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95)
2023(10546)
2022(8999)
2021(8342)
2020(6802)
2019(15339)
2018(15029)
2017(28457)
2016(15099)
2015(16630)
2014(15680)
2013(15370)
2012(14348)
2011(12692)
2010(12391)
2009(11282)
2008(10783)
2007(9406)
2006(8136)
2005(6855)
作者
(39755)
(33485)
(33152)
(31351)
(21355)
(16279)
(15005)
(12855)
(12711)
(11772)
(11718)
(11269)
(10832)
(10397)
(10193)
(9979)
(9823)
(9708)
(9708)
(9662)
(8288)
(7980)
(7802)
(7792)
(7357)
(7356)
(7254)
(7197)
(6716)
(6546)
学科
(63254)
经济(63201)
管理(44057)
(43496)
(34863)
企业(34863)
地方(24541)
方法(21726)
(19358)
数学(18521)
数学方法(18317)
技术(17025)
中国(16671)
业经(15143)
(13991)
农业(13854)
地方经济(13240)
技术管理(12249)
(11671)
环境(10711)
(10605)
(9660)
贸易(9649)
(9510)
金融(9507)
(9077)
理论(9029)
(9005)
(8889)
(8685)
机构
学院(199592)
大学(197432)
(82549)
经济(80870)
管理(79084)
理学(68855)
研究(68296)
理学院(67944)
管理学(66951)
管理学院(66539)
中国(50158)
科学(41734)
(40752)
(35788)
(34170)
(32757)
中心(32588)
(31076)
研究所(29972)
(29539)
师范(29283)
业大(28598)
财经(28468)
(25725)
(25605)
(25514)
经济学(24952)
北京(24337)
农业(24053)
师范大学(23747)
基金
项目(144086)
科学(115975)
研究(109729)
基金(103517)
(89479)
国家(88679)
科学基金(77509)
社会(71477)
社会科(67626)
社会科学(67608)
(60880)
基金项目(56676)
教育(49280)
(48810)
自然(48336)
自然科(47186)
自然科学(47178)
自然科学基金(46335)
编号(44116)
资助(38630)
(35681)
成果(34464)
(34104)
重点(32838)
创新(32419)
课题(31186)
(31179)
国家社会(29264)
发展(27974)
(27737)
期刊
(92869)
经济(92869)
研究(58489)
中国(42271)
管理(28961)
(27705)
科学(27622)
(26847)
学报(26770)
教育(24913)
大学(20627)
农业(19241)
学学(19090)
技术(17776)
(17202)
金融(17202)
业经(16771)
经济研究(13988)
财经(13048)
资源(12636)
问题(12054)
科技(11948)
(11377)
(11024)
技术经济(10277)
(9785)
(9711)
论坛(9711)
图书(9598)
现代(9306)
共检索到2958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石梦珂  张家峰  张晓月  
本文基于两阶段视角,运用DEA模型对2007-2016年间江苏省13个地市的创新产出效率进行实证分析,探索苏南、苏中及苏北地区的专利产出阶段与经济转化阶段的效率,并以全省效率均值为参考指标,将13个城市的创新效率划分为高研发高转化型模式、低研发高转化型模式、低研发低转化型模式以及高研发低转化型模式。研究表明:江苏省整体创新产出效率不高,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与阶段差异;苏南地区专利产出效率高于苏中和苏北地区,但其经济转化效率较低。最后,针对以上现象的根源进行探讨,并从协同发展、倡导共享经济、扶持中小企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易杏花  程亚男  
基于创新价值链,测度2011—2019年中国30个省份在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阶段的创新效率,以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和效率为中介变量构建Tobit模型,实证检验财政分权对两阶段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在转化阶段对区域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的抑制效应,在研发阶段的影响不显著。财政支出结构所起到的中介效应可在一定程度上掩盖财政分权对区域创新效率的抑制作用,并且在研发阶段的遮掩效应更大;而分权会降低财政支出效率,对双阶段区域创新效率产生抑制作用。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之光  白阳瑞  胡海青  
探索信息技术投资对不同阶段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及空间效应,对于实现信息技术的经济价值和提升区域创新效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将区域创新过程分为技术研发阶段和市场转化阶段,基于面板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测算中国2012-2020年两阶段区域创新效率,实证检验空间效应视角下信息技术投资对区域两阶段创新效率的影响,以及信息技术产业规模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在技术研发阶段区域创新效率呈逐年递增趋势,在市场转化阶段表现出先降后升的U型态势;两阶段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信息技术投资与技术研发阶段的创新效率呈正U型关系,与市场转化阶段的创新效率呈倒U型关系;信息技术产业规模分别负向和正向调节技术研发阶段、市场转化阶段信息技术投资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因此,应提高技术研发阶段的创新质量,重视基础研究并努力扩大信息技术产业规模,避免产业趋同与资源浪费。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根文  李双双  曾行运  
随着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规划的实施,节能环保行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从价值链角度对技术创新效率进行理论分析,得出了技术创新价值链模型,随后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和曼奎斯特指数法分别测度了技术创新静态效率和动态效率,并对两个阶段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得出:我国节能环保上市公司两个阶段技术创新效率均不高,技术成果转化效率要高于技术成果生产效率。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翔  白洋  邓峰  
从创新生产的角度,围绕价值创造,将创新分为研发创新和产品创新两阶段,以2005—2015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不含西藏和港澳台地区)为样本,分析区域创新两阶段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内在机理和运行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区域间的产业结构优化存在显著的空间互动关系,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程度高的地区对周边地区存在虹吸效应,致使我国区域间产业结构优化进程不同步;进一步研究发现,创新两阶段对产业结构优化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且这种促进作用不但发生在本地,还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研发创新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作用非常显著,而产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孔原  刘览  
