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05)
- 2023(5837)
- 2022(4837)
- 2021(4203)
- 2020(3264)
- 2019(7387)
- 2018(7181)
- 2017(13979)
- 2016(7238)
- 2015(7989)
- 2014(8272)
- 2013(8456)
- 2012(8237)
- 2011(7751)
- 2010(8102)
- 2009(7820)
- 2008(7432)
- 2007(6750)
- 2006(6392)
- 2005(6168)
- 学科
- 济(59357)
- 经济(59320)
- 管理(20895)
- 方法(17338)
- 业(17248)
- 地方(15558)
- 数学(14352)
- 数学方法(14244)
- 企(14053)
- 企业(14053)
- 地方经济(12027)
- 中国(11607)
- 学(11285)
- 业经(10201)
- 农(8790)
- 财(8346)
- 理论(7624)
- 经济学(7505)
- 融(7003)
- 金融(7003)
- 和(6797)
- 制(6706)
- 环境(6666)
- 农业(6616)
- 体(6080)
- 发(6050)
- 银(5863)
- 银行(5857)
- 贸(5841)
- 贸易(5837)
- 机构
- 大学(121228)
- 学院(118938)
- 济(63943)
- 经济(62886)
- 研究(45398)
- 管理(43072)
- 理学(36657)
- 理学院(36212)
- 管理学(35710)
- 管理学院(35468)
- 中国(33882)
- 财(28378)
- 京(25092)
- 科学(23769)
- 所(22699)
- 财经(22199)
- 经济学(21893)
- 研究所(20163)
- 经(20078)
- 经济学院(19269)
- 中心(18749)
- 江(17844)
- 财经大学(16309)
- 北京(16246)
- 范(15920)
- 师范(15838)
- 院(15751)
- 州(13865)
- 农(13864)
- 科学院(13511)
- 基金
- 项目(68646)
- 科学(54958)
- 基金(51669)
- 研究(51635)
- 家(43870)
- 国家(43542)
- 科学基金(37525)
- 社会(36526)
- 社会科(34679)
- 社会科学(34670)
- 基金项目(26266)
- 省(24832)
- 教育(22938)
- 自然(21583)
- 资助(21381)
- 自然科(21053)
- 自然科学(21050)
- 自然科学基金(20696)
- 划(20530)
- 编号(19422)
- 成果(16762)
- 发(16076)
- 部(16037)
- 国家社会(15919)
- 重点(15550)
- 济(14702)
- 经济(14568)
- 教育部(14428)
- 人文(14098)
- 发展(13753)
共检索到1944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宋小川
一、新古典两部门增长理论新古典增长理论最流行的Solow-Swan模型是以总生产函数的形式展开的。该模型假定人们生产的产品既可以作为消费品,又可以作为资本货物,或者消费品和资本货物之间的价格比率是不变的。假定经济当事人能够准确地掌握未来,并具有明确的效用函数,那么,一个社会的基本问题就成为该经济当事人如何选择最优的储蓄水平,使无穷未来效用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杨虎涛 陈国涛
由萨维奥蒂和皮卡所提出的演化增长理论(SP模型)既不同于主流的宏观增长理论,也与大多数演化增长理论有所差异。它克服了传统演化增长理论无法度量质变的缺陷,并从质变推动经济发展这一论点出发,在整个宏观经济的层次上,分析了新部门创生所导致的结构变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该理论构建了一个新部门创生的模型,模拟了企业数量、需求、就业等一些经济发展的主要变量的曲线,并描述了模型参数变化对这些曲线的影响,其结论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和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胡炳志 储诚忠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述评胡炳志储诚忠一、关于索洛新古典增长模型的简要回顾索洛(Solow)在1956年提出的经济增长模型,假定了一个效益为常数的两要素生产函数:Y=F(K,L)(1)其中K为资本,L为劳动,Y表示产出。从(1)式可以看出,索洛没有考虑技术...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胡炳志
从8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出现,经济增长理论研究发生了深层的变化。罗默(Romer)的模型,被誉为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模型。 一、罗默的第一个模型 罗默在建立他的第一个内生经济增长模型时,引用了罗歇尔关于“外部经济效果”(externalities)的概念。罗默在1986年提出他的第一个模型时,认为正向外部经济技术效果来源于资本要素K的积累,这个资本要素不一定是有形资本。罗默在建立他的模型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军
经济增长理论是以如何增大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为研究内容的理论。长期以来,它的发展沿四条主线展开:“资本决定论”、“技术决定论”、“人力资本论”和“收益递增论”。研究经济增长理论的学者认为,从发展趋势看,资本积累论声势渐小,技术进步论存在的问题越来越明显,人力资本论逐渐渗透和融合于其它理论,而强调特殊的知识和专业化的人力资本积累能引起的递增收益对经济增长重要作用的“新增长理论”正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理论中的主流。而诺斯却大胆创新,以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为依托,提出了全新的经济增长理论。他指出,以往能认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吴易风 朱勇
