- 社会(22115)
- 社会科(21020)
- 社会科学(21011)
- 基金项目(19494)
- 省(19477)
- 自然(19056)
- 自然科(18586)
- 自然科学(18577)
- 自然科学基金(18269)
- 划(16605)
- 资助(16173)
- 教育(15680)
- 编号(12850)
- 重点(12230)
- 部(11444)
- 发(11080)
- 成果(10601)
- 创(10065)
- 科研(10056)
- 计划(9976)
- 国家社会(9615)
- 创新(9532)
- 教育部(9479)
共检索到1209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端木斌 杨良山
从农业资源和农业生产的实际出发,以作物营养体高产为目标,合理调整农田种植结构,改变传统的粮─粮─粮种植模式为饲─饲─粮新种植模式,在发展优质粮食生产的同时,促进了奶牛生产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国桥 吴宪章
长期以来,饲料粮一直依附在粮食内部,作为粮食统计,也作为粮食生产来抓,这在粮食短缺的情况下,集中力量解决温饱问题,增加产量,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但是,这种做法也增加了对粮食自身的压力,抑制了饲料业本身的发展。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春 陈文宽 葛翔 张克俊
本文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率4个维度分析了发展饲用作物对种植业结构调整的作用,采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西南农区发展饲用作物综合效益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西南农区发展饲用作物具有很好的经济生态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率,社会效益较好。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加强规划引导,科学合理布局;构建扶持饲用作物发展的政策体系;完善种草养畜科技推广体系,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向东
"粮改饲"作为推进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策略,也是调优种植结构的重要抓手。从2015年开始实施"粮改饲"试点,持续扩大"粮改饲"试点范围。为了探索"粮改饲"试点推进种植结构调整的情况,通过调研了四个省的种植结构调整情况,总结和梳理出当下"粮改饲"推进的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推进"粮改饲"试点的思考及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玉勤
本文通过对山西省杂粮种植农户的调查发现,农户种植杂粮的目的包括自身消费需要和通过市场销售实现利益最大化,农户杂粮种植意愿低的主要原因是杂粮生产收益低;杂粮市场价格、市场销售环境、政府支持政策、耕地地形条件、种植成本以及耕作倒茬需要对农户种植意愿影响显著;应加强产业增进工作,推动农民融入产业链,加强市场营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尝试对主要杂粮品种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建
笔者通过试验研究,提出了“两旱一水”种植区春玉米营养钵苗两段覆膜新型种植方式。本文以常规方式营养钵苗移栽和地膜直播为对照,进行了新型方式的技术效果、产出、投入、经济效益分析,并对该方式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敏 王可心
通过对2010年-2020年间辽宁省主要大宗粮油作物玉米、水稻和花生的种植效益进行分析,对比产出投入比、成本利润率等,总结得出:辽宁省水稻种植经济效益基本稳定,但产出投入比有下降趋势;玉米近6年出现亏损现象;花生的单位产值在波动中呈增长趋势,但投入产出仍然基本低于国家平均水平。日渐上涨的人工成本和机械作业费是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从粮食生产种植、资金政策、产业融合、品牌打造以及引进科技人才等多个角度,对辽宁省粮食生产增产增效及高效实施粮食安全战略提供参考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洪松 任天举 鲁远源 苟小红 谢廉儒
1988—1991年在生态条件相近的两个点上对14种不同种植方式进行了定位观察,利用试验和农产品成本调查的系统资料,对稻田主要作物及不同种植方式的产量效应、光能利用、经济效益和养分产投比等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中稻、再生稻的综合效益最好,是重庆地区的两大优势作物,应重点发展;(2)三熟比两熟制更能充分利用温、光、水、土资源,增产效果明显,但年际产量波动大,经济效益不如两熟制;(3)为充分利用大春资源优势,发展双季稻不如主攻再生稻单产;(4)调整冬季作物结构,扩大绿肥饲料面积,适当扩大油菜等经济作物面积,限制小麦生产规模是扩大复种、提高稻田多熟种植经济效益的重要技术措施;(5)增施钾肥...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建国 青先国 李一平 黄升平