人力资源、信息环境、政府扶持、科技金融等因素对区域高新技术创新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利用DEA方法及Bootstrap-Tobit模型型,对江苏省13个地级市高新技术创新效率及其环境影响因素进行了评价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加大区域信息环境建设可以显著提高技术创新效率;现有教育体制下构建的人力资源环境可以显著提高纯技术效率,但却会对规模效率产生显著抑制作用;现有政府扶持和科技金融政策可以显著提高规模效率,但对纯技术效率作用不显著。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朱雪珍  施盛威  封亚  
本文以价值链为视角,将创新过程分解为上游的研发阶段与下游的经济转化两个相互关联的创新子阶段,通过构建网络DEA模型,对江苏省13个城市的研发效率、经济转化效率及整体创新效率进行测算。研究结果显示:从总体来看,不论是创新研发效率、经济转化效率还是创新整体效率均不高;从变动趋势来看,近年来江苏省创新效率的变动趋势与经济周期呈现一定的同步性;从价值链视角来看,上游的研发效率与下游的经济转化效率两者不存在相关关系,并呈现明显的不协调现象,经济转化效率对创新整体效率的贡献大于研发效率的贡献;从创新区域性特征来看,创新整体效率呈现明显的地区效应,苏南地区优于苏中地区,苏中地区优于苏北地区,这与经济发展水平...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赵玉红  蔡元成  赵敏  
文章在众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区域科技创新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简要回顾,提出了江苏省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江苏省各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详细分析,建立了江苏省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模型。依据四个主成分得分及综合得分情况进行评价,得出江苏省城市科技创新能力呈苏南、苏中、苏北三级阶梯分布,并解释了各市科技发展中的弱点。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提升各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石薛桥  董茂峰  
本文将区域创新活动分为科技转化阶段和效益转化阶段,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和Malmquist指数法,评价中部六省2007-2014年区域创新现况。结果表明:与全国相比,中部六省创新活动处于落后水平,而且创新活动两阶段效率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段勇倩  陈劲  
本文利用2008~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通过逐步回归法和面板DEA-Tobit两阶段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整体上,风险投资能够显著提升区域创新效率,产学研合作在其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分地区看,风险投资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和产学研合作的中介作用仅在东、西部地区显著,且边际效用呈东、中、西部递增趋势;创新主体的不均衡发展以及政府的过度参与阻碍了中部地区的创新效率从风险投资的参与中受益。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石薛桥  董茂峰  
本文将区域创新活动分为科技转化阶段和效益转化阶段,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和Malmquist指数法,评价中部六省2007-2014年区域创新现况。结果表明:与全国相比,中部六省创新活动处于落后水平,而且创新活动两阶段效率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作者] 李宇雨  黄波  傅博  
改进的两阶段DEA模型提出借鉴超效率BCC模型的处理方法,取消了决策单元效率值不大于1的约束,将有效DMU从效率前沿面分离出去,从而解决了传统两阶段DEA效率评价模型无法对有效DMU排序的问题。此外,改进的两阶段DEA模型考虑了中间产出的"双重角色"和规模效应对研发创新效率评价的影响,使得评价结果更具参考价值。最后,将该模型应用于对30个省份研发创新效率的分析与区域比较,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发现,华东地区研发创新效率水平最高,中南、华北的综合效率和分阶段效率均高,西南、西北地区综合效率水平高,但科技研发效率或经济转化效率低,东北地区研发创新效率最低。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钱丽  陈忠卫  肖仁桥  
基于两阶段价值链理论,构建规模报酬可变情形下的两阶段链式关联DEA模型,对2005—2009年安徽、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和广东7个省市高技术产业创新的整体效率和分阶段效率进行了评价,分析了2005—2009年安徽省五大高技术行业创新的整体效率和分阶段效率的行业差异,给出了4种高技术产业创新资源利用模式。研究表明:与其他样本省市相比,2005—2009年期间安徽省高技术产业创新整体效率的年均值较高,虽然2008—2009年的整体效率值偏低,但较高的两阶段关联强度提升了其整体效率的年均值;安徽省的高技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许福志  徐蔼婷  
基于社会资本理论视角,运用2001—2016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随机前沿生产法考察社会资本对中国创新两阶段效率的影响机制,借助面板门槛模型检验社会资本对技术开发效率和成果转化效率的门槛效应。研究发现:(1)中国的创新两阶段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但仍处于较低水平且呈现显著的区域差异。(2)社会资本对技术开发效率的影响呈U型关系,当社会资本跨越一定的门槛值时才能促进技术开发效率提升;鉴于尚未触及门槛值,目前社会资本对成果转化效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除直接影响外,社会资本还可加快人力资本积累、提升创新效率。(3)社会资本对创新两阶段效率的影响均存在门槛效应。随着社会资本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对技术开发效率的影响效应由负转正且正向效应不断增强,其对成果转化效率的负效应也将降为最小。(4)其他影响因素中,除对外开放能显著地促进创新效率提升之外,政府研发资助具有负向作用,企业自主研发的正向效应并不显著。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马莉莉  徐丹凤  
根据创新价值链理论,将技术创新划分为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两个相互关联的子过程。利用2005—2015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使用DEA模型,测算各地区在两个阶段的创新效率。在此基础上,使用面板Tobit回归,实证检验了金融发展的两种模式,即金融宽化、金融深化与不同阶段技术创新效率的关系。研究发现,金融深度和金融宽度都能够提高技术创新效率,但在科技研发阶段,金融深度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更加显著,在成果转化阶段,金融宽度的作用更加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