新增长理论,又称内生增长理论,是西方经济学的一个新兴理论分支。西方学者一般认为,P.M.罗默1986年的论文《递增收益与长期增长》和R.E.卢卡斯1988年的论文《论经济发展机制》的相继发表标志着新增长理论的正式产生。新增长理论家持有的共同观点是:经济增长是经济系统内生因素作用的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玲玲
发生在中等收入水平阶段的增长放缓与经济增长停滞,是困扰发展中国家的增长难题。本文梳理主要文献,总结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进入中等收入水平阶段之后出现经济增长放缓的原因,并对越过中等收入陷阱的代表性国家的再次增长经验进行总结。现有文献表明,经济增长放缓是经济体系内部各要素作用冲突的结果,是否能通过协调各要素作用,以及在经济结构、经济制度以及技术进步中获取持续收益是经济能否再次增长的关键。
关键词:
经济增长放缓 中等收入陷阱 转型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黄少军
一、“趋同”问题的提出 根据新古典增长理论,发达国家由于积累了大量资本,其经济增长速度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下将会减缓,不发达国家则相反,增长速度较快,最终,不同国家的人均产出增长率均“收敛”于稳态的均衡增长路径。在没有技术进步的情况下,均衡增长为零;在存在技术进步且该技术因素由于国际市场的融合而各自共享的情况下,均衡增长率等于技术进步率。更一般地,不同的国家的人均产出增长率与各国的起始条件无关,最终将发展到相同的水平,经济增长表现为“非历史决定性”与“政策无关性”。“新”增长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王仁祥 喻平
本文通过部门间的外溢效应来研究引进外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外资与内资的两部门模型,并对中国的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证明两部门间相互存在外溢效应。对中国经济外资与内资数据的描述性分析、两部门模型的回归分析以及外溢效应分析后,发现外资在中国经济中的重要性正在增强,但对内资的外溢效应正趋于减弱。与此相适应,中国引进外资的政策应该由依靠政策优惠为主向依靠增强内资实力为主转变。
关键词:
外资 两部门模型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宾 曾志雄
尽管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突破了早期增长理论与周期理论相互独立的隔阂,但是,它的理论论断和工作方法都遭受了严厉的质疑。近年来,由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与内生增长理论结合形成的内生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从内生增长理论出发去解释经济周期,并越来越受到理论界的重视。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郭熙保 谷萌菲
统一增长理论解释了人类从原始停滞时期到现代持续增长时期的发展历程与发展机制,自21世纪初兴起以来,便成为增长经济学研究的一个新的热点。近十几年,学界从不同侧面对统一增长理论进行了拓展,相关文献大量涌现。本文重点倾向于对统一增长理论框架下建立和发展的两部门模型分析进行梳理和评述。两部门分析也是发展经济学的主要内容。本文把统一增长理论中的两部门分析与发展经济学中的两部门分析进行了对比考察,从中概括出两种理论的共同点和差异。
关键词:
统一增长理论 两部门模型 发展经济学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育森 王宇鹏
本文建立了一个由资源部门和一般产品部门构成的两部门Ramsey理论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资源部门的资本密集程度提高、生产难度加大、垄断定价(垄断高价或者低价)、对外依存度提高对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的影响。研究表明:(1)资源部门开采难度越大越不利于社会福利的改善和短期的经济增长;(2)资源部门的资本密集程度与社会福利状况为"U"型关系;(3)对资源部门的垄断定价会损害两部门之间最优的资本和劳动力配置状况,降低短期经济增长速度,造成社会福利损失,且垄断低价对经济造成的损失大于垄断高价;(4)如果国外始终具有根据国内资源部门的生产成本进行垄断定价的优势,资源部门对外依存度越高,则国内的社会福...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阳小晓 包群 赖明勇
通过对Feder(1983)模型引入适应性预期过程并考虑了双向外部效应,文章采用银行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动态两部门模型,针对中国1978~2000年期间样本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证实了银行发展和我国经济增长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我国实际部门对银行部门的外部效应大于银行部门对实际部门的外部效应,说明我国银行发展基本处于"需求带动型"阶段,进一步的协整检验结果表明银行部门的外部效应主要体现在资本形成效应,而银行发展对资源配置效率改进的影响并不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