本文揭示了目前耕作条件和技术水平下,各类吨粮种植模式全年粮食产量从中高产生产水平(11.25-14.25t/hm~2)上升到吨粮生产水平(14.25-17.25t/hm2)时农田养分产投比和投N效益递增,而全年粮食产量超过17.25t/hm~2以上时则农田养分产投比和投N效益递减的规律。探明了各类吨粮种植模式农田实际养分归还率偏低而养分循环通量偏大的基本特征。指出了各类吨粮种植模式通过4年定位试验之后,稻田土壤有机质、全N、全P和碱解N、速效P的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全K和速效K的含量则有一定程度下降的问题。提出了增加K肥和秸秆归还量是保持稻田养分良性循环和土壤肥力平衡的一条有效途径。
关键词:
吨粮田,种植模式,养分循环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小允 李哲敏
[目的]小杂粮在调整我国居民粮食消费结构以及改善膳食营养中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科学预测全国小杂粮的种植面积,可为国家调整种植业结构、优化绿色优质产品供给、稳定小杂粮市场定价、提高农民收入提供依据。[方法]文章基于近20年全国小杂粮种植面积数据,建立灰色GM (1,1)预测模型,预测了未来10年中国小杂粮的种植面积。[结果]该预测模型预测精度较高,为1级,可用于我国小杂粮种植面积的中长期预测;预测结果显示,未来10年我国小杂粮的种植面积处于下降的态势。[结论]我国小杂粮播种面积逐年减少对我国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和种植业结构调整可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从长期看,为了扭转我国小杂粮种植面积下降的局面,要从政策导向、产业扶持(基础设施、补贴、信贷优惠)、科技支撑(良种引入、种植技术)、仓储以及市场等方面发力,从而保障我国小杂粮产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义贵 杜华章
姜堰市种植业经济效益分析及结构调整的建议江苏省姜堰市农业推广中心王义贵,杜华章合理调整种植业结构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的发展三高农业的有效途径。为科学地调整种植业结构,我们对姜堰市1995年几种种植业效益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几点建议。一...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何忠兰 周继华 唐明贤 叶嫩 林维胜 武功文 闻禄
云南南部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是多样化的,但保证粮食安全的要求是一致的。孟连县芒糯自然村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村,全村没有任何水田,粮食生产主要以陆稻和玉米的二元种植结构为主。在对芒糯自然村社会经济分析的基础上发现用0.179 hm2耕地保证农民能够达到"每年人均428 kg的稻谷、180 kg的玉米"粮食安全需求;通过优化粮食作物的二元结构种植模式,采用15行陆稻间2行玉米的间作方式,即可达到粮食安全需求,同时比传统的净作玉米或净作陆稻户均可以节约0.2 hm2耕地用于发展其它经济作物。
关键词:
陆稻 间作 玉米 经济效益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周唤民
实现种植业三元结构是解决粮饲紧缺问题的重要途径周唤民粮食是人民不可以用其他商品替代的基本生活需求品。许多事实说明,粮食市场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主要是结构性矛盾。这种结构性矛盾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其中,居民口粮消费与禽畜饲料用粮问题已越来越突出。先从总...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郑可锋 吴国庆
本文在分析浙江省耕地资源与种植业生产尤其是粮食生产现状、未来食物消费需求趋势、饲料生产潜力的基础上,针对浙江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客观条件,围绕粮-经-饲三元结构与种植业发展这个主题,对发展浙江种植业三元结构的目标和可行性作了初步的探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范成方 史建民
文章依据1998~2012年山东省及全国平均粮食种植成本收益、劳动生产率及商品率数据,运用粮食种植效益综合评价指数及熵权法对山东省粮食种植效益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998~2012年山东省粮食种植效益相对同期全国平均水平优势显著;玉米种植效益呈直线下降趋势,小麦种植效益在波动中上升;1998~2012年平均玉米种植效益综合评价指数为110.08%,比小麦种植效益综合评价指数117.01%低6.93个百分点,表明玉米平均种植效益水平略低于小麦的种植效益水平。山东省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提高粮食种植效益:(1)大幅提高粮食总产量,减少粮食种植劳动力的数量,提高活劳动生产率;(2)提升生产资料...
关键词:
熵权 粮食 种植效益 综合评价 指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